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越养娃日常 > 第250章 河州

穿越养娃日常 第250章 河州

作者:臻善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7:01:00 来源:88小说

一行人走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在一个落日西斜的傍晚进了河州城。

河州地处东北,气候严寒,又因为此处是边境,时时存在战争危机,所以城池修的比别处的城池都要宏伟高大,厚重古朴。

瑾娘透过撩起的车窗帘子,对着城墙啧啧称赞了两声。小鱼儿和荣哥儿不知何时也凑到她跟前,跟着她啧啧。

瑾娘无语的看了看一双儿女,“你们啧什么?”

小鱼儿摇头晃脑说,“娘亲啧什么,我们就啧什么。”

荣哥儿很机灵地说,“娘亲,看墙。”

小鱼儿拍拍他的小肩膀夸他,“荣哥儿好眼力。没错,娘亲就是想夸赞这里的城墙修的好。我们荣哥儿好聪明,连这点都看出来了。”

荣哥儿说,“姐姐,聪明。”

得,这姐弟俩还互相吹捧起来了。

瑾娘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不知道这两小家伙是从那里继承来的“自恋”基因。她和徐二郎都是很稳当的人,也很少说些虚的花哨的话,可两个小家伙,啧,这副浮夸的模样指定是和长平学来的。

马车此时已经进了城门,自有早就侯着的衙役诚惶诚恐的过来拜见和引路。

长乐见状就问瑾娘,“婶婶,我们要去同知衙门住么?”

“河州没有同知衙门,倒是有同知府邸。”至于上一届河州同知,早已经升迁走了,所以那府里应该早就腾空了,他们直接住进去就行。

果然,马车径直穿过两条宽敞的街道,然后在一处高大的门庭前停了下来。

那门楼上挂着红底黑框的牌匾,上边写着“河州同知府”五个铁画银钩的大字。字体遒劲狂放,笔走龙蛇,不难想象写下这几个字的官员是何等豪迈的心胸气魄。

瑾娘这等书法不太好的,看见这字迹也忍不住赞一声“好字”。如徐二郎这种稍有些文人情怀的,看着这几个字面上不由带上几分赞赏,许久后击掌而叹一声“好心胸,好气魄”。

那引路的衙役闻言面带自豪的笑着说,“可不是,这河州同知府还是大齐朝开国后,第一任到此地任同知的廖大人亲笔写的。廖大人心胸豪迈,忠正肃穆,是为英烈。大人初来咱们河州许是不知道,因为廖大人是为护持河州而亡,咱们河州还有廖大人的庙宇呢。大人若是有意,稍后属下领大人去那里转转。”

说完这句话衙役懊丧的轻拍了自己的脑袋,“哎呦,都是奴才想当然了,大人初到河州,肯定有许多大事要忙碌。属下还想着领您四处闲转,是属下考虑不周全了,大人您千万别介意。”

徐二郎没说什么,恰此刻瑾娘等人从马车中下来,结果就听见好大的动静从后边传来。

等瑾娘脚落地后往胡同口的位置一瞧,呵,人山人海的,怕是整个河州府的官员都来了吧?

那些穿着各等级官服,头戴官帽,年龄大则胡须皆白,少则三十左右的官员,见着徐二郎后俱都慌忙叩拜,“下官等未能及时远迎,还望同知大人恕罪。”

徐二郎扫了一眼现场诸多官员,随后叫了起。他态度依旧冷峻,这让前来拜见的官员们心中更加焦灼不安。

河州有新同知前来赴任的消息,他们自然是早就知道的。原本他们也定好了出城十里前去迎接,可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不,昨天得到同知大人今天会进城的消息,他们便开始沟通,看何时出发迎接比较好。熟料还没商量好时间,知州大人府里就来了请帖,道是知州夫人恰逢今日寿诞,届时请诸位大人都要出席云云。

那他们这些人自然要去贺寿的。

可话说回来,知州大人夫人寿诞,这事儿早前没传出任何风声,显见不是什么整寿,也不需要大办。结果可好,这边同知大人要过来了,她这边就迫不及待要过寿了,那这是想做什么?这明显要给同知大人下马威啊。

只是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这究竟是知州夫人个人的意思,还是知州大人的意思。

若是知州夫人的意思还好说,妇道人家,总归影响不了大局。可若是知州大人的意思,得了,以后整个河州怕是都要不安生了。

这些官员心里苦,可这苦他们还偏偏说不出口,因而面上便带着点憋屈。

徐二郎察言观色是一把好手,如此一看那里不知道此事另有隐情。

而整个河州地区,能给他委屈受的,勉强也就那一人。

徐二郎心中有数,便将人都叫了起来,简单寒暄了两句。

那些官员早先见徐二郎面色冰冷,还以为这是开罪了这位同知。不想这位大人和人寒暄起来当真妥帖,一时间这些人又不由得想,大人怕是没怪罪他们,之所以先前态度那么冷淡,怕是本性如此?

如此这番都见过礼,那些大人便开口说道,“知道大人远道而来,急需安顿,下官等就不打扰大人了。稍后下官等人置办酒宴,给大人接风,万望大人届时一定来参加。”

徐二郎回了句“一定”,那些人便都心满意足了。然后冲着瑾娘再行一礼,便你搀我我、搀你的退出了胡同。

马车中的行李自然有丫鬟们收拾安置,瑾娘就跟着徐二郎往里走。至于三个孩子,早就耐不住心中的好奇,被熟悉这府里情况的下人领去参观了。

“看来这你同知不好当啊。”瑾娘挽着徐二郎的胳膊说,“知州大人姓甚名谁,来历如何,这些你可知道?”其实瑾娘更想问,知州大人莫不是与咱们有什么夙愿?不然不至于他们刚一过来河州,就给这么个下马威。

徐二郎知晓瑾娘想知道什么,就直截了当说给她听。“知州姓苏,苏文远,乃隆泰十七年进士。他出身京城平阳伯府,与平西侯府关系不亲近,却也远不到给我下绊子的地步。至于他的夫人,乃京城魏氏。”

京城魏氏?

既然只用一个姓氏代替,那说明这夫人的娘家在京城还没出名到众人皆知的地步,但也不是淼淼无名之辈,所以还是有些说头的?

瑾娘正想问这话,突然脑子一转,想到了什么。“之前你在翰林院为官时,似乎就有一个姓魏的官员,向翰林院掌院学士大人状告你,状告你什么来着?”

“有消极怠工之嫌,有贪污**之疑。”

“对,对,就是这个。我记得后来这位魏姓官员被降职了还是被贬官了?”

“降职,目前是翰林院从七品官员。”

瑾娘频频点头,“所以这位魏夫人,和这位魏夫人,有什么血缘关系么?”

“他们是嫡亲的堂兄妹。说是堂兄妹,其实与亲兄妹无异。魏夫人父母早丧,她由伯父伯母抚养长大,早已视伯父伯母如亲生父母。”那自然视魏大人如同亲兄长。她那亲兄长因为徐二郎被降职——别管这是因何而起,也别管魏大人是不是先撩则贱,总归这位魏夫人护短的很。这不,一听闻害得自家大哥降职的罪魁祸首要来河州,那不替兄长出这口恶气才怪了。

瑾娘想通这些便无语了,她就说,“若是真像你说的那样,这位魏夫人可有点拎不清了。私人恩怨是私人恩怨,却没必要牵扯到公事上,她也不怕知州大人难做?”

“许是知州大人也正有此意呢?”

“不……会吧?”他们和知州大人往日无冤、近日无仇,若是知州大人因为夫人枕边风对他们有点看法,这可以理解。但是能做一地知州的,脑子肯定够用,所以绝对不会因为夫人的胡搅蛮缠对徐二郎产生敌意。毕竟这很不利于河州的团结发展啊。

要知道河州知州大人虽然是河州的一把手,可徐二郎这个同知负责的事情也真不少。不管是农田水利还是赋税徭役,都在同知大人的管辖范围内。知州大人若是和同知打好关系,这个州府两人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好,那就是两人的政绩。可若是两人只顾着起内讧,只顾着争一时长短,那两人不把河州分裂就不错了,指望他们把河州治理好,简直痴人说梦。

所以说,同知大人和徐二郎打好关系瑾娘可以理解。可同知大人纵容属下故意慢待徐二郎,坏了两人间的关系,他图什么?

徐二郎却深谙官场中这点门道,他简言回了三个字,“话语权。”只这三个字,瑾娘就彻底领悟了其中精髓。

原来如此,原来是为了试探徐二郎是何种性情。若是好欺,那自然强硬的把话语权全部收拢来。而若是这是块儿硬石头,那也只能徐徐图之。

瑾娘点点头,一脸若有所思,“我懂了。”

可她宁愿自己没懂。

多大点事儿啊,就搅合出这么些是是非非,。她这脑子啊,若没徐二郎提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通这些弯弯道道。而现在虽然在徐二郎的提点下有所感悟,但是她很头痛啊,感觉脑细胞都死了大把,实在心疼的慌。

瑾娘暗自感叹:她果然不是搞阴谋的料。

本来智商就不高,偏还怀了身孕。人都说一孕傻三年,她这刚开始脑子就这么不够用,越往后走岂不是越拖徐二郎的后腿?

瑾娘愧疚的看着徐二郎,徐二郎就了然的笑着说,“你养好身子,管好三个孩子就好。外边的事情自有我来,用不上你。”

瑾娘想矫情的说一句“这样不好吧,这样你多累”的话,但是想想还是算了。老夫老妻的,谁还不知道谁,说这些矫情话,咳,太矫情了,她有些说不出口。

&

河州的建筑与京城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这里的风格粗狂奔放,即便是同知府衙,也修建的阔朗轩敞,和京城的精致绮丽不同,和江南的婉约典雅不同,和西北的古朴厚重也不同。

不过绕过前院,去了后院,却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种建筑风貌。这里竟然修建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九曲回廊弯弯绕绕的将整个后宅圈在其中,看起来别有一番江南烟雨的风情。

领路的嬷嬷走到此处就说,“前一任同知夫人是江南人士,习惯了江南的风景,很是不喜欢河州的建筑风格。这不,从住进来后就特意让人去南边请了工匠来施工,就是这院子里的假山石,也是特意从南边运来的太湖石。断断续续的施工了三年,这院子才修好。可惜还没正儿八经的住上一段时间,上一任同知大人就收到了调令,被调到别的州府去了。”

瑾娘一脸可惜,觉得那位同知夫人当真时运不济。想想吧,这院子敲敲打打收拾了三年,她肯定也不消停了三年。可好不容易院子好了,她却没福气住下,这要是她,早气的吐血了。一番忙碌全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也不知道那位同知夫人现在作何感想。

嬷嬷窥见了瑾娘面上的神色,不用想也能猜到这位夫人想到哪里去了。

她原本是前一位同知夫人院里伺候的人,可惜不被待见,等同知大人调走,夫人就给了她卖身契,让她们自生自灭。也就是念在她们熟悉这府邸,官府的人又重新将他们招了过来,代为给新来的同知大人做介绍。

这位嬷嬷想留下来做事,自然千方百计的想讨得新上任的同知夫人的欢心,所以就把自己知道的所有趣事都说了。这其中自然包括,上一任同知夫人不仅想将自己把持的后院修成江南模式的建筑,还想将前院也一块儿重修。

可前任同知也要宴客,也要处理公事,若是前院被一道修缮,整日敲敲打打的他如何受的了?再来修缮起来府里出入的人就多了,这若是书房里丢些公文,那都是要命的。

所以任凭上一任同知夫人如何耍泼,同知大人硬是守住了前院的一亩三分地。因为这,同知大人还被夫人撵到书房去睡了两个月,听说后来是许诺了诸多好处出去,才回到房里住,没能让河州官场的人继续看他的笑话。

又说河州府衙前院后院风格截然不同,这在河州也是一景。不少人家的夫人递了帖子过来,求得不是见一见同知夫人,而是想看看,同知夫人大张旗鼓的修缮的后院,到底是什么绝世美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