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三百零八章 赵家的根本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三百零八章 赵家的根本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3:05:39 来源:书海阁

“诸位,这里就是技校了。”

梁启笑呵呵的迎接着又一批‘游客’的到来。

做了这么多年的主任,他现在底气十足,面对着眼前的富贵大爷们一点都不怯劲。

因为技校很重要很重要。

用赵大爷的话说,这里是赵家的人才供给之地,是赵家的根本之地。

他梁启负责着这么重要的一个地方,他还有必要对谁怯劲吗?

现在龙路口谁不知道,他梁启家里一到逢年过节,就会收到天南地北被送来的节礼,那都是往日里从技校走出去的学生。

梁启做事认真又负责,将心比心,那自然有很多人会记着他的好。

技校里的一些老师们也是一样啊。

不管是教文授学的,还是教手艺的,随着一个个年头过去,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了技校,走上了一个个岗位,他们在逢年过节时候收到了孝敬就越多了。

甚至现在的技校和慈善会还会受到一部分来自学生们的捐赠善款,总的来说,这一切已经走上了一个良好的循环阶段。

哪怕赵家每年还要投入大把大把的银子,可看着从技校里走出的学生迅速填补了一个个空缺,这银子谁还敢说它花的不值得呢?

这些人可都是赵家的嫡系,对赵家的忠诚比之从社会上招募的人手,都不知道强出多少。

而用他们掺入各类岗位中,还能起到一个监督监察的隐性作用。

汇通银行就是如此,不管是哪个分行,几乎三分之二的基层员工来自技校。连带着那些中高层都无形中赶到了约束。

有这么多的基层眼线在,那些从和珅、福长安和内务府来的,从康家、陈家等家族中来的人,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肆无忌惮的贪污贪腐。

“从木匠、铜匠、铁匠、泥瓦匠这些个基本的技术工开始,再到雕工、厨子、美工、大夫、金银匠等,还有就是个个工种的晋级班。”

“按照我赵家的规矩,这些基本班毕业的学员就是三等工,三等工上头还有二等工,然后是一等工、特等工和大师一级。”

“一二三等工都有对照班级,所以俺们这里可不止是一些小娃娃。”

“那特等工和大师呢?”

“那是没能耐培训的,都要看个人造化了。”

梁启笑着回答说,然后把手一引,“诸位这边请,咱们进去看看。”

却是一间木匠班,大批的木料堆放在地上,一个个学员正或锯或刨,紧张忙碌着。对于这些进来的人群,视而不见。

这种事儿他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学校里的桌椅板凳,这都是木工班承包的活儿了。再有多余的就送到纺织厂里去,或是其他几处工坊,反正都是内部消化了。”

一群来参观的富商管事们没几个人还懂这个,他们来技校更多是参观这种办学模式的。

从木工班出来转过一个弯儿,梁启把手一指,“这边就是美工班了。”

所谓的美工班就是设计班,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设计,从家具衣服,到金银首饰,再到点心模具,然后还有船舶。

所以美工班的人并不是很多,因为要上这个班是需要层层选拔的,必须是聪明有灵性的人。

眼前的这个班就是搞金银首饰设计的,那些富商管事们这些能看懂了,看着学员们在纸上比比划划,或是拿着面泥在做模型,不用梁启再来介绍,就知道他们在干嘛了。

这就跟打样一样,过去都是金楼银楼里的老师傅们才有资格做的事情。

“这边就是会计班了,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账房。”

从美工班转到雕工班,然后有见识了医学班,看一个老先生正在讲台上比划着一个针灸铜人,讲的吐沫横飞,最后梁启带着一群人来到了会计班。

会计班的学员都在低头打着算盘,噼里啪啦的算珠子碰撞作响,却是他们碰到了随堂测试。

老师把印出的体发给了每一个学生,然后在规定时间里,看这些学生的珠算能力。

这是不少管事们的老本行,作为书铺的管事,每个人都必须能写会算,打算盘是必然的技能。

所以他们一眼就看出了学员们的水平。

整整一个班级的人,打算盘的熟练度自然有高低之分,但普遍来说都是合格的。

这样的学员放到他们手下,那立马就能派出去做事的。

“我赵家根基浅薄啊,不像康家庄家,都是好几百年的积累。手底下有太多可用的人了。赵家不一样,从发家至今也不过十载出头。”

“从最早的松鹤楼一枝独秀,现如今已涉及茶铺、客栈、银行、洋行、布匹、商行、车马行、煤铁、船帮、镖局、慈善会、药行等等。”还有一些个小打小闹的东西,就比如康莞和柳氏手下的产业,比如刚刚开始的印书局,梁启都不稀罕去算了。

“所需人手何止万人啊?”

“如果是全都依赖外人,不是俺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实在是**难填啊。”

“诸位都是有家业在身,或者本身就是独当一面的管事之人,该知道底下人是何等的奸猾。”

“那是但凡有偷奸耍滑,或是偷钱揩油的事情,他们就难自制。”

“这要不有些忠心耿耿的心腹之人顶上去,再好的产业也可能被经营的不成样子。”

“所以俺家大爷是早有先见之明,立下这技校,收揽乞儿难民,收揽乡里乡亲,数年来为我赵家输出了不知道多少忠义之士,叫我赵家产业虽扩张迅速,却始终根基稳固如山。”

“这技校现今在校师生已经超过了五千人,每年都能输出数百乃至上千学员,虽然年年都要耗费数万两白银,甚至更多,这可银子俺们花的不值麻?”

“就连新成立的印书局里的一应排字师傅,那都是出自技校学员,还有些人来自学堂。要不是赵家早早整治出了技校这么个地方,那么多要识文断字的人,一时间里可不好找。”

印刷局的里排版师傅和检查师傅必须是要认字的,要不然你这么干活啊?而且还要细心、精心,认真负责,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要求速度。

中原这地方本来就不比江南人文荟萃,不管是印书局还是识文认字的,都比不上江南闽粤,要不是守着一偌大的技校,赵记书局想要做起来可没那么迅速。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大家收藏:(wuxia.one)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