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攻约梁山 > 第500章 进化的何栗

攻约梁山 第500章 进化的何栗

作者:山水话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11:20:56 来源:书海阁

唐恪面对官比他高权势也比他大的石肤,以及军伍地位极高的辅国大将军共同怼他,同时,他虽然以人缘极佳混官场出名,但朝中照样有大把的人见不得他官升得快大有问鼎至高相权之势太春风得意,有不少官员顺势帮腔也对他落井下石,质问他以骑兵为主力打梁山的邪恶企图。

唐恪果然是玩转官场的高手,早有准备。

他从容不迫对石肤和辅国大将军笑道:“二位大人不要着急嘛,且听本官把话说完成不成?”

先捂住了两对手的嘴,唐恪潇洒竖起一根指头,“首先,梁山贼寇必然已经有了一定骑兵实力。想填泊时防止梁山破坏,就得先防范梁山以骑兵快速冲杀搅乱,这不是步兵能阻止的,尤其在填到水泊中形成狭窄面无法以步兵组成坚实防御阵的阶段。只有骑兵能对抗骑兵。”

不少朝臣点头赞同。

唐恪越发从容潇洒,又竖起第二根指头,“其次,唐某建议的骑兵可不是马军司的为主,而是以陛下的御马营骑兵为坐镇骨干。有个情况,诸位大人有的可能不知道,有的知道却一时没能想起来罢了,御马营可是有重装骑兵的......”

他说到这个,在场的知情文武官员顿时露出恍然大悟的会意之色。

海盗制造的那场惊天浩劫让皇家大为惊恐,至今心有余悸,当时情况更是糟糕透了,人心背离、政权崩溃的局势趋势更是让宋统治者焦虑想发疯,赵佶当时吓坏了,极度忧虑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不修道懒政和任性荒唐了,反应奇快,第一时间不但把护卫皇宫的大内御林军赶紧重整了,大力挑选吸收与皇家利益一体的勋贵、皇亲国戚等等家的所谓可靠子弟和(同样没资格叛逃的)可靠老禁军精锐补充因浩劫中太多御林军将士也趁机逃出京城投了海盗而大面积空缺的兵力,以最快速度恢复了原有的五千御林军规模,而且如此还不放心,也把同样担负保卫皇宫职责,之前却驻扎在京城内城并没驻扎在皇宫的御马营骑兵驻扎到皇宫边。

为腾出皇宫边足够的地盘划入皇宫范围作为御马营驻扎地,朝廷调兵强横把皇宫附近一带以前无法迁走的百姓赶走了,还敢闹事不肯搬迁出这带黄金宝地的全部抓了起来下狱问罪,甚至干脆以叛国内奸当场凶残砍了,再也没有宋皇家以前的注重仁慈形象好说话.....

朝廷这么做也是出于,反正赶走的居民也不是在京别处没好地方可安置可去而怨恨朝廷......

灾中朝廷惊恐全面清剿京城数量恐怖的黑帮,只这一点就腾出了大量的京城无主房舍。

众多黑帮和买通或投靠的相关官吏、贵族、富商等权势群体共同发力数年,折腾得京城原本的无钱无权势可依的正经谋生居民不知不觉间少了太多。当时,充当了京城人口的太多黑帮分子和相关人杀的杀及赶出京城强迁到外地.....驻扎京城的庞大禁军让高俅等“奋勇”追剿海盗也葬送锐减到可怜,京城人口猛暴减到不足灾前近二百万的三分之一,即使优惠吸引了一些京外人口来填充,京中仍然空着大量无主房产.....朝廷因此灾后发动了拆除棚户区贫民区,铲除京中隐患.....

赵佶把御马营调到身边拱卫还不放心,又把御马营原本的两千人马扩充到五千,挑选了宋国能有的最好的战马和武力最强的将士......并且改由太监直接统领,这样仍然不放心,叛逃浩劫过去了,也仍然总觉得拱卫皇宫的力量远远不够强,赵佶仍然心神难安,然后,赵佶的贴心好臣子高俅及时献上了安心丸——能组装铁甲连环马的重甲,有五千套......

其实本有九千套。

当年宋国富裕之极时花了大量人力物力陆陆续续造好后,却因从君到文武官员都忙着捞钱纵情享受盛世荣华,朝廷荒废了武备,这些精良重甲被很自然的遗忘在库房里积灰甚至烂掉。

海盗敲诈京城时,不知是不知有还是不稀罕这些甲,在搜刮京畿金属铁器时也没勒索走。

高俅有些失宠了,急于讨赵佶欢心,又有职权之便,偶然得知了库房中竟然还有这东西,大喜,赶紧报告了赵佶,赵佶大为欣喜....高俅得令赶紧把这些甲去除坏掉的,最后整合成了五千副......可惜,好马让海盗勒索走了,朝廷竭尽了全力也只能凑成三千匹马勉强充当重甲骑。

唐恪所说的正是指这三千重骑兵。

这些重骑着甲后,人、马都保护得严严实实,极厚的甲根本不惧弓箭。用这只队伍护卫填泊,梁山水军就无法用弓箭便利地威胁官兵和民工,反而会被重骑兵反射击得凄惨。

同样的,梁山骑兵也奈何不得这只重骑兵,若敢和重骑兵对抗,任你刀砍枪扎箭射,重骑兵也不当个事,根本砍不破扎不透。重骑兵的反击却能把梁山骑兵轻易杀得人仰马翻.....只集阵轰隆隆猛冲过去就能碾平了......梁山武装再怎么强悍,怼上这股力量也只有乖乖逃避的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宋君臣们明白了唐恪的用意,都欣喜点头。

这下梁山是彻底没招了...总算能很把握地破了梁山了,哈哈哈哈....梁山财富终于是我的了.....

如此美好前景,连和唐恪较劲的石肤与辅国大将军二人也不禁欢喜地主动放弃了斗争......

唐恪心中得意之极,却不会肤浅得乐极忘形,越发沉稳有度,再接再厉紧跟着又补充建议:“光靠重骑碾压梁山可不行,还得有一定数量的轻骑参战,防止梁山以轻骑兵拖垮重骑。”

重骑兵的致命弱点就是不能长途奔行,极不耐久战,就算是以宝马级以下的第一等精良战马为重骑也经受不住轻骑的有意拖耗,何况是宋国这些勉强凑成的....重骑一旦累到脱力,战马会直接瘫倒在地,数个时辰也未必能恢复过来。束在极重的甲里的骑兵,没了马驮着就丧失了行动能力,若是倒下坐下了,自己起都起不来,上马下马都得有人帮着,否则根本上不去下不来.....战马累垮了,重骑就会沦落为轻骑扑上来轻松肆意屠杀的对象。

所以,必须有轻骑兵参战,克制可预想见的梁山骑兵的骚扰之策。

轻骑兵也可以协助重骑兵及时着甲上马作战或平时照顾战马,这必须是内行才能做的事。

失了花石纲美差,在朝日子不大好过的朱勔这时急忙开口赞道:“唐大人此议大善。”

户部尚书聂山紧跟着大赞唐恪想得周到。

开封府尹徐秉哲等重臣跟着纷纷唱赞......

蔡京不吱声。白时中、张邦昌也不吱声。军事内行的童贯似乎想说点什么,却也没吱声。

这些老贼,无论是文是武,都已经敏锐感觉到了唐恪对自己的权势地位的威胁。唐恪把自己的政治野心掩饰得极好,但老贼们却不是吃素的,还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唐恪野心的勃勃之大。

老贼们不反对,没异议。唐恪的妙策在几乎满朝众臣的大力吹捧支持下立即形成了决议。

皇帝赵桓很有主见很大气地当场拍板:以御马营三千重骑为主,令唐恪精选马军司三千精锐为辅,尽早准备好出征事宜,刻不容缓立即杀奔梁山,早日铲除逆贼赵岳这个心腹大患。

这次不需要水军,也不动用禁军步兵了。

所需步兵就用梁山泊周围官府的驻军协从.....

征调民夫填泊的旨意更是先一步快马发往了梁山周围诸州府,严令快速执行,否则必重惩。

王朝在抵抗辽军入侵这种焦点国事上,万万舍不得用京城的好马骑兵,一味地捂在京里壮胆护卫京城,在剿灭梁山这种目前完全无关紧要的事上却十分豪迈,连御马营都舍得,此前,为监押欧阳珣,已经派出了五百御营精骑,这回又用了最精锐的三千,人马就剩下一千五差的了。

这种怪事的发生,除了将亡王朝的腐朽荒唐,也是朝廷觉得这回收拾梁山有极大把握。

统领御马营重骑出征并主持此次讨伐的大将正是,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原本是地方军的大将,以骁勇过人和擅长骑兵战出名,恰巧在叛逃狂潮前被朝廷征调入京,朝廷原本是打算把他安置在侍卫亲军马军司为部将,在高俅等一把送掉几十万禁军给海盗后,京城军事力量空虚,极缺顶用的大将,赵佶惊恐,又知老牌勋贵呼延家历代的忠义,或者说只有到了亡国灭族的危急关头需要忠诚有真本事的人了,赵佶才会想起来提拔关照杨家呼延家这种不会拍马屁的人家。没落的杨家却已经不知什么时候烟消云散了。武力强悍的呼延灼就成了宝贝,被赵佶亲自接见审视后,重用为御马营副总管(总管是太监)负责具体领军事宜。

呼延灼自负武力和将才,性子很骄傲甚至狂妄,脾气着实不小,对宋皇讲忠义,并且爱当官,热衷功名富贵,就象杨志一样,一心想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重振家族昔日的辉煌,却有点痴,说白了就是士大夫最鄙视的武夫的那种没脑子,社会在飞速变化,形势在急剧变化,呼延灼在地方上能直观接触感觉到变化,却象飘在京城不接地气的达官贵人那样,意识不到这有什么异常.....即使发生了海盗浩劫,民众、军队甚至官吏都在大量疯狂叛逃,清晰证明了宋王朝如何腐朽不得人心,剩下的人几乎全都是王八蛋,当着宋民却心中没有宋,宋王朝大势已去,呼延灼仍然没醒脑子,并且还极度鄙视和愤恨海盗国,忠心耿耿维护的仍然是所谓王朝正统——宋王朝。

赵佶就是在接见审视时察觉了呼延灼的这种痴傻忠心,并且确知比呼延灼晚动身来京的家眷正好赶上了叛逃潮,在路上不幸遭遇叛逃者的抢劫屠杀全死在了国难中,呼延灼和海盗有不共戴天之仇,决不可能背叛宋国也投靠海盗,他才把呼延灼重用到御马营主将的要害职位上。

至于呼延灼会不会在讨伐梁山时也同情沧赵家族而投入梁山,赵佶也不担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呼延灼是个官迷,信奉忠君爱国教条,就算同情赵岳也决不会加入没官当没功名富贵可图的梁山野势力。况且,呼延家族灾中幸存的那点一贫如洗的亲眷被朝廷特意从呼延老家全迁到了京城以好房宅好产业安置,以示圣恩恩宠。呼延家族的命掐在朝廷手中,呼延灼也不敢背叛。

还有,呼延家当代另两个顶门的人才,西军出名的勇猛小将,大刀呼延通,已经在海盗灾前的一次抗击西夏的大战中阵亡了,连尸体都没找全乎,死得极悲惨,却在西北地区太常见。更悲惨的是,其爹娘家人也在西夏入侵一次次制造的惨案中和西北太多遭难消失的宋人一样没了。

另一人才,呼延庆,个人武力算不得多出众,比不得呼延灼凶悍勇猛,甚至比不得尚年少的呼延通能打,但却是个多面手的全才,马、步、水,三军上皆擅长,文事上也来的,是勋贵子弟中最难得的有知识,有计谋,有能力的人,做官做事很有一套,年少在西军历练过多年,后来随着海盗对宋国的威胁兴起,因其特长调入了京城水军,练兵有方,工作干得漂亮,几乎从无差错,在官场人缘也不错,如今已是三部禁军水军一部的都指挥使,是朝廷数得着的实权大将了,同时还兼任着转运使差使,平日主要负责从南方收缴和押运钱粮布匹等赋税入京城国库,或是从国库往河北边军那运输给养,职责重大,活干得一直稳当,甚得朝廷(赵佶)信用。

也是因为呼延庆的缘故,赵佶才想到了呼延灼,把性子骄野不讨喜的呼延灼调入了京城......

如此,派呼延灼讨伐梁山,无论是其能力还是忠心,都是朝廷可以放心的。

呼延灼本人对自己也极有信心,接了这差使后,心里也为沧赵家族的悲惨下场感叹了一声,但这仅仅是一闪而过的情绪。

他是个心思粗糙的武夫,没那么多文人、女人那样的敏感情绪,不会去多想什么,忠君爱国,剿灭梁山是执行君王的旨意,是身为武官应该完成的事。况且,沧赵老二和老大文成侯完全不同,赵岳对朝廷毫无敬意忠诚,目无君父,无法无天,霸占梁山泊,和朝廷作对,已经是事实上的反贼,梁山人仇视宋君臣,成了国家的隐患,甚至会成为大祸害。

喜欢攻约梁山请大家收藏:(wuxia.one)攻约梁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