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越养娃日常 > 第342章 都来了

穿越养娃日常 第342章 都来了

作者:臻善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7:01:00 来源:88小说

二皇子自从胳膊被砍后,就如同疯狗一样四处咬人。帐下的将士们,因为种种原因,已经被拖出去乱棍打死了两个。

如今还活着的,无一不战战兢兢。个个谨言慎行,就担心一个不慎说了不中听的,戳到二皇子的肺管子,就成了二皇子泻.火的工具。

帐内死寂,众人静默不敢言语。此时二皇子终于开了口,“去请母妃过来。”

二皇子也着实是个杀伐果断的人,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儿,就不准备拖延。

迟则生变,有些事儿,是要尽快做决定才好。

帐内的绝大多数人,也被挥手打发了,只留下三个。

仔细看,这三人和二皇子还有些肖似,他们也正是二皇子嫡亲的表兄弟。

不过鞑子不看重这一类关系,更何况这还是“皇家”,别管你血缘关系再亲近,在皇子面前,也都是奴才。

不过因为二皇子母妃的关系,这几个奴才的可信程度比较高罢了。

颉利完衡的正妃被称为厄敦,她是正妃,出生的部落也足够强大。但是在鞑子内部,正妃和侧妃们的地位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甚至在更多情况下,颉利完衡的宠爱与子嗣的能干程度,才是区别正妃和侧妃的关键。至于她们头顶上的“名头”,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根本就是个屁。

二皇子的母亲却是个强势又泼辣的,她本身就能干,也身负一身好武艺,加上足智多谋,很是不容小觑。因为本身软硬件都很强,她这个正妃位置坐的很稳,把其余一干生育了儿子的侧妃压制的毫无反击之力。

可也因为她太强势了,导致颉利完衡对她虽看重,却也防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颉利完衡担心有朝一日死于非命,在厄敦身边放了不止一个人手;更有甚者,他还坚决的表示,不到死那一刻,绝不说出继承人的名字,防的就是厄敦和二皇子犯上作乱。

兴许就因为这两点,厄敦对颉利完衡意见非常大。两夫妻随着年龄渐长,再懒得维持表面上的感情,关系一度僵化。

不说厄敦到了二皇子大帐内,几人密谋说了些什么。只说将近七月时,徐二郎突然收到瑾娘的来信。信件很简单,却说了一个让徐二郎有些头疼的事情:长安长平以及宿轩宿征几人,又来河州了。

几个孩子往日来也就算了,徐二郎多的是时间调教他们。现在过来……也罢,他们不是对战争好奇么,正好带他们去前边跑两圈。等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看见了真正的死亡,他们头脑就清醒了。

徐二郎提笔就写了信回去,让瑾娘把人交给浍河,让浍河带他们来东岭县。

信件送出去两天后,浍河带着风尘仆仆的长安长平几人过来了。

徐二郎扫视一眼面前的几个孩子,一二三四五六,除了自家的长安长平,宿迁家的宿征宿轩,竟还有长公主的孙子魏庆耀,以及桂娘子和钱夫子的义子板儿。

不错,这也算是他们的原班人马

只是宿迁会同意儿子过来凑热闹他不稀奇,钱夫子和桂娘子又是如何想的?还有长公主,真就放心这个孙子跑到前线来?

战场上刀剑无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从那里冒出个鞑子,一刀毙命不是开玩笑的。

徐二郎如此想着,就开口问了两句。长安讪讪的摸摸鼻子,长平则兴奋不已的给二叔解释,“那里是他们要来的,根本就是书院的山长要求我们都过来的。”

“书院的山长?”

长平兴奋的想蹦跶几下,可在二叔冷沉的视线下,只能按捺住蠢蠢欲动的小心脏。继续说,“辽东军不是和鞑子打起来了么,我们书院许多学生都好奇的不得了。还有好些个和我们一样,都是有亲眷在河州,甚至上了战场的,就忧心他们的安慰。这不,每天提心吊胆的,这也学不进去多少东西不是。后来不知道谁和山长说了这事儿,山长就让几个夫子带队领我们往河州来了。”

“当然,这也不是硬性要求的,自愿原则。家里人要是不同意,那就不来;要是同意,那就来。甚至要是各家要派几个护卫看守,也不是不行。总之,基本上丁班和丙班的学生都来了。就是乙班的,也来了一半。”

长平最后补充,“我小舅舅也来了,只是这次带队的几位夫子都有些年纪,精力有限,很多事情操不上心。小舅舅这不是副山长的关门弟子,还是他未来的孙女婿么,就被拉了壮丁,给几位夫子打下手去了。”

徐二郎闻言嘴角抽搐两下。

一群没见过血的孩子,还以为打仗是什么好玩的事情。呵,看来确实该让你们见识一下,不然你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与暴戾。

徐二郎一一审视过几人,几个孩子就像是被大怪兽盯上的小雏鸟一样,个顶个的汗毛倒竖起来。

长安最清楚自家二叔脾气,二叔这模样,指定正琢磨怎么收拾他们呢。

他心道坏了,刚才就应该拉住长平,不让他说话的。瞧他说的都是什么,因为辽东军和鞑子打起来了你就好奇了?你好奇心怎么就那么重呢?人家打仗你好奇什么?好奇他们用的什么武器?打仗时怎么排兵布阵?还是好奇谁输谁赢,谁更胜一筹?

你说你都恁大的人了,诸如稳重、踏实的好品质你怎么就没学一点?净好奇这些和你没多大干系的事儿,你说你是不是个无所事事的好奇宝宝?

说好奇宝宝那是抬举你了,其实你更应该称作是纨绔子弟吧。

长安心里暗暗叫苦,但还不得不赶紧替长平描补。他就说,“先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这个年纪,多出来长些见识是好的。先生此番让我们来河州,也是有这个考量。对了,先生还让我们多看多观察,等回了书院后,每人都要针对河州一行,写五篇立意不同的文章。至于策论,也是要写的。不过得先生命题后,我们再动笔。还有杏林节,先生说了,来年杏林节的辩论主题,也从此次河州一行的所见所闻上出题。”所以,我们过来真的是有事情要做,我们真的不是单纯过来看热闹兼玩耍的。

徐二郎面色不变,心思却有些温和了。

显然他对于应天书院诸位先生们的安排是认同的,也觉得非常有意义。但还是那句话,刀剑无眼,打仗不是儿戏。

他们想看看战争下的民生,这不是不可以,但若是异想天开去前线,那是想都不能想的。谁要是出了歪点子,或是不遵守规矩了,腿打断!

徐二郎简单说了两句,六个人瞬间蔫了。

但也没办法,谁让在人家的地盘上呢。在人家的地盘上,就要按人家的规矩行事,不然,就是人家把你丢出去,你能怎么办?

几人都有些丧气,但也知道二叔是为他们好。因而即便觉得此番行程和预想中截然不同,也没有再强求些什么。

不能去战场,那就留在这里。东岭县就很好,这里距离前线最近,甚至有时候还能听见双方擂鼓和喊杀震天的声音,这个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长安长平几人听了一晚上的擂鼓和喊杀声,精神都有些萎靡。可他们一打开话匣子,说起昨晚的战事,就亢奋起来,忍不住发表见解。

他们不敢麻烦徐二郎,更不敢耽搁他处理公事,便朝墨河请求看一些和此战有关的讯息。

这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也没隐瞒的必要。墨河就直接拿了那些过期的战报给他们看。至于最新的,暂时还需要保密的,抱歉,他们看不了。

就这些已经足够几个孩子兴奋的了。

他们看得拍掌叫好,或是痛恨的怒骂出声,长平和宿征甚至布好沙盘排兵布阵,琢磨着双方战术,竟然忙的不可开交。

也就是这时候,应天书院的先生带着几十上百名学生过来了。

除了这些书院的先生和学生外,书院还雇佣了镖局的百十人手护持;又有各家派出的小厮或侍卫跟随,人数竟然很庞大,足有四五百。

这么多人,东岭县县衙也安置不下。再来,也没把他们安置在县衙的道理。

徐二郎派了墨河去帮衬他们,最后一部分人住在了客栈里,另有许多人就住在了附近民宅中。

还别说,因为战争的发生,东岭县的经济凋敝,酒楼客栈都快要关门了。如今可好,一下子把酒楼客栈全都住满了,这得创造多少效益。

就连那些百姓家,突然住了几个学子,也是乐的眼睛笑开了花。

应天书院的学生大多是官员和富商子弟,这些人手中都不缺钱。甚至心情好了随便打赏一个,都够这些百姓嚼用一年了。

这哪里是来捣乱的混小子啊,根本就是送上门的财神爷么。

徐二郎也没想到,这些人来了还有这作用。

听到墨河禀报后,也难以抑制的翘了翘嘴角。也好,看在他们也算间接的促进东岭县繁华的份儿上,之后在有些事情上,给他们行些方便就是。

之后徐二郎让墨河给这些学生和先生开放了一些区域,作为他们观战的地方。

那是几座了望塔,从这里可以看见远处战场上的硝烟。甚至视力好些的,还能看见两军对垒时,各方扛着的大旗。

这委实是个好地方,但因为此处了望塔已经在东岭县外围,且从了望塔上也可窥见辽东军的一些动静,就被严格看管起来。以防女干细在此动手脚,透漏辽东军演习和排兵布阵出去。

这些学生和先生登上了望塔时,周边都是士兵。名义上是护卫他们安全,其实众人都知道,这就是监视他们的。

甚至就连他们从这里下去后,也不能有异动,不然怕是要被扣上一顶通敌卖国的帽子。

但即便如此又怎样?

他们都是要读书考科举的士子,立志为国鞠躬尽瘁,他们绝对不会做卖国贼是其一;其二,他们是书生,这辈子怕是都没有机会上战场。如此一来,这可以说是他们距离战场最近的一次。机会难得,好好珍惜才是,想那些会败坏心情的事情做什么?

也因为知道徐二郎是长安长平嫡亲的二叔,是林瑾青嫡亲的姐夫,书院的先生和学生觉得他们有此待遇都是沾了这三个人的光。于是对他们更亲和了,诸人的关系肉眼可见的变得好起来。

更有那些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吃食分给他们。还口口声声说,“都是好兄弟,不吃就是不给面子。”那能怎么办?当然是吃了。于是,几个新朋友get。

长安诸人到达东岭县七日内,边关零零碎碎的发起好几场大小战争。

有的战争在白天,有的则在深夜,更多的,则是在黎明天将亮,众人的睡意正浓郁的时候。

为此,应天书院的学生没少唾骂鞑子不要脸。

打仗就好好打,打的这么鸡贼,是人么?

将黎明时,人的倦意正浓,结果鞑子二话不说就开始攻城,这是人干事?

学生们一边大骂鞑子无耻,一边也担心,鞑子会不会打破辽东军的防线,冲到东岭县来。

对此,几位夫子没给出答案,只是筹备了一场小型的话谈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个别学生表示,要以防万一。但更多的学生却觉得,书院既然让他们过来,肯定有所依仗。而在这种情况下,能依仗的是什么?自然是辽东军的实力!

加上他们副山长是前太师,虽然他不在朝廷久已,但学生旧友大多还在朝为官。这就代表他的消息渠道多,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消息。

副山长既然同意他们来河州,甚至还把未来的孙女婿也派遣过来,想来是对这一战有信心的。

因而,他们实在不必杞人忧天,担心些有的没的。真若是辽东军扛不住了,先生们肯定比他们更急,指定想出万全之策保全他们。而如今先生们一个个悠悠然的,说明战事对辽东军有利。也因此,可别再庸人自扰了。此战辽东军必胜,大齐必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