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带着警花闯三国 > 第30章

带着警花闯三国 第30章

作者:乱石兰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0:39 来源:免费小说

  蔡邕一听,果然印证了自己的猜想,两个人在花园里见过面,更加怒不可遏:“说几句话?说几句话会把身上弄成这样吗?他刘欣是个州牧又如何,就可以对我女儿用强吗?”

  蔡琰又羞又急,带着哭腔说道:“爹,我真的是摔了一跤,这和刘大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不信,你不信我就死给你看。”

  蔡夫人慌了神,赶紧抱住女儿,对蔡邕道:“老爷,你这样说不是坏了琰儿的名声么,而且我看刘大人也不是那样的人。”

  蔡邕对蔡琰摆摆手,说道:“行了,行了,不说了。还不快进去换身衣裳,以后不许出这院门!”

  刘欣这次的任务以失败而告终,并且害得蔡琰从此被软禁在家中,连去花园游玩的资格也被剥夺了。不过,刘欣很快就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只将这当作是炎炎夏日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他要做的事太多了。

  虽然刘欣的手下已经积聚了一批文武人才,但无论在军队建设还是城市建设方面,刘欣都引进了不少现代知识,许多制度已经与汉代的体制有较大变化了,令这些手下有点无所适从,需要刘欣为他们做进一步讲解。其实,刘欣自己对这些知识也只是知道一些大概,具体该怎样做他也不是太清楚,至于能不能与这个社会相适应他更不知道了,他的应对方法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探索了。

  比如在研究院,造纸术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孔文也得到了刘欣的嘉奖,可以说是名利双收。而其他一些被召集到院内的能工巧匠们虽然非常眼热,一个个摩拳擦掌,也希望能够做出一些创新发明,从而得到刘欣的赏识,却不知道由何处着手,这就需要刘欣来为他们指明一个方向。

  刘欣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要有利于军事。经过反复思考,刘欣给工匠们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一个就是设法提高镔铁的质量。刘欣知道镔铁实际上就是一种钢材,这时候钢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刘欣也不懂得如何炼钢,但还是将这个作为第一件提了出来,他相信以汉民族的聪明才智,总有一天会炼出令人满意的钢材出来。

  第二个便是制造复合弓的想法。弓弩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远程武器,在作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欣曾经看过一部介绍复合弓制造的短片,依稀记得一些大致内容,但具体到如何制造出射程更运,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的弓来,就要靠这些工匠们自己的努力了。

  第三个就比较简单了,那就马镫。这时候的骑兵还没有使用上马镫,对于主要是农民出身的荆州士兵来说,训练出一名合格的骑兵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有了马镫,就可以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人马连为一体,骑兵们的双手就可以解放出来,在飞驰的马背上可以方便地且骑且射,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骑兵的训练周期也会大大缩短。

  除了大力开发这些军用物品,刘欣也对一些民用物品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比如,随着襄纸的成功量产,镇纸这种新的文房用品就可以出世了,而纸做成的折扇也必然会成为文人喜爱的物品。刘欣甚至开始想像着将来诸葛亮手中不再拿着一把羽扇,而是一把折扇,羽扇纶巾从此不会出现了。至于他在河间时就让木匠打造过的桌椅,在荆州这样潮湿的南方地区就更加实用了。

  为了提高士兵们训练的积极性,刘欣还引进了军衔的概念,将士兵的军衔分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军士长六级,级别越高得到的军饷越多。

  为了强化对各郡的控制,刘欣还采纳了马芸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户籍的管理。过去许多士族大户家的婢女奴仆都没有进行户籍登记,现在刘欣都强制要求凡有嫁娶、生养、去世的,以及人口买卖的,都要及时到当地官府进行变更登记,逾期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么多事情同时开展,需要的金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有收复南阳时,从黄巾手中缴获的六十多亿财物,刘欣仍然感到有些吃力,他动起了税收的脑筋。

  关于税收,刘欣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汉代的税收其实并不算高,曾经只是三十税一,现在增加到了十五税一,但是算起来连一成都不到,可是老百姓仍然非常贫穷,生活无比艰难。

  几经了解,刘欣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那就是,土地大量被士族地主兼并,农民被迫依附于这些士族地主,而这些士族地主又都在朝野任职,掌握着绝对的话说权。他们制定的政策便是低税率高租金,农民的收成绝大部分都交给了士族地主,自己剩下的便少得可怜,好年成养家糊口都十分困难,一旦遇到灾年,就只有卖身为奴了。这也是为什么张角能够在各地一呼百应的主要原因。

  刘欣果断地进行了改革,强制规定了新的租税比例,田租最高只允许四成五,税收为一成,不再征收人头税、户税。这个政策大大损害了士族地主的利益,渐渐地传出了许多反对的声音。但刘欣不为所动,他知道,现在是在荆州实行新政策的最好时机。

  刘欣控制下的荆襄四郡,南阳、南乡的士族地主已经名存实亡,土地基本上都控制在刘欣的手里,这条政策的推行对广大农民来说还是有利的,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力。

  在襄阳郡,过去的四大家族,陈家已经被查抄,土地落到了刘欣的手里,蒯、蔡两家已经主动投靠了刘欣,自然不便出面反对。王家以经商为主,地租的减少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百姓手中的钱多了,他们的生意就会更好,所以他们是支持刘欣这项改革的。其他的小家族小地主都看这三家的脸色行事,都不敢掀起什么风浪。

  唯一有阻力的便是长沙郡。长沙有苏、宋两大家族,掌握了全郡八成以上的土地,他们的损失最大。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家都很平静地接受了事实,没有出来闹事。倒是许多小家族,聚集起来冲击郡衙,旋即遭到了田丰、许褚的血腥镇压,杀了许多人,抄了许多家,才将这股风浪扑了下去。

  刘欣知道三国时曹操对士族打压得十分厉害,后来司马家族便利用士族对曹氏的怨恨,依靠这些士族的力量篡夺了政权。刘欣是不会容忍这样的事发生的,所以他对待士族的态度比曹操更加坚决,对于敢于冒头的士族,刘欣的政策不是打压,而是直接打杀!

  见自己政策得以强行贯彻了下去,刘欣终于松了口气,这才有心情坐下来听取沮授的汇报。

  沮授这段时间花了很大的精力,将秘谍组织的框架搭建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已经开始正式运作。他对刘欣说道:“主公,我给这支秘谍取了个名字,叫风影。主公您觉得如何?”

  刘欣非常好奇,问道:“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

  沮授一本正经地说道:“风无味无形,却又无孔不入,而影子却是看得见,摸不着,正符合秘谍的特征,所以取名风影。”

  刘欣沉吟道:“说得也有些道理,只是这个名字不太响亮。风也好,影也好,意思都差不多,我看要改一改。”

  第69章幻影秘谍(今天第三更求鲜花)

  刘欣顿了顿,说道:“我看还是叫幻影好了。”

  沮授见刘欣已经决定下来,也不再说什么,毕竟这只个代号而已,便将话题转到具体工作上来,说道:“那我就将幻影最近所做的事向主公汇报一二。”

  原来,沮授也不知道这个秘谍组织要重点开展哪方面的工作,现在整个大汉朝最大的事莫过于清剿黄巾贼寇了,沮授便也将幻影的工作重心移到了这个方向。

  沮授继续说道:“目前,朝廷清剿的重点显然是放在了颍川方面。但黄巾波才、孙夏合兵为一,经过数月激战,这些贼党的战力已有了较大的提高,朱儁、皇甫嵩久战不能取胜。朝廷又任命了曹操为待郞,率军增援。”

  “曹操?”刘欣想起他调戏马芸的一幕,心中不由起了些怒火,转令想到卞玉现在已经是自己的女人了,这才平静下来,说道,“恩,你继续说。”

  沮授又说道:“又有一位下邳义士孙坚,召募乡勇,前往颍川投入朱儁军中。目前,官军威势大盛,颍川黄巾恐怕不能持久了。”

  对于曹操、孙坚的出现,刘欣并不感到意外,这些和原先的历史没有多大出入,只是由于自己闪电出击,南阳黄巾瞬间灰飞烟灭,才使得颍川黄巾的力量得以加强,与官军周旋至今。

  沮授继续说道:“由于朝廷的重点放在颍川,冀州方向兵力较少,无论卢植还是董卓都多次败于张角之手,冀州的形势不容乐观。”

  他本是冀州人,对发生在家乡的黄巾暴乱尤其担忧。

  刘欣心里明白,现在已经进入秋天了,要不了多久,张角就会病死了,到时候攻守易势,黄巾起义很快就要被镇压下去了,他不由想起《三国演义》开篇写到的桃园结义来,问道:“公与,幻影的人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刘备的?”

  沮授想了想说道:“似乎有这样一个人,他好像是卢植的学生,召募了几十个人去帮助卢植。此人武艺倒也平常,只是他身边有一个红脸大汉,武艺高强。冀州黄巾首领管亥、程远志都是死在这个大汉的手上。董卓接掌兵权以后,刘备已经不知去向。”

  刘欣暗暗思忖,这个红脸的自然是关羽了,自己弄走了张飞,刘备竟然还能将他收入麾下,这个大耳贼还真是不简单啊,难怪曹操视他为敌手,只是不知道曹操将来会怎么评价我呢?

  沮授建议道:“主公,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兵相助朱儁、皇甫嵩,清剿颍川黄巾,这样可以打通北上的道路,将墨香斋开到洛阳去。”

  这时日子,墨香斋已经开遍了荆襄九郡,并逐步向扬、徐二州发展。出入墨香斋的都是些士族上流人物,被他们探听到许多消息,只是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仔细分析。不过,作为襄纸的独家经营者,加上研究院新开发出的一些新式文房用品,墨香斋的收益倒是与日俱增,沮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墨香斋推向全国了。

  刘欣摇了摇头,说道:“公与,没有朝廷的命令,我们还是不要擅自出兵的好。放心吧,据我看来,黄巾撑不了多长时间了,到不了年底,情况就会大变。今后,幻影调查的重点要放在曹操、刘备、孙坚这三个人身上,要详细了解这三个人和他们的手下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个人喜好、技能特长都要了解,越详细越好。”

  沮授并不明白刘欣为什么对这三个人如此看重,他们不过是些小角色而已,值得他花这么大力气吗?但沮授有个好处,就是只要是刘欣决定下来的命令,他就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不会去讨价还价。

  这时,一名虎卫亲兵走了进来,递给刘欣一封信,这是南乡张郃刚刚让人送过来的。

  刘欣心头一紧,急忙打开看起来,突然笑了起来,对沮授说道:“公与,随我去王家一趟。”

  王振开始组织商队去南阳、南乡二郡的时候还不是太心甘情愿的,在大赚了一笔之后,现在不用刘欣说,他也安安心心地做起了生意。于是王嫣便一直留在章陵,经营王家在南乡的生意。

  王嫣和张郃本来互相看不太顺眼的。王嫣嫌张郃话太少,架子很大,尤其是在去南乡的途中,他竟然用王嫣的商队来做诱饵,为这事,王嫣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拿张郃没有办法。张郃却因为王嫣提议杀掉那些投降的黄巾余党,觉得这个漂亮的女人心肠太狠,对她并没有什么好感。

  但是,王嫣既然要在南乡做生意,就少不了要与官府打交道,南乡太守张郃那里她是三天两头要去跑的。张郃要重建南乡郡,也离不开这些商人的支持。一来二去,交道打多了,两个人自然熟络起来,原来的隔阂渐渐消失不见了,对彼此的看法也慢慢发生的改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互相有了些好感。

  本来二人时常见面,感情慢慢发展,倒也不用着急。谁知王嫣的二哥王恽在南阳多日,非常看好徐晃,几次写信给父亲,说了徐晃的许多好话。王家现在是襄阳的第三大家族,王振也一直想找一个稳固的靠山,他已经悄悄打听过了,刘欣现在只有一妻一妾,凭自己的女儿的姿色,嫁给他做个妾还是很有希望的,只是始终没找到机会开口。现在王恽提出将女儿嫁给徐晃,王振倒有些动心了,毕竟徐晃现在是南阳太守,女儿嫁给他就是太守夫人了,而且徐晃还是刘欣的二弟。于是,王振便修书一封,让王嫣尽快赶回襄阳。

  王嫣拿到父亲的书信,见信中有让自己嫁人的意思,不由急了,来找张郃商量。张郃知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这边倒不用担心什么,但王振若是将女儿许配了别的什么人家,却有些难办,思来想去,只得写了封书信,请刘欣帮忙去王家提亲。

  沮授得知原委,也不禁哈哈大笑道:“主公,看来,我们马上有喜酒可以吃了。”

  刘欣说道:“公与,这些礼仪方面的东西我是一窍不通,这件事你要多出些力。事不宜迟,我先去王家,你准备好礼品和应用之物,随后赶来。”

  信送到刘欣手上时,王嫣也已经回到了襄阳,正在家中与王振为了这事怄气,不管王振说什么,王嫣就是不同意嫁给徐晃。此时,仆人来报,说荆州牧刘大人亲自登门来访。

  王振一听说刘欣来了,慌忙迎了出来:“大人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叫下边人吩咐一声就是了。”

  刘欣满脸笑容,冲着王振拱手道:“恭喜恭喜啊。王员外,听说你有一女,生得美貌端庄,刘某今日前来,就是向您提亲来了。”

  王振闻言,大喜过望,早将徐晃扔到了脑后,说道:“哎呀,大人若是看得上小女,叫人来说一声就好了,小人这就安排车轿,将小女送到府上。”

  刘欣先是一愣,忽然笑道:“员外误会了,刘某此来是帮我兄弟来提亲的,我这兄弟文武全才,现为一郡太守,绝不会辱没了令爱。”

  这时,沮授也赶了过来,接过话茬说道:“员外,有主公和我亲自做媒,这门亲事,你可不能推托了啊。”

  王振大感意外,原来是徐晃先找了刘欣来说媒了,倒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道:“既是大人的兄弟,小人那也是高攀了。不瞒大人,小人刚刚还在为了此事劝说小女,准备将她许配给您那位兄弟。”

  在王振给女儿的信中并没有提到要将她嫁给谁,所以刚开始王嫣、张郃都不知道有徐晃这档子事在里面,刘欣就更不知道了,这下就奇怪了,按理说张郃和王嫣应该是情投意合才对,怎么还要劝说,于是说道:“员外,此事怎可用强,何不请出令爱,让刘某当面问问她的意思。”

  王嫣一听刘欣叫她出去,便明白了三分,他一定是收到张郃的信了,于是满心欢喜地走了出来,朝刘欣道了个万福:“民女见过刘大人。”

  刘欣说道:“姑娘不必多礼。我来问你,你可愿意嫁与我的兄弟。”

  王嫣他听张郃说过七兄弟聚义的故事,现在知道徐晃的事了,瞄了一眼站在刘欣身边的典韦,狡黠地一笑,说道:“听闻大人有六位好兄弟,这边一位想必也是大人的兄弟吧,不知道大人说的是哪一位?”

  典韦是个大大咧咧的性格,却不以为意,说道:“典韦自知长得丑,姑娘当然是看不上我的,可不许拿我取笑。我大哥此来是帮四哥提亲的,姑娘答不答应,爽快点,就一句话的事,我大哥忙得很,你可不能耽搁我大哥的功夫。”

  王嫣是知道张郃排行老四的,被他一说,反倒害起羞来,俏脸一红,低了头两手**着衣角,只是不说话。

  刘欣是过来人,哪能不明白她的意思,却假意说道:“姑娘既是不愿意,刘某可不敢勉强,这就告辞。”

  王嫣急了,慌忙道:“别,我答应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唯有王振一脸愕然,不知道这是唱的哪一出。

  第70章双喜临门

  王嫣红着脸说道:“刚才你说的那个,我当然不会答应了。”

  王振奇怪道:“那为什么刘大人一说你就答应了。”

  王嫣娇嗔道:“爹,你别问了。反正刘大人说的人和你说的不一样人。”

  王振更加不解了,追问道:“有什么不一样?”

  刘欣听得莫名其妙,他今天可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帮张郃做媒的,自然没功夫在这里听他们父女两个绕口令,赶紧打断他们说道:“你们两个别在这里打哑谜了,我还有许多事要做。王员外,你要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话,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

  王振忙不叠地道:“没意见,没意见。”

  刘欣这才转身对沮授说道:“公与先生,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

  张郃的这门亲事没费什么力气,就这样定下来了。

  在往回走的路上,刘欣注意到典韦的情绪似乎有些低落,这才想起典韦的年龄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自己平时对这些兄弟还真是不够关心,在这一点上确实比不上人家刘备。刘备那是食则同桌,寝则同席。不过,话说回来,刘欣可不会愿意像刘备那样伴着两个大男人睡觉,他宁愿搂在怀里的是香喷喷的美人儿,即使是陌生的美人儿也行啊。

  想到这里,刘欣不由的又看了典韦一眼,说道:“恶来,你有没有看中哪家的姑娘,告诉我,我帮你说媒去。”

  典韦讪笑道:“大哥莫取笑了,就我这长相,谁家的姑娘见了会喜欢。”

  刘欣心想,莫不是刚才受了王嫣的刺激了,当即一拍胸脯,说道:“恶来,管她喜不喜欢,只要你看上了,我看谁敢不嫁。”

  典韦一听,愣住了,那我不是强抢民女了,这可不成,慌忙说道:“大哥,还是算了吧,强扭的瓜不甜啊。”

  刘欣没想到典韦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忍不住哈哈大笑:“恶来,你能这样想,不愁找不到好媳妇!”

  刘欣嘴上虽如此说,心里多少还是对他的姻缘有些担心的,也不知道历史上他的媳妇是谁,不要因为跟了自己,弄得他打一辈子光棍,那可就有些对不起他了。徐晃、典韦这几个都是自己身边最信得过的人,看来以后要多关心关心他们才行。

  想到身边人,刘欣突然记起马芸、卞玉两个人最近好像都不喜油腻,偶尔还会想吐,不会都怀上了吧,那不是双喜临门了。刘欣忽然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丈夫,自从确立了争霸的目标,好像对家人的关心就少了,这和自己的初衷变化太大了,还得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家人才行。

  刘欣现在并不担心她们两个生孩子会发生什么意外。不仅是因为有了张机的缘故,更在于刘欣对这方面比较重视,让张机从那些难民中挑选了一批无家可归的妇女进行了专门培训,马芸还在其中加进去一些现代医学知识,这些人虽然只是接生婆,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算得上是比较专业的妇产科医护人员了。这样一来,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妇女因为生产而带来的生命危险,又可以提高新生儿的成活率,从而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虽然刘欣已经不用再为老婆怀孕的事担忧了,却不代表别人就不会为他担忧,马芸、卞玉正为一件事犯愁呢。

  出身青楼的卞玉,其实是知道一些古老的避孕方法的,但她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太深,既然从了良,嫁了刘欣,她就一心一意地想要相夫教子了。在她看来,替刘欣生儿育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自然不会去使用什么避孕的手段。至于马芸,则根本不知道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孕。于是在刘欣的辛苦耕耘下,两个人一先一后,都已经珠胎暗结了。

  本来,这是一件喜事,她们应该高兴才是,偏偏她们两人都知道刘欣的身体是有那个“怪毛病”的,这样一来就有大麻烦了。虽然怀孕初期还是可以同房的,但却不宜过度,而对刘欣来说,如果长期得不到宣泄,可就有生命危险了。其实马芸和卞玉并不知道刘欣已经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奥秘,他现在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她们两个担忧不过是多余的。

  卞玉愁眉苦脸地对马芸说道:“姐姐,你看这个事该怎么办才好?”

  马芸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看来除了再多几个姐妹,也没有其它办法好想。其实,我原来就有意让他收了巧儿,他却总是推托巧儿年纪太小,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卞玉想了想,说道:“姐姐,我倒是有个人选。”

  马芸赶紧问道:“哦,快说来我听听。”

  卞玉说道:“姐姐,你看邹嫂如何?邹嫂来到府里已经有五个月了吧,府里的家务我们姐妹很少操心,全赖她操持着,仔细想想,这府里还真少不了她。”

  马芸陷入了沉思,穿越过来已经两年了,虽然这里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都还相当落后,但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她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如果在过去,家务活方面,她可以请月嫂,请钟点工,但这里不行。无论巧儿、朱氏还是莺儿,和州牧府的关系,实际上都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她们虽然不愁吃,不愁穿,每个月甚至还能拿到一点工钱,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身自由。

  马芸就曾经考虑过巧儿的未来,巧儿知道他们太多的秘密,放她出去显然不合适,但她的年纪也一天天大起来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她做个通房丫头。刘欣也已经基本同意了她的想法,只是觉着巧儿年纪太小,想等几年再说。

  至于朱氏,马芸还真的没有考虑过,虽然她已经有了一个七岁的女儿,实际上也只比马芸大了一岁,这样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也是有她的生理需求的,总不能就这样让她在自己家中孤独终老吧。

  卞玉见马芸没有吭声,继续说道:“姐姐,邹嫂还年轻,相貌、身段都是上上之选,老爷应该能够看得上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