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料想的一点都没错,朱高炽一回到宫里立刻把他的所见所闻禀告了皇上。★朱棣也是大为吃惊,在与皇后相商未果之后,自热而然的找上唐明这个导致这一连串问题的人。
惹出这么大的一桩祸事,唐明依然显得很是淡定,朱高炽特意守在门口通知唐明进去之后要小心,却被唐明一脚踹开。
“滚,老子会摊上这样的事情还不都是因为你,现在才来假惺惺的猫哭耗子,有用吗?”唐明突然间暴怒,对着朱高炽便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脸上虽表现得怒不可歇,但小心观察的话,不难现唐明的眼里却是带着笑意。这家伙明显就是借机报仇,逮住可以打击朱高炽的机会便借机难。
可怜的朱高炽并不知唐明的小心思,还真以为他是真的急不可耐。想来也是,一开始就是自己拉着唐明去搞这搞那,刚才还是他到皇上的面前去告密,这会才想起唐明的安危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唐明得手之后,并没有给朱高炽反应过来的机会,直接便进了御书房。皇上与皇后两夫妻坐于案几旁正闲聊着什么,见到唐明到来,皇上脸色一绷便冷声喝道。
“大胆威海候,竟敢在朕的御书房门口对太子动手动脚,成何体统。”
唐明额头处冒出冷汗,暗怪自己刚才太得意,把动静搞太大,现在太子的老子就在这里。儿子被欺负了,他这个做老子的自然不能不坑声。
见唐明尴尬得说不出话来,朱棣这才放缓了口气言道:“威海候你可知罪。”
“微臣知罪!”
“罪在何处。”
“微臣不该展大明的经济,更不该把太子殿下拉下水,也不该为了几千万两白银而让皇上陷入烦恼之中。”朱棣叫自己来所为何事,唐明自是再清楚不过。这时他也懒得跟其打什么哑谜装什么糊涂,全部干脆利落的说了出来。
“算你小子还有点自知之明。”
朱棣放缓了语气,假惺惺的思考了片刻,这才继续言道:“既然你小子也知道错在你身,那如今可有想出补救之法?”
唐明心里暗笑,对方虽是皇上但也不能这样欺压自己。把商业搞达了钱也进了皇后的手里,现在出了事情就要自己全部来背黑锅,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启禀皇上,微臣其实从一开始便有跟皇后娘娘提及过此事,可能是皇后娘娘没听清或者忘记了,这才导致如今这样的局面,若真论起来,微臣也是冤枉的啊!”
刚才还老老实实的认了罪,这会却又哭诉起冤枉来,变化来得太突然,朱棣当场也是愣住了。皇后更是讶异,他可清楚的记得自己从来就没听唐明跟自己提过农户会跑去打零工或者经商,而荒废了大片的土地不耕作。
堂堂一国之母被一个侯爷给冤枉了,这还了得!
“威海候,你给哀家说清楚了,这事你若是说不清楚,看哀家还饶不饶你。”皇后看来也是真的生气,瞪着唐明的双眼异芒闪烁个不停。
唐明脸装委屈状,洪声言道:“皇后娘娘可还记得,微臣在一开始实施增收商税时,便要求要多收。甚至要把如今大部分的农税施加到商税的身上,从而减轻农户的负担,鼓励他们多耕种。”
此话一出,皇后的气势立减,她也想起唐明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再三要求自己要减轻农税。但自古以来农税都是一个王朝经济来源的第一名目,因此她并不敢减掉农税。
商业税她倒是听唐明的话听了个十足,以各种名目多增了不少商税。但这样一来,农户们弃耕从商便越演越烈,到现在已经快到无法收场的局面。
朱棣已经从自己老婆脸上的神情得知,唐明并没有在胡扯。照此看来刚才确实是冤枉了唐明,但身为君主自然没有向臣子道歉的道理。
为了替自己妻子掩饰尴尬,朱棣轻咳一声轻描淡写的转开花题:“此事朕现在已经知道,威海候还是说说该如何抑制农户不耕种的问题吧!”
这是一个信号,朱棣也明显做出了让步,唐明自然不敢再纠缠下去,在皇上皇后面前得寸进尺,那跟找死有何区别。
“启禀皇上,这事想解其实很简单,只需抬高商税便可,再用这些多出来的商税,用到鼓励农户耕种上。只需让农户的付出与收入达到一个平衡,农户自然会回去耕地。农户靠耕地也能过上好日子,那谁还闲着无聊去干他们并不熟悉的行业。”
唐明这方法说起来很容易,可要真正做到的话却很难,大明现在的情况是,好田好地都掌握在一些王公贵族的手里。真正留给百姓适宜耕作的土地并不多。
因此想要真正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从根本上还是得拿这些所谓的贵族开刀。可要是动到这个阶层的利益,定然是举国轰动,到时一不小心分分钟都有叛乱的事情生。
唐明可不想自己也参合到里面去,因此,他对这一点定然是绝口不提。
朱棣采纳了唐明的办法,立刻命人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而后便开始从南京试行推广。刚开始的时候农户报着怀疑的态度静观其变,直到有些人真正得到好处,那些持观望态度的人才开始跟风。
但就算如此,回去耕作的人还是不多,会回去的农户都是自己家里有地。而那些家里没地,以前给那些王公贵族做佣户的,一个都没有回去。
因为皇上的优惠政策根本就惠及不到他们,可以说这一系列诱人的政策跟他们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王公贵族的封地是他们自己的,也无需向朝廷上缴任何农税。
这政策一下来,得到好处的还不是这些王公贵族,但他们并不把好处给农户,而是全部截留起来。
朱棣很快也了解到这事,但要解决这事,目前他还没有任何头绪。还好唐明的方法多少还是有了效果,也算解了朱棣的燃眉之急。(未完待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