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光寒九州录 > 第172章 骑步之争

光寒九州录 第172章 骑步之争

作者:最上之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5:53 来源:爱上中文

盛云遥不善兵法,王嫱却频频点头,赞同道:“他所说的话很是专业,先父以前跟人讨论兵法,说来说去不是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反正全是一套一套的计谋,但如这个蓝夜这样有实战意义的,倒得确不多。”

而张十七眼见这些人的发言一个比一个更能发人深省,不由得更加头疼,自己应该说些一些什么,争取脱颖而出呢?

此时,徐景永站了起来,大声道:“蓝将军,我知道你有领兵经验,可是你未免把骑兵说的太神乎其神,却把步兵说得太过不堪了。

得确,北蛮出生在马背人,幼小便开始骑马,光以单兵的作战能力而言,我们汉人确实不占优势,但是我大明军队纪律严明,士兵能结成阵势,再辅以器械以及弓弩的配合,与骑兵对战时,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始皇时,蒙恬就是利用强大的弓箭能力,却匈奴七百余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蓝夜道:“你说的情况发生在马镫出现之前,士兵需要一手挽缰绳,一手持兵器,使力过猛时还容易从马上摔下来,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骑兵所使用的最普遍的武器是剑或者长矛。

可是马镫出现以后,就解放了骑兵的双手,让骑兵的战斗力提高了数倍,不仅可以用双手来操持兵器,还可以利用奔马的速度提高兵器的杀伤力,象金人曾经用过的狼牙棒,普通人连挥起来都困难,可是利用奔马的速度再加上狼牙棒的重量,便成了步兵的恶梦。

还有,北蛮自幼骑马,在马上使用弓箭的能力几乎与在平地上无异,即使是那些普通士兵,骑着快马在八十步左右的距离射击时,依然可以做到百发百中,北蛮就经验使用这样的战术,一边移动,一边拦射,对步兵构成极大的威胁。

可相反的,而步兵的弓箭要命中高中移动的目标,简直比登天还难。”

这时候,有人问道:“蓝将军,按你这么说,步兵就没有可以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吗?”

蓝夜答道:“有倒是有,按史书上记载,唐朝时,禁卫军普通装备陌刀,据说这种陌刀可以在一击之间将奔马砍成两截,所以,唐朝的步兵才可以从容不迫地对付西域的骑兵。

只可惜,不知道是因为铁矿品品位的原因,还是因为铸造技术落后,大明现在做不出这样的武器来,只能徒呼奈何啊!”

徐景永道:“骑兵虽强,对地形要求甚高,而步兵却没有这些限制,只要战术得当,一样可以战胜骑兵,如果骑兵真的无敌的话,当年的钓鱼城如何阻止蒙古大军几十年,我们大明又是如何把北元赶出中原的呢?”

蓝夜道:“殿下,战场上的情况,涉及到战略战术士气,还有军事指挥能力,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

我说一个客观的例子,微臣做过试验,一名骑兵的作战效能,至少相当于三名步兵,而十名骑兵的效能,等同于四十名步兵,而当一万名骑兵与五万名步兵在开阔的野外相遇的时候,那五万名步兵难有逃脱的可能性。”

徐景永道:“你自己也说了,要在野外开阔的地方,可是有哪一个指挥官会把自己的部队放在对自己最不利的地方,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战术与对手作战呢?

所以,你说的这种试验,实际上是把一方的优势放到最大,而把另一方的弱势放到最大,其结果当然会很极端,这样的试验没有意义。”

蓝夜还要反驳,徐景永却打断了他,继续道:“蓝将军,战术层面的东西,偶然性太大,我位就不讨论了,还是说战略层面的问题。

你说的也没错,北方平坦,利用骑兵作战,而且战争中,偶然因素太多,如果一战失利,很有可能面临敌军兵临都阵的局面,这对于大明的稳定很不利。

而相对的,如同金陵、临安这样的城市有长江、淮河之隔,限止了骑兵的行动,可保都城安然无虞。

可蓝将军有没有想过一句诗,‘南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开元盛世之后,三晋之地久历和平,人人懈怠,河洛之地,再无良将劲卒,结果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如果我们把都城建在过于繁华安逸之地,时间一长,难免滋生奢靡之风,出无敌国外患者,最后无声无息地死于安乐,不得不防。”

蓝夜怒道:“徐景永,难道你想把皇上置于险地,天天提醒吊胆吗?你究竟是何居心?”

徐景永慢悠悠地道:“蓝将军,你别着急,何谓险地,何谓不险,所谓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而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只要我们持续对北元用兵,那么北方的任何城市便都可安居乐业,反之,我们以为可以长治久安,北方又有何处不是险地?”

蓝夜哼道:“徐景永,你绕来绕去,不过是耍嘴皮子,完全不切实际。”

徐景永点头道:“好,那我们说些实际的。

殿下,过去数年,我研究了北方蛮族的历史后发现,我们完全无法以我们中原的观点去思考北方蛮族的想法。

北方的蛮族,又可称之为游牧民族,他们居无定所,只要找到水草丰茂之所,就可暂时定居,然后便开始大量繁殖人口和牛羊。

可是他们不似我中原地区,懂得耕种,懂得贮存粮食,他们对于水草的掠夺完全是毫无节制,便如同蝗虫一般,只要环境合适,就会并且繁殖,直到把那块地方榨干为止。

而当他们的某个部族繁衍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对于水草和土地的要求也就更高,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定据点,他们就会对别的部族开战,把别的部族变成奴隶,而把对方的定据点占为己有。

而有的时候,会遇到天灾,比如说持续干旱,或者大雪,所有的水草都变得干涸,所有的部族生计都难以维持,这个时候,他们为了生存,就只剩下一条路,向中原掠夺。

对他们而言,如果掠夺成功,那么他们就有足够物资和奴隶可以渡过天灾,如果掠夺失败,军队死伤惨重,人口大量减少,对他们来说,也可以保证部族可以继续繁衍下去。

所以,北方蛮族的侵略性,便如同蝗虫一般,乃是天性,无法改变。”

太子点头道:“徐卿,你虽不出门,却能知天下之事,本宫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精辟的对于北方蛮族的分析,很好,很好!

只不过,本宫听说本方之地,广袤无垠,即使走出数万里,仍然没有尽头,历代以来,中原不断受北境威胁,也不断试着北伐,但却从来办法可以消灭蛮族,爱卿可有良策?”

徐景永道:“殿下,要应对北境的威胁,先人早有良策,西汉后期以及盛唐时,中原极少遭受北境的威胁,而究其原因,是两朝不断北伐,慢慢压垮北蛮的生存根基,直到将他们整个压碎。

以汉武时为例,以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将领为代表,持续对北境用兵,虽然数次远征败少胜多,但是每一次远征,匈奴便不得不让自己的部族转移,又集结军队进行围剿,对整个部族来说,都是一场大混乱。

在这样的过程中,部族的繁衍便被抑制,久而久之,部族便不断委缩,等委缩到他们可以在任意的地方繁衍他们的人口时,就算逼着他们,他们也不愿意再南侵了。

所以,微臣以为,我朝该效法汉武和唐宗,持续对北元用兵,直到北元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力量入侵我大明为止。”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却有一个奶声奶气地小孩声音道:“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大明乃是上国,更是仁义之国,自三皇五帝以来,累有圣人教化万民,才让中华之地不断扩大。

北蛮虽然可恶,但是圣人有教无类,真要北境和平,当以仁义感化蛮夷,让其与我汉人一样学圣人之道,懂得礼义廉耻忠孝悌,懂得人与禽兽之别,到时候,蛮人仰慕我上国风范,自愿学我圣人之法,北境才能真正和平。”

太子奇道:“怎么有个小孩子?”

他四处寻找,方孝孺身后一众人群散开,露出一个满脸胀得通红的小孩出来,他唇红齿白,从身高来看,只过十岁左右的年龄。

方孝孺连忙站起来向太子请罪道:“此子乃是微臣的学生曹瑞,他年龄只有十岁,可是对于朱子之学已经彼有见解,所以微臣今日才带他前来,没想到他会乱发言论,还请殿下念其年幼,恕其无罪。”

太子哈哈大笑:“昔日甘罗十二为相,我大明却有个十岁曹瑞已经能够口出圣人之言,可见天佑我大明,很好很好,方老师,你教了一个好学生啊!”

方孝孺连忙示意曹瑞跪下,三呼千岁。

徐景永又道:“殿下,一山难容二虎,我大明与北元,更如同在黑暗森林中相遇的两个饥肠辘辘的猎人,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最好的办法,便是首先动手,让对方彻底丧失抵抗能力,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