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第121章 乱战(一)

赤色黎明 第121章 乱战(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恩格斯有句话,“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大萧条时期社会对经济技术需求空前强烈,到21世纪依旧有巨大影响力的诸多学说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斯大林模式,法西斯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乃至中国模式。四个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完成了自己应对方式。针对这些模式的研究以及相应经济学的解释都应运而生。

处于世界边疆的中国影响力相对比较小,至少在环北大西洋经济圈中的影响力比较小。不过这只是针对普通人而言。限于所在的社会现状与信息渠道,普通人乃至一般的学者,对于情报信息的收集乃至理解都受到相当的限制。但是在第一流的人才中,对“中国模式”的看法就相当不同。

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模式就非常注重,尽管向这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领袖献计献策的人非常多,包括着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欧美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但是陈克主导的“中国模式”与凯恩斯依旧有巨大的不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之一,陈克领导的中国并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而是以发展生产力与拆除贸易壁垒,实现交易社会化的工业体系为核心。对于罗斯福而言,中国模式其实更合他的心意。

当然,罗斯福并不是社会主义者,更不是一个**者。罗斯福当然旗帜鲜明的反对彻底消灭“资本私有制度”。如果罗斯福敢支持反对资本私有制,只怕他也早就被“神经病人”给枪杀了。但是罗斯福从“中国模式”中汲取了大部分实践方式。

罗斯福不知道的是,陈克推行的“中国模式”中,也大量的汲取了“罗斯福新政”中相当一部分实践方式。只是“中国模式”比罗斯福新政要早的多,罗斯福自然会充分借鉴人民党行之有效的一部分内容。

正因为如此,罗斯福对是否要和中国开战颇为犹豫。即便是遭到了中国《茅山诛妖传》的嘲讽,罗斯福的远房堂叔老罗斯福总统也被狠狠的类比为“炼金术士巫妖”,不过罗斯福本人还真的不太在乎这些。《茅山诛妖传》一看就是源于统治阶级手笔的东西,强大的“邪恶”力量并不是为了邪恶而邪恶,而是为了利益而遵从了自己的道路。得知《茅山诛妖传》的剧本来由陈克亲自执笔完成,罗斯福甚至连生气的感觉都没有,他甚至颇为欣赏陈克的才气。狼吃肉,狗吃屎,能写出基于利益的剧本,本身就该是统治者的气量。

现实中一个明白利益所在的中国领导者,是非常难以对付的存在。罗斯福不得不考虑到与中国进行战争的危险。从利益的角度考虑,德国的危险比中国大的多。环北大西洋经济圈是1939年世界经济的精华所在,成为欧洲霸主的德国对美国的威胁远远大于中国。这根本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能考虑清楚。问题是,解决了德国之后呢?

控制了整个西太平洋的中国将与美国隔着一个太平洋对峙,即便是美国有菲律宾作为亚洲基地,那又能如何?在中国的海空军包围下,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进驻菲律宾,只是送肉上门的节奏。罗斯福是法学院出身,1913年任海军副部长。对于在太平洋和中国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罗斯福当然深刻的知道其难度。同时,罗斯福很清楚,等到中国占领了整个西太平洋之后,美国再试图把中国撵回东北亚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最关键的事情在于,美国人民根本不想在远东来一场空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投入之大前所未见,而胜负根本无法预计。抱着一种利己主义的怒气,罗斯福想,如果中国主动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就好了!

问题是中国根本没有这种动作,美国舰队不是没有去“打酱油”。在中国舰队南下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也派遣部队前去尾行。结果中国海军对美国舰队采取了视而不见的姿态。罗斯福从来不在乎编造谎言,作为一名政治家,编造谎言是最基本的能耐之一。美西现在在西太平洋的落脚点菲律宾就是靠美西战争赢得的。美西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建立在谎言上的战争。

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5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罗斯福比谁都清楚,“缅因号”到底是怎么爆炸的,给西班牙人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这么干。美国人巧妙的让“缅因号”爆炸了,然后这就成了借口。

如果可能的话,罗斯福还是很希望能够“复制”缅因号事件。如果没有共和党的阻挠,罗斯福早就把这个计划给实施了。在马上就要开始的美国大选中,对罗斯福极力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力,压制各州州权,并且允许建立工会,实施养老保险的罗斯福新政,共和党深恶痛绝。所以美国共和党绝对不允许罗斯福把美国拖入世界大战。一旦进入战时体系,罗斯福必将得到更大的权力,共和党对任何能够引发美国对外战争的可能都盯得很紧。

美国太平洋舰队跟着中国舰队南下的事情,在共和党的宣传下,在美国国内掀起了极大的风潮。共和党指责罗斯福故意要引发战争,把美国拖入亚洲战争中去。哪怕是共和党极度不待见中国,他们依旧在国会中质询,“如果美国舰队出现在中国与英国荷兰交战的海域,然后一枚天知道谁发射的炮弹射向美国舰队,那么罗斯福总统会不会立刻对中国宣战?”

大家都是政客,谁不知道这套把戏是怎么玩弄的?共和党先发制人,把罗斯福有可能采取的伎俩扼杀在萌芽当中。见识了老兵们和平进军华盛顿后惨遭镇压的美国民众当然不肯参与战争,共和党提出了问题之后,美国议会经过数次讨论,干脆提出了一个议案,要求美国太平洋舰队不得以任何形势介入中国与英国的战争。哪怕是遇到了袭击,国会也需要对其进行调查。

中国驻美国大使很快就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中国国内要求驻美各单位都要努力拖住美国,不让美国参与西太平洋战争。在情报工作中,这些事情颇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在一些试图吸引眼球为生的小报上,很快就出现了一些“故事”。包括英国海军化装成德国海军与中国海军袭击美国舰队,试图引发中美,德美战争的故事很快就流行起来。美国人民因为与上层隔离,对于“谣言”的喜爱远胜于与真相的渴望。这些小故事哪怕编写的在专家眼中离谱的滑稽,但是国家层面的高度并不是人民想知道或者能够理解的,只要能够让美国民众觉得符合了自己能够理解的思维,那么美国民众就宁肯相信这些故事。

“编写故事的要点在于一定要喜闻乐见!一定要喜闻乐见!而且要让人民觉得自己有分辨能力,能够识破各种上层的谎言!”中国驻美的情报机构人员对此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判断。

所以故事最初的版本都是以平铺直叙开始,直指一些简单的阴谋。随着美国民众的胃口与注意力开始集中在这些方面上,故事开始逐渐升级,各种层层嵌套的阴谋开始出现,包括间谍,反面间谍,谍中谍之类的阴谋故事开始更多出现在美国文化市场上。

中国情报战机构并不存在那种直接探听外国机密情报的部门,陈克一直认为对于工业化社会,这种手段用处不大。特别是中国这种强大的工业国,只要自己不犯错,单凭势力就能解决敌人。间谍无人权,被抓到之后立刻处死是常态。但是对于收集各种经济情报以及文化以及社会动向的人员,可以说是间谍,却不能归于间谍的行列。例如中国收集各种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公开的经济数据,也自己收集调查一部分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这种情报人员即便被抓,也不能被判间谍罪。顶多是驱逐出境的待遇。

只要不牵扯生命危险,就能够相信同志们的忠诚。更何况中国可以正大光明的向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索要这些人员。营救手段以及营救渠道可以说是非常多。阳谋永远都胜过阴谋。

所以中国情报机构编写文章是吃饭的能耐之一,三流乃至四流小报对这些文章有很大需求。见到此类文章大卖,美国本土的报刊杂志也随之跟进。各种以“中美开战是英国阴谋”“德美开战是英国阴谋”的观点很快就在美国流行起来。

共和党有了来自民间的“民意”,对与罗斯福的质疑态度更加激烈。罗斯福这种白毛老狐狸自然知道进退,他明白短期内以小摩擦把美国拖入战争已经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英国方面当然注意到了这种事情,罗斯福在官面上不说,其实已经多次与英国有过私下的沟通。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多次表示,如果英国与德国发生战争,美国不会倾向德国。当然,英国方面也注意到,美国始终没有吐口一件事,那就是美国不加入德国与意大利结成的轴心国同盟。中国不在美国搞秘密间谍工作,不等于英国不在美国搞秘密间谍工作。

英国情报机构得到了一个比较可靠的情报,美国制订了多种吞并加拿大的军事计划。在历史上美国曾经进攻过加拿大,结果被英国给逆推,甚至顺道烧了美国的总统办公地。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美国如果与德国联手,英国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即便是美国不与德国联手,而是像现在的中国一样,单独对英国下手。英国同时对抗美国与中国的进攻,也超出了英国的承受能力。对这种情况,英国只能干着急。为了能够威慑美国,英国只能采取一个老大才能实施的办法,为了挽回已经丢失的脸面,老大必须亲自上阵,用实力来证明老大有着足够震慑场子的威力。

1939年6月,在印度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指挥着一支“八八”舰队,也就是八艘战列舰,八艘重型巡洋舰组成的大编队,开始对中国控制的克拉地区逼近。

前克拉军区司令员朱姚现在已经重新干回了本行,成为了人民海军印度洋舰队司令,克拉军区已经成为了马来亚军区的一部分,军区司令员由蒲观水担任,军区政委则由军委副主席李润石同志担任。

朱姚的态度非常“保守”,鉴于中国在印度洋那可怜的水文资料,加上印度洋的风浪比较大,并不太适合航母作战。在朱姚的建议下,印度洋舰队是以“空潜快”为核心的战斗集群。而朱姚得到了大批新的战斗舰艇之后,第一项战斗计划就是夺取印度安达曼群岛,进而进军锡兰国,也就是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古称“兰卡”(汉语音译楞伽)中国古书称之为师子国,僧伽罗国。在新中国的称谓中,斯里兰卡多数是以锡兰或者是僧伽罗国。尽管斯里兰卡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但是中国很明显没有这样认为。

如果能够解放锡兰国,中国就能够得到在印度洋强有力的支撑点。印度的那点子陆军根本不足为惧,空军方面更是中国占据了全面上风。以锡兰为基地的海军可以随时对印度洋的英国海军实施打击,如果干掉了在印度洋的英国舰队,中国甚至能够直接恢复与中东产油地区的石油贸易。中英开战之后,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已经终止了。

很明显,丘吉尔也认清了形势,中国在克拉地峡地区的运河开凿工作根本没有终止,不仅没有终止,中国还从日本雇佣了超过十万名的日本劳工参与开凿克拉运河的工程。现在整个工地上有超过28万名工人在劳作。按照一人一天一立方米的土石方计算,包括挖山在内的工程计算在内,顶多还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挖通最后的这段运河。那时候中国舰队能够通过马六甲海峡,克拉运河,以及巽他海峡冲入印度洋,英国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同时对这三个航道实施监视封锁。想扭转这个局面,首先要夺取克拉地区,从泰国地区威逼中国的老挝省以及新夺取的马来亚地区。

丘吉尔不是个傻瓜,他作为英国对德强硬派,很清楚德国现在肯定要对波兰下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之后,德国等于拿到了面向波兰的通行证。之所以德国还没有动手,只是等待着英国把兵力运去印度。丘吉尔很清楚,英国在印度洋遭到失败的同时,德国就会对波兰动手。

但是波兰这个国家的奇葩程度超出了丘吉尔的想象,就他得到的消息。自打波兰加入了英国对华的“同盟国”阵营之后,波兰人就觉得有了撑腰的英国,面对虎视眈眈的德国,波兰采取了极为强硬的对待策略。不仅在波德边界陈兵数十万,波兰还制订了一个主动进攻德国的军事计划。其目标是吞并“东普鲁士”。

波兰国内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吆喝着“重现1410年的荣光。”1410年,骑士团国和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能堡附近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条顿骑士团国战败,从此失去了在波兰的一系列的土地,最后只保留了普鲁士这一块土地。从此之后,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走上了“平独镇露”称霸中欧的道路。一度建立了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之间的广袤国家。

丘吉尔看过不少中国的消息,中国在波兰对华宣战之后写了不少介绍波兰的文章,有一篇戏谑的文章中曾经详细介绍过波兰,并且称波兰为“平独镇露大**”。

因为不是中国南方人,丘吉尔当然不明白大**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丘吉尔并不想成为什么中国语言学专家,他在意的是,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之后,波兰到底从哪里来的勇气居然同时要挑战德国与苏联。难道是因为加入了英国的同盟国阵营之后,波兰就准备把英国拖下水么?

丘吉尔希望打击德国,却不等于丘吉尔做好了同时与中国与德国开战的准备。即便是作为强硬派,丘吉尔本人也没有勇气做这等二货决定。

然而事情果然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1939年6月16日,一条从欧洲来的消息震惊了丘吉尔。波兰军队越过波德边界,向德**队发动了进攻。战斗很快就进入了激烈乃至白热化的阶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