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殖民全球,打造海上日不落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航海人的爱好

刘一峰苦着脸从东山钱庄走了出来,他又卖了两袋金沙,基本上他们这段时间淘的金沙存货已经没了7成。

“花钱如流水呀……”

没带过团队的人真的不知道,团队的人数一旦上来后,花销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食物方面真的得想办法自给自足一部分才行。”

刘一峰拿着3张银票,顺手给了郑芝龙两张,除了让他去买本来就定好的物资外,他还让郑芝龙再去雇佣20个有耕种放牧经验的民夫。

“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粮食缺口。”

郑芝龙离开后,刘一峰带着冯硕去了金山城集中出售农贸产品的商行,这类商行是金山城最多的,他们霸占了港口的一片仓库区,直接在仓库门口摆上凉棚做生意。

“各位客官,各位掌柜,来看看吧,新鲜收获的蔬菜,金山城入秋后的第一批菜!”

刘一峰本来是没什么兴趣的,但被涌动的人群强行带了过去。

既然都到了,那就看看吧。

“掌柜的,想买点啥,都是最新鲜的蔬菜。”

“你们这是金山城种的?”

“当然了,等藟山城的蔬菜送过来,那还能这么新鲜呀。”

“嗯,也是。”

藟山城到金山城,平均航程5-10天,除了那几家金山城出名的饭店外,基本上没有人会用海船运送新鲜蔬菜的,成本太高了。金山城刚建立的时候,大家吃的蔬菜都是咸菜腌菜之类的。

不过当时就有商行去金山城南方的山脚下开辟了农庄,这些菜就是今年收获的第一波。

“土地挺肥的呀。”刘一峰看着这些个头只比后世小一圈的蔬菜感叹到。

“那是,我家不仅用人畜肥,还用鸟粪肥的。”

刘一峰有些震惊的抬起了头:“你们还知道鸟粪肥?”

顿时那个店员有些不乐意了:“我家商行在安南都护府就开始用鸟粪肥了,现在又不是嘉庆朝了,做粮食生意的谁不知道鸟粪肥呀。”

人类第一次发现鸟粪积肥是非常好的天然肥料,基本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因为鸟粪中含有丰富的氮元素和磷元素,是最天然的化肥。基本上工业化之前,鸟粪肥就是人类能找到的肥力最强的化肥之一了。而在18世纪之前鸟粪,就是污秽之物。怎么被发现是天然肥料的,谁发现的已经不可考究了,但19世纪末,人类甚至为了争夺鸟粪发起过战争,近海小岛上的鸟粪被称作白色黄金。

刘一峰顿时明白了从樕山城到藟山城这一路上靠近岸边的礁石和岸上的那些小船在采集什么了。

难怪说东山州根本不缺粮食,广阔的种植园,稀少的人烟,还用上了鸟粪肥。

其实东山州出产的鸟粪肥大多数都运回本土了,自己用的很少的。鸟粪肥是东山州少有的能出口的产物,藟山城的土地又非常肥沃,没必要大量使用鸟粪肥。

刘一峰看着新鲜的茄子,黄瓜,洋葱,韭菜,菘菜,豌豆和白萝卜,不禁感叹这一波算不算物种入侵呢。也不知道南方的弗朗机人带了多少旧大陆的产物来新大陆了,反正汉人已经开始把自己身边的一切往东山州带了。

“这是……豌豆尖!”

“哟,掌柜的识货呀。的确是豌豆苗,又叫龙须菜,只有春秋天才能吃到。”

豌豆苗生长温度在20度上下,最佳种植时间为夏末秋初,秋末收一波。冬末春初再种一次,春末收一波。这也就导致了华夏北方基本看不到,毕竟北方秋初就很难保持20度的温度了,基本都在长江流域才有的种。

另外豌豆苗不易保存,基本上摘采5天内最好就吃掉,这也就导致了这道菜等到后世华夏大地完成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立后,才让长江流域外的人知道。不论是煮汤还是清炒,豌豆苗都能展现其特有的清香,是轻口味地区很容易接受的味道,曾经一度在江南卖到过几百元一斤的。

作为巴蜀人,刘一峰是豌豆尖的疯狂拥趸,事实上每个巴蜀人童年记忆除了让后世大半个华夏谈及色变的鱼腥草外,还有就是豌豆尖了,不过前者是部分巴蜀人也不能接受的,而后者你很难找到不喜欢它的人。

没有任何犹豫,刘一峰直接买光了这个摊位上所有的豌豆苗。

“掌柜的很喜欢龙须菜呀。”

“嗯,有些时日没吃到了。”

“那可明日再来,我让我家掌柜的把剩余的龙须菜都摘采了。”

“好。”

豌豆苗有个特点,下锅前一锅,下锅后一盘,所以刘一峰看上去买了整整1麻袋,实际上也就够他们6个人吃一顿的量。

离开前,他还买了大量的带根韭菜,菠菜苗和葱姜蒜,这些都是能在极短时间就收获的农作物。

为此他又不得不购买了两驴车和两头驴,他已经拥有4辆驴车了,算上6匹马还能背负一些,这一趟真的是买了太多东西了,这让刘一峰开始怀疑这些东西能不能装船带走了。

如果还是王掌柜的卡拉克船是没问题的,现在只能希望他给自己介绍的刘掌柜的船也够大吧。

想到这里,刘一峰找到了郑芝龙:“老郑,如果要给你们跑海的人送礼,送什么最合适?”

“罗盘,船模或者好的茶叶。”

罗盘刘一峰能理解,好歹是航海要用的,这船模和茶叶他就有些不明白了。

“船模是郑和级出来后才有的东西。”

见郑芝龙要讲故事了,冯硕一拉缰绳加入了他和刘一峰的谈话。

“当初设计新战舰的时候,海事局请了尼德兰人帮忙。尼德兰人很热情,送来了很多船模希望能卖船给我们,船模就是那时候流行开的,很多船长,船掌柜都喜欢收集船模。”

刘一峰听明白了,这个故事的后半段在藟山城的时候,他听喝醉的张钧讲过。

吕宋海战后,海军痛定思痛要改革,既然败给了欧罗巴人的船,他们就决定先模仿欧罗巴人的船。这其实是大明的习惯,正史上大明朝其实就算得上开放,发现弗朗机炮先进,果断买进仿制。发现红夷大炮厉害,果断买进仿制。发现鸟铳好使,果断买进仿制。这个时代的大明也亦然,发现软帆战舰好用,果断买进仿制。

尼德兰人当时很兴奋也很配合,因为他们深知大明海军舰船的需求量有多可怕。

早在16世纪中叶尼德兰人从弗朗机人手中独立后,就一直是商业立国的,资本主义的温床就出现了。到了现在的17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尼德兰人一点贩卖了欧罗巴最先进造船技术的危机感和警惕心都没有,毫不犹豫的从本土带来了过半的船舶专家。

现在看来,这些船舶专家为了说服大明购买他们的战舰,肯定送了相当多等比例的船模给海军人。那时候大明也的确买了一些尼德兰人的卡拉克船,不过大明并不准备把海军完全交给异族人来建造。

海事局,兵部和海军的海商,船匠和船长们联合在一起吃透了尼德兰人的各式卡拉克船,掌握了其技术后,给内阁提交了3个方案,最后内阁选择了郑和级这一种方案。

尼德兰人期待的超级大生意变成了普通小生意的失望不谈,船模的的确确在郑和级立项时期就成为了海军人之间最流行的东西。

海军人的小爱好很快就影响了民间,主要海军委托民间工匠做的船模真的看上去就很稀奇,还很壮观,这个时代极其缺乏娱乐,老百姓也爱看船模。

渐渐的,对于船舶有兴趣的人,都有了收藏船模的爱好了。

这很好理解,后世对于等比例缩小制作精美的模型深度中毒的人也比比皆是。

不过刘一峰打听了下船模的普遍价格后,就和冯硕一样下巴脱臼般的盯着郑芝龙,确认他是不是多说了一个零。

“看我干吗,泉州工匠制作的船模,一个要500两很正常的。”

冯硕立刻吐槽道:“那玩意儿又不是真正的船,卖那么贵,谁要呀!”

郑芝龙笑着说:“我要的。”

冯硕翻了个白眼:“废话,500两呀,你给我我也要!”

郑芝龙笑了笑,没有和冯硕纠缠,他是知道刘一峰准备拜访船队商会的,也知道刘一峰准备利用船队商会摆脱追踪者。估计刘一峰是在选送给邱老板的礼物,想了想后说道:“实在不行,买点茶叶吧。”

刘一峰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很好奇为什么跑海的人会喜欢茶?这不是文人骚客的最爱嘛?

“具体原因我也不清楚,总之我懂事开始,就知道跑海的人喜欢喝茶了。你忘了那南洋级上的两任船长,不都喜欢喝茶嘛。”

“嗯,老冯,人和东西就麻烦你带回去了,我和老郑去买点好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