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凤舞隋末 > 第六百八九章 新币

凤舞隋末 第六百八九章 新币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7:47:38 来源:书海阁

天凤朝新币不搞铜钱,反而搞铁钱,肯定不是舅侄俩脑子抽了。

这隋初时币值混乱,北有北齐的常平五铢,北周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有陈五铢、太货五铢,民间还有流通的刘宋鹅眼钱、萧梁的剪边钱,河西诸郡甚至还有使用西域金银币的。

到了隋文帝时,隋朝的财政日渐丰籴,所以在开皇年间以成色较好、含铜量也较高的开皇五铢钱完成了货币统一。

前文也说过,杨坚和杨广父子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货币体系,也不明白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更不懂什么贸易与货币的关系,只是单纯的认为币值混乱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钱币收缴之后一炉熔了,再只铸成一种便好用了,然后如果缺钱的话,就只管去铸。

而结果也显而易见,他老子的时代还好,到了杨广一通胡折腾,直接把他老子的脸面丢了,甚至最后朝廷因为无铜铸币,只能弄出“白钱”来充数。

而对于正儿八经的双学士而言,什么金银本位、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等等这些她可是正儿八经的学过,什么老路、弯路,摸石头过河还用研究么?

所以一早在幽幽谷中,就给新朝的货币体系确定了方向,设计了一套既符合隋末贸易习惯,又能在未来五百甚至一千年间不至于淘汰的贸易体系,那就是:粮信本位!

所谓的“粮信本位”,即是以主粮(锚定物)和国家信用来作为货币的兑换等价物,相比起铜铁、金银这些自然界的矿产而言,粮食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必须经由可靠的有序生产才能获得。

那么,为什么非得要用“粮信本位”,而不用“金银本位”呢?

这里就拿两个典型的例子讲上一讲:一个是东面的日本,在16世纪的初叶,日本的石见国发现了石见银矿,于是在整整四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以平均每年超过百万两以上的体量向中原的明朝输入巨量的白银,结果也就是让中原从宋末时代的铜贱银贵开始不断的下跌,到了清末直接弄成了铜贵银贱。

而在这期间,等同是日本人用从土地里挖出的银矿石,疯狂的薅中原王朝的羊毛,用价值等同于石头的银矿换取了海量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工商业品,最终日本人民的生活质量未必得到了显着的改善(都被什么国主、大名、僧侣吃用掉了),而中原人民却是的确得到了大量只能埋藏在地窖里既不能吃也不能喝,还得担心氧化起霜后分量会严重折损的“贵重金属”。

而另外一个例子,也就是着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荷兰人的一个典型的经济策略,就是从全世界的殖民地一船船的大量往欧洲运回金银,然后用金银在欧洲大势购买物资和优质资产,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大面积金融崩溃,货币也疯狂贬值。

所以对于这种坑爹的金银本位制度,自然是越早摒弃越好啦!

那么,施行“粮信本位”制度,又该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一个就是把粮食与本币的币值直接挂钩,也就是以官方的信用来为粮价兜底,采取国储粮库定价收购和出售粮食的办法,使粮价恒定不产生波动。再一个就是不发型官方金银币,并且把金银的货币属性取消,将之定位为“有价金属”,设立专门的机构将之商品化,如制成金银饰品、金器、金箔、银器,这个样子或许在短时间会对金银的贸易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但时间长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接受金银本身价值不大,需要进行贸易加工后才会形成价值的思维惯性。

反正像黄金这样的金属,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要像是后世印度的三哥三婶那样每天戴在身上作为载歌载舞的配饰点缀,而不是将之铸造成一块块的方锭子,藏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摆着发霉。

那么话说回头,在黄小刚制定的新朝金融体系里面,为什么不用铜币来作为基础货币呢?

因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如今这个时代铜的产量还有储量还不足以支持铜币的纯货币化,干脆就借着给杨广擦屁股的名义,继续搞铁钱就算了。

至于币值方面,本来舅侄俩也是有过争论的,两人的分歧之处也就是所谓的“花大钱”还是“使小钱”。

所谓的“使小钱”,也就是黄小刚记忆里后世中国早期的货币政策,他记得那时民间贸易最小的货币单位是“分”,比如说买把青菜三五分,吃碗粉面一角几分,一斤猪肉就五六毛钱,而最大的货币是面值十元的“大团结”。

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开放,很快分币就最先退出了流通,后来角角钱也渐渐没了踪影,以至于市面上流通的最小货币单位变成了“五角”,也就是五毛!

至于说“花大钱”,典型代表就是韩币了,韩纸币只有四种分别是一千、五千、一万、五万,而硬币也是四种,分别是十元、五十、一百和五百(原有六种,含一元和五元,但因为币值太小,已经退出流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然后,这天凤朝既然要实施的是“粮信本位”,那么最基本的粮币单位换算该如何选也就显而易见了。

就眼下来说,粮食的民间主要重量单位分为四级,也即是石、斗、升、合,你要说用“使小钱”的态度来制定兑换币,你一石粮食是兑一元好还是兑十元好?

就拿十元来算好了,一石兑换十元,一斗便兑换一元,那么一升便是一角,一合岂不是一分钱?

先不说你这个币值合理不合理,光是这元、角、分念着听就不好听,换算起来还有点麻烦。

而用“花大钱”的思路来制定,问题就简单了,一石粮食直接兑换一千文、一斗便是一百文、一升就是十文,一合就是一文,既符合了古代人民的使用习惯,也不存在计算方面的难度。

当然了,有人会问如果遇到大宗的交易又该怎么来算,这不是在文的上面还有缗和贯么?

黄小刚也不准备逆潮流而动,新币将依旧承认一千文为一贯(缗)的换算单位,并且在日后的货币流通里面,会让银行根据需求颁发超大规格的特种货币,如十贯、百贯、千贯、万贯这样的巨额单位,到时肯定也不会采用纸币的形势,而肯定是材质规格更高、防伪效果更好的信用证模式。

除此之外,在新朝的新币规则里,还有一个大坑在等着这个时代的地主老财们:新币只许粮食(实物)、纸币和粮票三者互换,也接受“五铢白钱”与“天凤铁钱”的等值互换,但不接受黄金、白银和开皇老钱为代表的各种铜金属货币直接置换。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wuxia.one)凤舞隋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