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

全球战国 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爱迪生说,天才,是九十分的勤奋加上十分的灵感。而若是没有灵感,就是九十九分的勤奋也是无用。

但是这话翻译到了国内,就成了“天才来自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和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就完全偏离了爱迪生的原意。

作为穿越前,当地医学界的一条学术小腕,朱由栋带过好些实习生。在他看来,那些有学医天赋的学生,往往一点就透。然后老师带起来舒服,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而那些没有天赋的家伙?不努力自然就废了。而努力的呢?没有天赋,不管怎么努力,做出来的东西也就是马马虎虎过得去,要让人感到惊艳,那是极难的。

总之,天赋,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天赋的种类不一样。具体到李自成这群陕北汉子们来说,他们当中全都没有治国的天赋,也没有成为一个纯粹正规军指挥官的天赋。

但,他们都有鼓噪他人起来造反的天赋,更有游击战的天赋。尤其是李自成、张献忠两人,那是真正的骨骼惊奇,天赋异禀。在本位面上,几十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及其部众都被孙传庭给拍死了,就他们俩支活了下来(虽然也被孙传庭拍的极惨)还不断壮大。你说他们的天赋惊人不惊人?

现在,当朱由栋对其进行军事训练和专业的游击战培训,并且提供少量启动物资后,他们去了美洲,只怕会给菲利普造成巨大的困扰。

不过也就这样了,游击战确实以以弱敌强的法宝,但要真正的歼灭敌人,彻底取得胜利,还得是大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而至少在目前,朱由栋可没有向美洲派出大兵团并始终保证其后勤物资充沛的实力。

一夜无话,第二天,朱由栋去了方山实验室。

“臣等拜见皇上。”

“诸位先生免礼。”

简单的君臣问礼后,方山的一众学者们把朱由栋拥簇进了主会议室。君臣坐定后,深知这群学者喜欢直来直去的朱由栋也不矫情,直接开口问道:“我们的冲锋枪研制得如何了?”

“皇上。”方山的首席科学家赵士祯这会已经七十一岁了,但目前看起来精神还算不错:“臣等已经将三支制式稍微有所区别的冲锋枪样品交给了军方测试。军方目前还没有回话。待得军方选定型号后,就可以进入量产。”

“很好!诸位先生辛苦了。”

“不敢,当初皇上说的是三年为期,臣等蹉跎了差不多四年才拿出成品,有负君恩。”

“哈哈哈,科学的事情,怎么能说几年就是几年?这种事情,朕知道不能强求的。这个,朕一天到晚俗事太多,完全成了一个俗人哪。所以,对你们的贡献,朕除了表示些俗物,也没有别的了。此枪,一旦进入量产,整个方山,朕的内库拨款三十万,其中专赏枪械实验室十万!”

“臣等多谢皇上。”

气氛逐渐融洽后,朱由栋马上道出了他此行的主要目的:“那个,各位先生,朕在多年前,蒸汽机刚刚研发成功的时候,就向你们介绍了电磁感应定律,也不知道电学的研究现在进行到哪步了?距离能够实用的发电机还有多远?”

皇帝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李之藻。

说起来,当年的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徐光启在工部也是俗事缠身,杨廷筠具体负责方山学校和实验室的行政事务管理,真正投入科研的时间也很少。就李之藻还保持了当年的本色,其官职虽然是三品,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而方山这边,电学的研究,就是他负责牵头的。

“皇上,当年经皇上点拨,臣等按照皇上的提示,做了相应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感应的存在。也明确了使用蒸汽机为动力进行发电的基本构想。但是,这电倒是发出来了,可如何保存,如何运送,如何使用,完全摸不到头绪。这些年来,反而因为实验的保护措施不当,出了一些事故。”

电,人类很早就认识到了他的存在,摩擦起电更是在公元前后被当时世界各文明国度的人民发现并且记录了下来。但是电学真正有了理论基础,还得到1600年,英王伊丽莎白的御医,大科学家吉尔伯特的名着《论磁学》的出版。

在这本书里,吉尔伯特确认,整个地球就是一个大磁场,磁铁分两级,磁场和天空中雷电的产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认知,为电学上升为一种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708年,英国人沃尔提出理论:雷电是由地球磁场引导静电产生的。1746年,英国人莱顿根据沃尔的理论,发明了能够储存静电的莱顿瓶——这是电池的雏形。1748年,英国美洲殖民地的富兰克林也据此发明了避雷针。

1752年,富兰克林又做了一个着名的雷电夜放风筝的实验,证实了天空中的雷电和人类自己产生的静电是同一物质(这是极为危险的实验,切勿模仿)。

到了1799年,意大利人伏打证明了多种金属的电压系列——即,不同金属传导电,其形成的电压是有差距的。电就此有了正电和负电的区分。然后他又根据不同金属之间的电压差发明了大名鼎鼎的伏打电池。电,从此以后是真正可以由人自行制造、储存并且使用的了。

有了伏打电池做基础,电学理论的发展才进入了快车道。

1820年,安培定律诞生,电流有了基本单位。

1826年,欧姆定律诞生,电阻有了单位,电路的铺设有了基础。

1831年,第一台电报机在俄罗斯诞生。同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电力能够得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1832年,第一台基于电磁感应理论制造的发电机诞生。

1834年,第一台电动机在俄罗斯诞生。

1837年,五针式电报机投入实用,有线电报诞生。同年,莫尔斯电码诞生。

1851年,第一条链接英法的海底电缆投入使用。

1860年,炭丝灯泡诞生,之后爱迪生持续将其进行改良,电灯实用性不断提高。各国科学家前赴后继,到了1932年,日本人发明了双螺旋钨丝灯泡——这是世界各国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灯泡。

1876年,贝尔以专利申请到达时间比同行格雷早两个小时,获得电话专利。电话进入人类的生活。

1882年,英国人发明了变压器。

1885年,美国西屋公司改良了变压器,使其得以投入实际运用。

1889年,西屋公司开建第一个为大众广泛服务的大型发电厂,1892年正式发电、送电。完整的电力体系至此有了基本雏形。

1891年,自动交换机诞生。

1895年,马可尼无线电报技术投入实用。

1896年,特斯拉交流发电机投入运营......

翻开电学的斑斑历史,在感叹一代代人杰前赴后继,发现、发明诸多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能相对容易的看到,电学的发展,在1799年伏打发明电池前进展非常缓慢,基本上都是理论的积累。但自从有了电池,科学家有了稳定、安全的电力来源后,电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就迅速的在理论、通信、照明、电力设备、电力动力等诸多方面全线取得突破!

所谓电磁感应理论,说的简单点,就是把一根铜丝的两头,分别绑在磁铁的正负极,形成一个闭环回路。然后用一根金属棒在磁铁的正负极之间不断移动。随着磁力线被不断切割,磁通量变化,就会形成感应电流。

理论上来说,只要这个回路存在,只要金属棒在不断的移动切割磁力线,那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感应电流。

毫无疑问,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人类驯服电力,将其投入实用的最重要的理论。有了这个理论,机械能就可以转化为电能。但是,在没有磁学、电学理论支撑,没有电池这个电力储存设备的支持。直接从电磁感应理论开始做起,这是空中楼阁。

然而,朱由栋穿越前早就把电学发展的历史忘了个一干二净,他唯一能记住的就是电磁感应这个伟大的发现了。所以,他想到要弄电学的时候,直接抛出了电磁感应理论,却把李之藻的研究虚悬在了半空!

这也难怪人家这么多年都拿不出成果了。

不过,到底是穿越者,他虽然不是电学大家,但到底是在实际生活中看到并且使用了诸多电学装备的。所以,在仔细听完李之藻的介绍后,他思考了很久,然后开口道:“李先生,朕觉得,可能前些年给你的那个电磁感应理论,有些超前了。听你刚才的描述,目前我们的电学研究,还缺乏稳定、安全,并且可以储存的电力。因此,朕的意思,莫不如你把先前的那个理论暂时放下,全力研发可以储存电力的装备。这个东西,朕先取个名字,就叫电池吧。”

fpz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