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带着警花闯三国 > 第132章

带着警花闯三国 第132章

作者:乱石兰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5:40:39 来源:免费小说

  刘欣认真地看了马芸一眼。发现她说话的样子不似作伪。暗自想道。难道是因为在这个年代呆得久了。入乡随欲。在这件事情上马芸也变得大度了起來。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一不留神便染上风寒。乱石生病了。头疼得厉害。最近两天争取不出现断更吧。反正欠下的章节我都记在那里。等到身体恢复了一定会补上的。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第331章进展挺快

  刘欣不由得大为感动。搂着马芸的那条胳膊也下意识地紧了一紧。说道:“老婆。你真是太好了。下次如果离家太久。我一定不这样苦着自己。该放纵时就放纵一下。啊……”

  马芸昂起头。笑得比花儿还要灿烂。得意洋洋地说道:“给根鸡毛你就以为是令箭啊。哼哼。我看你敢不敢放纵。”

  刘欣刚才猝不及防。被马芸在腰上狠狠地掐了一下。痛得呲牙咧嘴。可以想到周围还跟着一大堆的亲卫。只得强忍着不敢发出声來。苦笑着说道:“老婆。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也下这样的狠手。我这小腰都快要让你给掐断了。”

  马芸冷哼一声。伸出一根玉指。轻轻点了点刘欣的额头说道:“我只是试试你而已。谁知道你是个经不起考验的家伙。以后。在家里偶尔放纵一下也可以。在外面坚决不行。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经过这么一出。刘欣也从蒯良去世的悲痛中彻底解脱出來。笑着说道:“行行行。都听你的。今天晚上咱们两个可要好好放纵一下。”

  马芸的脸上泛起阵阵红晕。纤手往前一指道:“想得美。你先把她安置好了再说吧。”

  “安置谁。”刘欣不觉有些莫名其妙。顺着马芸手指的方向看去。前面便是州牧府的大门。门外一个红衣少女正在那里翘首以盼。“她。她是祝融。”

  马芸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你这个阿妹等了你三年。可以说是痴心一片。你可不要负了人家。”

  如何安置祝融确实是件比较麻烦的事。而且祝定受了重伤。一直住在医学院。刘欣回到襄阳已经三天了。还沒有去看过他。这也有些说不过去了。让刘欣稍感欣慰的是。祝融并不是他想像中五大三粗的样子。虽然隔得比较远。还是能够看出來身材是比较窈窕的。

  看到刘欣的脸上阴晴不定。马芸沒好气地说道:“怎么。这就挪不开眼睛了。你们这些男人。总是见一个爱一个。今天晚上不许进我房里。”

  刘欣看到马芸那副酸酸的样子。笑道:“哈哈。老婆。你吃醋了。”

  马芸嘴角一撇。“哼”了一声道:“我有什么好吃醋的。不管怎么说。我总是这家里的老大。”

  刘欣忍不住在马芸脸颊上亲了一口。说道:“好好好。你是家里的老大。我们都听你的。”

  马芸沒有想到刘欣如此大胆。一张粉脸顿时羞得通红。嗔怪道:“你要死啊。这么多人在这里。”

  虽说汉朝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少有人会做出亲昵的举动。也就是马芸來自后世。才会让刘欣这样搂着一起走路。要是换了卞玉、蔡琰她们。那是万万不肯的。

  “全体都有了。向后转。目标军营。跑步前进。” 刘欣把头一扬。朝着那些亲卫大声喊起口令。州牧府就在眼前。亲卫们又都知道刘欣一身功夫已经出神入化。何况这里本來就是戒备森严的东城区。不用担心会有什么危险。于是齐刷刷地转过身去。随着“啪啪啪”的整齐脚步声响起。渐渐走远了。

  刘欣这才低下头。凑到马芸脸上。说道:“你看。现在只剩我们两个人。來。亲热一下。”

  马芸伸手挡在前面。小声说道:“别这样。快放手。她过來了。”

  刘欣正才想起祝融还候在州牧府的大门外。慌忙站直身子。却见一团火迎面扑了过來。再定睛一看。方才知道是个人影。

  祝融眼尖。一眼就看到人群里那个个子高高的英俊汉子便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阿哥。哪里肯再在门口等下去。早就三步并着两步奔了过去。突见亲卫们一齐转身离去。只剩下刘欣和马芸两个还抱在一起。蛮族女子虽然开放大胆。祝融对男女情爱也并非一窍不通。但是看到他们亲热的举动。还是禁不住脸颊发热。一颗心也是“怦怦”的跳个不停。好半天方才轻咬着嘴唇喊了一声:“阿哥。”

  刘欣见到祝融出现在面前。只得将马芸放开。干咳了两声说道:“祝融姑娘。你一向可好。”

  祝融平时看上去好像大大咧咧。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可是等到她等候了三年的刘欣真的出现在面前。心中又不免忐忑起來。祝融从刘欣的脸上看不出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想到阿爹为了表示对他的忠心。亲上战场。现在成了废人。忍不住鼻子一酸。晶莹的泪珠在眼睛里打起转來。

  刘欣见此情景。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搓了搓手说道:“祝融姑娘。刘某回來已经三天。因为子柔先生的事。一直还沒有抽出时间來去看看你爹。这样吧。今日天色已晚。你爹也需要静养。等明天上午我一定去看望他。”

  马芸突然笑了笑。说道:“老公。今天一早就出來了。府里还有许多事都沒有处理。你在这里和祝融妹妹慢慢聊。我先回去了。”

  刘欣闻言一愣。“哎”了一声。想要叫住马芸。动作慢了一慢。马芸已经闪到前面去了。

  马芸匆匆离去。是不想让刘欣和祝融看到她尴尬的表情。马芸的心里十分纠结。试想有几个女人会愿意和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丈夫。何况马芸还是來自后世。但是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到了刘欣这样的身份地位。别人都是妻妾成群。他如果只娶一个老婆。就显得有些异类了。也不利于他下一步的发展。马芸只能通过和他约法三章。免得他将什么样的女人都领回家來。但是对于祝融。马芸还是有几分认可的。祝融性情爽直。待人和善。确实是个靠谱的好姑娘。

  祝融听刘欣提到她阿爹。眼泪终于止不住流了下來。哽咽道:“阿哥。祝融有一事相求。”

  刘欣不觉眉头一皱。心中暗道。这才刚刚见面。就提出要嫁给我了。想到这里。刘欣不由上下打量起祝融來。一晃三年。当年的豆蔻少女已经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都说姑娘十八一朵花。祝融正是花一般的年华。浑身上散发着浓烈的青春气息。天使的脸庞。魔鬼的身材。再加上充满野性的异族风情。就算石头人儿看到了也会动心。

  “憋”了许久的刘欣看了也禁不住心神一荡。差点便要说出择日迎娶她进门的话來。慌乱中用力甩了甩头。让自己清醒了一些。这才说道:“姑娘有什么要求但讲无妨。只要刘某能够做到的。绝不推辞。”

  祝融脸上露出坚定的神情。朝着刘欣深深施了一礼。说道:“请允许祝融回牂柯替阿爹报仇。”

  刘欣老脸一热。暗暗自嘲道。今天真是精虫上脑了。都想到哪里去了。不由讪讪地说道:“请姑娘放心。祝太守不仅是你的阿爹。也是我大汉的命官。仇是一定要报的。只是你一个姑娘家。打打杀杀的终是不便。等刘某处理完手边的事。亲自去为祝太守报了此仇。”

  其实祝融思想单纯。根本沒有刘欣想得那么复杂。在祝融看來。既然有三年前的那场约定。她嫁给刘欣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哪里还需要特别提出來呢。祝融自由自在惯了。她之所以坚持留到现在。而沒有径直回到牂柯去替父报仇。一是担心汉人的规矩大。沒有事先禀明刘欣。恐怕惹起他的不快。二是马芸也曾经警告过她。

  现在突然听说刘欣要亲自帮她阿爹报仇。祝融不由喜出望外。破涕为笑道:“阿哥。那你赶紧去处理手上的事情。咱们也好尽早启程。”

  刘欣看着祝融一会哭一会笑的。不禁有些怜惜起來。说道:“行了。我的傻丫头。出兵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够轻率而为呢。等牂柯那边的消息传回來。我自有安排。”

  从长安回來整整三天。除了马芸。刘欣还沒有见过府里的其他人。包括他的孩子们。现在。一家人终于可以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团圆饭了。祝融和貂婵也参加了这场丰盛的晚宴。貂婵很自觉地坐到了旁边一张桌子上。而祝融却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在刘欣身边。那里本该是卞玉的座位。不过。卞玉是不会和她计较的。于是桌子上的人都自动在向旁边挪了一个位置。

  今夜注定是刘欣和马芸两个人的世界。沒有人会去打扰他们。一夜缠绵之后。刘欣自然是神清气爽。马芸却懒懒地睡到日上三竿都不肯起床。马芸终于证实了一件事情。刘欣沒有撒谎。他将攒了半年的公粮一下子交了出來。叫她有些承受不住了。

  马芸这一觉直睡到晌午时分。起床以后。脸上淡淡的红晕犹未退去。卞玉看到马芸慵懒的模样。忍不住掩嘴偷笑。马芸沒好气地说道:“笑什么笑。今天晚上轮到你了。”

  说完这句话。马芸自己都笑了起來。要是沒有这些姐妹们分担着。她的身子骨早就散了架了。马芸看了看周围。不由问道:“老爷哪里去了。”

  卞玉想了想。说道:“好像吃过午饭就和祝姑娘一起出去了。”

  马芸诧异地说道:“哦。进展倒挺快的嘛。”

  蔡琰打趣道:“姐姐。我怎么听着你这话有些酸溜溜的。”

  第332章水土不服(一更)

  马芸的身子仍然懒散得很。纵使想要生气。却哪里发得出火來。只得佯装嗔怒道:“你们几个着实讨打。竟敢笑话起我來。我倒要看看过两天你们是个怎生模样。”

  蔡琰掩嘴笑道:“妹妹还在月子里。想必老爷不会拿怎么样吧。”

  卞玉也笑道:“有姐姐顶了这一夜。妹妹有什么好怕的。”

  说完这句话。卞玉自己的脸先羞红了起來。久未经过雨露浇灌的身子阵阵燥热。她甚至有些期待夜幕早些降临。

  蔡珏抚了抚高高隆起的小腹。笑着说道:“姐姐休听她们胡说。老爷是陪着祝姑娘去看望她阿爹了。”

  刘欣原打算上午便去探望一下祝定。如果不是他占了牂柯郡。又任命祝定做了太守。祝定也不会遭此无妄之灾。就冲这一点來说。刘欣的心里也有些许内疚。

  但是到了他这个位置。有许多事情已经身不由己了。他的人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时间自然也不再属于他自己了。前几天都知道刘欣在为蒯良的丧事操劳。沮授他们也比较识趣。并不曾过來打扰他。现在。蒯良安葬已毕。沮授、田丰一大早便守候在了州牧府的前厅里。他们可不是为了來找刘欣叙叙旧。而是都有要事禀报。

  蒯良去世以后。刑部尚书的位置便空缺了下來。田丰身为吏部尚书。自然要提出继任者的人选以供刘欣决定。设立六部可是说是刘欣的“首创”。田丰还沒有真正理解六部的意义所在。所以他对于挑选刑部尚书的人选也只是从个人能力和名望这两个角度出发。圈定了韩嵩、贾诩、满宠三个人。

  刘欣扫了一眼名单。并不是十分满意。刘欣知道。在这个年代虽然也颁布了一些例律。但是离法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现在主要依靠的还是人治。他当初之所以任命蒯良为刑部尚书。是因为蒯良性情温和。仁义爱民。由他担任刑部尚书。可以避免出现一批喜欢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酷吏來。

  既然沒有合适的人选。刘欣也不着急。将那份名单轻轻放下。淡淡地说道:“元皓。这事不忙。待各地的局势渐渐稳定。地方官吏、军中将领都需要做一些调整。到时候一起定吧。”

  在田丰、沮授的眼里。刘欣便是未來的大汉正统。刘欣的话传到他们的耳朵里便如圣旨一般。刘欣此话一出。田丰应了声“诺”。便起身告退。田丰是个非常懂得分寸的人。他虽然是与沮授联袂而來。但是各有职司。何况沮授还掌管着幻影秘谍。有些事情不是他应该知道的。

  其实。沮授今天來说的事情并不需要瞒着田丰。是他自己多想了。沮授要禀报的是关于牂柯和江南这两地的战事。而这些事情田丰也已经知道了。

  自从赵云和典韦到了牂柯。接连与孟获率领的中南联军大大小小打了十多仗。已经将孟获的军队全部赶出了牂柯境内。但是沒有刘欣的进一步命令。他们也不敢深入中南四郡。双方只在边境上扎下营寨。相互对峙。

  江东的形势却是一片大好。有了许褚那两万生力军的相助。豫章、会稽、吴郡辖下各县皆是望风而降。

  刘欣听沮授说到这里。沉声问道:“王朗和严白虎的下落查到了沒有。”

  沮授拱手说道:“王朗、严白虎盘踞江东多年。一经逃脱。追捕着实困难。但是据潜伏在江南一带的幻影秘谍多方打探得到的消息。这两个人极有可能已经逃往海外去了。请问主公。是不是要组织人手出海追查他们的去处。”

  刘欣沉吟道:“茫茫大海。想要查缉几个人的下落谈何容易。算了。不过是两个无能之辈。想掀不起什么大浪。就由他们去吧。”

  其实。沮授也担心刘欣一时脑热。下令追捕王朗、严白虎二人。因为当时的人对于大海的认知有限。多少还存在着一些畏惧之心。听到刘欣不打算继续在这两个人身上纠缠。沮授松了一口气。说道:“主公英明。这次能够平定江东。甘将军可以说是功不可沒。”

  刘欣微微摇了摇头。说道:“功是功。过是过。甘宁未得号令。擅自用兵。却不能不予处罚。如今江东已定。我打算将许褚和那两万将士调往牂柯。这一次对于中南四郡。绝不姑息。至于甘宁嘛。就让他继续坐镇吴郡。许他戴罪立功。”

  沮授欠身说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许将军的人马还不宜轻动。如今。江东诸县虽平。以周泰、蒋钦为首的最大一股水寇也已经愿意投效。但那里仍有许多山贼水寇。对于这些盗匪是剿是抚。还请主公示下。”

  刘欣诧异道:“当年你我初到荆州。也是匪患猖獗。如果不施展铁腕手段。哪里会有今天的朗朗乾坤。对于这些贼寇悍匪有什么好客气的。只要敢于露头。就坚决打掉。”

  沮授拱手说道:“回主公。属下原來也主动以剿为主。后來许将军送來一位先生。前往求见夫人。劝夫人对于江东群盗应当网开一面。这位先生姓虞名翻。字仲翔。乃是会稽余姚人氏。为人耿直。又颇具才华。他说的也有些道理。所有大家都拿不定主意。还是请主公亲自定夺为是。”

  “虞翻。”刘欣将这个名字默念了两遍。似乎有些印象。却又不记得他有过什么重大的功绩。不由说道。“此人现在何处。我想见一见他。”

  沮授起身说道:“这位虞先生一早便候在府门外面。因为沒有得到主公的召唤。所以未敢进來。属下这就去唤他。”

  刘欣将手轻轻一抬。说道:“公与。我和你一同去相请。”

  既然是求贤若渴。那就要有求贤若渴的样子。刘欣明白。这个年代的许多文人都好面子。即使自己只是做做样子。也会让他们感激涕零。

  果然。看到刘欣亲自迎出州牧府的大门。虞翻双手抱拳。激动得说不出话來。

  蒯良去世以后。刘欣将自己封闭在书房内接连三日。这件事早已在襄阳流传开來。而且几经演变。最终成了刘欣因为蒯良的去世。不食荤腥。不近女色。斋戒三日。为蒯良焚香祈祷。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能得到这样一位主公的赏识。做下属的还有什么苛求呢。见到刘欣亲自迎了出來。虞翻已经暗下决心。誓死为他效忠了。

  大家回到前厅重新坐定。刘欣说道:“仲翔先生。听公与说。对于江东群盗。你主张以抚代剿。愿闻其详。”

  虞翻朝刘欣施了一礼。说道:“回主公。江东之所以多盗匪。皆因百姓生活艰难。若是百姓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谁又愿意冒着杀头的危险出來做强盗呢。”

  刘欣想了想。说道:“先生來到襄阳也有几天了。你也看到了。襄阳的百姓都是丰衣足食。我想。只要将襄阳这边施行的政策搬到江东去。百姓的温饱应当不成问題。难道单单这样。就可以解决江东的盗匪问題了。”

  虞翻面露难色。说道:“荆州一带自古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百姓生活富足。但是江东多河流湖泊。气候潮湿。只怕主公的政策施行起來会水土不服。”

  刘欣笑了起來。说道:“呵呵。好个水土不服。我听说江东乃是鱼米之乡。我想。只要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贯彻下去。不敢保证百姓们都能够富裕起來。但是生计应当不成问題。”

  虞翻苦笑道:“主公说的不错。江东确实出产鱼和稻米。只是鱼这东西不宜久存。也不能当饭吃。那里的环境又不适合种植高产的小麦。单靠每年收获的那点稻米却养活不了多少人口。而且潮湿的气候常常致人生病。家中的劳力一旦病倒了。那么这一家子也就完了。”

  刘欣突然就明白了。难怪江东一带会出现地广人稀的情况。后世人们眼中江南小桥流水的诗情画意。在当时却给人们的生存带來极大的困扰。

  对于习惯席地而坐的人们來说。潮湿的气候往往会引发多种疾病。而在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汉代。一场小小的风寒往往就会夺去人们的性命。

  江南的土地多为水田。比较适合种植水稻。但当时水稻的产量很低。尚不及小麦的一半。农民们辛辛苦苦忙碌一年。除去租税。剩下的根本不足以养活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当时人口大多数集中于适合栽种小麦的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又导致土地开垦起來十分困难。而且很难形成大片相连的农田。而且。江南除了平原。还有很多丘陵山地。既不适宜种植水稻。也不适宜种植小麦。除此之外。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时侵袭。也给江南百姓的生存带來了巨大的威胁。

  再加上官府、豪强对百姓们施以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老百姓们实在活不下去了。落草为寇还是轻的。如果有人站起來振臂一呼。恐怕就要揭竿而起了。

  刘欣想明白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不由笑了起來。说道:“仲翔啊。你说的这些问題我都有办法來予以解决。假以时日。江东诸郡的百姓不仅衣食无忧。还会慢慢富裕起來。”

  第333章稻种(二更)

  虞翻听说刘欣有办法解决江东的难題。连忙问道:“不知主公有何妙法。可令江东百姓从此能够安居乐业。”

  刘欣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朝沮授招了招手。让他來到近前。附在他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只见沮授面露微笑。匆忙走了出去。刘欣这才转头对虞翻说道:“仲翔。想要让百姓富裕起來。那就必须增加他们的收入。而想要增加收入。光靠种植粮食肯定是不够的。要想方设法将那些丘陵山地全部利用起來。”

  “将丘陵山地利用起來。”虞翻有些不太理解。

  刘欣肯定地说道:“不错。要将丘陵山地利用起來。江东气候潮湿。除了适宜培育茶树。还可以大量种桑养蚕。”

  茶叶早在上古时代就被人们发现并加以利用。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虽然很早就被人发现和利用。但当时主要还是将茶叶作为一种草药。尽管也有人开始饮用。却只局限于南方少数地区。而种桑养蚕在江南也是十分普遍的事情。

  听说刘欣想出來让百姓致富的办法就是发展茶叶和蚕桑。虞翻不觉大失所望。说道:“茶叶虽有解毒的功效。但日常所需不多。蚕桑虽然可以织成丝绸。却不能填饱肚子。单靠这两件事情想让百姓富裕起來。属下以为。有点难。”

  刘欣哈哈笑道:“仲翔。关于茶叶和蚕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实不相瞒。我已任命贾诩为凉州总管。负责平定西凉。等到西凉安定下來。下一步。我就要恢复西域都护府。重建丝绸之路。到了那时候。蚕桑还用担心沒有出路吗。”

  顿了一顿。刘欣继续说道:“茶叶如果只是作为药用。自然所需不多。但是。如果将茶叶的地位上升到与粮食等同。那情形就会大不一样了。”

  自从看到贾诩手绘的那幅凉州地形图。刘欣就动开了脑筋。要想让国家和老百姓都富裕起來。单单着眼于国内是很难实现的。发展对外贸易却是一条捷径。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赚大钱。就必须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如果能够做到人无我有。那就再好不过了。

  刘欣虽然來自后世。见惯了许多高科技产品。但是他并不好高骛远。因为他明白。在这个以手工业为主的时代。再高深的科学理论也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就拿火炮來说。从成立研究院的那一天起。他和马芸就将开发火药和火器作为一项重点工程交代了下去。马芸甚至还提供了“一硝二磺三木炭”的火药配比。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进展依然十分缓慢。所以。在选择什么产品用于对外贸易这个问題上。刘欣毫不犹豫地将目光瞄在了老祖宗身上。

  中国历朝历代。在对外贸易方面有三个产品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那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刘欣印象中。养蚕缫丝的技术要在几百年后才会传入欧洲。而深受欧洲贵族喜爱的丝绸织物。只能通过贸易从中国获取。所以经过西域的商路才会被称为丝绸之路。至于种茶和制瓷的技术传入欧洲。更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了。这三件东西。最后都成了欧洲贵族和上流社会必备的奢侈品。只要操纵得当。将为大汉王朝带來无尽的财富。

  虞翻也明白。只要丝绸之路一开。种桑养蚕自然可以带來更多的财富。但是如何才能够让茶叶上升到与粮食几乎同等的地位。他绞尽脑汁也想像不出來。而且。虞翻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忧。忍不住拱手说道:“启禀主公。即使这两件事情做好了。可以给江东百姓带來大量的财富。但是如果沒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