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凤舞隋末 > 第五百零二章 无迹可寻

凤舞隋末 第五百零二章 无迹可寻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7:47:38 来源:书海阁

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可是从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近代,都是官府朝廷用以选拔人才的优越制度,并且这个制度比起同时期地球上的其他人类文明而言,都是无比先进的一种成熟制度。

作为一个在后世靠着自己真本事修出了双学士学位,并且还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题山卷海,励志要在“国考”这场比“高考”还要难度更高,竞争更激烈的搏浪击『潮』的大会战中要夺占鳌头的牛人而言,照着她所知和所识,把土洋结合的新式科举搞出来不要太简单了!

因此在行军途中闲来无事之时,黄娜就凭着她超越古人一千五百年的记忆和学识拟出了几个等级的模拟试卷,分别是童生卷(初级)、秀才卷(中级)、举人卷(高级)和进士卷(国考级)。

至于书单所列,什么四书五经、论语孟子这些肯定都是必修课业,此外经史子集、刑律法典、算术地理,乃至兵书战策肯定也要涉猎,甚至到了进士卷里,黄娜更把后世的国考题库也搬了出来。

当然,万事都要先得筑牢基础才能高屋建瓴,因此这里也就不能不提隋朝以及隋朝以前的国家取士和举才制度。

简单点说,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及秦一统之前,算是百花齐放加唯血统论的时代,如果你想要跳出来搞事情当官甚至执掌一国,唯二的可能要么是你真有才能,要么就得是你的血统必须相当的高贵。

而秦朝……秦朝就不提了,二世而亡,败在用人不慎,指鹿为马贻笑方家,与取士举才制度无干。

至于汉朝以后,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官员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后者是由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对于一些有能力有才能的人,皇帝征召称“徵”(征),官府征召称“辟”。

这后来,到了三国曹魏的魏文帝时代,由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度,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后至晋朝、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再来,便是隋文帝和杨广父子接力改弦易辙,废除九品中正制,弄出了延续至后世一千多年的科举雏形。

首先,隋文帝在开皇七年(587年),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然后到了杨广的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

并设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

当时主要考的内容叫做“时务策”,也称“试策”,是指论时务的对策。

简单点说,也就是针对国朝近期的某项政策或民间议论的实事来出题,要求考生据此写出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是大家还不明白,干脆来个例题比如说最近市面老是有老人摔倒后污蔑帮扶的行人,在社会上引起剧烈的反响,人们普遍提出了“扶,还是不扶”的议论,请考生据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一千字和不超过一万字的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那么,至此黄小刚和黄娜舅侄俩穿越之前的隋代科举,至此便告一段落了!

黄娜编撰的四级科举考卷,当然是奔着务实、实干、科学和前瞻等等先进的理念出发,在试卷的设计上肯定要比杨坚、杨广父子弄出来的要牛叉多了。

首先,南北朝至隋末的这个时代,蒙学的教材已经很多,《千字文》已经出现(作者周兴嗣是南北朝时代的人),如秦朝李斯的《仓颉》、汉朝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蔡邕的《劝学》、史游的《急就篇》、班固的《太甲篇》、朱育的《幼学》、陆机的《吴章》、还有王劭《俗语难字》等等,不过这些蒙学教材也并非是全国通用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文化知识还属于奢侈品,只有高门大户还有官宦人家才有能力收集书籍,并且根据需要来用来教育下一代。

因此专门针对十二岁及以上的童生试卷为文综类型,也就简单的从上述这些教材里安排了一些填空、默写、释义、计算还有四百字短文,不过其中的拦路虎是里面的计算题,虽然只有仅仅八道题(加减乘除各两道)却占了四十分的规模,而这套卷子的满分为一百分,六十分为及格,成绩超过九十分才能获得童生资格。

而到了秀才卷虽然也是文综类型,但题目的知识含量可就比童生试至少超过一百倍,其中关于五经(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都是隋朝以前成书,四书确定始于宋朝,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内容的填空、默写、释义题,不过分值仅占了二十分,然后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的部分选择题占了四十分,最后的四十分则分别是申论(也即策论)占二十分,四道中等数学题占二十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简单点说,童生试的题目等同小学,秀才试则等同于中学,至于举人试和正式的科举,难度肯定要和高中毕业看起。

所以,在童生试和秀才试的两份考题的难度设计上,黄娜是用心降低了难度的,而到了举人和进士的试卷,就全完是后世的标准模式了。

先说举人试的试卷,自然不再是单一的文综模式了,而是分成了语文、数学、地理、历史还有常识(政治思想品德)五份试卷,而进士试的试卷除了这五项之外,还有行测、律法、申论三科,并且还要采用“五加三模式”(也即是基础五科和行法论三科的成绩各占总分的百分之五十)。

当然童生试和秀才试的两套试卷的命题内容范畴自然还是有迹可循,就算此时的一些世家高门学有专精能勉强覆盖,而对于大部分民间的读书人而言难度就高了,而举人试和进士试的大部分考试内容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就无疑就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天书”了。

言归正传,却说黄小刚专门抽时间与曹豹私聊,原因正是因为他必须得迅速回高密处理这摊子事情,科举的事情确是开不得玩笑。

只是也就在二人闲聊不久,却也听得卫士入禀称北路军发来军报,黄小刚拿来一看先是拍了拍大腿笑着说了三声好,可很快又一拍大腿,没头没脑的喝道“坏了!我们家白菜把猪给糟蹋了!”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wuxia.one)凤舞隋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