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三国之大汉皇权 > 第967章 赐九锡

三国之大汉皇权 第967章 赐九锡

作者:铁骑绕龙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1 01:04:56 来源:88小说

第969章赐九锡

“大喜!徐镇北送袁贼尸体入京!”

“幽州大捷,大捷啊!”

一名骑士高声喊叫着,纵马冲进了洛阳城中,一路高声大喊,洛阳街道上的民众顿时全都听到了,不由得一阵大喜。

“大将军执政果然是四海升平,这不是袁贼便授首了么?”

“什么时候等到扫平了曹贼,大将军的功业堪比世祖皇帝啦!”

而承载袁绍棺材的马车已经驶进了北军军营之中,数百铁骑护送着刘烨等人,冲进了里面。

“大将军请看,这便是袁贼的尸首!”管亥对刘烨道。

“袁本初,四世三公,可惜啊。”刘烨看着袁绍面色苍白的尸首,摇了摇头。从魏文帝曹丕接受了陈群的建议之后,整个魏晋南北朝数百年时间都被九品中正制统治,也就是所谓的门阀政治。

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大族的才俊可以被评为一品、二品,而寒门子弟哪怕是最出色的人,也不过是六等七等,天生便低人一等。

按照袁氏四世三公这等豪华阵容,即便是在士族当中也是数一数二,堪比王谢等大族,只不过谢幕的实在太早了。

“向陛下请一道圣旨,通告天下吧。”刘烨摆摆手道。

即日,天子下诏曰:汝南袁氏,本为名门,逆贼袁绍,枭据河北,天生武曲,将军降世,王师北向,群凶倒伏...

而在宫廷之中,郭嘉则是站在天子刘协面前,躬身行礼。

“臣郭嘉,拜见陛下。”

“郭卿免礼,有何要务?”刘协沉声道。

如今的刘协也不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了,他成长为了一个十八岁的青年,面容俊秀,神色稳重。当年汉灵帝和董卓那么喜欢刘协,前者想要撤掉嫡长子把他立为太子,后者更是把皇帝刘辩废掉,改立刘协为天子,刘协俊秀的外貌自然起了不少作用。

刘协看向郭嘉的目光有一丝不满,因为他是“刘贼”的帮凶,只不过刘协努力的将这丝不满隐藏起来。

“陛下,袁氏逆贼两人,先有袁术割据扬州,祸乱地方;后有袁绍枭据河北,百姓不堪其苦,多亏大将军扫除奸雄,请天子赐大将军以九锡,加封为公,彰显其社稷大功!”郭嘉看着刘协道。

“什么?”刘协眉头一皱,不想答应。

所谓九锡,并不念作xi,而是“九赐”,锡是通假字,通赐,乃是天子赐给大臣的九种礼器,只有天子最为看重的大臣才能够得到九锡。

不过九锡早就已经变质,一般来说大臣篡权必须要搞的一套程序,就是赐九锡——封公——封王——禅让登基。

比如曹操当年,就是接受九锡,受封为魏公。因为这事搞的荀彧非常不满,不同意曹操受封魏公,认为这是曹操行废立之事的前兆。后来曹操又被封为魏王,不过还没有登基称帝便去世了,所以他儿子曹丕完成了这项事业。

而所谓的九锡,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与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表示臣子德高望重。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也就是一双红鞋,表示大臣能够安定民众。三曰乐县,周朝讲究礼制,所谓礼乐,将音乐和周礼加以结合,能够使得民和乐者赐之,也称之为“乐悬”。

四曰朱户,也就是红漆大门。正所谓“朱门酒肉臭”,古代的达官贵人、高门大户用的都是朱门。五曰纳陛,这个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就和今天的vip通道差不多。二则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不至于太陡,赏赐给能够向天子进纳献言的大臣。六曰虎贲,这个自然就好理解了,指的乃是守门之军虎贲卫士数百人人,一般为三百人,比如在《三国志·魏书一·太祖本纪》中就有记载,赏赐给能够扫除奸凶的大臣。

七曰弓矢,其中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专门赐给能够征讨不义的臣子。八曰斧钺,这个很常见,那些假节、持节、使持节的四方大将都能够持有,可以临阵斩将,威慑属下。九曰秬鬯,读作juchàng,指的是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非常少见。

九锡一旦赏赐下去,便代表着这名臣子的功劳已经到了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地步,否则怎么会赐予九锡呢?

“诛灭袁氏的确功劳不小,可以加封大将军为大司马,加封食邑万户,九锡便不必了吧?”刘协为难道。

郭嘉语气不变,坚持道:“陛下此言差矣,大将军为朝廷社稷立下如此大功,岂能不加以重赏?有功不赏,如此一来朝廷岂有威望,陛下如何统帅万民?”

刘协眉头一皱,和郭嘉对视了一段时间,无奈道:“好吧,既然如此,便拟旨给大将军赐九锡吧。”他争不过郭嘉,而且如今朝廷内外到处都是刘烨的耳目,他就连想说个知心话的人都没有,还能怎么样呢。

郭嘉嘴角微微上扬:“天子圣明,赏赐有功之臣,如此一来天下俊才必定大受鼓舞,人人都想为天子所用。”

“但愿如此。”

如果读三国志就会发现,其实郭嘉在曹魏阵营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不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陈寿认为曹魏最重要的三位谋士乃是荀彧荀攸叔侄,还有毒士贾诩,因此把三人列入同一篇传记之中,而郭嘉则是与程昱等人列为同一篇。

但是曹操对郭嘉的看重程度却是非同一般,当年戏志才死后,曹操很郁闷,询问荀彧谁可以为自己谋划,荀彧就推荐了郭嘉,曹操大喜,当即与郭嘉彻夜长谈,甚至在赤壁之战大败后,感叹道:假使奉孝在,孤不至于如此。因此后世许多人都在感慨,如果郭嘉还在的话,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而曹操之所以信任郭嘉,其实是因为另一个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