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

全球战国 第四七六章 河套重工中心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朱由栋从穿越过来开始,就对着大河套地区流口水,流了二十年,总算是把这块地盘给拿到了手里。

所谓黄河百害,唯利一套。这个地方在总体缺水的西北地区里,却是水资源丰富,土地肥美,不管是农耕还是游牧,都能获得极好的收成。

除了适合发展农牧业,这个地方的地下,煤、铁、铜、黄金、食盐、天然碱乃至有着工业黄金美誉的稀土,其储藏量都极大丰富。

可以说,这个地方除了石油,几乎有着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而且因为农牧业发达,因此在这里发展工业,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从经济上讲,虽然国内一些出色的商人已经嗅到了时代的风潮,并积极投身于实业。但无论是徐元佐开丝厂开日化厂,杨彦明买煤矿,朱盛淼投身航运。其实都是一些能够较快变现的行业——这是民营资本的天性使然。

所以,投入巨大,见效慢的重工业,必须由国家来主导。而河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储备是如此的优越,理所应当的,朱由栋把第一个大型重工业区放在了这里。

当然,辽宁那边的自然条件、资源储备也不差。在历史本位面,华夏的东北地区在整个20世纪都是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但是这时候的辽宁,汉人已经彻底占据了优势地位,从政治上讲,在这里建设重工中心,反而没有河套那么急迫。

从弘治时代大明放弃哈密卫开始,河套地区已经脱离大明的统治一百多年了。百余年下来,这里的优势人群早就是蒙古人了。

在拿到了林丹汗的首级,彻底消灭了所谓的‘蒙古帝国’后,如何稳定这里的统治,真正的把传统的蒙古聚居区变为大明能长期持有的固有领土。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这里建设大型重工业区。

和农民、游牧民比起来,工人阶级因为生产方式的原因,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是因为生产方式的原因,他们可以高密度的居住在一起。在朱由栋的设想里,他想仿效20世纪50年代的大型国有企业,由企业来办社会:一个工人,他的工作、求偶、生子、娱乐消费、就医、儿女教育乃至死亡后的埋葬,全部都可以在厂区内实现。78中文最快 手机端:

这样的一个厂区办在河套这样的蒙古族聚居区,起到示范作用是极大的:虽说蒙古人现在因为剪羊毛,以及和平的到来日子过得稍微舒服一些。但是和工厂里的工人比起来,这生活质量还是会差上很多。于是,大河套地区的诸多工厂,就会自然的形成一个吸盘。吸引蒙古的姑娘嫁进厂区,吸引蒙古的小伙子到厂区做工。当这些蒙古人中的精华因为经济利益和姻亲关系与汉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大漠南北,迟早都是大明忠诚的固有领土。

所以,第一个重工业区,必须建在河套。

“众卿,这就是朕的想法。总之,重工业和基础建设一样,不能指望民间的资本自发的去做。只能是国家投入、培育。朕的想法是,先期投入两百万资金,一万工人,以及三千军队进行护卫。”

在朱由栋把如此庞大的计划托盘而出后,参会众臣一时之间陷入了沉思。

作为文臣们来说,大家和皇上共事了这么多年,绝大多数重臣早就摆脱了以前传统官员们的心态:以前大家的想法是,百姓们好好种地,朝廷轻徭薄赋就行。但是这么些年下来,尤其是通过六大报开眼看世界后,特别是明军装备的改善以至于打遍东亚无敌手的时候。大家早就明白了工业的重要性。

所以,建设重工中心,大家不反对。唯一需要考虑的,是钱!

“如皇上所言,在河套建设重工中心,于国于民都有极大的好处,臣是不反对的。但,臣作为户部尚书,保证朝廷收支平衡乃是天职。所以,臣想请问皇上,这河套重工中心,第一年就投入两百万,后续投入恐怕只多不少。这个,按照皇上方才的想法,还有设立更多的重工中心。这钱......”

“大司徒且宽心,朕觉得吧,建设一个重工中心,估计前三年都是亏损,这亏损额度起码在五百万以上。但是从第四年开始,应当就能盈利了。比如说,我们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枪炮,自己用不了,难道不能卖给别人用嘛?”

“卖给谁?”

“哎......”朱由栋悲天悯人的叹了一口气:“朕如闻,美洲的殷地安人乃是我华夏殷商后裔,现在在西班牙人的摧残下过得很惨啊。又比如非洲的黑人,人家自己过得好好的,欧洲的白人非要去他们的土地上殖民,搞贩奴交易。我大明,秉持圣人教化,理所应当的要为这些受压迫的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便是这南洋各地,有些部族仍然处于当地一些强势部族的压迫之下,那个,我大明身为南洋所有部族的宗主,总不好视而不见啊。”

“噗~臣明白了,皇上仁爱普天百姓,臣感佩不已。如此,臣无异议。”

文臣这边没意见了,军方自然更没有意见了:重工业啊,除了生产蒸汽机、机床这些发展轻工业的设备外。大多数重工业其实不就是军工么?皇上建重工中心,谁都可以不支持,唯独军方必须支持!

“嗯......”自认为自己刚才演技还算可以的朱由栋换回脸来:“既然大家都对在河套设立我朝第一个重工中心没有异议了。那么,众卿,这第一个重工中心的负责人,诸位可有人选?朕的意思,这个中心设总经理一人,文臣出任。需要懂技术,善交流,并且身段柔软。毕竟,在河套上任,免不了和蒙古人打交道。总经理之外,再设军方代表一人。都察院另派副都御史一人做监察之用。银行派驻一人,做总会计师。方山派驻一人,为首席科学家。因此,这个重工中心的顶层,是五人。以上五人,总经理为正三品,军方代表嘛,至少得是参将衔。副都御史本来就是正三品,就不必多说了。银行派驻的会计师,嗯,银行的规矩是进士不得入,所以银行的人员没有品级,只有资金出入管辖权。首席科学家同样没有品级,只对科研做把控。好哪,各位试着推举一下吧?”

“皇上。”在文臣这边短暂的低声或者眼神交流后,吏部尚书赵焕起身:“臣举荐陕西布政使袁应泰出任河套重工中心总经理一职。应泰在陕西任职数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现如今,陕西水渠大兴,虽然仍是十年九旱,但应泰执掌陕西四年来,陕西只有一年向朝廷要了救济。除了大修水渠缓解旱情外,应泰在陕西,还恢复了茶马贸易,使得陕西民生极大改善。同时交好周边的蒙、回、羌、藏诸部。四年来,只有两次小规模冲突,都是控制在县域内解决。如此能臣,臣深以为可以忝任重工中心总经理之位。”78中文更新最快 电脑端:

“嗯......”听完赵焕的推荐,朱由栋也认真的思考了起来。

袁应泰是大明自潘季驯、曹时聘后一流的水利专家。这擅长水利的,理工科都是不弱的。这做总经理,主要搞经营,但又懂技术,而且擅长民政——真的很不错啊。

在历史本位面,1619年萨尔浒战败后,熊廷弼匹马入辽东,不过花了一年多时间就把辽东重振,并在野战中数次打败努尔哈赤。结果那时候熊廷弼最大的靠山万历皇帝崩了,扶持朱常洛上位的东林党迅速的把在河南搞水利搞得极好的袁应泰派去接熊廷弼的班。然后,辽东军就再一次被努尔哈赤彻底击垮:这一次击垮后,大明直到灭亡,面对女真人的部队,辽东军始终都打不出酣畅淋漓的大胜了。(反而是袁可立指挥的辽南军和毛文龙的东江镇,有一些胜利)

所以,袁应泰这个人,真的只能做民事官员,绝不能让他做军事统帅。如此一来,如果让袁应泰做总经理,这军代表就非常重要了。

“皇上。”看到朱由栋的眼神转了过来,兵部尚书王象乾起身:“臣举荐大同参将贺世贤出任军代表。此人骁勇善战,知兵爱兵。而且世贤出身榆林,与蒙古人打了多年交道。有此人坐镇,可保重工中心的安全。”

历史,真的是讲缘分的。在历史本位面,熊廷弼两次大败后金,军事上的主要将领,不就是贺世贤么?

“哈哈哈,可以,这两人的举荐,朕都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