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越养娃日常 > 第447章 嫁妆银子事发

穿越养娃日常 第447章 嫁妆银子事发

作者:臻善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7:01:00 来源:88小说

瑾娘割地赔款,损失惨重。好在付出总会有收获,徐二郎没有泯灭良知,到底一逞兽欲之后,给瑾娘带来了她想要的消息。

可堪为宝珠良配的,上书有三人。

一人乃家中幼子,不仅父母双全,就连祖父母和曾祖父母都还健在。这幼子上边还有三个兄长,一个长姐,兄姐们都已成亲生子,因他年纪小,几乎和侄子一般大,所以现在才刚到说亲的年纪。

这公子姓纪,家中做绸缎生意的。摊子虽说不是铺的特别大,但是祖上传下来的买卖,传到至今也有八、九个铺子。纪家还算富裕,家中几房人口也还算和睦。因吃足了没有靠山的苦,所以轮到纪小弟了,一家人齐心供他读书,就想供出个当官的出来。

纪小弟在经商上脑子特别灵活,可读书上却天分平平。这不,折腾了十多年也没折腾出花儿来,就于今年从私塾回来,准备跟着父兄一道做生意。

也是因为早先考科举,家中存了心让他考中后给他说个书香门第的姑娘,这亲事就一直耽搁下来。如今科举考不成了,他又年过十八,这亲事可不就赶紧提上了日程。

不过纪小弟也算是个好人选,毕竟沈家也是经商的,两家算是门当户对。且纪家和睦,纪小弟又是幼子,宝珠嫁过去是最小的媳妇,身上担子没那么重,也还富贵清闲。

瑾娘觉得宝珠嫁给纪小弟也不错,纪小弟的优点很明确,那就是良善温纯,周到贴心,经商天分颇高,宝珠以后肯定不会缺了金银。但纪小弟是家中幼子,被父母长辈们娇惯的很了,性子有几分小性,若是不犯毛病还好,若是夫妻矛盾,怕是宝珠还要拉下身段去哄他开心。

徐二郎给出的第二个人选,乃是京郊大营里一位六品校尉。

这人还是徐翀的旧友,早先徐翀成亲他还来府上,还帮着徐翀迎亲,瑾娘对他隐约有些印象。

那人二十五六左右,配宝珠这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明显年纪大了。不过身上有官职,这又另当别论。可这么大年纪还没成亲,这其中是有什么猫腻?

瑾娘仔细看了看纸张上写的东西,原来这校尉名张默,乃是朔州人,勉强算是和他们同乡。许也是因为如此,他才和徐翀关系交好。

张默年二十六,在他方八岁时,父母去走亲戚,回来的路上被马匪乱刀砍死了。留下他和一个妹妹,两人相依为命。

他们本就是外地逃生到朔州的,到了本地也没什么亲人。好在张默父母人缘好,也或者是当地民风朴实,亦或是一家子的景况实在凄惨,他们又没有什么银钱,总归,在乡亲邻里的帮衬下,两小的没饿死冻死,勉强长大了。

张默一开始给人做苦力扛大包,他没读过书,只一身蛮力能养家。就这么着倒也攒了几个银钱,他把妹妹发嫁了。

可惜,妹妹命薄,生产时难产,一尸两命。

张默成了孤家寡人,一时间也不愿意在伤心地久留,就卖了家中产业,到别处谋生。他想去京城,因为张家父母还在世时曾说过,当初逃荒时族中有一支近亲就逃到京城去了。若有生之年去京城,指不定还能找到亲戚。

张默运道好也不好,好的是他一个穷小子赶了几个月路,到底是到了天子脚下。不好的是,中间他也遇见过土匪、马贼,还被人骗过钱,住过黑店,生病无人照料银子被抢劫……遇到了种种灾难,张默到了京城后时来运转,竟真的找到了近亲的一支族人。

那是张默的堂叔,双方相认后,堂叔欣喜激动的将他带回了家。也是这位堂叔,四处打点给张默塞进了京郊大营中。

张默想着先成家后立业,堂叔却想他早些定亲。因为早先逃荒时族人都失散了,堂叔到了京城也是孑然一身。他在京城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可惜妻子生儿子时难产去了,只留下他带着一个女儿。

堂叔子嗣艰难,四十岁的人了才有第二个子嗣,如今妻儿一去,他也没了再娶的心思。本想着给女儿招赘,如今有了侄儿,就想着把家业托付给侄儿,顺便让侄儿照拂女儿一生。

堂叔将张默当亲生儿子看,就想让他早早成家立业。然因为一次喝酒堂叔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动弹,家中没了进项,只靠着张默支撑,也是困难。

更别提堂叔的女儿还没有出嫁,嫁妆也凑不齐,为了这个妹妹,为了报答堂叔的恩情,张默咬着牙拼了几年,给凑了一副不算薄的嫁妆,将堂妹嫁出去了。这也是前两年的事儿,如今堂妹那边夫妻和美,公婆疼爱,到不需要张默再忧心。他倒是可以好好为自己考虑,也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可就是捉襟见肘,没钱啊。

就这般又努力了两年,总算有了一官半职,家里财产也丰厚了几分,这才有了说亲的底气。

瑾娘看到此,忍不住唏嘘了一句。张默年纪虽大些,但他重情重义,也还算年少有为,着实不错了。最重要的是,家中只有一个中风的堂叔,可谓非常清净,若是嫁到张家,日子也会舒坦。

还有第三个人选。

这第三个是个读书人,名叫朱文奇,父早丧,只留下寡母带着兄妹四人讨生活。这朱文奇倒是出息,今年年仅十六,已经中了秀才。

不过这家的压力也着实大的,两个弟弟比朱文奇小不了多少,因为要供朱文奇读书,两个弟弟都没有去学堂。他们一人在酒楼跑堂,一个跟着木匠做学工。至于朱文奇的妹妹,就跟着年迈的母亲学刺绣。两人的绣法都没什么高明之处,只是比平常的缝缝补补略好一些,如此也能接到一些活计。

朱家基本上就就靠这对母女养活。当然,朱文奇也是个心疼母亲和妹妹的。他平常读书非常刻苦,闲暇时还会去书肆接抄书的活计。因为太过辛苦,吃的也不好,整个人看起来有些干瘦,反倒不如前两个体面。

将这三人都过了一遍,瑾娘心中都有数了。

徐二郎给宝珠挑的,都是宝珠配的上的。而且不管是从商、从军、或是以后出仕做官,这三人都有可取之处。

而徐二郎既然把人送到她面前,表明他也是看好这三人的前程。至于他们的人品,那指定不用担心。

三个人选都可,如今就看宝珠如何选择了。

瑾娘觉得了了一桩心事,于是立马让人将这消息递到沈姨母手中。

和沈舅舅以及沈舅母说和的事情,就交给姨母吧。她还是个年轻的小媳妇,才不要提前走上媒婆的道路。

沈姨母据说是都没停歇,立马就拿着东西去了沈府。

翌日沈姨母带着萱萱和柯柯又来了徐府,瑾娘猜测着,八成是舅母那边有信儿了,沈姨母这是过来给她通信的?

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沈姨母满是心疼的拉着瑾娘的手,眼圈红红,气也不是怒也不是的说,“你这孩子,你舅母克扣了你舅舅给你的嫁妆银子,你怎么至始至终都不说一声?”

瑾娘一头雾水,这话从何说起。

舅母是克扣了她的银子,但如今她也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又不想舅舅这么大年纪了还因为此事气的食不下咽,所以自己咽下了这口气。

她都没有往外传,该不会是沈舅母把这事儿说出去的吧?

舅母这么想不开的么?

事情具体如何,沈姨母三言两语带过。

沈姨母昨天兴致勃勃的去和兄嫂说宝珠的亲事,结果一进门就听到兄嫂在争吵。

她听了个七七八八,大致明白是大嫂娘家兄弟日子过得不大好,这些年来一直需要大嫂帮衬。一开始借钱,那兄弟俩还说有借有还,可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还过来一个铜板。也因为银子来的轻松,那对兄弟越发肆无忌惮。这不,如今他们闲散在家,不事营生,完全等着沈舅母的“救济银子”过活。

沈舅母也当真是个扶弟魔,也习惯了帮衬一对兄弟。这不,也养成了每月给弟弟们发“月例”的习惯。

不过早先还好,每月最多一二百两,如今可越来越过分了,银子上涨到五百两有余。

早先借出去的银子并不算太多,沈舅舅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自觉沈舅母还算有分寸,不会真的拿沈家去填补娘家的窟窿,谁知道沈舅母当真这么没分寸!

这次是因为沈舅母寄出去的银子没了踪迹,家中两个兄弟久等抚恤金不到,又想着大姐和姐夫一去京城这么久没有回还,他们也想来京城吃香的喝辣的,所以就美其名曰“要债”,就举家到了京城。

结果,一家人欢聚的时候,那弟媳妇说出了银子的事儿。沈舅舅一下知道沈舅母这些年的“恶行”,沈舅母也知道了银子不翼而飞的事情。

沈舅舅怒不可遏,却不好当面发作。沈舅母却不管不顾,直接叫嚷出来。她这次给兄弟俩送回去两千两银票,两千两啊,家中才在京城名买了宅子和铺子,手中的银钱所剩无几,其余那些都留起来用作生意上转圜之用,一时间捉襟见肘。

这两千两,还是从她的私房银子中抽取的。原本是将两个月的银子一块儿给了,谁知道中途出了意外,银子不知落到何人手上。

沈舅母气的七窍生烟,当即大嚷大叫起来。他的弟媳和兄弟们一块同仇敌忾,却并没有太大怒气。

反正银子没了大姐还要继续给,银子不是从他们手中出的,不管是丢了还是飞了,他们都没太大感觉。只要最后依旧有同等数目的银子给他们就行,他们当真非常佛系。

沈舅母的兄弟和弟媳们佛系,沈舅母可佛系不了。

她也后知后觉发现了沈舅舅气的脸色铁青的模样,登时气虚的回应说银子减半。本来沈舅母还想说“月例”银子取消的,可一来她着实担心没有她的救助,两个兄弟会把自己饿死。二来也是为了安抚住兄弟们,不让他们说出更过分的话,让沈舅舅得知她这些年不仅给娘家兄弟月例银子,甚至还给他们置办了铺子和田地,那沈舅舅还不得休了她?

沈舅母觉得自己用心良苦,勉强算是能将双方都安抚住。可沈舅舅被安抚住没有不知道,但沈舅母那对兄弟和弟媳,着实没被安抚住。不仅没被安抚住,他们还被戳到了肺管子,一时间气的口不遮掩,一些该说的不该说的,就秃噜了出来。

瑾娘被克扣了嫁妆银子的事儿,就是被小弟媳说出来的。那小媳实在是个没脑子又目光短浅的,说出来后她还不觉得大姐做错了。她见着姐夫气的砸了杯子,还不觉得这有大问题,只道,“大姐会过日子呢,知道给姐夫省银子。外甥女可是名副其实的外人,更别提她都要出嫁了,那自此后跟姐夫又远了一些。这些姑娘都是泼出去的水,给再多添妆都是糟蹋东西。大姐只拿回来四百两银子,在我看来还是大姐心软。若是换做我,五百两银子我一个毫毛都不会给,更别提那铺子了,留给亲兄弟不好么,送给个不知道感恩的出嫁女,那是糟蹋东西呢!”

沈舅舅气的砸了一套茶具,再不管大小舅子,怒不可遏的出了花厅。

沈姨母“偷听”被兄长碰了个正着,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好。

结果沈舅舅见着她,就对着小妹瞬间涌出泪水,“慧娘,我对不起瑾娘啊!那孩子,上次咱们商议青儿的亲事时,她就知晓我给青儿帮衬了五千两银子。那次我还说给她五百两嫁妆银子给少了,可着实尽了全力。那孩子……她指定也知道她舅母中间插了一手,将她的银子扣下了。可那孩子,那孩子她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有多说。”

“她要是说道上两句,我这心里还好受些。可瑾娘那孩子为了我这张老脸,硬生生当做此事没有发生,硬生生忍下了这口气。那孩子,我对不住她!委屈了她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