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曳固,也称拔野古,乃是铁勒九姓之一。最初此部臣服于突厥,而后随着薛延陀汗国的壮大,又依附于薛延陀,可当大唐建国之后东征西讨所向披靡,这一部自然又理所当然地投靠了大唐,可武后时期东突厥复兴,这个反复无常的部落立时成了默啜的走狗之一。
还是这样一个铁勒部落,在一度被默啜大破之后,其中一个不服输的勇士在半路上袭杀了默啜,把首级献给大唐,可拔曳固终究抵挡不住即位后的毗伽可汗和阙特勤复仇似的猛攻,和同罗以及其余几乎被打残的铁勒诸部一起,投靠了大唐,被安置在朔州马邑以北的大同军一带。
尽管大唐接纳了拔曳固所在的五部,可对于这些反复无常的部落并不是没有防备的,并州城内的天兵军就因此而设,开元八年杜士仪以状头之名奉旨观风北地时,就被张说差遣过去同罗部安抚,而张说本人则是安抚拔曳固。
相较那时,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一年。杜士仪再不是当年尚未释褐的白身人,而是统辖六州的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长史,而拔曳固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兵马尽管尚及不上同罗,据说也已经恢复了元气。相较于朔州那可怜巴巴的两万人口,拔曳固在内的铁勒诸部一直至关紧要。
如今的朔州刺史,已经不再是杜士仪当年往云州上任时的魏知古之子魏林了,对杜士仪的到来倒也客客气气。得知杜士仪只会在朔州停留一晚,次日便要赶赴大同军,他就更加款待周到了——摆明了杜士仪不是来挑自己的刺,他何必给人脸色看?要知道,杜士仪可是刚刚在岢岚军中大开了杀戒,双手染血而来。
因明日就要前往大同军,作为自己兼任大同军使之后的第一次巡查,杜士仪自然也对朔州左近的铁勒诸部情形有些了解。这一晚上召见段广真和张兴的时候,他就开口问道:“你们两个可知道,缘何铁勒诸姓会屡屡归降后复又反叛?”
段广真和奚人以及契丹打过交道,对于铁勒虽也并不陌生,但对于这种问题,他却没有深思过,这会儿冥思苦想了片刻,见张兴没有先开口的意思,他就沉声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铁勒狼子野心,归降只为休养生息,复叛自然是因为突厥给了更大的好处,所以方才一再反复。”
张兴见杜士仪看向了自己,犹豫了片刻方才说道:“我觉得段将军此言固然有些道理,可铁勒反反复复并不是一次两次,恐怕不能全用狼子野心四个字来形容。据我所知,铁勒时有谋叛之心,也是因为边镇主帅疑心过重,比如从前王大帅镇朔方的时候,一下子暴起杀降户数百,以至于人心仓皇。”
听了两人的话,杜士仪便笑道:“你们两个都没说错。固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你若只在需要的时候给出财帛安抚人,平日里却驱之犹如奴隶,自然不能让人归心。我曾听说,我大唐军中有一个习俗,但凡大军征伐,必定简胡骑以率其前,率汉兵以蹑其后,认为如此失则无损国家,利则功归社稷。而但凡征伐,从马匹、兵器、军粮,一直到死伤的抚恤,全都是这些胡兵自己负责,而所得战利品却不过寥寥,而相形之下,突厥昔日也是这般驱使铁勒人的,区别只在于,我大唐安置他们的时候,拨给的牧场土地总比突厥人要大方些,而且安置的财帛也给得更多些,除此之外,别无二致。”
简直和后世某些国家打仗时把外国雇佣军放在前头当炮灰的方法如出一辙!
尽管杜士仪曾经用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过同罗部以及奚人三部,使他们暂时打消叛唐的打算,甚至还大力宣扬过大唐朝廷给各部的好处,但对于打仗的那些门道,他并不是完全不清楚,而自从他到云州担任长史,亲自看人练兵,视察军中,询问往昔战事的详情,他的心里就更加透亮了。
不说别人,就是郑仁泰薛仁贵当初兵指天山的时候,铁勒诸部也曾经望风而降送上降款输诚,可事后仍然被唐军好一阵猛杀。尽管将校可以辩解说是怕这些降部反复无常,但杀降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在广大的降户之中,大唐的名声自然就越来越差了。再加上一有战事便征发铁勒兵马,包括耗日持久的东征高句丽,铁勒人不叛那才是没道理的。只不过,别说铁勒九姓彼此之间也有族仇,就算他们是一个紧密的团体,夹在突厥和大唐中间,仍然是不够看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成为墙头草,在两个全都不那么美妙的选择之中努力摇摆腾挪,希望找到一条生路。
话虽这么说,杜士仪又不是慈善家,连段广真这样读书不多的军将,都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又怎么会不清楚?
所以,当他次日一大清早带着随从护卫百多人到了大同军时,自是一身戎装甲胄鲜亮——岢岚军中那一场动乱着实让他警醒,非但坐镇代州的王容几乎把得力的人手都派了过来,就连云州也悄悄不动声色地派出了二十人的精锐。至于朔州刺史齐峻,为了以防万一,干脆就自己跟了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