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要当球长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日子

我要当球长 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日子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5:27:51 来源:书海阁

“看报啦,看报啦……,皇帝视察中原农院,对于农院工作大家夸赞,取内帑100万华元重赏……”

“看报啦,看报啦,皇帝探视中原军属村,探望伤残退伍官兵……”

“皇帝视察中原大学,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

“皇帝在洛阳召开中原会议。??火然文?.r?a?n??e?n`指出上下同欲者胜。政府工作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工作效率和增强清正廉洁有效结合起来,把办实事和提高政府统御力有效结合起来,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

陈鸣选择了外出,他早就想出去走一走转一转了,不是去避暑避寒,而是真正的深入民间,深入地方。所以马来和帝汶岛尘埃落定之后,他就带着一班亲信,摆开仪仗,入中原,直进晋省,然后再从晋省再转入关中,过年他就在西安过了。

真的是有段时间没到地方上看看了,尤其是北方。

陈鸣在晋省走看的是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水土保护治理工程。

自从一系列的规定下到晋省之后,时间已经整整过去四年了。

晋省这片黄土高原上有没有披上一层绿色?

水土流失的情况有所好转没有?淤地坝的真实效果如何?

还有晋省的人口迁移工作。这几年晋省一直都是人口迁移的重点省份,就像山东河北一样。

人家后者两省人口迁移是因为人多,晋省却是为了说起来在许多人看来很可笑的‘保持水土’。大面积的封山育林还需要很多年后才能看到效果。可连续四年的人口迁移就立刻便能看出效果。

那第一年的迁移人口还比较有限,第二年就有了一次暴增。

到了第三年,不仅移民体系更加完善熟练,之前迁移去的老姓更已经有了确实的着落。移民局动员一部分移民回乡发动亲友邻里,现身说法,让很多人都动了心。

这几年晋省的人口从陈汉建国时候的八、九百万,降落到现在的八百万不足。看似减少的不多,可要是把新生儿算上,这绝对厉害了。

这些移民或是进入了蒙古,或是进入了荒凉的东北,只有很少一部分去了新疆。

承天三年开始,晋省人就不再迁往新疆了,后者主要是关中人、四川人,和一部分河南人。

陈鸣没有时间走遍晋省的每个地方,他只能重点抽着看了几个府县。

晋省的情况让他总体让他满意。

很多的山上看到了小树,那树干的粗细明显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得出假的。苜蓿的种植面积也在晋省不断增加,传统的散养养殖规模在晋省急剧萎缩,后者的问题上可是有不少的故事发生,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抗拒执法也有发生,甚至包括流血冲突。

蜂窝煤在晋省走进了千家万户,淤地坝也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这种耕地,耕作方便,抗旱能力强,土质肥沃,农产产量高。以平阳府最西面的吉州某个镇为例,三百五十三亩坝地最高亩产四百多斤,平均亩产二百六十斤。这个数字不要说是江南的肥田,就是河南的水田,照料好一点也能轻松达到。但是这个亩产量在晋省完全就属于奇迹!

百姓看到好处了,自己就会主动地扑上去。修建淤地坝的热情大大的增高。

但总有一些人想着不劳而获。

陈鸣进入晋省后,连续的好心情都差点被搞坏。

“真岂有此理!”

重重的将手里的报告摔到了地上,陈鸣眼睛里杀意大涨。这些狗皮倒灶的事儿从来就不会少了,总有些王八蛋要投机取巧。

把不该迁走的百姓迁走,只为贪图那些百姓人走后留下的淤坝地;留下应该迁走的不迁走,人穷家贫,正好给他们当佃户。

而且为了把不该迁走的人顺利迁走,还多是要取待遇最好的甲等名额给他们,这样又挤占了本该享受甲等迁移名额的那些人的利益,搞得两年前的吉州好一阵混乱。这事儿还被平阳府给盖了盖子,府法院直接了当的下杀手,事情刚闹腾起,事端就平息了。以至于陈鸣都不知道。

“陛下息怒。此事虽然可恼,但看那些士绅官员之作为,无敢再有红果果夺人田产之惨事,那些被编入移民的百姓,虽然于无知当中受了蒙骗,被夺走了淤坝地,但他们也被编入了甲等名册。”悲催的只有那些本该被编入甲等而落到乙等,甚至是丙等的人家。

可就整体上来说,有报有偿,比之明清时候士绅官员视百姓为鱼肉,随意宰割,任意宰杀,现下的世道已经是好多了。

汪辉祖一边劝着陈鸣,一边心里头也暗自感叹这世道是真的变了。就比如眼下的这档子事,要是在二十年前,那些官员与士绅相互勾结以后,那里还需要编入待遇最好的‘甲等’名册啊,直接就在衙门签押房里把淤坝地给夺走了。或者说,这些淤地坝显露出效果之后,那拦水筑坝的权利就不再是平头百姓的了,而是只能由这些士绅们来掌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而且淤坝地这种田产还会被抠三减四,一百亩地能上名册五十亩就是好的了。上了田册的淤坝地还会被记成最贫瘠的下田。可这对于当官的来说已经是功绩了,因为这是新田。

可是现在呢?士绅和当官的也有了默契,但为了保证他们的计划顺利的能实施下去,他们却要想尽法子的给对象套上甲等移民的外壳。这事儿就算办到了这个地步,还是惹来了老百姓的不满,再加上有乡官在里头蹦跳,以至于被掀翻了出来。平阳府法院也没有姑息养奸,对吉州的涉案官员、士绅,都干净利索的给予了惩处。最后倒霉的只有那个愣头青乡官葛二,被新到的吉州官员寻了个理由,送到了东北支边去了。

“陛下,淤地坝效果明显,投入小,技术含量低,受到晋省百姓们的普遍欢迎。但是长期以来,淤地坝建设存在政策不配套、建管体制不完善、投资不足、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吉州爆出的这件事就一定程度上是以上问题的一个反应,政策不配套,建管体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长久以往必会严重地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的。”

“既然问题已经爆了出来,那就要解决之。”

用一个套话来说,围绕淤地坝建设管理的政策、机制、体制等内容,通过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探讨对策,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或制定淤地坝建设管理方面的有关政策,不断推进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淤地坝建管体制改革,建立淤地坝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百姓建坝、护坝,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积极性,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这些都是套话,都是站在一个极高的角度,希望一切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大理想。而放到事实上,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啊。

可是陈鸣就是这样一个位置拔得高高的人。

他的命令传达了下去,晋省的大小官员即便感觉着是天大的麻烦,也要一往无前的扎进去。

陈鸣的御驾就停留在蒲州府,往南再走一步就是风陵渡。他就静静地在这里等待着晋省给出的答案。

作为一个前世的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陈鸣真的是很废物的一个人,淤地坝这玩意他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可具体的是一个什么情况他就全然不了解了。

这四年来,晋省前后一共建造了5500座大小不一的淤地坝,前后遭遇洪水冲毁了1500座,受损比例是很高的,并且初期的那两年这一比例还更高。

但是淤地坝良好的效益回报激发了晋省上下,洪水也阻挡不住的热情。

这一千五百座受损的淤地坝中,绝大部分是民间百姓筹资修建的工程,倒是国家出资修建的大中型淤地坝被冲毁的比率远比总体比率要低,还不足10%。

这个事儿上就涉及到了一些技术问题,虽然淤地坝的技术含量本来就很低,但也是要有技术的。

而至于被冲毁的淤地坝,也不是全部投入都毁于一旦,实际上九成以上的被毁淤地坝很轻松的就能修复,实际损失很小。

因为淤地坝被洪水冲毁的方式都是在坝体或是溢洪道冲开一个豁口,坝后淤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溯源冲刷,并且冲刷速度很缓慢,既没有对下游造成过于严重的损失,因为淤地坝建造的位置都不会临近居民地和田野,也没有太过严重的损坏坝体。上游的大坝主体还能继续使用,坝体或溢洪道的修复工作量并不大。

所以说这么多被洪水冲毁的淤地坝,实际损失远没有数字表现的那么触目惊心。

而淤地坝为什么会被冲毁,在现在这个统计学刚刚在中国政府工作中施行的年代里,各种数学、工程学萌芽还在生长的时代,那更多地是设计技术原因,而不是方向性问题。

老百姓的眼光真的是雪亮的。

从一开始的国家提倡,到一两年后他们自发的筹资集资。这就是一个转变过程。

百姓看到了好处,国家又提倡他们来争取这些好处,那自然地是迅速扑上。

只是很多的淤地坝在修筑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将堤坝修筑的过大,泄洪洞开的高,积水排泄不出去,坝后是满潭的淤泥,往往两三年还不能投入种植。有的是淤坝地里种上的春作物,刚到要收割的季节,就被大水给冲过去了。这就是对淤地坝的习性还不了解,不能有效的把握好淤地坝的规律。

一般小型的淤地坝春季打成,秋季拦泥,第二年就能可以种大麦;而大中型的淤地坝要将水、泥账算的清楚,安排的合适,经过两年左右的淤积,便能大面积种植,正式的投入生产。

这些个知识就是陈鸣自个都不知道,是晋省的淤地坝管理处这几年中自己摸索出来的成果。

晋省的会议在召开的同时,一个离开晋省已经小两年时间的人正骑着一匹蒙古马向平阳府奔来。

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身上穿着泛着发黄羊毛的皮大衣,马后头挂着一把长枪,腰间夸得有把双管短铳。这种活似土匪的装扮在东北的冬天,却是十分十分常见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从东北进河北,这种装扮也不刺眼,因为河北也有很多这种打扮的人,除了不配枪外。但是进了晋省,葛二的这身装扮就扎眼睛了。

一路上不知道被警察拦了多少次,最后他用个口袋把长枪包了起来。

从太原一路南下,过了霍州,眼看着就要到平阳府了,葛二以为自己已经流干的眼泪再次充满了眼眶。

当初搞事,他就心里有准备,知道自己将得罪的是整个官面,就算把人掀翻了,也少不了被打入冷宫。当时葛二都想过自己丢官了后怎么过日子了。没有想到新来的那群家伙更损,直接把他发配去东北了。

在吉林北边当镇长,官是升了,可日子真叫一个难过。

不仅山里头有旗匪,当地的老百姓也一个比一个横。几乎家家户户都办下了持枪证,长枪短枪,甚至还有手榴弹。

当地还有一些朝鲜人,让回朝鲜不回,跑到农户手下做农奴,死憋着不会去。

你要是带人去硬拉人,那主家就敢挺着枪跟你对放。

因为东北特殊的环境,当地村落里要组织民兵,一些边界的村落甚至还有小炮,这些民兵虽在大方针上要听镇子里和县里的指挥,可具体到日常生活中,那就变成村里的了。

横的不行。

而当地人的生活,说真的葛二觉得比他老家的小地主过的都滋润。

那东北的地实在肥的都能流油。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是收获绝对的高。东北的冬天极为寒冷,能够适应这种严酷环境的害虫很少,夏天的光照又充足,只要肯卖力干活,绝对少不了一口吃的。

而周遭山林树林很多,里头的野物打着了就是自己的。

虽然这里的移民一过来就都欠了一屁股在,可头三年国家也不让他们交田税的,收上来的粮食,那都是归自己的。

葛二所在的那个镇子,家家户户去看,家里头都是有成囤的粮食。所以东北这里的粮价比山西还要便宜个三四成,东北的大米也好吃。特别是葛二去的这两年,正赶上大批的蒙古马进入东北来,科尔沁和郭尔罗斯给朝廷打垮了,缴获的很多的马,当军马是不够格的,但放到民间也是好畜力。

朝廷又在东北推广马耕,加上中小型家庭农场的继续推广,镇子里的耕地面积,葛二去的那一年里就扩大了三倍。马耕比起牛耕和人耕来速度快的太多了。

粮食不值钱了就种大豆。跟军民公司的收购部、跟农货公司直接签订下合同,东西到收获的时候人家就派车子来拉。

要是换到大清朝那会儿,葛二镇子里的不少人家的收入都能超过一般的地主了。

这里的老移民虽然欠的债很多还没有还完,但白面馒头是敞开了吃,隔三差五的还能吃上肉,家里头的粮食还是满满的不见少。这日子要是放到十年前,真的是跟神仙生活一样了。(未完待续。)

喜欢我要当球长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要当球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