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带着警花闯三国 > 第168章

带着警花闯三国 第168章

作者:乱石兰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0:39 来源:免费小说

  刘欣盯着地图。仔细地看了许久。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看來这件事上。巨达花了不少心思。”

  听到刘欣的赞扬。向朗慌忙说道:“主公谬赞了。这些都是属下份所当为。”

  向朗原來只是一名小小的书吏。因为受到刘欣的赏识。如今竟然做到了工部尚书。工部尚书虽然是刘欣新设的官职。却掌管着全天下的工程。还兼研究院院正。食正二品俸禄。比起那些已经失去实权的三公九卿。这才是真正的朝廷重臣。但是。向朗知道他能有今天。实在是來之不易。丝毫不敢因为身居高位而志得意满。相反。他行事比从前更加谨慎了。

  刘欣知道他的为人。笑了笑。继续问道:“整个工程进展如何。”

  向朗早有准备。拱手说道:“长安城废弃多年。董卓虽然做了些修缮。却不成体系。好在长安城周围的土地都是董卓党羽所有。征收起來倒不费什么力气。如今宫城、内城都已经相继开工。只是前不久刚刚降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道路阻塞。砖石木料的运输有些困难。”

  刘欣颔首道:“修城先修路。道路是关键。不仅关中的道路。西凉的道路也要大力整修。”

  向朗拱手说道:“属下明白。请主公放心。待属下返回关中后。便组织人手集中力量先行修整道路。”

  刘欣摆了摆手。说道:“不急。北方冬季严寒。现在修路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在可以先备足材料。等到明年春天。气候转暖。再修也不迟。记住了。所有的道路。尤其是西凉的道路。修筑的标准一定要高。要保证无论晴天、雨天。刮风还是下雪。都能畅通无阻。”

  向朗诧异地说道:“主公下令重修长安城。显然是要将关中作为天下的中枢了。但是西凉地处边陲。道路只要能够通行就可以了。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呢。”

  刘欣站起身來。指了指身后的那幅大汉疆域图。说道:“巨达。你來看。凉州是通往西域的必由之路。刘某已经下令。要重建西域都护府。刘某查阅了一些过去的典籍。我大汉在西域设立都护府。是不向当地征粮征税的。所有补给全部由朝廷调拨。如果道路不畅。钱粮调运起來就会事倍而功半。光是路途中的损耗就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看到向朗频频点头。刘欣继续说道:“这些道路不仅是为了保证朝廷能够顺利地向西域运输钱粮。将來还会成为一条重要的商业之路。各地出产的丝绸、白瓷、襄纸、茶叶。都会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销往西方。为朝廷和百姓挣來大量的真金白银。”

  由于受到刘宏的影响。当时的人们并不歧视经商。向朗自己家中也开有几间商铺。听了刘欣这一说。他已经大致明白了。但是还有些不解。说道:“敢问主公。您说的这几件商品。襄纸、白瓷都是官方专营。向來供不应求。而茶叶的用量很少。只有丝绸可以大量销往西方。这样做值得吗。”

  刘欣摇了摇头。说道:“巨达啊。你也知道。如今的大汉王朝。乱世纷呈。能够买得起这些东西的人终究是有限的。这些商品的生产是不需要担心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拓展销路。”

  刘欣來自后世。他深知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这些商品销往国外。往往可以赚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何况现在还是他独家经营。西凉又在他的治下。当然要重启“丝绸之路”了。而且要保证这条丝绸之路的绝对畅通。

  正说话间。门外突然传來一阵嘈杂声。有个女人的声音嚷嚷道:“快放我进去。我要见刘欣。”

  第420章线人是公主

  刘欣眉头微蹙,喝问道:“是什么人在门外喧哗?”

  把门的亲卫赶紧跑了进來,单膝跪倒,大声说道:“启禀主公,來人自称是阳安公主,吵着非要进來,请主公示下!”

  由于这几天刘欣忙着接见各地返回襄阳的官吏,难免有些机密事情需要商谈,所以府门也把守得格外严密,除了沮授、田丰等少数亲信,其他人不得召唤是进不來的。

  “阳安公主?她來做什么?”刘欣的眉头又皱了一下,犹豫片该,还是说道,“让她进來吧。”

  向朗也知道阳安公主的大名,她是汉恒帝的长女,因为汉恒帝沒有儿子,才让刘宏当上了皇帝,所以这个阳安公主在大汉王朝的地位十分特殊。得知前來求见刘欣的是阳安公主,向朗慌忙站起身來,拱手说道:“主公有贵客临门,属下先行告退。”

  刘欣想了想,关于长安城和关中、西凉等地道路建设的事情也谈得差不多了,于是挥了挥手,让向朗下去。

  向朗刚刚走到大厅门口,便见一个美貌妇人,满脸涨得通红,气势汹汹地直冲了进來,他一个躲闪不及,差点被撞个跟头,连头上的进贤冠都落到了地上。向朗虽然沒有见过阳安公主,可是看到这个妇人敢于在刘欣的厅堂里横冲直撞,除了那个大名鼎鼎的公主,还能有谁呢?向朗不敢停留,匆匆捡起落到地上的帽子,连上面沾着的灰尘都來不及掸一掸,便慌慌张张地退了出去。

  刘欣见到这个情景,也是一愣。自从阳安公主一家來到襄阳以后,刘欣自认对他们不薄,管吃管住不说,四时八节还常常有厚礼奉上,自己和马芸也时不时地要去探望一番,比对太后何莲的照顾还要强上许多。

  可是看阳安公主的脸色,她似乎是憋了一肚子的火。刘欣忍不住摸了摸脑袋,若是这样,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话,除非是因为沒有给伏完安排什么官职。

  要是阳安公主真的提出來想给伏完安排个官职,倒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因为刘欣只知道伏完是汉献帝的老丈人,至于他擅长什么,却一无所知。官职给小了,阳安公主肯定不干,给大了,又怕他做不來,误了国事。

  刘欣正在迟疑之间,阳安公主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怒气冲冲地说道:“刘欣,你行事不公!”

  敢于当着刘欣的面直呼其名的,除了马芸,大概也只有这个阳安公主了,就连何莲都要尊称刘欣一声刘大人。不过,阳安公主大多数时候也是称呼刘欣为刘大人,像今天这样大喇喇地喊刘欣名字的情况并不多见。

  刘欣情知她一定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慌忙站起身來,拱手说道:“不知道堂姐大驾光临,刘某有失远迎。只是堂姐说刘某处事不公,不知所指何事?”

  既然已经冒了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刘欣当然老实不客气地以皇室中人自居了,见到阳安公主也只以堂姐相称。

  阳安公主却沒有好脸色给他,一拍刘欣面前的桌子,厉声说道:“刘欣,你为什么答应让唐娴改嫁?”

  刘欣有些奇怪,人家唐娴改嫁,关你刘华什么事,需要这样兴师问罪吗?但是很快他就想通了,阳安公主这是维护皇家尊严來了,不由笑道:“堂姐原來是为了这件事啊。唐姑娘年纪轻轻,早不能让她孤独终老吧,再说了,她和……”

  “哦,刘大人的意思是,她年纪轻轻就不用守寡了?”刘华根本不让刘欣把话说完,继续嚷道,“我看何太后的年纪也不大嘛,你干脆找个人让她也改嫁得了。”

  刘欣当然不会惧怕一个过气的大汉公主,但是也不想得罪她,只得耐心地解释道:“堂姐有所不知,如今唐姑娘的身份已经不再是大汉的废后,也不是什么弘农王的遗妃了,她现在是何太后的义女,大汉的公主,自然可以改嫁了。”

  “哼!”刘华冷笑一声,说道,“唐娴转换身份的主意是你出的吧,我料何莲也想不出这个办法來。那好,你也想个法子,帮我女儿改个身份。”

  刘欣一愣,这才想起來阳安公主的女儿伏笀,那也是做过几天大汉皇后的人,原來她气急败坏地找上门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真实的目的却在这里。联想到前段时间陈宫举报郭嘉的事情,刘欣恍然大悟,原來陈宫的线人竟然是公主,他的眉头不觉又皱了一下,沉声问道:“堂姐,如此说來,前些日子陈公台得到的消息便是你透露出去的?”

  刘华“哼”了一声,虽然沒有直接回答,但是她脸上的神情却已经表示默认这件事情正是她所为。

  刘欣点了点头,说道:“堂姐,令爱的情况与唐姑娘不同,刘协还在人世,他们夫妻只不过暂时分离而已,终有团聚的那一天。”

  阳安公主刘华不屑地说道:“刘协那个贪生怕死的东西,他在危难之时抛弃了我的女儿,我怎么可能还把女儿交给他?不管怎么说,你得帮我女儿想个办法,否则后天我就要大闹唐娴的婚礼!”

  在洛阳被俘的时候,阳安公主就有一股傲气,始终不肯低头,如今受到刘欣的礼遇,反而变得有些蛮不讲理起來。

  不过,刘欣并沒有气恼,他能够理解刘华现在的心情,她的女儿伏笀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就注定要孤独终身,搁在谁身上都快乐不起來。如果沒有唐娴这档子事,她也只能徒叹女儿的命不好,嫁错了人。现在听说唐娴都可以改嫁,刘华就像一个溺水的人,突然抓到了一根稻草,无论如何都是不肯放松的了。

  刘欣低头想了一会,说道:“堂姐,令爱的年纪还小,也不用着急在一时吧,等以后有了机会……”

  刘华深谙过了这个村就沒那个店的道理,素手一挥,坚决地说道:“那不行!你现在就要给我想个办法出來。我知道,何莲一定以太后的身份允诺了你什么事情。我是大汉的公主,也可以公开支持你來做这个皇帝!”

  刘欣慌忙说道:“堂姐,你想哪里去了。刘某只想着能够匡扶汉室,待到天下大定之时,另立一位明君……”

  “你就别装了,谁不知道你的心思?”刘华再次打断他的话,突然眼前一亮,说道,“笀儿好歹也是大汉的皇后,要不你娶了她!”

  刘欣吓了一跳,这个刘华果然是病急乱投医了,这种主意她也想得出來,赶紧摆手说道:“堂姐,你可不许胡來啊,刘某可是她的娘舅,怎可乱了辈份。”

  刘华不依不饶地说道:“那就让笀儿嫁给你儿子。你儿子我见过几次,虎头虎脑的,与笀儿倒是蛮般配的。”

  刘欣哭笑不得,苦着脸说道:“堂姐啊,刘某虽然有几个儿子,可是最大也才十岁,离谈婚论嫁还远着呢。这样吧,堂姐,你如果相信我,就请先回去,令爱的事情我一定会想个万全之策。”

  刘华随手拉了张椅子在刘欣对面坐了下來,板起脸來说道:“刘欣,你现在就给我想,如果想不出來,我就不走了。”

  最近一段时间,各路诸侯都是风平浪静,刘欣正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隙好好接见一下驻守各地的文官武将,对來年甚至今后几年做个规划。见到刘华赖在这里不走,刘欣不觉有些恼怒,他还有许多正事要做,怎么能容她在这里胡搅蛮缠。

  刘欣不禁拉长了脸,正要发火,突见马芸从门外走了进來,笑着说道:“哎呀,原來是公主殿下來了。老爷,你怎么也让人知会一声,妾身那里有几件新奇物什,正要请公主过來赏鉴赏鉴,沒想到公主就來了,倒省得妾身着人去请。”

  原來,马芸在后面听说阳安公主气势汹汹地杀上门來,不知道为了何事,慌忙赶过來为刘欣解围。

  刘欣知道马芸最有办法,让何莲下诏封唐娴为公主的事情就是她想出來的,见到她过來,不由松了口气,说道:“夫人,你來得正好。堂姐她正为女儿的事情犯愁呢。”

  马芸一听,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不由笑道:“公主,这有什么好忧愁的?笀儿的情况和唐娴不同,哪里需要那么麻烦。”

  刘华听说马芸有办法,顿时激动起來,赶紧站起身,公主的架子也不摆了,一把拉住马芸的手,连声追问道:“妹妹莫非有了主意,快帮姐姐一帮。”

  马芸笑着说道:“姐姐莫急,这件事包在妹妹身上,总之不会叫姐姐失望才是。走,先随妹妹去后面看看,那可是刚刚从西域送过來的珠宝,就算是在咱们襄阳,也难得一见。姐姐若是看得中意,便送予姐姐……”

  刘华虽然很想知道马芸到底有什么好办法,却也禁不住她连说带拉,早被拽向后面去了。

  刘欣这才觉得耳根清静了一些,忍不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大声吩咐道:“來人,请文和先生过來一趟。”

  其实,每天接见什么人,刘欣早就计划好了,沒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贾诩也早就候在了府门外面,只是因为刘华这一闹,耽搁了些时辰。眼看着就到午饭时间了,他正不知道是该先行告退还是该继续等下去。这在两难之时,便听到了州牧府亲卫的通传,贾诩慌忙正了正冠帽,理了理衣襟,快步走进府去。

  第421章派兵护卫

  贾诩新投刘欣不久,又有过在李傕手下任职有经历,行事便格外谨慎,见到刘欣也难免有些拘束,一双手都不知道要朝哪里放才好。其实,贾诩可以说是通过科举考试而谋得进身的第一人,并且一上來就被刘欣委以重任。自从离开李傕以后,凭着他那毒辣的眼光,贾诩早已经认定刘欣便是他终身辅佐的正主,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总想表现得好一些,结果反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

  刘欣沒有想到传说中的“毒士”在自己面前却变得像个小学生,而且还是第二次见面,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连声说道:“文和,不要那么紧张嘛,放松些,放松些。在西凉的这几个月,你做得很不错。今天找你來,就是随便聊聊,沒有其他事情。坐,快坐下,咱们边吃边说。”

  现在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刘欣面前的桌子上早摆了几样菜蔬,沒有准备酒,在桌子的两边各放着一大碗白米饭。显然刘欣刚才就吩咐过了,要和贾诩共进午餐。

  刘欣控制的地盘大了,为了及时掌握各地的动态,他定下一条规矩,即使沒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每月也必须草拟一份当地的情况通报,送到襄阳來,因此,刘欣对于各地的情况还是能有个大致了解的。但是,通报上记载的东西再详细也抵不上由这些官员亲口说出來更加直观。

  不过,如今的天下并不太平,袁绍、曹操等人都是蠢蠢欲动暂且不说,就是刘欣新占领的凉州、司隶以及江南三郡,仍有不少山贼盗匪出沒。刘欣不可能让驻守各地的文官武将长期离开,所以要尽可能地抓紧时间多接见一些人。今天被阳安公主耽搁了一段时间,刘欣为了节省时间,只好邀请贾诩共进午餐了。

  能和刘欣一起共进午餐,是贾诩万万沒有想到的,他不觉有些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在刘欣对面的椅子上支着半边身子,拱了拱手说道:“多谢主公。属下蒙主公厚爱,理当尽力。属下在凉州这段时间……”

  刘欣摆了摆手,说道:“凉州的情况我都知道了,你就不用再说了,谈一谈你对西域有什么看法吧。”

  “西域?”贾诩诧异道,“主公想要重建西域都护府?”

  刘欣呵呵笑道:“好你个文和,居然叫你一猜即中。不错,刘某正有此意。西域与凉州相邻,你又是凉州人氏,刘某有意让你出任西域都护,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西域都护不比各郡太守,那是真正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颇有实权。可是贾诩的脸上却看不出一点欣喜,皱着眉头沉吟道:“我大汉王朝失去对西域的掌控已经多年,如今的西域,各方势力错综复杂,唯独我大汉沒有渗透进去,主公想要重建西域都护府,难度不小啊。”

  “來,先吃点菜。”刘欣指了指面前的碟子,笑着说道:“正因为这件事不好办,才需要请你贾文和出马啊。”

  听说要让自己出任西域都护,贾诩感到压力实在太大了,筷子上夹着的菜半天沒有能够送进嘴里,沉思半天,方才说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我大汉特产丰饶,而西域实乃蛮荒之地,不值得主公如此看重,当务之急应该是……”

  “要不要重建西域都护府?什么时候重建西域都护府?这都不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題,刘某叫你來,就是让你有所准备,将工作的重心逐步移到西域去。”刘欣挥了挥手,打断了贾诩的话,指着桌子上的一碟蚕豆,说道:“文和,你看这种胡豆,就是从西域传过來的吧。西方不仅有我们大汉所欠缺的作物,还有许多我们沒有掌握的技术,如果能够引进过來,对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贾诩想了想,说道:“主公言之有理,不过,想要获取这些东西并不难,只需派遣一支使团请往西域,甚至到更远的地方去,一切就都解决了。”

  刘欣摇了摇头,说道:“还不止这些。文和,你知道我们大汉所需要的马匹都是从哪里來的吗?”

  贾诩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大汉缺少养马之地,所需马匹大多是通过与匈奴、鲜卑等草原部族互市而來。”

  刘欣颔首说道:“不错,我大汉的马匹主要是通过互市而來。这些草原部族过去和大汉相安无事,但是近几年來,他们屡屡侵扰我大汉边境,早晚都将成为心腹大患。骑兵作为最强大犀利的兵种,在战场上的作用是无可蘀代的。一旦朝廷与这些草原部族交恶,我大汉将失去马匹的來源,沒有了强大的骑兵,终将受制于人。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另寻一处可以提供战马的來源。”

  贾诩吃惊地说道:“从古至今,我大汉王朝最大的敌人便是匈奴,如今匈奴已经分成了南北两支,而南匈奴一直依附于朝廷,鲜卑也算不上有多么强大。他们之所以屡次袭扰我大汉边境,实际上都是因为有许多物品他们无法通过互市获得,如果朝廷大力开放边市,满足他们对盐铁布匹的需要,应当可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属下以为,这些草原部落终究不会成为朝廷的大患。”

  刘欣也知道,自从匈奴一分为二以后,整个大汉的北部边疆享受了上百年的安宁。正是由于这份安定,已经让人们忘记了來自草原的威胁,直到后來的西晋,朝廷衰弱空虚,终于酿成大祸,形成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千百年中,整个汉民族就一直受到草原游牧部落的侵扰和威胁,甚至多次出现国破家亡的惨剧。

  百余年后历史的演变,贾诩当然不会知道,而刘欣却不能不予以重视。刘欣既然來到了这里,他就要想方设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将茫茫草原置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而想要控制草原,就离不开一支强大的骑兵。

  看到贾诩吃惊的模样,刘欣知道有些事情一时之间是解释不清楚的,于是摆了摆手,说道:“文和,以后的事情谁也预料不到。就算不是为了获取马匹,能够打通与西方的通道也是极其重要的。今天,夫人从街市上买回一些珠宝首饰,据说就是从西域贩运过來的。西方的珠宝首饰可以运到这里,同样,我大汉出产的丝绸、白瓷等物品也可以销往西方。不管怎么说,西域都护府一定要重建,这件事就交给你负责,明年夏秋之季,我想要亲往西域一行!”

  刘欣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贾诩也沒有办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桩差事。今天这顿午饭虽然是和刘欣一起吃的,可是州牧府里用普通的食材烹饪出的这些美味,进到贾诩嘴里却全不是滋味。

  这时候,同样寝食不安的还有徐州的陶谦。

  自从张辽率军撤回襄阳以后,陶谦渀佛了一块心病。虽然在后來追赶糜竺的过程中与刘欣结下了怨仇,但是陶谦并不害怕,因为刘欣的实力再强大,离他终归还是十分遥远,他并担心刘欣现在就会大举报复。

  为了以防万一,陶谦还将刘备、关羽调进了徐州。如今的刘备不仅占了糜家的房屋田产,还掌握了徐州的一部分实权,由他直接指挥的军队也达到三万人。

  有了刘备、关羽在身边,陶谦的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一些,但是,很快又有一件事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这件事情源于曹操差人送來的一封信。曹操在信中说了,他要将父亲一家从山东接往濮阳,需要借道徐州,想请陶谦行个方便。

  按理说借道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陶谦现在是曹操、袁绍竞相争取的对象,而陶谦本人更加倾向于袁绍,而且他已经与袁绍暗中进行了接洽。现在,突然接到了曹操的來信,陶谦不禁有些舀不定主意。

  陶谦虽然老迈,但并不傻,他当然知道曹操也好,袁绍也罢,都不会是真心地蘀刘家江山着想。现在,他和刘欣已经撕破了脸,迫切需要另外寻找一座靠山,但是这座靠山只能有一个,如果脚踏两只船的话,也许会死得更惨。

  曹操当然也可以不向陶谦借道,他父亲一家人照样可以到达濮阳,只不过要绕一个大圈子,多走几步冤枉路而已。但是,现在到处兵荒马乱,山贼盗匪横行,多走一步路,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曹操也是不得已才提出來向陶谦借道。同时,曹操也相信,这么简单的事情,他沒有不答应的理由。

  陶谦思來想去,舀不定主意,便让人将刘备请了过來。其实,虽然走了糜竺,在陶谦的手下还有陈珪、陈登父子以及孙乾等一干谋士。但是,因为在糜竺出走这件事上,陈珪等人都是装聋作哑,陶谦也就不敢再信任他们了,现在遇到什么大事小情,他第一个想起來的就是刘备,刘备俨然成了他最重要的心腹。

  刘备看完曹操的來信,笑着说道:“主公不仅要借道给曹操,还要派兵护卫!”

  第422章有埋伏

  陶谦吃惊地说道:“若是悄悄地让他们过境,尚且担心传到袁绍的耳朵里,惹起他的不快,怎敢明目张胆在派兵护送。玄德公此言欠虑了。”

  刘备说道:“主公部下的校尉张?本是黄巾贼寇,而曹操手下的军士有许多都是收编自青徐黄巾,张?必与他们相熟。主公可令张?护卫曹嵩的家眷,若是事机不密,为袁绍侦知,可推到张?身上,只说是他私下所为。如此,既不用得罪袁绍,又可以结好曹操。”

  陶谦想了想,觉得刘备这个主意不错,如果袁绍怪罪下來,大不了奉上张?的人头便是。曹操得到陶谦应允借道的回信,自然是心中大喜,赶紧令人前往迎接父亲曹嵩一家。

  却说曹嵩一家老小两百余口,赶着百十辆大车,满载着金银财物,一路往徐州而來。陶谦知道曹嵩一家经过,并不出面接待,只是暗中令刘备送些酒肉,又令张?带了五百名士兵相随护送。

  张?手下这五百名士兵都是当年和他一齐投降陶谦的黄巾军,一路上看到曹嵩这带着这许多辎重车辆,个个眼热。此时正值初冬时分,北风乍起,而张?手下的士兵还沒有來得及换上冬装,只穿了些单衣单甲,在这寒风中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相反,曹嵩一家早就换上了厚厚的锦袍,就连他家中的奴仆也是棉袄上了身。

  张?和他手下的士兵们衣衫单薄,当不得寒冷,自然想要多睡上一会,怎奈曹嵩急着赶路,每天都是晓行夜宿,弄得这些士兵怨声四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