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穿越养娃日常 > 第130章 齐聚京城

穿越养娃日常 第130章 齐聚京城

作者:臻善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1-01 17:01:00 来源:88小说

林父来的赶巧,他若是晚来个一日半日,说不得就要被困在半道上。好在林父此人虽然前半生坎坷波折,后半生还算运气。不仅把女儿托付给良人,还在秋闱上一举得中,如今又赶在京城大雪前夕,及时赶到京城落脚。

说起林父秋闱顺利,还真不是假话。他分到的号房位置好,那几天身体也舒坦,碰巧考试的题目,也都在他掌握的范围内,所以林父这次考试的名次很考前,在整个朔州排名第五。这当真非常了不得了,也正是因为此番秋闱得中,且名次靠前,林父才彻底下定决心,来京城参加会试。

不然,若是名次差些,他就懒得折腾了。

左右也是陪跑,来了也是做无用功。

他年纪大了定力足,倒不一定非得过来长长见识。回家后闭门读书,想来再过三年也能得中进士。

但还是那句话,因为成绩很突出,所以林父还是决定来京城。说不得这次他福运通天,一举就进了榜单呢。不拘是二甲或三甲,只要能中进士,他就如愿了,毕生也没其余追求的东西了。

林父年轻时还对名利有执念,可自从原配发妻早逝,父母也先后离他而去,林父接连错过三届科考,一时间也是心灰意冷。

若非徐二郎一路青云直上给了林父压力,林父这辈子都不准备继续科举。可既然决定为女儿做一回靠山,那这科举他还必须得参加。

只是他对自己的认知也很明确,他这个人没多大的功利心,对于名声仕途也不是很看重。所以,他决定就到进士止步,只要得中进士,他就回家继续教书,至此再不踏入考场。

林父的心思瑾娘晓得一二,却也不是很清楚。她没听林父说起过。青儿虽心知肚明,却也没有说出来让姐姐忧心。所以瑾娘对林父的打算还真不知道。不过即便知道了,想来她也会支持林父的决定,而不会强逼着他继续上进。

林父骨子里有种文人的清高,他也固执,刻板,规矩严苛。这样的人教书育人能享誉一方,可若是这样性格的人做官,他不够圆滑,不会处事,不知变通,在官场上不会有所进益不说,说不定还会成为炮灰。

不说这些题外话,且说之后果然如钦天监测算的那样,京城遭遇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风雪。

大雪一下就是五天,虽然期间时大时小,但直到第五天夜里,如柳絮一般纷纷扬扬的雪花才彻底停止。

外边早就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入目一片雪白。猛一从房间走出去,往外一看,差点被刺瞎眼。

小鱼儿趁大人没防备掀开帘子窜了出去,接着就捂着眼睛“哇”一声哭出来。

几个大人全都被惊动了,小鱼儿一边哭一边叫,“娘我看不见了,娘我的眼睛好疼好疼。”

瑾娘心疼坏了,抱起小鱼儿就往房间走。

小鱼儿明显是雪盲了,好在症状轻微,她又只看了一眼就赶紧闭上了眼,所以只是一会儿功夫眼睛就不疼了。

但小娃娃娇气,受了点罪还是忍不住啜泣,委屈的钻到瑾娘怀里不出来。

瑾娘也是自责,之前她怎么没想起雪盲的事儿呢?

府里的丫鬟年纪都大了,又一整日不停歇的在屋子里进进出出,他们丝毫没有雪盲的迹象。而瑾娘,她一直在屋里,也没有想起雪盲,冷不丁被小鱼儿撞上了,也是心累。

接下来瑾娘就好声好气给小鱼儿讲解起什么是雪盲。

小孩子精力旺盛,好奇心也强,小鱼儿眼睛不疼了,整个人都舒坦了,就歪着小脑袋一脸认真的听母亲讲课。

她的问题还特别多,一会儿问“雪是哪里来的?”一会儿问,“雪还会跑么?京城下雪了,老家是不是也下雪了?”“雪化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彩虹?怎么现在彩虹不出来?”“彩虹是什么,我以前见过么?”

小人家家话倒是不少,问东问西,问的瑾娘张口结舌,好几个问题给不出一个妥当的答案。

她是理科生啊,从高中起就把地理那些知识全还给老师了。这些雪啊雨啊云啊彩虹啊,形成原理什么的,她记不住啊。

瑾娘露出生无可恋的模样,碰巧这时候徐二郎进来了,她解脱似得一把将小鱼儿塞过去,“这些问题我都不知道,你问你爹爹去。”

徐二郎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在小鱼儿眨巴着懵懂的大眼,问出一个个问题后,徐二郎就知道瑾娘为何落荒而逃了。

他忍不住轻笑两声,在里屋修剪花枝的瑾娘听见了心头一窒。哎呦,这就是来自学霸的蔑视么?可前提是,徐二郎必须得是个学霸啊。

他是么?

他一个古人……

事实证明,古人想要碾杀一个今人,也是轻而易举的。尤其徐二郎这个古人还不是普通的愚昧大众,他是个非常博学的举人,说不得过年后就成了进士,所以依照他如今的学问,要给小鱼儿解释清楚几个问题,还真不是什么难事儿。

瑾娘:“……”

瑾娘听着外边父女两个一问一答的声音,特别郁闷。想当初她也是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什么时候沦落到,要被一个古人鄙视的地步。真是越混越回去了,不开心。

雪后两天出了太阳,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话非常有道理。最起码瑾娘就差点被冻成狗。

她本意是去外边呼吸新鲜空气的,结果披着貂皮披风,踩着鹿皮靴子,手中还捧着小手炉,也没阻挡住她被冻得浑身冰凉的事实。

为了小命起见,瑾娘直接又回来了。

修养了这么几天,林父身体恢复不少。如今他精力充沛了,也有闲暇出来转转,顺便探望女儿和小外孙女。

瑾娘怀孕的消息林父还是前两天知道的。

他中举后给家里去了一封信,可当时瑾娘去往平阳镇的书信还未到,因而他根本无从得知瑾娘再孕的消息。

还是前两天在花厅中用饭,瑾娘嫌弃海鲜有腥味儿,被翩翩说破了,林父才知道这个喜讯。一时间,林父也开怀不已,硬是拉着徐二郎喝了两杯。

如今人都看中子嗣,也认为多子多福是福气。

小鱼儿已经将近三岁,瑾娘身体也调养好了,再生育一子不是问题。想到等到明年六月就又一个外孙降世,林父也喜不自禁。

&&&

林父来到京城后已是腊月,京城繁华热闹,此时竟隐隐有了过年的气氛。

然过了年就是春闱,所以即便如今街上遍布举子,各处酒楼茶馆中也多得是各地的考生在高谈阔论,林父和徐二郎也无暇出去。

徐二郎是已经见识到两年前的场面,懒得出去“长见识”。林父则是因为年龄就是最好的阅历,他阅历深厚了,也沉得住气,想要一举中榜,可不得更加努力。

也因为徐二郎如今拜的名师,林父倒是多有请教徐二郎的时候。

林父拉的下脸,徐二郎也不藏拙,翁婿两人倒是相处融洽。

也因为这段时日的亲近接触,林父对徐二郎的评价更上一层楼。觉得自己当初的眼光当真没错,把瑾娘嫁给徐二郎,真的给女儿找了个好归宿。

同时他也意识到,徐二郎当真不是那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人。

但现在没那种心思,不代表以后没有。人都是善变的,所以该努力还是努力,自己能给女儿的帮衬,就一定要给,也好让徐二郎知晓,瑾娘也是有娘家有靠山的。

瑾娘对林父的心思一点不知,倒是对林父能拉下身架向徐二郎请教一事颇为讶异。

瑾娘和徐二郎说,“我没想到父亲如此,如此……”折节下交?这词好像表达的不准确,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徐二郎一眼看懂她的心思,就笑她,“你还不如岳父通透。岳父说过,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意思是谁学的好谁就是老师,谁就是前辈,不在乎年纪大小,也不在乎学习的时间长短。说实话,林父能如此放下身架,徐二郎比瑾娘更吃惊,可吃惊过后就是郑重,对待林父也愈发钦佩。

不说徐二郎和林父整日苦读,且说这一日徐府又摆起宴席。

这宴席是为款待辛魏和郑顺明,以及王轲的。

徐二郎其余几个好友全部中榜,如今都有举人功名。

只是当时王轲和郑顺明不放心家里,考完就回了家中一趟,才没有和林父以及辛魏一道上京。如今将家中安顿好,两人便协同一道来京城了。

也因为到底是两个年轻力壮的男人,不比林父和辛魏老的老病的病,中途还因为林父风寒耽搁了几日。王轲和郑顺明一路都很顺当,到京城所花费的时间远比辛魏和林父两人少了十多天不止。

也正是因此,在辛魏和林父到达京城十日后,两人也到了京城。

今日徐府设宴,就是为了款待他们。

宴席依旧是翩翩操持的,小姑娘如今处理起府中的事情愈发得心应手,妥妥当当,一点也不用瑾娘操心。

前院开了宴席,后院就只有瑾娘、宿夫人,以及翩翩长乐和小鱼儿。因为王轲和宿迁都没有带家眷,而辛魏至今未婚,所以宴席上多少有些冷清。

反观前边的宴席,就要热闹多了。

郑顺明两杯酒下肚话就絮叨开了,说此时的他就如同去年的徐二郎一般,参加春闱只是为了长长见识,至于上榜什么的,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郑顺明虽然也中了举人,可名次不太考前,三十二名,比徐二郎中举时的名次略好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而徐二郎之前来京城后,还有名师指导,就那也未上榜。所以,今年他对自己也不抱希望。

但还是那句话,为了长见识么,所以在家里思来想去,还是来了。

而王轲,成绩还不错,十名左右。若运气加身,倒是有可能上榜,但估计也是个三甲,若是运气不好,就只能陪跑了。

王轲对此倒是看得分明,“若是此番不中,我就在京中留三年,三年后再次参考就是。”

王轲家中窘迫,他此番上京可以说是把家中的多半的钱财都拿来了。但即便如此,他也囊中羞涩,没有回程的路费。而口袋中的银两顶多能支撑他一个月的花用。

但好男儿总不能一直靠家里,所以他准备过几日就出去找些活做。不拘是抄书或是打杂,只要来钱的都行。

而若是今年不中,他准备之后三年一边挣钱一边读书,等三年后考完再回家。

王轲是个主意大的,他也是个沉默寡言的,所以这件事儿他谁多没说,哪怕是和他一道上京的郑顺明,他都没有多提一句。

也就是如今喝了几杯酒,有些眩晕,一些话不经思考就从嘴里跑了出来。不然,他这打算怕是要等到考完之后,才会说出来。

几个好友听完,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但多数还是觉得他如此也好,毕竟京城名师多,而朔州和京城一比,当真就成了穷乡僻壤。

在朔州他想找个请教的人都难,毕竟他已经是举人,而朔州能考上举人的总共也没多少,能够指点他的更是有限。

反观京城,到处都是学堂,私塾,书院。他耐心打听打听,想来要找一个名声佳,学问好的夫子并不难。到时候也不拜在人家门下,就给人家送些孝敬,好让人家允诺给他答疑。人家届时稍微提点他点,他说不得就会有长足进步。

几人将这话一说,王轲愈发认同,就道,“我也是如此打算的。”

接下来是辛魏,他倒是没什么烦恼。

作为武将家的公子,他从文竟然还考中了举人,这可算是给家里添了光彩。

据辛魏爆料,他大哥兴奋之下都想去给菩萨塑金身。

这话也是让几个好友笑的不行,一个个指着辛魏,说他竟说假话,回头见到辛大哥,要在辛大哥面前告一状,就说辛魏故意抹黑他的形象。

宿迁是个揶揄的,还笑着说了一句,“怕是想给菩萨塑金身的,不是令兄,而是令慈吧?”

辛魏摇头晃脑道,“此言差矣。母亲没提塑金身的事儿,倒是在城门口施粥施药,做了几天善事,也算是多谢文曲星君保佑我中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