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八百四十八章 马匪

回到古代做皇帝 第八百四十八章 马匪

作者:飘依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15:31 来源:88小说

陆承启也知道大抵是这个结果,中原花花世界,哪里有人肯去交趾这个多瘴厉之地去受罪?

“许卿,你觉得让一些充军流放之辈去安南,如何?”

陆承启有此一问不过是想着日后广南东路都是经济最为繁荣之地,就连琼州也是一个宝岛,更不用说琉球了。要是把人流放到那里,万一几代之后,要造反他还得跨海去征讨。不如放置在交趾,还能看管一二。大顺的律法虽不是很严,但每年怕也有数千充军流放之辈,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让这些罪犯到安南,许诺若是耕种八年,可返中土。”陆承启以为得计道,“八年过后,他们早在安南成家立业,又哪里舍得?”

许景淳自然没有异议,充军流放的人,去哪里不是放?再说了,充军还不一定是充军,或者只是个脚夫而已。与其去受苦,还不如有块地给耕种。孰轻孰重,谁都会选择。

“陛下,近时边境不宁,时有马匪出没,扰乱榷场,是不是让边军……”

陆承启神情凝重起来:“竟有此事?”

“辽人马匪猖狂,渐违誓约,御备之计,先在择人。而自洪祥二年罢兵以来,当时经用旧人,唯户部侍郎致仕孙沔尚在,孙沔守云内,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着。今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虽中间曾以罪废,然弃暇收使,正是用人之术。欲乞陛下察访,特加奖用,庶可备一方之寄。”

陆承启闻言,有点不喜。都七十岁了,说句不好听的,七十古来稀,万一那一日死在了任上,岂不是军心大乱?

许景淳见陆承启脸色都变了,连忙解释道:“孙沔于臣有知遇之恩,是以臣斗胆举荐,绝无二心……”

陆承启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说道:“年已七十,焉能再用其老?岂不让马匪笑话我大顺无人!不妥不妥,且让孙老做个田舍翁罢,征伐一事,还是交由青壮为好。今大同府团练使折克行尚在长安,朕欲以他攻克安南之功,赐他为兵部员外郎,兼权云内州都总管,率云内州精兵,并在云内州招募边军,购置马匹,以克马贼。”

其实陆承启就是不想用文官为将,术业有专攻,以文御武,看似保险,其实最为冒险。再加上大顺乃是兵符制度,分两处保管,没有兵符调不动一兵一卒,已经很安全了,何必再多此一举,用文官来带兵打仗?这不是对士卒的生命不负责任吗!

哪怕这个孙沔再厉害,也打过几场胜仗,但那也是文人。不能让文人插手军事,这是陆承启的底线,管他是谁,也不能触碰!

幸亏许景淳是他的心腹,要是某个大臣谏言,恐怕陆承启就要贬谪了。

简在帝心,如果不体察圣意,妄自出言,这是取祸之道啊!

许景淳讨了一个没趣后,再唯唯诺诺几句,退出了垂拱殿。

陆承启心道:“这个年头,读过几本兵书就敢说自己知兵的人我见得多了,如果兵是这么好带的,世上为何就那么几个名将?”

封赏的圣旨发下去后,折克行便知道这一次自己是真的时来运转了。在大同府被打压了这么多年,一朝扬眉吐气啊!

奈何好事多磨,折克行正待率领亲兵奔赴云内州的时候,知谏院司马光又上奏说道:“国家患在兵不精,不患不多。夫兵少而精,则衣粮易供,公私充足,一人可以当十,遇敌必能取胜;多而不精,则衣粮难赡,公私困匮,十人不足当一,遇敌必致败亡。此利害之明如白黑,不为难知也。边鄙之臣,无它材略,但求添兵。在朝之臣,又恐所给之兵不副所求,它日边事或败,归咎于己。是以不顾国家之匮乏,只知召募,取其虚数,不论疲软无所施用。此群臣容身保位,苟且目前之术,非为朝廷深谋远虑,经久之画也。臣愿陛下速降指挥,应在京及诸路,并宜罢招禁军,但选择将帅,训练旧有之兵,以备御四夷,不患不足。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饥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复旧业,则天下幸甚!”

陆承启看了之后,哭笑不得。

司马光还以为是以前那样,把饥民充当禁军。要知道大顺立朝之后,黄河水患就没有停过。单单是元绶年间,大大小小的决口已经多达五六十次,河南府也是被毁了再建,建了又毁。每次黄河决口,肯定有大量饥民涌来京兆府。朝廷无奈,只能招募其中青壮,充当禁军、厢军。

可现在厢军已经名存实亡,禁军早已剔除老弱病残。司马光虽在地方时久,却不闻朝廷兵事早变,不复以往了。

这封奏折,陆承启只批阅了一句话:“查实再奏。”便退了回去,至于司马光知道实情后是怎么羞煞,陆承启也不想知道。他一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了,哪里顾得上这个所谓的“千古名臣”?

殊不知这类的“千古名臣”,大多都是牛气哄哄,别人都是错的,就他是对的。幸亏包拯包黑子已经薨了,不然他能指着陆承启的鼻子骂,唾沫都能吐到脸上。陆承启还不能还口,温言笑脸地说骂得好。

想到这,陆承启不禁有些同情起他那便宜老爸来,在包黑子的“劝谏”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活到六十几岁也是不容易啊。

像现在朝中名臣诸多,有韩琦拜司空兼侍中,蔡襄馆阁校勘,知制诰的曾公亮,礼部侍郎吕公弼……历史名臣数不胜数,可那又如何?他们一个个都有着眼界的掣肘,世界观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不能从根本上看问题。虽说不乏有亮眼之举,但也是不能为续。

这些名臣,还特别喜欢抱团攻击另一个团体,是为党争,最让陆承启头疼。幸亏现在政治清明一些,内阁首徐崇光在朝中是少数派,还能平衡一二。待得日后徐崇光退下后,陆承启任用谁为首辅呢?任命文彦博、司马光一派,则韩琦、吕公弼不满;若是任命韩琦这个名相,则好似对文彦博也是亏待。唉,幸福的烦恼,两难啊!

“罢了,船到桥头自然直,走一步看一步吧……”

陆承启放下奏折,揉了揉太阳穴,处理政事什么的,太耗精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