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全球战国 > 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 六

全球战国 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 六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1:35:52 来源:88小说

在被万历削职为民前,顾宪成在吏部干过很长一段时间。还曾经担任文选司的郎中一年多。这个部门管什么呢文职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手续的具体办理。这就是组织部里的组织部。

靠着这一经历,顾宪成在官场积累了大量的人脉。所以在他被削职为民后,仍然在大明官场保持了相当的影响力。

加之南直隶诸府几乎都是科举强府,人很多就不必说了,每三年中进士的人也不要太多。因此,东林书院一经重建开学,就具备了极其强大的影响力。

真正的想要求学上进的学子,一心想通过书院发出自己的声音以便致君尧舜上的谦谦君子,心怀叵测想要通过结党来提升自己官位的小人,又或者政争的失败者都不约而同的向着东林书院齐聚。到了朱由栋南下的时候,东林书院已经成了气候,成了大明政坛在野士绅对朝廷发表各种批评意见的主要阵地。

储君出镇南京乃是祖制,大明的文官们一天到晚用祖制来钳制皇帝,当皇帝用祖制来欺负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拦不住。再加上北方相当部分士绅对皇太孙南下乐见其成。所以,对朱由栋的到来,江南士绅们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你来,我们确实拦不住。但也绝不会欢迎,更不用说配合了。

事实上,从朱由栋即将南下的消息传开开始,江南诸省就已经陆陆续续的传出谣言太孙殿下南下,是来对我们江南人敲骨吸髓的。看着吧,到时候赋税肯定还要加重。

等到朱由栋一到南京就去了黄册库后,江南的士绅们嘴上说太孙忧国忧民,但心里却都是暗暗高兴来啊清理黄册库啊只要你敢清理黄册,我们就能让整个江南四省全都发生民变。到时候你这个太孙灰溜溜的滚回北京都是轻的,搞得不好储位都保不住。

可是太孙殿下去了黄册库后回来就悄无声息了。这让大家憋足了一身力气的拳头没能打出去,多少都有点内伤。

太孙不去搞黄册就算了,连一项加派都没有,让大家完全无法发挥地头蛇的力量。非但如此,太孙还搞起了方山产业基地,玻璃、镜子、眼镜、座钟、骨瓷、绿玉各种产品层出不穷。士绅们虽然嘴上说着殿下老『毛』病发作,又钻到钱眼里去了。但身体却在不断的表示嗯,真香

而且这事你还不能弹劾太孙及其手下牛痘的推广已经在全国都看到了效果,玉米红薯土豆的推广也养活了很多贫民,总之,太孙自带一层道德光环。而且太孙赚了钱还干嘛去了呢每年收养上千名孤儿你敢弹劾太孙那你也来收养几千个孤儿

所以,江南士绅们郁闷的发现,他们用极高的道德标准苛求皇帝很多年后。这位皇太孙殿下也用道德标准堵住了他们的嘴

好吧,你也就是赚钱而已。也没来动我们的切身利益,我们忍了。

但是,现在这金陵日报出现的苗头,那可真真的不能忍了啊

“吾自从看到这金陵日报开始,心里就在思考,我们东林书院是否也能办一份报纸呢”

毫无疑问,太孙不是不想整顿黄册库。而是清楚的看到了,若没有掌控舆论权就直接去动黄册库,肯定是到处民变。所以,金陵日报到底意味着什么,顾宪成很清楚。

不光是他清楚,他在东林书院的同事们也很清楚,他们背后站着的江南士绅,只要智商正常,都非常清楚。

所以,作为江南士绅的喉舌,东林入局报业,是迟早的事情。

“叔时此议极好我辈在这书院讲学,本身便是为了将大义宣扬于天下。但书院重开三年来,我们教了多少学生便是算上那些来参加过书院一两次活动的,也不过两三千人。而这报纸可不一样啊,一期发行量动辄数万份,十数万份。再加上口口传播,能够影响的,只怕不下百万人要我说,我们东林早就该办报了”

“国端兄说的有理。叔时,诸位,我们在此东林聚齐,教导学生,针砭时弊。本就是为了天下苍生而要救苍生,办报效果来得最快”

“正是如此,办报我们东林也要办报那张以诚手下的所谓编辑都是些什么东西全是几十年都没法中举的不成器更有连府试都通不过的白首老童生,听说最近连胥吏之子都进入报社做编辑了。而我东林呢长期在此学习的三五百学子,未来十年起码能出五十名进士我就不信了,我们还办不过那群孙山之后”

“存之高见,我们若是办报,一定办得比金陵日报要好”

几个老愤青高声嚷嚷一阵之后,迅速的将办报这事给定了下来。紧接着众人开始热情的进入细节磋商阶段。

报名倒是很快就定了下来东林日报。接下来场地、工人、纸张、版面的设计、主编、普通编辑啥的也都好说。

但最最紧要的问题是办报是要花钱的钱从哪里来

朱由栋的金陵日报在创刊之前就投进去一万多两白银。创刊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每天净亏二百两白银。一直到销量稳定后,才陆续的通过秦楼楚馆,普通酒店商家等交来的广告费开始盈利。而且这种盈利在减掉成本后,仍然极薄。在未来扩版到十六版后,还是可能会微微亏损。

当然,太孙殿下办报要的是争夺舆论控制权,些许亏损他不在乎。但你让东林的这些家伙不在乎钱

不在乎钱就不会那么起劲的抨击朝政了。不在乎钱就不会那么紧张朱由栋去了黄册库了。

照理,这些家伙各个都是进士出身,而且很多都是累世官宦。有的人家里甚至还兼职做海商走私。每家拿个一两万银子出来,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但,大家都是道德楷模,怎么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呢君子不言利嘛,老师你一天到晚教育我们不要谈钱,怎么你家里那么多钱

不要说办报了,就说这东林书院的修复吧,总共也就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但就是这么点银子,也必须要数十位士绅共同集资不是谁家拿不出这一千多两,而是为了道德名声,不能拿这么多。

但是办报纸和修复书院需要的资金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没有五六万打底,想都不要想。更何况,以东林君子们的高尚节『操』,便是未来这东林日报销量过亿了,也是绝对不能打广告,更不能在上面刊登什么秦淮风月的君子不言利嘛。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办报,这亏钱是肯定的,而且还是持续『性』的亏。

“嘿可恨那太孙,竟然把一份报纸的售价拉低到了一枚铜板。这可真是花钱赚吆喝啊。他就不知道这一分一文,都是民脂民膏么”

“哼,所以太孙才那么喜欢在方山待着,连南京的旬会都不参加呢。”

“好了,诸位,我们先不说这些。”到底顾宪成还是领袖,还是有一定的胸襟的“办报的事情,定下来了就必须做。银子呢,确实是差,但我们可以向各路朋友,士绅求援。在此之前,我先回去把家里的地卖一些呃,我个人先捐资二百两。”

“叔时高义如此,我捐资一百五十两。”

“诸君高义,我自当追随,我捐资七十两”

“好啊,诸位,你们看,现在不就有快五百两了么让我写信给李三才和华亭的徐家,请他们资助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