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 第二百七十三章 社会变革时期所必须有的痛苦

而也就在赵亮启程离开陈州北上的时候,几个大箱子在经历了几万里海路和几千里陆路、水路的奔波后,也终于抵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这是一批从英国购入的蒸汽机。

今年六月里,英国人如期交货。

起点这次没有亲自押送东西回陈州,可他为这些箱子安排了足足三十人的护卫。

两台16马力的纽卡门蒸汽机,两台16马力的博尔顿-瓦特蒸汽机,一台30马力的博尔顿-瓦特蒸汽机。

为此赵亮一共付出了一万五千两白银的高价。

哪怕这些东西都是二手货,都是英国人从自家公司的工厂中拆卸下来的旧货,哪怕那两台16马力的纽卡门蒸汽机完全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赠品,但蒸汽机的价格就是这么昂贵。

在英国本土,一台16马力的纽卡门蒸汽机价格是200英磅,一台16马力的博尔顿-瓦特蒸汽机价格800英磅,30马力的更高达1500英磅。高昂的价格才是制约蒸汽机推广开来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直到1815年,英国的纺织行业中水力机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

所以霍奇森三台瓦特蒸汽机要了赵亮足足一万五千两银子,并不是良心大大的坏了。

1717年,牛顿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又二分之一便士。从此英镑跟黄金就有了固定的比例,这是最早的金本位制雏形。如今的1英镑可买黄金7.3224克,以现在的金银比价,1英镑相当于三两白银。

霍奇森三台瓦特蒸汽机,16马力的要价一千二百磅,30马力的更是翻倍要价到三千磅,后经起点一通砍价,拉到了两千五百磅。再加上两台不值钱的纽卡门蒸汽机,五千磅,一万五千两银子,没毛病。

五台蒸汽机被送到了龙路口,而不是汝州矿场或是周家口,这是因为它们的‘职责’根本就不是干活儿,而是供赵家的大师傅们研究的。

甭管那其中的道理能不能理解,大家先试着仿照起来。

反正这时候的蒸汽机还不算太复杂。

褪去那层神奇的光环之后,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看它,那真心并不复杂。

赵家的大师傅们,一个个虽然科学知识比之瓦特来是差远了,但只论打铁敲铁器铜器的功夫,那一点都不会弱于英国的顶尖同行。

蒸汽机的一系列组装工作完全由赵桐负责,这人是起点的小舅子,当初跟起点一块下的岭南。向英国人订购蒸汽机的时候,起点是真没想着派人一块去学习。好在霍森奇想的很周到,没有太坑起点,随着蒸汽机一块被送到的还有不少资料。

赵桐英语学得不错,这次就回来当翻译了。

一路上他对资料反复的研读揣摩,等人和机械回到龙路口的时候,赵桐已经将蒸汽机的一系列构造全都烂熟于心了。

赵家人早就得过赵亮的叮嘱,为这些器械提供做好的条件。

所以很快的赵桐就指挥着人手把一台纽卡门蒸汽组装了起。

技校的一口水井旁边,比牛的体量要大出不少的蒸汽机正坐在那里,喷吐着白烟,发出巨大的噪声。

周遭围着大群看热闹的技校老师,还有赵家人。

之前时候没人知道什么是蒸汽机,这些人现如今对蒸汽机的了解和印象也只限于那超级昂贵的价格。

没有人对之说闲话,大家只是瞧热闹,这主要是因为赵亮在赵家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威望。

别说是一万五千两银子了,那就是十万两银子的买卖黄了,谁也不会觉得赵亮‘罪不可恕’。

现在大家伙内心里更多是好奇。

“出水啦,真的出水啦……”

一群人大声的叫喊着。太神奇了有木有!

明明这东西就是烧煤的,怎么就能抽水呢?太不可思议了。

而且出水口的量也很大,看得出这口水井的深度对这台蒸汽机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那也就是说这东西还真能去到矿场抽矿井的水呢……

“西人奇淫技巧之能,巧夺天工,实匪夷所思矣。”

梁姥爷捋着下巴的山羊胡摇头晃脑的说。

从飞梭机开始,到珍妮机,还有那水利纺织机等,区区几个器械,竟就能使得棉纱、布匹产量暴增十余倍。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

梁姥爷虽然是老秀才了,但也并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怎么会不知道布匹、棉纱大降价后的深重影响?

这机械之力,绝对不能小觑的。

一旁的赵爹也深以为然的点头,这翁婿俩的三观向来很一致。

俩人都只看到了表面,而从没有深思熟虑过,这种现象对于中国传统的小农家庭经济而言又将会带来的多大的影响。

那水力织布机等大型器械根本不是家庭为单位的小老百姓们可以拥有的,一旦在中国真的推广普及开来了,棉纱、布匹的降价只会比现在更加低贱,这对于百姓的影响可是灾难性的。

从棉花变棉纱,再从棉纱变棉布。

棉花这种原始的生产资料,本来是可以被小老百姓们进行深加工处理,然后再变现成数量更多的收益的,可现在这收益却大幅度减少了,甚至小老百姓们连进行深加工处理的必要都不存在了,这对任何一个小农家庭言都是影响深重的。

别以为大赵庄的百姓富裕了,或者说龙路口的百姓富裕了,整个天下的百姓就都富裕了。

那是扯淡的。

看着吧,再等个三五年,等到一些机械变得更加普及了,平常了,等到飞梭机和水利纺织机更多更常见了,那对小农家庭的伤害就会开始显露的。

数以万计受影响受冲击的小农家庭,甚至是数以十万百万计的破产农民,那只会叫满清恶劣的局面变得更雪上加霜。

与之对比,铸造银元这点好处,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这对赵亮的宏图大业也更加有利不是?

反正这都是社会变革时期所必须有的痛苦,大家忍一忍就过去了。

又不会太长太久?

等到赵大爷推翻满清,四下里搞迁移搞移民的时候,那大家伙的好日子不就来了吗?

四面八方那么多的土地都等着大家去开垦去建设呢。

不要都把眼睛盯着国内这一亩三分地么。

喜欢乾隆朝的造反日常请大家收藏:(wuxia.one)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