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三国之群雄召唤 > 第234章 军中情况

三国之群雄召唤 第234章 军中情况

作者:龙城狼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0:43:50 来源:88小说

也就是说,汉军的组成不外乎就是营兵为核心,郡兵、乡勇为主力的队伍,不管怎么说,目前而言的训练度要比黄巾军超出不少,即便是因为有各种名将操练黄巾军的关系,黄巾军比起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要像样很多,但终究不是那种专业当兵的能比的。

另一方面,就要说那些家伙现在的职务了。

眼前的王芬身份职务就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皇甫嵩他们自然也不会例外,仅仅是中郎将,指挥当初的各个校尉自然没什么问题,可是鲍鸿因为刷爆了陈胜的关系,都已经被封为将军了,虽然是杂号的讨寇将军,那也比所谓的中郎将高级多了,汉灵帝就算再傻逼也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于是乎,皇甫嵩直接一跃而上,刷到了骠骑将军这个堪称军中最高职务的头衔,足以驾驭天下任何汉军将军了。

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一般低于大将军,因为大将军有时位在三公上,有时位在三公下,西汉霍去病的骠骑将军例外,他是与大将军等秩禄。

另一边卢植则是车骑将军,金印紫绶,位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车骑将军主要掌管征伐背叛,有战事时乃拜官出征,事成之后便罢官。

西汉开始才正式定义将军这个官职,并进行命名。

车骑将军的设置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高祖时期,这一时期车骑将军是战时领军打仗的将帅,不是固定官职,没有幕府,这一阶段的车骑将军主要以功臣为之。第二阶段为文景武时期,这一时期车骑将军成为固定官职,有幕府,其功能与执掌主要四夷屯警、征伐背叛、京师兵卫,迎来送往等礼制性活动。这一时期的车骑将军主要是亲信之臣,如汉文帝时曾任代国郎中令的张武,汉武帝时奇袭龙城的卫青。汉昭帝之后,“(初即位)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此时骠骑、车骑将军均可冠大司马之号。第三阶段,汉宣帝后的车骑将军多以外戚任之,史高、许延寿、许嘉等为外戚;如王音、王舜、王接等为元帝王皇后外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后期皇权旁落外戚的事实。

这个不去多说,相对于皇甫嵩在颍川这一带和英布交锋,那边卢植据守陈留对抗王莽也是危险,给他车骑将军的职务也是为了保证他在军中的绝权威。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儁这家伙是作甚的?貌似没听说他会乖乖做皇甫嵩小弟吧。

事实上却是王芬没有说明,朱儁和皇甫嵩是并列的左右骠骑将军,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其实也是对他们的制约,平分权利,明显是宦官担心他们回头协兵势去清君侧的关系吧。

至于王芬为啥没有说明,自然是因为他负责帮皇甫嵩拉拢鲍鸿喽。

鲍鸿虽说一个杂号将军在他们骠骑将军面前不算什么。但是鲍鸿的战绩却是已经传到了这边,可以说是为鲍鸿带来的很大的声望。

这个怎么说呢,整个大汉自从刷爆匈奴之后,基本上就是没有太大的忧患意识,唯一的问题却是在义军方面。虽然说黄巾很容易被镇压,但是大汉对于义军的出现,做出的反应却是非常迅速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主要是因为大汉的那两位皇帝太强悍了。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从一介布衣到天子,不过数年时间,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同样也是乡间起兵,一统天下。

那么正如陈胜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你刘邦宁有种乎?你刘秀宁有种乎?

如果不是天生注定的,那我也可以揭竿起义来着,说不定下一个天子就是我了。

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是不看能力,只看出身的。

早年的刘邦不喜劳作,确有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嫌,但他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因为刘邦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友善,喜欢施舍,善交游,为人大度,心胸豁达,素有大志,能仗义行事,勇于承担责任,有领导才能。成功在于“能斗智时决不斗力”且情商高的刘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驭人的领导能力即帝王权术。汉皇千古一英雄,休笑当年马上功。试问后来为帝者,谁人曾出范围中。楚强汉弱,可是战争的结局是楚败汉胜。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而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他的文武部署也全是这三种人。这个以南阳豪强集团为主体的刘秀军,在政治上有优势,在军事上有谋略,再加上禁止掳,争取民心,这就决定了它的必然胜利。刘秀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自然是农民起义军的死敌。但是他也代表着社会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他在推倒王莽的战争中,在削平割据的战争中,都起了极大的作用,因之,他是一个对当时历史有着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

汉代历来都要引导这个舆论流向,证明汉室的正统性,赤帝子斩白帝子等等,不外如是。

但是不管怎么说,对于汉帝或者其他人来说,这个结却是难以解开的,或许一般人会被愚弄,但是太多的有识之士完全是不会理会这些,更不用说其中出现的某些野心家了。

在这种局面下,鲍鸿刷爆了这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始作俑者,带来的效果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现在造反义军如火如荼的时候,相当于浇上了一盆冷水,对义军的打击是巨大的。

如此一来,对于鲍鸿的声望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这些鲍鸿他们并没有考虑到,毕竟鲍鸿压根就没有提过这个事情,众人也没有考虑过舆论问题,这些却是前来探望鲍鸿的贾诩告诉他们的。

没错!就是在董卓麾下打酱油的贾诩,和鲍鸿之间还算有点交情来着。

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贾诩在演义中由第九回横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计无不中,甚至曾令善于用兵的曹操几度败绩。其所从属势力颇多,先随李傕,再随张绣,最后事曹操曹丕两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汉,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贾诩曾助李傕、曹魏这些在《三国演义》形象比较负面的势力,他的才能仍备受肯定。而且不论是李傕、张绣,还是曹操、曹丕,都将贾诩此人视为心腹。可见其人善于交际,亦深晓乱世自保之术。

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贾诩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余党。当时李傕、郭汜等人心怀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长安城中正在商议着打算把凉州人斩尽杀绝,而诸位阁下抛弃属众独行,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向西,沿途收敛士兵,再进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能够幸运地成功,尊奉国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凉州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十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凉州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布兵败,仅率百余骑出逃。李傕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被杀。李傕等拥兵至南宫掖门,威逼献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樊稠为中郎将。李傕又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受。李傕等又让贾诩为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