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嫡女无忧 > 第30章

嫡女无忧 第30章

作者:寒花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04:43:12 来源:免费小说

  被战争迫害的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情绪失常。

  庆丰二十六年,春。

  失地终于收复,两国却陷入了僵持。

  与此同时,西夏的东南地区,暴、乱频生。

  于是,不得不分散出军队力量去压制暴、乱,更让边关地区陷入了苦战之中。

  庆丰帝旧疾复发,更是一病至卧床不起,而太子远在边关。庆丰帝下旨,朝中事务由大皇子代为掌管,大臣哗然,散了早朝却不肯离去,于殿外跪求皇帝收回旨意。庆丰帝得知了消息却不宣不见。

  庆丰二十六年,初夏。

  庆丰帝病入膏肓,欲召太子回帝都,旨意却在宫中即被拦下。

  至此,庆丰帝已被囚禁于宫中,不得见任何人。

  边关战事仍是无任何胜利的消息传回帝都。

  庆丰二十六年,仲夏。

  大皇子逼宫,士兵围守各个宫门,大臣们皆被围困于宫中。

  庆丰帝已是奄奄一息,却因大皇子逼宫而心寒,不肯下诏将皇位传于大皇子。

  大皇子只道太子已于边关被人暗杀,不可能再回帝都。

  庆丰帝怒极攻心,几乎吐血而亡。

  大皇子伪传庆丰帝旨意,称皇帝下诏将皇位传与他,诸多大臣不信此事,拒不接旨。

  于此时,宁王带兵强行进入宫中,诉诸大皇子种种罪行。从与蛮夷勾结威胁将其答应将怀仁公主去往和亲至透露边关诸城信息与蛮夷,及至在军中安插奸细,迫害谢昭谢将军及其子谢靖衍,又蛊惑皇上派太子去边关,于边关战乱之中暗杀太子,继而囚禁皇上,威胁其下诏传位于大皇子等等罪行。宁王道其被迫参与其中,夜夜不得安睡,只能留下罪证以求有一日被原谅。

  大臣皆愕然,继而愤怒。

  太子已死,大皇子罪不容诛,便有大臣站出言,拥立宁王为帝。

  大皇子宁王各持兵马,在宫中僵持。

  大臣们依然被囚于宫中,但并无性命之忧。

  最后,大皇子与宁王兵戎相见,从宫中及至宫外,皆是混战一片。

  这样的僵持与混战,持续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出现了转机,打破僵局——

  太子回帝都了。

  若玥和董三太太及董府的众人皆不知发生了何事,只是董大爷、董三爷以及三位少爷皆两天两夜不曾回府,且无法得知任何消息。府外处处有将士出没,危险异常。幸而有李折冲都尉李大人遣一队兵士看护董府,董府才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并不算短的时间,直到一夜醒来,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看护董府的兵士撤走了,帝都内再无将士带着兵器在街道肆意走动,最重要的是——董家的三位大人,五位少爷皆回府了。

  先前未得知任何消息,这会儿连着董二爷和三少爷、五少爷皆回来了。得到仆人突然来报的这消息,董二太太除了不敢置信之外,便是忍不住又落了泪。

  府内无一人不是高兴至极,无一人不是激动至极。哪怕是如老太爷这般情绪不外泄的人,在看到三位儿子皆好好的、五位孙子也都无事,再听到他们讲起这段时间的重重事情,也禁不住老泪纵横。

  回府的诸人皆因为这一段时间的事情弄得憔悴,好在一切终了,至此不必再担心任何的变数。

  原来,军中有奸细加之大皇子与蛮夷勾结,才导致初时的节节败退。哪怕是怀仁公主远去和亲,也不过是一个幌子,甚至成为了大皇子与蛮夷勾结的另一个渠道。

  谢将军被所信之人陷害,才至于被蛮夷活捉,谢大公子谢靖衍带三千铁骑闯入敌营,杀敌军十二员大将,救回谢将军。离去之时,不防敌方暗箭,身中剧毒……而太子与谢靖泽众人,尽管日夜兼程,亦是在此事发生的第二日才至边关……

  后来,奸细被揪出,战事上才至于渐渐占据了上风。

  再后来,大皇子派人暗杀太子,太子诈死……而边关的战事无消息再传回帝都,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一出。

  大皇子和宁王皆以为已经死于非命的太子却在边关战事胜利之后秘密携大军回帝都,至此,一切皆已成了定局。庆丰帝被太子解救,却是生命垂危,堪堪保住了性命。

  若玥只从自己的两位哥哥口中得知了谢大公子的事情,已是心中情绪万种。毕竟是一个相识这么多年的人,不过是十八岁,年纪轻轻,却是去了。过去的种种事情连恩怨都算不上,如今乍听见谢靖衍没了的消息,心中无法不动容。

  谢将军和谢夫人,怕是伤心至极罢……回想起来她和谢大公子最后见的一面,却是谢大公子来董府赔罪的那个时候的事情了。不知觉的,又顺便的想起谢二公子来请求她去谢府为谢大公子求情的事情来,如果当初去了的话,现在是不是不必去想,谢大公子死前会不会还惦记着这事情,认为对不起董家?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写的各种纠结qaq

  删了写写了删但是还是不算满意 但是也写不出来其他的了 最后折腾到这么晚才更新

  对不起谢大领盒饭了还是在第四十四章 艾玛好不吉利的章节数

  谢大 no cry,stand to 撸!〒▽〒

  ——————————————

  我看到大家的评论 不满25个字好捉急啊 我好想给乃萌送分啊 但是不满25个字送不了啊因为是系统自动算的一定要满25个字以上才能送 所以乃萌多打几个字好不好qaq

  最后谢谢支持正版 么么哒=3= ——9月15

  ☆、46,谢绝转载

  谢靖衍已经去了的事情,无论如何也瞒不了董老太爷,董三爷便老老实实的交待了。至于先前的事情,并不去提起,既然结果最后也都一样便是不如不提的好。老太爷得知此事,不免惋惜于谢靖衍年纪轻轻就……亦是交待董三爷须好好宽慰谢将军,董三爷恭恭敬敬的应下。

  这事情,即便没有自己父亲的这般交待,他亦一样会如此去做。他的确气谢靖衍的那般行径,后来谢将军亦曾经带着谢靖衍与他赔罪他气也消不下去半分,但今时今日,再纠结前事已无任何意义,也不可能真的这么多年的交情都不顾从此陌路。

  若玥随父母和两位哥哥去谢府吊唁,悲伤的气氛弥漫了整个谢府,任是谁也一样被感染得情绪低落。

  谢夫人两眼都哭肿到只能睁开一条细缝,眼泪依然是止不住的流;谢将军两眼布满血丝,面露疲态,似在强撑;谢二公子面部紧绷,双唇紧抿,对着前来吊唁的宾客皆是重复着鞠躬的动作,对所有安慰的话语都回礼致谢,也许是这样的过于平静反而更加显得反常,即便是这样,也一样能让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悲苦。

  若玥随两位哥哥一起跟在董三爷和董三太太身后焚香鞠躬哀悼谢大公子的离去,言语的苍白并不能够真正抚慰离世者的亲人,但除此之外,又似乎再没有任何可以用来安慰的方法。董三爷和董三太太安慰谢将军和谢夫人须节哀,董玉仲和董玉川亦是安慰了谢靖泽几句,若玥也一起说了些安抚的话。

  她想起六岁的时候听自己的大哥说过的谢大公子准备从军的话,又想起曾经谢大公子谈论起自己祖父时的敬佩和崇拜,还有就在两年多以前他第一次独自上战场就大获全胜,以及为救出谢将军而带领三千铁骑闯入敌营连杀对方十二员大将的壮举……

  若玥一直都觉得谢大公子是个不错的人,这与不愿与她结亲并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想想,倒觉得自己更把谢大公子也当作哥哥一样看待,总觉得他很*照顾人。只是这个人往后都无法再见到了。

  与谢将军,谢夫人,谢二公子一一回礼,若玥最后抬起头来时,对上的是谢靖泽的一双眸子,眼光复杂,似包含万千情绪。若玥看不懂这眼里的意味,竟一时愣忡了。直到自己的二哥轻声的喊了她一句,若玥才回过神来。

  后有诸多一样是来吊唁的宾客,董三爷一行人并没有能够在灵堂内多留,吊唁过后董三爷一行人便只能很快离去。回去时,若玥与董三太太同一辆马车,两人却什么话都没有,都尚未从在谢府的沉重心情中缓和过来,唯有沉默。董三爷与董玉仲、董玉川乘坐的马车内也是一样情况。

  庆丰二十六年,秋。

  庆丰帝退位,传位于太子。

  太子即位,改年号天盛。

  因为新皇即位的原因,加之大皇子一党、宁王一党党羽须肃清,朝中的事务并未减少反而更加繁重。除了董二爷和董三少爷、董五少爷能够多歇息几日之外,董大爷、董三爷并着其他三位少爷皆是依旧日日忙碌。虽是忙碌,但胜在一切都安定了下来。

  新皇即位后,除了旧臣之外,亦是大胆任用年轻臣子,如董玉仲、董玉川之流皆受到了提拔,反倒是旧臣之中被提拔的为少数。边关战事中功劳重大者,如谢昭谢将军则特封为忠武候。朝堂上于这时,出现了新气象。

  一切的确是都安定下来了,但已十六岁的董若喻和若玥皆是尚未定亲,跟着的是笄礼便也就不着急了,于是,若玥便体会了一把古人所谓“待字闺中”。不知道是因为经历了先前谢大公子的事情还是怎么的,即便是慢慢不再忙碌的董三爷,亦仍旧是一点儿也不着急若玥的亲事,让若玥不能不奇怪。

  奇怪归奇怪,若玥却不问去什么,她本来就觉得,十六岁出嫁也一样是太早了。头上的几位姐姐,十六、十七便生子,若玥都每每为她们捏一把汗。哪怕这就是古人的规矩,若玥也并不是太接受,最重要的是她自己都觉得自己还没有长大还在想着享受父母的疼*,即便是真的嫁人生子了她也不敢保证自己能真正的照顾好自己宝宝。她希望的是等到再迟一点,她能够担起这份为人母的责任的时候,再要孩子然后全心全意的去照顾他。

  若玥脑子里七七八八的想法挺多的,却独独忘记了一件事情——虽然是十六岁了,但她还没有来葵水呢……意识到了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的若玥,还来不及思考什么,就感觉到下|身的一股异样之感。这股异样之感,让她深深的觉得自己被捉弄了,然后,很想抓狂,却无从发泄。

  只喊了丫鬟流萤进来,若玥心中郁闷,却是不知道该怎么与流萤说了,只能道:“我想沐浴,替我准备干净的衣裳……”话本是没说完,但流萤见若玥好半天也没再说什么,便要出去吩咐,又被喊住了。

  流萤觉得七小姐有些奇怪,但也只问,“七小姐还有什么吩咐吗?”

  若玥狠了狠心,说,“我……好像……来那个了……帮我准备……”声音低得不行,让人根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流萤懵了懵,见若玥这副样子且难得的脸红了,也不知怎么的,就顿时醒悟了过来,立刻笑了起来问,“小姐来葵水了?”见若玥点点头,流萤立刻说,“小姐稍等,我这就去准备。”

  若玥看着流萤走了,只觉得脸有些烧得慌。好在后来丫鬟送来热水的时候,她已经缓过来了。不多一会儿,流萤也回来了,还拿着……仔仔细细的教她怎么用……等到沐浴之后,若玥终于是觉得稍微舒服了一些。

  晚一些的时候,若玥去董三太太那儿请安。刚进了屋子,董三太太看见她便立刻嘴角染上笑意,“阿玥来了?这儿有一盅桂圆枸杞红枣茶,还热着呢,快过来趁热喝了。”

  若玥在桌边坐下,明白自己娘亲已经知道了她……想必是流萤让丫鬟过来告知自己娘亲的。自己的娘亲不仅是知道了这事情,还特地为她准备了这样养气血的汤品,然后算好了时间等她来了能趁热喝,若玥偏头看着董三太太,情不自禁就说了一句:“娘亲对我实在是太好了!”

  董三太太却看着她失笑:“光是这样就是太好了?”若玥立刻用力点点头,便听见自己的娘亲又催促她,“你呀,还是先把这茶喝了,待会凉了就不好了。”若玥收回目光看向面前的汤蛊,而后拿起了瓷勺慢慢的喝了起来。

  再后来,董三太太又与若玥说了许多不必担心、不必紧张之类的开导她的话,就怕若玥会胡思乱想些什么。董三太太却不去想,要是若玥会胡思乱想的话,怎么能轻轻松松的如常的去与她请安?

  董三爷刚刚回府了的时候,没过了多一会儿,仆人就来报说四姑爷来了。董三爷在前厅接待了四姑爷,回来以后便与若玥和董三太太说,董若欣刚刚生了位公子,四姑爷刘希就是来报喜来了。

  董三太太听了这个消息,便说:“早先我已吩咐下去准备三朝礼了,金项圈和金镯子也准备了,三爷觉着可还须添什么?”金项圈和金镯子才能够显示出即便四小姐只是庶女,董家也是一样看重的。董三太太知晓董三爷的心思,除此之外,她作为嫡母也不愿被人说苛待庶女,左右又不是给不起。

  “这些夫人准备就好了,不必过问我,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便行。”董三爷虽是这么的说,但显然是对董三太太的话很满意,又看到了若玥,记起女先生提出的离开董府的事情,与若玥说,“女先生先前让人传话与我说想离开董府了,我念着你已十六了,便允了她的话。”

  乍听见这个消息,若玥不免惊讶:“女先生要走?”随即又问,“说了什么时候走么?”

  “不曾,想来一切都准备好就会离开,怕是不多久的事情了。”见若玥一脸的不舍,毕竟是近十年的相识,董三爷不得不劝她,“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你也须得放宽心些才好。”

  若玥点点头,却在想,女先生在这个时候说离开,离开又是要去哪儿呢?

  第二天去了学堂,趁着女先生不曾来的时候,若玥将昨晚得知的消息告诉了董若喻。董若喻亦是一样的不舍,哪怕是明白其实她们早就可以不须上课了也是一样,这样的情绪直到女先生进来的时候董若喻也没有收敛起来。

  女先生一看到自己的两名学生的表情,就知道她们已经知晓她将离府的事情,但什么都没有说,如常的与她们上课。若玥两人倒是很想问,可是尊师重道的理她们也一样明白,并不在上课的时间去打断女先生。

  直到将今天的内容都讲完了,女先生才与若玥与董若喻说,“这是我教你们的最后一堂课了,不出意外的话三天后我就会离开董府。能与你们相处这么多年,能看着你们长大都是我的幸事,今后有缘再见。”女先生说到这,清丽的脸上难得的浮现了一丝笑意。

  董若喻和董若玥听见这番话都不免心中酸楚,若玥忍不住问,“先生要去哪?”

  “大约……会去边关罢。”

  “诶?是有相熟的人的边关么?”

  女先生王涴溪看着董若喻这么仰着头问自己心中不知为何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些往事,便又笑了笑,道,“似乎是算不得相熟之人,但的确是去寻人的。”说是去寻人,却不知道寻的人是否是在那里……

  若玥看到了女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落寞和不确定,却只是说:“先生说走就走,往后难以得见,若玥不免觉得遗憾。”

  董若喻亦是附和若玥的话,道,“先生走了,会否写信回来?”

  对上两个人期盼的目光,王涴溪想了想才慎重的说,“我尽量……半年一封?”

  若玥哀叹,“可怜半年以后我的六姐姐会否已经出嫁,收不到那信儿了。”脸一红,董若喻也不甘心的跟着说,“可怜我那七妹妹,半年后不知道许给了哪户人家,亦是收不到那信儿了。”

  “那到了一个地方便写一封信好么?”

  秋天的气息渐渐浓郁起来,一转眼一年又要过去了,这样的季节上演离别大概总容易让人落寞。

  三天后,女先生王涴溪轻装简从离开了董府,董三爷派人护送其去往边关,董六小姐和董七小姐亲送了她。从此都不再需要去学堂,两个人心中一时间却总有些空空落落的。这个时候的若玥并没有想到,会有一天能够再见到王涴溪,还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相遇。

  半个多月后,是董三太太外孙的满月礼,没有不去的道理,也少不得的是董三太太带着若玥一起去了。

  坐在宾客席间,若玥挨着董三太太,与周围的不多相熟的女眷们周旋着,听她们七嘴八舌的谈论。她们大约是不知晓若玥与董三太太的身份,谈论的都是与董若欣有关的事情,譬如说庶女嫁了嫡子,譬如说头胎竟然生了嫡子真是好命,再譬如,刘家二少爷房中到如今竟无一侍妾,这个刘家二少奶奶当真是善妒。若玥听着这些话不免她们太过碎嘴了些,又见董三太太仍能一脸平淡的坐在席间,不能不佩服。

  这席间的诸多人,无一人识得董三太太的身份,以及刘家如此怠慢亲家,皆是若玥始料未及的。倒不是说非要认识或者是如何,只是觉得……既然是刘家请来的客人,怎么也不至于连刘家二少奶奶的嫡母也一点儿印象都没有罢,还有这吵吵嚷嚷的气氛实在让人觉得烦闷。若玥似乎明白了为何刘家愿意让嫡子娶一个庶女了,倒真的不仅仅是希望董家能提拔这位不算太争气的嫡次子……

  “这位姐姐长得真好看。”

  若玥走神之时,听见有人与她说话,便不自觉的转过头去。只见身侧坐下了一位长得算是丽质的妙龄少女,并不是认识的人,若玥便只冲她笑了笑,说,“过奖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