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重生之巨变 > 第1329章 谈学校发展

重生之巨变 第1329章 谈学校发展

作者:永远的大洋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04 03:00:18 来源:88小说

听说朗州大学还有第二部分资金,马志远眼睛瞪得溜圆,除了惊喜,他更多的是诧异,毕竟,他此前并未听说有第二部分资金这回事。

“你是说,我们学校还有一笔单独的钱?是专门扶持我们的?”

“校长,是的,就是你说的这么回事。”胡铭晨点了点头道。

“那......这第二笔资金会有多少钱?为什么会有两笔资金呢?”诧异过后,马志远就关心起金额来了。

“马校长,朗州大学作为我省唯一的重点大学,虽说在省内实力一往无前,可是,放在全国的范围内比较,我们就不算什么了,尤其是理工科,那更是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专业。”胡铭晨避开资金不谈,讲起了朗州大学的排名来。

“确实,你说的没错,作为一所重点大学,这是不应该的,我作为校长,也是感到惭愧的。”胡铭晨说到了许多朗州大学人的痛楚,马志远也不能否认,频频点头认可。

“马校长,那你觉得为何会这样呢?”胡铭晨反问起马志远来。

“这原因嘛,无非那么几点,首先,就是经费不足,我们的办学经费在省内属于最多,但是与985名校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重点大学比较起来,我们的经费真的是少得可怜。近几年,省里面也算是对我们很支持的了,但是,资金上,欠账太多。其次,就是人才结构上,我们还需要调整和加强。虽然我们学校每年也会引入和自己培养教师团队,可是,在最顶尖的那个层次,我们引入的很少。这一点,说起来也与资金缺乏有关,因为最优秀的人才,需要给出优异的待遇,这并不是指什么工资收入和安家费,那些是小头,更大头的是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团队的支持,比如我们要是招来两位麻省理工毕业的物理学博士,我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马上给教授职称,对于他们要求的,要设立一个冷原子物理实验室,我们没法满足,结果,人家只有去沿海的一所理工大学,而那边只给副教授的职称......”

“这第三嘛,关于一所大学的实力积累,是多方面的,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的办学历史看似挺长,有百年了,但是我们的底蕴一直以来都不够强,每一所大学的排名进位,通常很难以年为时间段,起码要以十年,乃至于数十年为一个周期。换言之就是说,即便我们现在开始大投入,其效果和产出也是要十年,乃至于数十年后才会显着体现。”

“校长,我最赞成你的第三点,就是不要指望急功近利的成绩,研究工作是枯燥且耗费时间的,尤其是基础研究,更是如此。说实在的,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学校不行,就是那己所名校,也不够强,我指的是与国外的比较。我们强的是在应用型研究上,但是,没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做支撑,光是应用研究,是撑不起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的。我们国家的研究人员、科学家甚少能获得诺奖,除了所谓的打压之外,也必须承认,就是与我们的基础研究落后有关。这就有点像是在企业里,我们的企业就喜欢短平快一样,只要是短期内见不到经济效益的,那基本上就不会投入。这个现象,学校里也差不多,太追求论文成果了,一个老师,要是两年内不出一篇论文成功,感觉就不行,这就要质不要量了。”胡铭晨这算是隐隐的对大学里面科研乃至教育提出批评了。

从这一点,就看得出,胡铭晨似乎没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而是能与马志远做平等对话的人。

这也不是胡铭晨自大,而是,他要投钱来支持学校发展,提升科研和教育能力,那就必须要梳理好使用方法,而这最好的说服对象就是马校长,他是一校之长,对学校里面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研究工作有很大的话语权。

胡铭晨可不希望自己投下去的钱,最后变成了一堆起不到太大作用的文稿,也不希望自己的母校养育一大堆就知道写文字的所谓专家和学者。

“是啊,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不过嘛,也没办法,我们的考核制度就是这样的,出论文,出书是目前最被重视的考核手段,在这种制度下,哪个不是拼命写论文呢?”马志远叹了口气道。

连马志远自己都必须依循这个制度,他也是靠这个考评制度走到今天,所以他是深有体会的。

“马校长,校外的部分您左右不了,那么校内的体制,您是不是可以修改和调整呢?你不是都看到问题所在了嘛。干嘛不给那些优秀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足够的空间去潜心做学问呢?还有就是教学,有些老师啊,写文章厉害,可是不愿意给学生上课,要么就是敷衍了事,这也是不行的,既然是学校嘛,这教学才是第一位的啊,不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就老向着去校外赚钱,这......呵呵,我觉得也应该管管。”胡铭晨建议道。

“谈何容易,我们学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这牵扯到我们与主管部门的关系,牵扯到我们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关系。你想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们这样做,我们能忽视吗?那些排名评定单位要求的指标是那样,我们能忽视吗?还有,其他院校都一样的模式,而我们特立独行,不仅会影响到对我们的看法,还有人员交流也不好衔接了呀,除非,全国统一扭转,要不然,一己之力,难以撼动,只能慢慢潜移默化的一点一滴调整。”马志远根据客观情况说道。

胡铭晨一想,也还真的是这样,在一个庞大的体制内,想要做到别具一格,是很难很难的。

别说是公办大学,就是私立大学,也别想脱离现实,要不然,大家不带你玩儿的话,一样的难以立足。

“也是哈,看来要扭转,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胡铭晨无奈的同意道。

“虽然大的方面是全国一盘棋,可是,有些细节,还是可以内部改进的。比如你说的,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和包容,比如让教授,尤其是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也给本科生上课并且纳入考核范畴,还有在论文的采用和把关上,尽可能的严格,卡掉那些质量不高的论文,防止学术**,学校内部做出一些制度安排,保障那些潜心科研,耐得住寂寞搞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基本待遇,再就是扩大学术交流,促进我们的教室和研究人员学习其他学校,其他国家的好经验好做法。”马志远随即又补充道。

马志远作为校长,不可能这些问题没有考虑过,何况,他每年还要出席游一些校长论坛,就算自己没有深刻思考过,那借鉴也能借鉴得来一些。

“对,对,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只能力所能及的一步一步来,每天进步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前进一大步。”

“呵呵,就是这个道理,其实吧,我们教育界,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不过呢,终究还是投入很重要,不管是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其他学科,都只有在住够投入的情况下,才会有丰厚的产出。”马志远满意的笑道。

“马校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入并支持我们的教育事业的,至于第二部分的资金安排,我会与他们沟通一下,在不影响资金链的情况下,多给我们朗州大学安排一些。”

马志远再次提到钱,胡铭晨就不得不有所表示,不过具体数字,他也没说。

“那就劳你多费心了。”

后来,经过胡铭晨的思考和安排,专门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支持对教育的投入。

就朗州大学的部分,特别划出一笔专项资金来重点支持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电池材料,动物基因组应用技术,元素有机化学,机器人与自动化,量子物理,集成光电子以及精密测试技术十个专业方向的研究。

此外,机械工程系则是与即将成立的腾飞汽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腾飞汽车公司支持机械工程系的科研与教学,反过来,他们又支持腾飞汽车公司的产品研发,输送相关的人才。

在这个部分,那十个研究领域,基金会每年会提供不少于二十亿的研究经费。

二十亿看起来不少,可是比起国内的顶尖大学所获得的拨款来说,依然是不多的,国内有几所大学每年从国家获得的资金支持就能上百亿,只不过他们的摊子铺得比较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工程中心比较多。

但是好在是重点支持十个学科,集中精力办大事,其资金供给算是比较宽裕的了,起码,在这是个专业领域,朗州大学的资金投入,已经不亚于国内的名校了。

马志远原本是要调离去别的工作岗位的,但是眼看到朗州大学获得大力支持,即将迎来一个发展快速阶段,他决定不走了,申请继续留在这所学校发光发热。而这实际也是胡铭晨所乐意看到的,对马志远这位校长,胡铭晨是有所期待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