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 第八十五章 鲁葛的请求

“鲁老,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被藟山城的人称作土地殿。”

难怪门口有土地爷,宋应星想到。

他进门那瞬间还以为这是间神庙。

还来不及问什么是土地殿,绕过土地爷背后的屏风后,宋应星就看见了3个巨大的沙盘。

“这是……”

沙盘他并不陌生,在他写的《天工开物》中,就专门有讲沙盘的部分。不过华夏用沙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战争中,这让宋应星不解了,难道东山州有敌人了?

“这是藟山城的3个城区。”鲁葛解释道:“这边是你下船那个港口的藟城区,这里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商城区,这里是东山州海事局总部所在的五十城区。”

宋应星理解了,但还是不明白商城区和五十城区那么多五颜六色还带字的小旗帜是啥意思。

“这就是我想让你看的,先不用管那个,你跟我来。”

鲁葛带着宋应星继续朝里间走,土地殿总的来说是一个大堂带无数房间的布局,一共3层,对外开放1,2层。

宋应星发现每个房间中都有一个师爷打扮的人,努力的拿着各种本子和进去的人说着什么,这种氛围很像集市。

但他又觉得这里和集市不一样,至少集市不是这种感觉。

鲁葛带着宋应星从1楼走到2楼,2的情况和1楼差不多。

宋应星站在2楼的走道上,一楼的情况尽显无疑,他发现1楼很多人从房间出来后,会驻步在沙盘面前,偶尔也会和明显不认识的人交谈着,对着沙盘指指点点。特别是师爷过来拔旗帜的时候,众人的讨论声会陡然升高一个量级,本来在房间中瞎逛的人也会立刻聚到沙盘旁。

“鲁老,他们这是在干嘛?”

鲁葛依然是笑而不语,站在2楼上3楼的楼梯处,示意宋应星上去。

3楼的楼梯口两端都有守卫,可见3楼是完全不对外开放的了。宋应星上去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身穿皮草的商人,从皮草中拿出了厚厚一叠银票,在一张八仙桌前清点着。

他点了一半突然叹了口气,表情复杂的把银票放了回去,立刻就有两个师爷打扮的人凑了上来,围着他不知道在说什么,那个商人的表情更加复杂了。

鲁葛也不急,让人搬了两把椅子放在了3楼走道上,让宋应星坐着看。

两刻钟后,宋应星问到:“鲁老,这里是在交易什么?”

“地皮。”

“地皮!?”

宋应星表情有些难看了。

他被贬到东山州来,就是因为在江南调查权贵士绅利用土地交易各种巧取豪夺农民的土地,惹到了不能惹的人。

他始终坚信弘治朝开启的土地自由交易会成为大明覆灭的祸根,特别是正德和嘉庆这两朝的士绅贵族官僚阶级,他们利用土地交易政策的漏洞强行兼并土地已经给大明这艘船挖了很大的漏洞了。

本朝靠着张居正张阁老的改革,是把这个漏洞暂时给补上了,但那是治标。陛下依然同意土地自由交易,就永远有人会巧取豪夺土地兼并的。

《天工开物》这本手工业百科全书是需要去民间大量取材的,这让宋应星见识到了民间的疾苦。见的多了,他对土地兼并是深恶痛绝的,连带着对土地自由买卖也很厌恶。

没想到自己最厌恶的土地自由买卖居然在东山州也有!

那是不是下一步东山州也要土地兼并了!?

鲁葛虽然远在海外,东山州海事局是花了大价钱建立了信息网的,每个季度都有人把本土的消息带过来。鲁葛靠着辈分和交情,是看到本土最新信息的那部分人,也就知道宋应星为何被贬到东山州的。

他见宋应星态度明显变了,都不称自己“鲁老”了,便说道:“应星,郝平你是认识的,穷秀才出身,土地兼并他也是深恶痛绝的,相信我,他不是在搞什么土地兼并。”

宋应星深呼吸了两口气,冷静了下来。的确如鲁葛所说,郝平此人不是正德和嘉庆年间培养出来的传统官僚。应该说整个海事局都不是那种传统官僚。

也不知道是不是陛下有意为之,总之海事局大大小小的官僚中,7成都不是传统的世家乡绅出身的,反倒是军队和民间出身的占了大头。

“那这地皮买卖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郝平没有办法的办法。”鲁葛问到:“应星,今年的东山州预算,比起去年少了多少?”

宋应星脸色铁青:“将近1成。”

“那比起5年前呢?”

“今年的预算只有5年前的7成。”

“看,这就是东山州的问题所在。”鲁葛站了起来,手扶着3楼的楼道扶梯,看着楼下的熙熙攘攘:“东山州根本离不开朝廷的支持,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必须要像安南都护府那样,有自己的产业!”

“土地买卖可不是一门好产业!”

“我知道,我也不同意以土地买卖作为东山州的支柱产业,而且也根本支撑不住。”

“那为什么要修这栋土地殿?”

鲁葛回头看向宋应星:“因为我们没钱了,金山城的建立榨干了东山州钱库最后一个铜板,你上任前那几个月,海事局是找商行借的钱,一直等到今年的预算跟着民夫船队到了东山州才周转过来。”

接着鲁葛开始给宋应星讲起了东山州这几年是怎么渡过的。

藟山城一开始的规划根本没就没有商城区和五十城区。

商城区最早也只是几个商行自己修建的庄园,因为其他从樕山城和中原来的商行不愿意和藟城区的民夫住在一起,也就跟着在南方修建了自己的住处,聚沙成塔商城区就出现了。

这时候是郝平刚接任的时候,本土那边也开始了西征,顿时财政吃紧。内阁就缩减了北,东,南这3个方向的财政预算。

但北庭都护府有庞大的牧群,辖区内的百姓也以游牧为主,对基础建设的需求没那么高,还能在西域掠夺,缩减财政预算对他们而言谈不上伤筋动骨。

安南都护府就更别说了,万历朝出现的所有被称作“沈万三再世”的民间富豪,全部是靠着安南都护府起家的。

内阁已经在讨论把安南都护府最早统治的中南半岛部分独立出来建省了。

这是在干嘛?

是怕安南都护府越来越壮大在削权了,间接的也说明了安南都护府的富有。人家根本不在意你朝廷的财政预算,你多收我的点税都可以,不要总想着削权就行。

但东山州不一样,和本土的贸易量根本支撑不了东山州,财政预算缩水东山州就会开始无可救药的走下坡路。未来非常有可能和曾经的交趾郡一样,因为远离本土又没有利益,中原一乱就慢慢的脱离汉人的统治。

郝平为了自救,找到了当时在藟山城隐居的鲁葛,两人讨论了很久,没有找到解决之法。直到有一年郝平回中原述职,回到东山州后立刻大兴土木建了五十城。

站在3楼往下看,大堂中间的五十城沙盘非常特殊,与藟城去和商城区的杂乱不同,五纵七横的布局非常清晰。

从规划开始,五十城就已经准备走土地财政的路了,很明显是郝平的一次试点。

那个年代的土地自由买卖,官府很少插手,所卖的土地也基本是民间的耕地。但东山州根本不缺耕地,所以当郝平打出了五十城的旗号在商行中间卖地时,这些商行都充满了好奇,参加了五十城的第一次卖地。

但效果其实不温不火的,并没有卖出多少地。

一直到五十城第三次卖地前,东山州海事局总部搬到了五十城,藟山城最出名的那几家青楼搬到了五十城,最好的酒楼搬到了五十城,最好的食府搬到了五十城。

瞬间,聪明的商人都明白了五十城区才是未来藟山城的中心,不约而同的出手了,最后造就了如今五十城堪比顺天府的地价。

“我当时找到了郝平,告诉他这不是长久之计。东山州除非能继续吸引本土的商行前来,否则五十城有再多地皮也卖不出去,卖出去的也会急剧贬值。”

“他说他知道,他有办法,后来金矿事件就闹起来了。”

“当时我以为是真的发现金矿了,十分激动,直接赶到了金山城去找郝平,那时候还只有个港口。结果到了后发现郝平在做城市规划,他要在依附金山港修一座城市。”

鲁葛叹了口气:“那规划我一看就明白那是另一座五十城,我就猜到金矿事件可能是假的了。”

“在我的逼问下,他说出了金矿是你的老师从扶桑偷偷运过来的,要求他找一些探险者说在金山城那个位置发现了金矿。”

“你老师在想什么我大概能猜到,金山城向东是连绵不断的姑儿之山,足够那些贪婪的商行和探险者在里面消耗十年以上的时间证明根本就没有金矿了,等于是给东山州又争取了十年。十年后此事暴露了,他也正好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直接以功抵罪,乞骸骨辞官就能堵住天下人的口。”

“但那时候内阁肯定不会满意的,我告诉郝平到时候明面上背锅的只会是他,他说无所谓,一个金山城的地皮,足够他帮下一任东山州海事局管事赚足够多的钱了。”

“但现在看来,你老师应该只想让金矿事件爆发,海事局不要过多插手,让商行和探险者自己去‘挖掘’。但金山城的出现直接打乱了他的计划,朝廷一查就会发现金山城建造的有问题,金矿事件的真相只会加速曝光。”

宋应星接过了话头:“所以老师去年才会火速带走了郝大人。”

两人都沉默了,看着之前那个犹豫要不要掏钱卖一块地皮的商人最后在师爷三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还是买了。

看的出来,买之前他很犹豫,但买之后他很坚定。

鲁葛叹了口气,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已经有越来越多来东山州投资的商人血本无归了,再这么继续下去,迟早有一天没有人也没有资源会再来东山州的。

“鲁老。”宋应星问到:“你是想让我终结这一切嘛?”

“不,已经晚了,很多商行已经和五十城和金山城高度捆绑了,你停止了地皮买卖,信不信他们能到顺天府去告御状。”

“那鲁老今天专门来和我说这些是为了什么?”

鲁葛沉默了很久,才说道:“东山州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希望看见它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应星,希望你在东山州的这段时间,帮东山州找到一条发展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