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重生福晋求和离 > 首战大捷。

重生福晋求和离 首战大捷。

作者:羽且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28 13:30:34 来源:免费小说

  胤禛派了五十人探查大风寨人的行踪,查了两天,一无所获。

  从二当家那里也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二当家说,爱说话的几位少年,就是在大风寨出生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那些大人们,没事不跟他聊天。

  在大风寨呆了八年的二当家,突然间才意识到大风寨的不寻常。

  年羹尧带人去了河川镇的春草酒肆。也早已是人去屋空。

  在周围打听了一番。

  邻居说,这家是十七年前搬来的,一个女掌柜带着五名帮工常住这里,偶尔会看到一个大胡子的男人。大家跟他们也都是,见面打个招呼的普通来往。不知底细。

  胤禛召集众人商讨此事。

  他自己首先开口:“大风寨里都是蒙古人,如此不辞而别,看来是不打算再回来。现在漠北在打仗,他们知道我们在筹备军粮。”

  年羹尧说:“他们会不会把此事透露给了葛尔丹的人,用这个邀功,换取他们回准葛尔生活。”

  李卫接话:“那他们就会在运粮的路上抢粮,或是把粮草烧了。”

  刘能看着佟科多,不满地说:“早些把他们全剿灭,哪里还用考虑这事。”

  佟科多懒得理会这个该死的人,对着胤禛说:“他们不是有个小孩子,在你手里吗?”

  二当家生怕拿小莫头要挟,接话道:“小莫头是拣来的,兴许是嫌带他着累赘,不要了。”

  七嘴八舌的议论了小半个时辰。

  胤禛说:“原计划的两千旦粮,用两百辆车运送,一千五百人押送。现在增加人数。”

  佟科多问:“增多少?去哪里找人?”

  胤禛正想说把靖远营的三千兵用上,年羹尧接话:“增到一万人,靖远营的三千人,加最近收编的五百人,用四爷手令快马发陕甘总督急调五千人过来。”

  李卫说:“一万人,一来一回一个月,至少也得吃掉一千石粮食。”

  年羹尧说:“我们备的三千石,全部带上,一辆马车最多可以装两石,我们有两百五十辆车,马匹备的也足。”

  佟科多以前也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敢拼敢闯。要不然,也不会在六年前那次征葛尔丹的时候,立了大功,在众小将里,脱颖而出。

  但他现在有心事。

  以前计划的是,让李四儿暂时留在银川,他留下十几个人保护她。

  最近李四儿说过几次,总感觉有人盯着似的。他怀疑是李卫和刘能想伺机报复,或者是胤禛指的人想伺机报复。

  可又拿不出证据来。

  最近又搬来了一帮不知底细的邻居。

  带个一千多号人,还好,快去快回。一万人啊!浩浩荡荡地出去,吃喝拉撒,住宿行走,都要他管。光想想就十分的扰心。带着这帮精兵过去,说不定被派到战场上去了,这一去要多久还一定呢。

  他这一走,他的小四儿怎么办?

  后悔当初听从了他阿玛的话,还以为犯个事让从军去呢,结果倒霉的派到这穷苦的地方筹粮。筹粮运粮是最差的差事。按时抵达是应该,晚了就是罪。

  佟科多不耐烦地说:“这是去打仗呢,还是去送粮啊!寻常的运粮队,一车最多配十人。出征的东路军也就才九千人。”

  年羹尧说:“有备无患,出远征的时候,粮食就是命。我们送过去粮可是续他们的命。万岁爷若是发令让送粮,那肯定是特别急缺。”

  这时候,“嘭嘭嘭”地响起了敲门声,站在门口的刘能拉开门。

  “福晋。”

  苏樱对他笑了一下后,朝胤禛招了招手。

  待胤禛出来后,把他拉到远处一点的地方,小声说:“我刚才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南边过来的人,他说黄河决堤了。“

  胤禛怔了片刻,急声问:“他人呢?在哪儿?“

  苏樱说:“早走了,出城了。他说的时候,我没在意。刚刚回到房里,突然想到,黄河要是决堤,南边的粮食是不是就运不过来了?”

  这是苏樱撒的谎。这两日,她一直在回忆皇帝出征的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事。明明把葛尔丹打败了,却因粮草供不上未能一直追击。

  她一直认为是太子从中做了梗,但她的认为也是听别人说的。若是太子从中做梗的话,皇帝可以先返回来,留一部分兵让她阿玛去追。那时候葛尔丹已经没剩多少人了。

  她突然想到了,皇帝回来之后,在太庙里跪了一日一夜的同时,八阿哥和户部的人去赈灾。自此,八阿哥在民间有了八贤王的称号。

  是黄河决堤,粮道彻底断了,江南的军粮全部用来赈济了灾民。

  胤禛盯着苏樱看了半天后,沉声问:“你没有听错吧?或许是无定河呢?”

  苏樱肯定地说:“他还说是滔滔的黄河水,四处是汪洋。朱家庄在无定河旁边,要是无定河,我肯定会问的更多。”

  胤禛回到议事的房间,吩咐道:“按年羹尧说的办。”对李卫说,“你通知筹粮的那些人,到两百里之内的大户人家打欠条借军粮,最迟在年底之前,三倍归还,由周知府做保。车马都要借,能借多少借多少。速度要快。”

  又说,“若是用不上,一月之内就还他们,也是三倍,不要粮食的可以作价成银子。并把我们捉着准葛尔大王子,已经押往京城这事透露出去,说成是在战场上捉着的。”

  佟科多急声道:“我们筹的粮食还不一定用得上呢。”

  真要是黄河决堤,那是大灾,没有接到正式消息之事,不能胡乱说。胤禛说:“用不上正好,把我们买来的还他们。反正国库丰盈,不在乎多花这十万八万两银子。”

  佟科多冷声说:“谁都知道周知府是无利不起早的人。周知府亲自做保,就确定了这是大油水的事。他们宁愿自己饿着喝汤咽菜,勒紧裤腰带也会把粮食拿出来,说不定几万石粮食堆过来了。立功又大赚的事,谁不干。”

  刘能想到年羹尧交待给他的话,急忙说:“兴师动众一场,结果没用上。万一万岁爷怪罪下来,佟大人你可要担一部分责任,别让我们家四爷自己担。运粮是你的事,我们只是帮忙。”

  佟科多:“......”我是反对的。

  刘能带了两名侍卫,另带了六匹马,拿着四皇子的令牌,快马加鞭,昼夜不停的赶去了陕甘总督的驻扎地。

  一日一夜后,就见到总督席尔达。带着万分的敬意,十分的急切,又可怜兮兮的表明了自己的来意。

  席尔达一听,宁夏筹粮筹得这么艰难啊!早说啊!有难一起抗嘛,他们这里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均给他们一点也是可以的。

  立即安慰他:“你别急,我给你们调兵过去,再让他们带着粮草。”

  ......

  在京城中监国的太子收到皇帝斥责旨意的同时,也见到了索额图的亲随阿七。平日里衣着光鲜,举止文雅的阿七,此时头发蓬乱,衣服脏的看不出颜色来。

  见到太子就伏地跪倒。

  大喘着气说:“相爷托奴才转告殿下,黄河决堤之事,殿下给万岁爷发了八百里加急。发信的日期是五月十三,殿下把信交给了周玉宏,知道这件事的还有吏部尚书陈廷敬、内阁大学士张英......”

  太子正为皇帝严厉斥责他,正闷气呢,没等他说完,怒气“蹭”的蹿了三尺高。大声说:“本宫没有发信,那两个老东西在本宫面前叨叨着要本宫发信,本宫硬把他们驳回去了。”

  “皇阿玛出征在外,本宫不想扰乱他心思。不就是黄河发了个水嘛,本宫已经派了工部的人去查看。至于粮草问题,本宫已经让户部的人,日夜在京城附近高价收粮,现在已经收了将近两千石,若不是马车尚未找齐,已经起运了。”

  太子又急又气,气得上气不接下气。

  阿七终于等他停下了话,赶紧说:“相爷已经在万岁爷面前认了罪。说的理由是,不想让这场仗打赢,不想让其他阿哥们立功,黄河决堤的事,万岁爷知道的晚,来不及想对策,只能撤兵......”

  想到当时他主子交待他话时的模样,阿七就忍不着又流下眼泪,哽咽道:“相爷说,请太子务必按着他的话办,他已给陈廷敬和张英发了秘信,他们会照着相爷的话说。”

  “咚咚咚”的磕了三个响头,“殿下一定要听相爷之前的交待,跟相爷撇清关系.......”

  太子一脚踹在了他的肩膀上,大声骂道:“滚,你这个狗娘养的小人,无情无义的贱种。”

  五日之后,远在漠北的皇帝收到了京城的六百里加急,是三封信放在一起的,用各自的私章封着。皇帝一一看后,猛地坐起了身,脸色憋的铁青,半天后,骂了声:“岂有此理。”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此时在大帐中议事的高士奇、明珠、大阿哥、五阿哥、七阿哥和八阿哥,以及另外五名重臣和三名太监,齐声惊呼:

  “皇阿玛。”

  “万岁爷。”

  “皇上。”

  皇帝朝他们挥了挥手,用帕子沾了沾嘴角的血迹,缓慢的坐下来之后,喘着气:“没事,没事,是朕不够大度,是朕心胸狭窄,容不下他们的一点小小的错处。”

  梁九功跟了皇帝三十多年,即使在听到吴三桂反了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大怒过。他实在想不出,京城的来信,究竟是什么内容。

  信就在地上躺着,屋内的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敢去拣,也没有一个人敢朝上面看。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但肯定是与太子有关的,说不定还牵连到了辅助监国的三阿哥,大家都这么暗自琢磨。

  有人忧,有人喜,还有人大喜。

  喜悦的心情,实在按不住了。大阿哥快步走出帐子,在外面缓了几口气,对侍卫吩咐道:“快传太医过来,皇......”话还没说完,就被皇帝大声喝斥住了:“不用,喝口水呛着了,就请太医吗?朕没那么娇弱。”

  待大阿哥返回,皇帝低声厉气地说:“今日这事,不许传出去。否则会越传越离谱,扰乱军心。”说完话,弯腰捡起地上的信,递给了高士奇。

  信分别是太子、张英和陈廷敬写来的。

  太子解释了没把黄河决堤之事,告知皇帝的原因,并讲明了自己所做出的种种对策。张英和陈廷敬是证实太子确实往漠北发了告急信。

  大家齐齐看着高士奇。

  高士奇看后,把信纸投进了正在煮水的火炉子里。

  火苗腾的升起,又瞬间熄灭。

  “你......”

  皇帝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好,只是怒气冲冲地看着他。

  屋内的其他人,惊得瞪大了眼睛。

  高士奇说:“凡是惹万岁爷生气的话,都让他们收回。”

  皇帝缓了几口气后,说道:“你们都先回去,等朕想好了,再召你们过来商议具体什么时候撤兵回京。”对梁九功说,“你们也出去。”

  高士奇知道皇帝最不能容忍的是结党,最生气的是所有的人都站在了太子那边,而且太子又是错的。

  待众人退出去之后,劝说道:“万岁爷即使不想再给太子留面子,也得给二位大人留点颜面。索大人找上他们,就是想着他们不是他的人,万岁爷会相信他们的话。两位大人也不是纯粹的要帮太子。人人都有私心,他们也怕万岁爷生气责怪下来。所以,就来了个顺风推舟。”

  皇帝疲惫地说:“先生,现在该怎么办?”

  高士奇说:“京城里的粮食是万万不能调的,在京城周围高价收粮,会被不明真相的人胡乱猜测。消息很快扩散全国各地。”

  皇帝接话:“江宁织造局打着内务府的旗号贱价买地,这场风波刚刚平息;现在京城周围又在高价收粮,说不定有人想着,黄河发水了,粮食要涨,朝廷在提前屯粮待时机高价出售。”

  深叹了口气,“我们的储君,怎么就这样的心思单纯呢?朕再三跟他讲,民心是第一,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凡事要把民心放在第一位。”

  太子的事,不是他能讨论的。高士奇不再接话,大帐里静了下来。

  安静的时间,总是会嫌得格外的漫长。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又深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帐外传来一阵骚乱声。

  梁九功在外面喊:“万岁爷,西路军大捷!”等不及皇帝的召唤,便领了一名小将急闯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