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凤舞隋末 > 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

凤舞隋末 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

作者:隔壁老黄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7:47:38 来源:书海阁

自赤壁之战后,先是三国鼎立,后有永嘉之乱、五胡乱华,来来回回四百年间,搅得整个中原地区民不聊生、鸡飞狗跳。

这期间,大批汉族百姓从北方南迁,或僻入山野或依附豪强,使得整个国家的户口迅速减少。

而隋朝承袭北朝的经济制度,以人头与土地相结合,赋税的征收和徭役兵役的发动都是以户为单位,以人头为核算起点,要想知道确切的赋税额,其前提必须有确切的户口数,可是从南北朝以来,政府所掌握的户籍数,与实际户口情况极为不符,隐漏非常厉害。

造成隐漏的原因大致是:有些家庭的户籍,仅报丈夫,不报妻子;有些家庭虚报年龄,或老或小,避开丁男(国家年龄达到法定赋税徭役年起征标准)年龄段;有些游手好闲者,荡逃在外;还有的便是自甘为奴,成为大户人家的附属,税赋由大户人家出面包揽。

所以,开皇初年时,整个隋朝户口仅三百八十万户,隋文帝一看这个情况可是不成的,都特么逃税国家还要不要搞下去了,于是想出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两项影响深远的政策。

开皇五年,隋文帝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颖的建议,令州县官吏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此为“大索貌阅”。

然后将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编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高低,重新规定应纳税额,经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并济写成定簿,即称“输籍之法”。

通过这两项政策,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大业二年全国的户籍增加到了八百九十余万户。

总之一句话,就是人民可着劲儿的想方设法逃避税役,官府也可着劲的查索逃税的百姓,

当然,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用,到了大业五年的时候,隋朝的国力几乎达于极盛,全国一统,仓廪充盈,工役大兴。

然后善于谄媚的官僚裴蕴,还不失时机地向好大喜功的杨广提出建议,在搞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阅实户口,说不定还能挤出一些人口来,杨广既能动用百万劳力营建东都,开凿运河,要调用众多吏职搞一次全国性的大搜索查户口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大索貌阅。

并立法规:凡是某地户口有一人不实,当地长官削职;若某人检举出某家隐匿一个丁男,可以此被纠之家代替输缴赋役。

此法规颁布后,结果二次“大索貌阅”共计增加丁男二十万三千,增加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因此,当大业十一年二月的这道要求百姓迁徙城居,令各郡、县、驿、亭、村、坞全都筑城,实行堡垒政策的旨意下达以后,自然有人猜测,这未必不是给第三次“大索貌阅”做准备的预防针!

那么,为国家查索隐瞒的人口,肯定是好事,但偏偏又搞什么“徙民城居,田地就近给授”却是动了各地大户的利益,想要居中找一个平衡的话,自然也就需要一些开创性的思维,好好动动脑筋了!

那么,令狐恒这娃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不过他的暗示却是非常的明显,那就是可以在这些浮客、良户的身上动动脑筋,但至于最终的结果,反正只要让他完成了朝廷下达的徙民居城的命令就好了。

各家各族,在搞懂了令狐恒的暗示之后,便也私下做了取舍商议,反正县丞的面子要给,自己的里子要顾,既要帮着县丞大人把朝廷的旨令对付过去,也不能让自己伤筋动骨,思来想去很快就拿出了一揽子的解决办法来。

这浮客之所以是浮客,是因为他没有土地可分,既然没有土地可分,呆在乡村倒也难活,不如全数上迁,也即是滞留村中的往亭、驿迁,滞留亭、驿的往县里迁。

当然,有人会问,浮客没有土地,你迁他不迁他都没什么意义对吧?

呵呵!你要这么想,自然是你的图羊图森破了,在把浮客都弄走以后,下面要对付的自然是良户了!

所谓良户,也即是没有土地,或不善于耕作,自主创业的民户,隋朝官府有个优点,便是把全天下的百姓都算作农业户口,不管你种田还是酿酒、扎桶、摆小摊,全以人头算户,只不过对于这类既没有土地可分,又主动入职百业求活为国家缴纳税赋的百姓,可以有一定的税赋减免。

作为良户,你说你在村中执业有什么前途,不管你是作何营生,自然要去大地方谋生才会容易,所以你也上迁便是了!

将浮客和良户弄走之后,虽然土地还是没找补出多少,可乡村却是大为空旷了不少,也收回了不少宅基地,此时再来筑城,将外迁转来的百姓集中安置,自然也就有了地方不是?

那么,对于这些外迁过来,又分不到土地的百姓,总要设法叫人家能吃饱肚子活下去对吧?

本地的里长、村长、族长便可以适时站出来,对这些百姓说:“呐!我这里有个洗厕所的工作,包吃包住还有工钱,你要不要先做上一做?”

呵呵!洗厕所什么的当然是笑话,其目的主要是鼓动百姓附籍,而所谓附籍也就是自贬为贱民,隋朝户籍制度跟之前秦汉时期、之后宋代的最大差异,是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

换言之,国家的编户齐民只覆盖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则属于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隋朝的贱民主要包括给官府服役的官贱民,如工户、乐户、杂户;以及依附于门阀世族的私贱民,即部曲、奴婢,他们是属于私人的财产,可以像货物畜产一样交易。

而这时,原来本乡本土看着面熟,早晚相见的浮客、良户早已上迁出去,留在本地要么是人丁兴旺的大户,要么是乡中族裔庞大的豪族,对付起这些从乡野被强制迁来的百姓,还不跟玩儿似的。

而乡中上迁出去的浮客、良户,到了县郡之中,自然又成了县中豪强的俎中之肉,于是这事儿一层层传导,终至造成冲天民怨,乡野沸腾,人心思变!

喜欢凤舞隋末请大家收藏:(wuxia.one)凤舞隋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