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第61章

赤色黎明 第61章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第61章

游缑是个很有趣的女孩子,陈克一直这么认为的。如果他看到游缑一耳光抽在男生脸上,他肯定会认为自己有先见之明。那个男生年纪比游缑还小些。却是一个北方汉子。游缑和陈克学过一段时间的搏击。在作坊院子里面就树了一个人形靶子,陈克对着靶子教过游缑一些基本的斗殴术。陈克认为,与其让游缑搞什么搏击术,抽耳光倒是更加简单的技巧。抽完之后,就是一个窝心脚,比啥都起效。一般来说,男性对女性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这种招式更容易得手。

脆生生的耳光抽完之后,游缑觉得心情大爽。游缑自己在家里面也弄了一个同样的人形靶子,每天晚上她都回抽出一个小时,对着裹着厚厚棉花的目标拳打脚踢。几个基本的套路练的颇熟。抬脚正准备踹过去,突然就被人拉开了去。扭头一看,出手的是齐会深。齐会深上前一步,指着挨打的那位喝道:“你就这么和游老师说话?什么叫做狗买办?老子我也是买办出身呢!”

被打的那位真的被这一记耳光打懵了,他方才正在和旁边的两个同学带着一种极为不屑的笑容讽刺“狗买办”都是群忘记了祖宗的人。其间穿插着对游缑个人的恶毒嘲笑。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旁边的那间屋子里面,游缑和齐会深正在里面低声谈事情。学校宿舍楼刚修好,黄浦书社就来了个大搬迁,全部移到了宿舍当中。大概是在作坊那种地方习惯了,学生们说话的声音颇大,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嘲讽的对象就在一墙之隔的地方。

听到了争吵,已经有其他宿舍和办公室的人好奇的出现在门口。游缑看这架打不起来了,干脆对外面的人喊道:“准备开会,讨论分组问题。”

自从党会上达成了第一个民主表决的决议之后,齐会深不得不按照决议来走。陈克三令五申党的纪律,坚决服从组织决定。齐会深也不敢阳奉阴违。在那之后,召集的会议上,大家就开始讲述陈克的那几篇关于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

关于棉花问题,是游缑亲自讲述的。中国的专业棉农数量极低,即便是纺织业发达的上海,松江,也同样如此。伴随着中国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棉花的需求日渐增长,直接导致了棉花价格的上升,棉花价格的上升,又导致了纺织业开始对外国廉价面纱的购买。这种购买,极大地影响到了江浙地主们的利益。本来期望能够通过棉花上涨捞一笔的地主,自然是极为不满的。而且经营一些手工业的地主,对于外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也极为不满。上海就出现了各种抵制洋货的运动。

这也不仅仅是上海一地,伴随着中国被迫打开了门户,各地经营手工业的地主们都有同样的不满,在1905年,除了广东之外,其他的通商地区都有本地商人抵制洋货的运动。

陈克对这个问题分析的还是很透彻的,不过对于21世纪的中国而言,自由贸易的利益极大,美国经济衰退之后,中国义无反顾地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成为了鼓吹与领导自由贸易的第一国。所以陈克本人并不反对自由贸易,他只是反对对中国无利的自由贸易。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陈克倒是颇为中肯的。

游缑和齐会深家里面都是买办,他们倒是很能接受陈克的态度。不幸的是,黄浦书社的同学,出身以地主和官员为主。对于地主,他们自然是坚定的反对工业化的冲击,对于官员,那来势汹汹的洋鬼子绝对是他们所厌恶的。这两种人虽然都不满,但是毕竟不敢直接对洋鬼子下手。于是乎迁怒的对象就成了依附洋鬼子的买办。

更加讽刺的是,游缑这个身为买办的女子,向大家讲明白了棉花问题,讲明白了经济方面的深层道理之后,这些学生就加倍的痛恨买办。连带着,对游缑也很不客气了。

听到游缑的命令,门口探头叹貌的人立刻跑开了。他们叫上其他的同学,向着充当会议室的屋子奔去。又过了片刻,游缑意气风发的走进教室,一站上讲台,游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实事求是。”

转过头,她情绪饱满的说道,“有人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我现在正式告诉你们,咱们比比头发,你们比我的长。”为了下乡,游缑前几天刚剪了头发。短短的刘海,刚及肩头的秀发,配合了这身西装,游缑看上去像是个俊俏的男生。

“实事求是嘛,所以,我不想听到你们以后再说些对女性不敬的话。”游缑做了总结性的发言。

下面的男生们面面相觑,这话听着可笑,但是偏偏没法反驳。这年头剪辫子的人还不是太多。即便剪了辫子,他们也多数是外国那种分头,长发,或者不少人干脆留了马尾长发。最大的区别就是脑袋前头不再露出那么一个光瓢。但是和游缑的头发一比,这帮人还真的是长发。其实不少人都不怎么喜欢这位女先生,但是比学问,特别是洋学问,他们自知相差甚远。这帮人是“敢怨而不敢言。”见游缑如此趾高气扬的发话,同学们左顾右盼。

“后天我们就要下乡进行实际调查,大家都准备好了么?”游缑问道。

“游先生也要和我们一起去?”有人问道。

“没错。”

“一起住?”那厮不知死活的问。

“分开住。”游缑可没有被这样的嘲笑吓唬住。

下面的人好歹也是学生,口头上占占便宜也就是他们的极限,当众耍流氓,这些人也做不出来。听游缑这么说,也没人敢再多说话了。

“这次的课题大家都拿到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熊铭杨操着四川话回答道:“调查外国工业品是如何冲垮小农经济的。”

一个月前的中秋节,熊铭杨对着陈克发作了一次。之后甚至在复旦公学大肆散布陈克的坏话。等过了几天他冷静下来,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中国真正落后的原因,这不就是陈克向大家讲明的么。既然陈克能够讲清楚这些,那么以后未必没有更加实际的行动。

果真,继续参加听课,就从游缑这里得到了中国现状更加深刻的分析。现在又要搞社会调查,熊铭杨反倒没有先前的激动了。他毕竟是官僚家庭出身,这些年也算是走南闯北的,总算知道些世情。如果想扭转外国纺织品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中国能够生产比外国纺织品更加廉价的产品出来。如果没有听课之前,熊铭杨还觉得这种事情应该很简单,听了课之后,他反而不这么感觉了。这天下的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

“我们要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周边的农村,这些地区受到的工业品冲击最大。时间也比较长,所以农村结构的变化大异于其他农村。我们将按照水路交通线的远近分成十二个组进行调查。”

“为何要按照水路?”安如山问道。他最近功课比较忙,缺席了不少黄埔书社会议。之所以参加了今天的会议,是因为复旦公学为社会调查大开绿灯。马相伯先生也算是比较开明的一个人,复旦公学里面参加了黄埔书社的学生们,不少人为了参加此次社会调查向学校请了假。得知了这次调查的事情之后,马相伯先生把齐会深叫去询问了一番,后来又和严复商量了此事。经过讨论,他们干脆就允许学生请假,而且还抽调了一批学生加入了调查队伍。这帮人虽然不是黄埔书社的成员,但是也会去听课,对社会调查也很有兴趣。与其让他们整天不安心的念叨着出去调查的同学,还不如让他们也参加此事。

既然学校都同意了,一直犹豫不决是否参加的安如山自然就参加了。因为前几次会议没有参加,他自然不知道这种分配的理由何在。

“水路在上海周边是最便宜的运输手段。大部分外国来的洋货,都是通过水路在其他地方中转,销售。所以,我们通过水路运输的辐射范围进行调查,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性的结果。”

安如山不知道“辐射”这个词啥意思。他干脆就直接问了。游缑解释了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之后,看安如山还是一脸迷惑。她说道:“说白了,就是运的越远,价格越贵。这个你明白么?”

安如山点头。

“货物价钱越高,来买的人越少。货物价钱越低,来买的人就越多。这个你能明白么?”

安如山继续点头。

“那么,我们要分段调查,就是看不同的价格,在每个地区的销售量。以及这些洋货的不同销售情况,对于当地的社会结构的改变。”

这个解释足够清楚,安如山总算是明白了。

“游先生。我有一个问题。”路辉天举手要求发言。

“说。”

“那么内河水路港口和航线的变化调查,这是为了什么?”

“有些地方因为大量商品的涌入,成为了一个新的集散地。专门从事商品运输和销售的人就多了起来,到那里做工的人就多了起来。港口和航线的变化就直接能够表明这些地区商品交易的活跃度。如果遇到变化很大的地区,就针对这些地区的变化进行研究。你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游缑相信这些同学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游缑家就是买办起家。她的祖父从江浙一个破落小地主,以贩卖铁钉和灯油开始,一步步地发家了。和这时代的其他人一模一样,游缑不喜欢向别人说起自家的家世。但是既然生在买办家族,她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也不是一窍不通。自从和陈克他们在一起开创事业,游缑本人学了这么多东西之后,对于以前只是隐隐明白的道理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认识。那些曾经令游缑觉得烦不胜烦的“生意经”,现在却有了如同化学方程式一样清晰明了的理论解释。游缑觉得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

台下的学生们无论对女先生有什么不满,在这样清晰的解说和分配之下,他们也知道自己绝对没有这等见识。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游缑宣布进入自由讨论时间。她走下讲台,出了教室大门。笑着对这门外站了一会儿的秋瑾说道:“秋姐姐,你刚才怎么不要进来?”

“打搅你也没什么意思。在外头也听得很好。”秋瑾笑着答道。

“去我办公室坐吧。”游缑边说,边拉着秋瑾往走廊另外一头去了。

秋瑾是来参加社会调查的,于右任身为复旦公学的教师,这次社会调查他很清楚。他也来过陈克和齐会深的学校,见到这么大一片校区,颇为羡慕。秋瑾和于右任一直有办学的计划,但是缺乏资源。两人商量之下,觉得干脆和陈克一起办学算了。陈克现在不在上海,直接向齐会深提出这个要求,估计齐会深也会看陈克的意思。所以当秋瑾得知这次社会调查,游缑一个女生也要参加,就表示愿意与游缑同去。

游缑当然不会拒绝,为了这次能够去社会调查,她还买了把匕首和一支手枪。游老爷子对女儿在家练武,已经是气得不理游缑了。这几天,游缑对着靶子练起了匕首,她的哥哥也不敢再过来和她说话。游缑实在是没有勇气把手枪亮出来。在家练手枪,估计老爷子会把游缑关在屋子里面不让她出来。秋瑾自称精通武艺,游缑和秋瑾约好了,两人在学校的空地上练习手枪射击。

小心的关上门,插上门闩,游缑这才打开抽屉的锁,拿出用布仔细包好的一支手枪。这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 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桌子上的这支手枪自然不是1931年量产的速射型。但是瓦蓝的枪身,漂亮的木手柄,实在是丑得可爱。手枪是游缑托王斌代购的。花了38两银子。一见到枪,秋瑾立刻拿起来,枪身有两斤多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反倒有让秋瑾感觉意外的安心。她拎着手枪就开始四处乱瞄。这么生猛的举动把游缑吓住了。她连忙按住秋瑾的手臂,“秋姐姐,文青说过用枪的第一条要旨。无论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要让枪口对着自己人。”

听游缑这么说,又见游缑那紧张的神色,秋瑾哈哈一笑,把手枪放回桌面上。

“那第二条要旨是什么?”

“第二条,没有学会拆装枪支,就不要去学习射击。”

“哈哈,文青的话你倒是记得清楚。”秋瑾打趣地说道。

游缑对这话倒也没有深想,她拿出一枚黄橙橙的子弹,开始拆卸枪支。陈克反复强调,枪支保养意味着战斗时候保命的第一要素。看游缑笨拙但是有效的把手枪拆开,然后用一套明显是自己制作的工具擦拭枪管,弹簧,还有其他零件。她一面帮忙,一面问道:“文青何时从北京回来。”

“他也没说。估计怎么都到春节了。”

“文青家是北方的,春节估计会回家看看吧。”

“他说不会,想来就不会。”游缑低头专心擦拭零件。毕竟是学习化工出身的,游缑知道枪支上附着的枪油可以防腐。虽然手上的油渍并不令人舒服,但是她很仔细的把每个需要防腐的零件都用油脂涂好。然后又很不熟练的把手枪装起来。刚装好,就见秋瑾手里面还拿着一个零件。

“秋姐姐,你……”一把夺过零件,游缑又把手枪卸开,拿出说明书,一一对着检查了,看到没有缺失。游缑才继续装手枪。

“文青走这么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嗯。”游缑心不在焉的说道。

“他走这么久,你也不想他?”

“嗯?为什么?”游缑专心的组装手枪,随口问道。

“有人说你们两个……”

“呵呵。”游缑嘲讽的故意干笑两声,还是专心装枪,“随他们说去。我和文青只是同志,没有别的关系。”

秋瑾到有些吃惊了,她和陈克一起见到的游缑,倒是感觉陈克和游缑颇为投缘的样子。后来倒也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这年头,对这种说法,大家都是“宁信错,莫仿过。”那怕本人身为一个着名的革命者,秋瑾也无法免俗。所以她想从游缑这里套出些陈克的近况。看游缑这洋的表现,秋瑾到有些奇怪了。

“那妹妹为何这个年纪还不成亲?”秋瑾准备曲线进攻了。

“嫁人有什么好的?”游缑终于装好了手枪,“若是嫁个英雄豪杰,我可不肯受他的摆布。若是嫁了个不中用的,我也懒得去搭理他。文青说过,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哪里有闲功夫去照顾丈夫。”

一面说,游缑举起了手枪,对着前面的墙壁瞄了过去。秋瑾看着游缑拿枪的姿势很另类,毛瑟手枪横着平放。她颇为好奇的问:“为何这么拿枪。”

“文青说,这种枪后座力很大,射击的时候,枪口会猛地抬起。所以必须这么拿,才能够打得准。”

秋瑾实在是不解,游缑虽然坚持认为自己和陈克毫无关系,但是说起话来,总是提及陈克。正要说话,却听到外面脚步声传来。很快就有人敲门。游缑也不着急,仔细地收好了手枪和子弹。把布包放回到桌斗里面,锁上了锁。这才起身开门。

门外是齐会深,看样子他也等的有点急了,一开门,齐会深就拿着张纸进来。看到秋瑾,他愣了愣,打了招呼之后。齐会深把一封信交给游缑。信上面内容很简单,向大家问好。而且让谢明弦带四百人剂量的药进京。至于自己的近况,陈克只是说正在发展党员。看了看齐会深,又看了看秋瑾。游缑决定,还是先和秋瑾练枪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