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

全球战国 第六七零章 大战一触即发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你是说,没有看到敌人的舰队中有万吨级巨舰?”

“回禀上将军,确实如此。”

“……哼,这必然是西贼引诱我主力靠上去的奸计!示敌以弱这种招数,哪个大明的将领不会用?”

“上将军,末将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若是这消息上了岸,陆军和温相万一要求我们与敌舰决战呢?”

“哈哈,曹变鹏,你还是太年轻了一点。咱们是什么?皇家海军,是直属于皇上的。一个印度总督凭什么直接给我下命令?更不要说驻印不过三年,就基本糜烂完了的陆军了。”

说起来,海军其实介入印度的事务更早:大约二十年前开始,大明在拿下缅甸后,海军就顺势控制了锡兰岛。不过海军之所以没有像陆军那样迅速糜烂,一方面是李国助、颜思齐、杜攸宁等主官比起毛文龙、李永芳等人都年轻了太多,还有建功立业的想法,所以治军很严。另一方面则是,海军的士兵长期在高盐高湿乃至高温的环境里工作,皮肤普遍偏黑不说,大多数还很粗糙。在以肤色初步辨别种姓的印度教徒里,这就是低贱的象征了。由此导致锡兰岛的姑娘们,尤其是吠舍以上阶层的女性,都不是很待见他们。

诱惑少了,腐蚀就少,再加上主官自己还有追求。所以,海军驻印舰队的战斗力,此时仍然可观。

“上将军,如果我们不去与那些白皮的舰队决战,那我们?”

“我们当然也是要做事的。”颜思齐转头对身后的参谋们道:“记录一下。”

“请上将军示下。”

“先起草几份报告和通报,第一份给皇上,就说我们判断西贼舰队规模肯定极大,我印度分舰队不能正面相抗,所以我准备率领整支分舰队出海,伺机偷袭敌人的运输补给船只。

第二份给温相和毛将军,内容与第一份相同,注意下措辞就行。

第三份给南洋舰队司令官杜攸宁中将,让他率领南洋舰队进入孟加拉湾,组织运输船从仰光出发给加尔各答运送物资。

第四份给本土舰队司令官李国助上将,就说本将建议,目前敌情不明,本土舰队暂时不动。请李将军等待本舰队后续消息。嗯,都记下来吧?”

“上将军,记好了。”

“接下来是通告。告知孟加拉湾东西两侧所有港口,西贼大举入侵,所有商船做好躲避准备。如果必须要出海的,应集中在加尔各答和仰光两地,由我方南洋舰队护送。”

“是。”

“给本舰队所有船只下令,执行一号预案。所有补给舰按照我们事先的计划,尽快抵达预定位置。所有战舰,士兵们要在24小时内归队,明日上午八点,战舰全部出海!”

“是!”

“给科伦坡守备基地下令,等战舰出海后,布雷舰立刻用水雷封锁锡兰海峡。”

“是!”

就在颜思齐有条不紊的布置的时候,曹变蛟和左梦庚率领一支一千余人的部队,已经抵达了开伯尔山口。

“见过两位少校。”

“马百户辛苦,怎样?你们锦衣卫前出打探波斯那边的消息,有什么收获吗?”

“哎。”这位锦衣卫的马姓百户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折损了七个兄弟,总算是把消息带回来了。两位,就在这兴都库什山的西侧,起码超过二十万的军队正在集结。据我们的线人提供的情报,此次奥斯曼的领兵大将是鲍里斯,就是那个以前的欧奥大战中死守亚历山大城半年的罗刹人。”

“嘁~”曹、左二人对视一眼,都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两位少校何故发笑?”

“哦,马百户,其实我们接到这个防守开伯尔山口的任务后也是懵得很啊。我和左少校都是擅攻不擅守的人,上峰居然挑了我们两个来防守这么重要的地方。而对方就更扯了,居然挑了一个擅长防守的将领来进攻此地……哈哈哈……”

“两位居然还有心思笑闹?在下看你们带的人不多啊。这点人,只怕不到三千吧?”

“老兄你看错了,真正的战兵只有一千余人,剩下的两千人是给我们运送弹药的。”

“啊?那可怎么够?”

“一千人肯定不够了,若是再加上一万锡克人呢?”

“锡克人的战斗力倒是值得信赖,不过这一万多对二十万?”

“哈哈哈,尽够了尽够了,也不看看这开伯尔防线是谁修的。”

所谓开伯尔山口,其实是兴都库什山脉中的两条河流形成的河谷与周边山脉的总称。也就是说,他其实就是两侧为山地,中间为河间平地的一道峡谷。

这道峡谷全长53公里,周边的山地相对高度不算太高,一般的山头比下面的河谷也就高个一百来米。整道峡谷平均宽度1000米左右,最窄处近600米。由于河谷之地相对温暖,加之周围的大山挡住了寒流。所以这道峡谷全年都可通行,不会出现大雪封山的情况。

简而言之,在这里修建防御体系,比华夏修长城简单多了。但真要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嗯,起码和剑阁这一类的关隘比起来,它是远远不及的。

1634年年末,温体仁亲自来到这里,然后让大明的工程师们根据这里的地形设计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防御体系。之后三年,印度总督府的大部分结余,都被投入了这里。到了此时的1638年5月,虽然整个工程尚未完工,但单就已经可以使用的部分,就已然可观了。

整个开伯尔山口防线,其核心是这道峡谷的最窄处:在这个不足600米宽度的截面上,大明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起来的小城:温体仁为其取名为张巡寨。

在张巡寨之前,是三道战壕、铁丝网、地雷阵以及各类碉堡组成的防线。每一道防线里,不过几百千把米的横截面上,老温作为一个文臣,也是深度的火力不足恐惧症患者。所以各塞进去了十二门150mm要塞炮。

考虑到从白沙瓦到这里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公里,但是这么短的一截距离,海拔急速上升,由此导致这十几里山路运载重装备及其困难。所以,温体仁当年规划这个防御体系的时候,在张巡寨的后面,还修建了南霁云堡和许远堡,这两个堡垒,一方面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军事要塞,一方面也是大型仓库——储存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峡谷内的防守是如此,在峡谷上的山脊上,老温也在多个险要地段修建了重机枪火力点和各种大小不一的炮台。总之,这个防御体系,用老温的话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夸张了点。但只要有一万人固守这里,只要守御者意志坚定,敌人便是十万二十万,也休想从这里越过。

当然,明军在印度的总兵力是有限的,所以毛文龙和李永芳只派了一个营来这里。真正的防守主力,还是锡克人。

“本校是曹变蛟,这位是左梦庚,请问怎么称呼?”

“尊敬的两位大明少校,我是锡克王国第一师师长辛格。奉温总督和我国陛下的命令,率领第一师全员一万三千人来此听从你们的调遣。”

“哈哈,那本校就不客气了。辛格师长,这是开伯尔防御体系的总体鸟瞰图,请贵师的参谋部根据图纸分配兵力。这项工作,一定要在明日下午六点前完成。明日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和您,一起对每个防御点进行检查。”

“如你所愿,请放心,我们锡克人承蒙大明恩赐有了自己的国家,一定会为了本国独立地位的维持和大明的恩德而奋战到底。”

……

与此同时,印度半岛西侧的孟买城,毛文龙也在这里大集诸将,商讨应敌方略。

大明在印度控制的力量,除了自己的三个师,以及五个由大明军官掌控的印度师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旁支力量。

当年大明征伐印度,是用了万狗天征这一技能的。这打完了仗,自然也要给出力的藩国一定封赏。大明自己拿走了恒河平原这一精华地带,给了各藩属国一定的武器,在地图上开疆,让他们自己去取印度半岛南部的土地。

三年多下来,投入最大,大明之下战力最强的日本获得的土地最多:大明划给他们的半个安得拉邦彻底拿下来了不说,还继续向南,打掉了两三个独立的印度教小国。一共是获得了近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几乎等同于本州岛了。

当然,印度这块地方的自然条件比日本列岛那种火山地震频发的地方好多了。所以虽然面积还距离本州岛差了一些,但其粮食产出却是本州岛的1.5倍!

这就使得日本人是以经营本土的心态来经营这块新地盘。为此,丰臣栋秀除了派出自己的次子来这里坐镇外,还让已经71岁的真田幸村亲自来这里镇守。其麾下的各个家族,也都派出了家里的得力人员进驻……在温体仁发布总动员后,在印度的日本人呼啦一下就拉出了三个师,近五万人的兵力——这可不是日本军官印度士兵的所谓印度师,而是全部由日本人组成的战力可观的部队。

日本人如此,福国也差不多:朝鲜半岛总体是贫瘠的,安得拉邦这样得天独厚的土地,一样让朝鲜人宝贝得不得了。所以,福国在印度的人员,也拉出了两个朝鲜师。

此外,再加上其他各藩属国,以及印度总督区北方的加德满都、廓尔喀、不丹等藩属国奉命率军前来汇合。从三月初温体仁发布总动员令开始,到了这会五月初,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毛文龙麾下的士兵,就从八万飙升到了二十九万,整整十九个师!

虽说这二十九万大军的战力绝对是参差不齐的,但人一多了,大家的胆气自然也就起来了。

不过,孟买的军事会议进行了好几天,大家都觉得有点麻烦:海军不能将敌人战而胜之的话,印度半岛漫长的海岸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是敌人的登陆地点,所以这防守真的没法做。

最后,毛文龙拍板:二十九万人分为三部。

战力最弱的一批藩属国部队凑成四个师去卡拉奇,防守印度河三角洲:在毛文龙看来,印度半岛的核心到底还是恒河流域。敌人如果主力在印度河流域登陆,还要穿越一大片荒漠。所以,欧盟主力在这里登陆的可能性极小。倒是奥斯曼的部队,有可能在这里登陆。

战力较为靠谱的五个日本师和两个福国师在真田幸村的率领下,南下果阿——果阿这个地方以前葡萄牙经营了上百年,留下的各种利益网不要太多。所以虽说果阿这地方已经是印度半岛南部,距离恒河平原有些远了,但确实存在敌人大规模登陆的可能。

大明自己的八个师,驻守在孟买附近——孟买往东北走,就是恒河平原,就是德里和阿格拉这两座印度半岛的核心城市了。

……

1638年5月6日,毛文龙定下兵力配置后,要求各路军队最迟在5月20日前要到达指定位置并全部展开。

而在5月7日,欧洲联军第一批部队,登陆索科特拉岛。

5月20日,大明在印度的各部陆军陆续到达指定位置并展开。

5月21日,搭载着大明本土第一批援军五个师的运输船队,刚刚驶过马六甲海峡。

5月23日,驻守在果阿港内的日军第一师的士兵们,在西方的海面上看到了无数重重叠叠的桅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