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八十八 进步和守旧(四)

赤色黎明 八十八 进步和守旧(四)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呦,庆升,你回来啦!”前小地主许广茂笑着答道。//欢迎来到阅读//

不过许广茂看着客气,马庆升还是能非常清楚的看出,许广茂急着出去。

“许叔,我这次来是想问问生产队的事情。”马庆升立刻开门见山的说道。

笑容立刻就从许广茂脸上消失了,“我们那生产队怎么了?”

“我听说许叔你们办的生产队搞的比较好,我想问问怎么才能加入这生产队。”马庆升笑着说道。

“是这件事啊。庆升你不是在城里上班么?怎么问起这个来了?”许广茂问。

“我老婆要回来种地,许叔你也知道,让她一个女人家一个人种三亩地,我也不放心。我想着给她找个生产队,一起加入算了。”

“这……”许广茂听了马庆升的解释,脸上露出了很为难的神色,“庆升啊,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而是我们这个生产队特别累。你媳妇来了只怕是顶不住。你去联系一下国营农场或者军队农场不是更好么?”

这话让马庆升忍不住咧嘴苦笑了,他的确是联系过国营农场和军队农场,不过现在农村局面变化之大让马庆升觉得不可思议。不仅城里面的工厂在搞制度建设,农场也是如此。“投入、产出、环节控制”,所有的产业都在按照这个模式开始制定自己的制度。在农业上,可以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学会安排农活”。

政府不强迫任何人劳动,除了孩子上学有政府食物补贴之外,别的农村家庭并无食物补贴这一说。如果因为体力或者残疾问题种不了地,农村安排很多职位,都是适合弱劳动力工作的岗位。不过收入也就是够糊口而已。

马庆升自然不知道“福利社会”这种玩意,人民党也从不搞什么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以及相应的岗位培训。只有自愿接受这些劳动机会的才会得到一定时间的糊口粮食。不爱干活的二流子有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强制辅导。马庆升不得认识到一个问题,就他老婆现在这样子,距离二流子也相差无几了。

人们的习惯是比较,如果和以前比,这日子已经是想都不能想的好日子。干活就能饿不死,还能有点剩余,能稍微置办点衣服家当。以往殷实富户不过如此。

但是现在面前的这位许广茂绰号“许满仓”,他们组建的生产队共有六十多人,种了两百亩地,亩产三百多斤。一年下来,一个人能分一千斤粮食。交了公粮之后,还有七百斤粮食。加上种桑,饲养,这么一个生产队平均每人还能分六十几块钱,十只鸡,三头羊,两头猪。最可怕的是,别的农户要么人力种地,要么采用畜力。许广茂的生产队竟然买了两台拖拉机,人民党的大农场也刚开始大量使用拖拉机耕地。

这么一个明星生产队想加入的人自然很多,不过据马庆升的了解,很多人一年都干不到,就被迫放弃了。

“许叔,这是不是耽误你办正事了。”马庆升问道。

许广茂爽朗的笑道:“庆升,这不是叔这会儿给你装大的,这马上就要开耕了,生产队里头的事情真的很忙。你要是真的有啥给我说的,晚上行不行?”

看着许广茂大步流星离开的背影,马庆升已经明白,就他老婆赵春花的这个样子,只怕距离许广茂的要求差的太远。虽然许广茂不是从事的工业,可是他身上那股子干劲,以及轻松自然的举动,与缫丝厂那些优秀的缫丝工可以说别无二致。都是专注,明确,完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模样。这是一个真正劳动者的模样。马庆升自己觉得自己只怕是比不了许广茂的。

但是这反倒让马庆升决定晚上一定要和许广茂谈谈,如果自己的老婆赵春花能够学习到这种态度,能够把自己提高到这种程度。马庆升就觉得倒找钱给许广茂也是值得的。

不过马庆升也不愿意回家,回家之后就是毫无结果的争吵。赵春花现在根本就说服不了,她总觉得有所依凭。马庆升就是她的依凭。马庆升并不认为自己不该尽丈夫的义务,甚至出钱养活赵春花也是应该的。但是人民党热衷的《国际歌》里头的重点就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马庆升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却无法创造出赵春花希望的幸福。人民党里头没有什么老爷,更不讲什么剥削,大家都是劳动者,有手有脚的,怎么有些人就能把日子过的红红火火,有些人就是把日子过的几乎要过不下去。以前的穷日子过不下去,现在的好日子也过不下去么?

在村里头随便走未免过于招摇,马庆升干脆就出了居住区,向着广袤的田野走去。田野里头到处都是人,牵着牲口耕地的,或者挥着锄头劳作的。有些地区是麦田,经过一个冬天,碧绿的麦苗在春日的阳光下已经开始猛长。准备插秧的稻田也在整理。枝头也有了嫩芽,小鸟也开始在天空飞翔。在水塘里头,渡过了冬天的鸭子也开始下水游泳捕食。一些毛茸茸的小东西明显是今年才孵化出来的,它们当中比较强壮的折折腾腾试图学着游水,而一些明显胆小的则站在水边,用扁扁的小嘴试着在水里找到些什么。

每个人都在劳作,反倒让马庆升这么漫步田间的人格外显眼。

“庆升?”有人喊道。马庆升扭头一看,背后赶来的是国营四农场的厂长吴友文。

两人也是老战友,不过吴友文当了政委,反倒比马庆升退役晚些。

“老吴,你这是去哪里?”

“来这里实地调查。”吴友文答道。毕竟是老战友,互相交流了一下近况后,吴友文听马庆升问道最近农村工作到底有什么特点的时候,他也给马庆升解释了一番。

党中央对农业工作的布局很简单,推行各环节科技化。以前农民都是自己组织生产,农业部门并不准备强行勒令群众改变这些旧有习惯。但是农业技术宣传部门却研究各个环节,以及适用范围。最重要的是,各地农业部门还要提出各个环节的所用时间,需要消耗的人力。不是鼓励群众一窝蜂的采取新技术,而是把一个个“生产流程”教给大家,任由群众自己选择。

这不仅需要示范,还需要大量的调研。示范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各种劳动力使用,以及各种大概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安徽农业厅厅长肖墙是105师的一名老政委。他在会议上做了个报告,题目是“成功学与实践论”。大意是群众既然现在理解不了成功的各个必须环节,理解不了为什么有些为什么能够高产,为什么产量上不去。针对当前的局面,希望通过理论教育来让农民全面理解农业科技不现实。而且说白了群众追求的根本不是农业科技,而是怎么得到好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那就不妨暂时采取“形而上学的模式”,多提供一些具体执行模式,让群众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只要模型够多,总有适合群众的方式。”肖墙在报告中讲道,“关键是不要夸大事实,实事求是的说明每一种模式的投入和产出。产出都可以不讲,一定要把投入讲清楚。对于普通群众而言,最大的特点是有扩大成功几率的倾向性。例如咱们提供的良种,在咱们的地里头能打四百斤,可是在群众的地里头能打多少。这咱们必须调查之后才能说。而且各种不同的细节导致的不同结果,我们一定要研究透彻才行。”

这个讲话未免太理论化了,马庆升问道:“按照这个讲话,等于是告诉群众,忙活一年颗粒无收也是有可能的。是不是太打击积极性了?”

吴友文点点头,“这个还真的是关键点,这讲话的核心要点是,教给群众怎么才能避免低产。而不是讲怎么才能高产。教给群众一定要付出什么,而不是一定能得到什么。”

“哈!高明!”马庆升连声赞道。这个态度就抓住了根本,如果能够不失败,剩下就是成功多少。不低产,剩下的就是高产程度而已。

“这就不光是群众怎么组织生产的问题,研究农业科技,研究具体情况的工作就得由农业部门来承担。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任务,这不是我们光研究怎么提高产量,我们还得研究怎么才能解决问题。研究各种可操作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真是忙死了。”

“那老兄你可是得忙几年才行呢。”马庆升叹道。

吴友文笑道:“不是忙几年,肖厅长的话是,大家先做好埋着头干十年的打算。农户手册准备编写一两千万字。我原来种地的时候可真的不知道种地还有这么多窍门在里头。”

老战友感叹一阵,吴友文问道:“现在工厂的情况怎么样。”

马庆升叹道:“和你们一样,也是拼命的研究该怎么制定制度。不过你这么一说,我倒也打开思路了。不求最好,而是尽量不出错。尽量让一切都能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才是干事的态度啊。”

“那只能这样了,能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出了事,解决问题,下次尽量不出事呗。”吴友文看来已经确定了思路。两人也没什么闲话可说,吴友文告辞前去实地调查。不过很明显,得到了马庆升的支持,吴友文对工作的信心倒是提升了不少。

马庆升慢慢的继续在田野里头溜达,农场厂长吴友文和农业厅厅长肖墙毕竟是政工出身,这见识就是不一样。马庆升自己能够做好工作,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理解到自己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能够完成工作。这核心的想法是怎么保证自己付出足够的劳动,而且让保证劳动环节。而不是直奔着成果而去。

反观马庆升的老婆赵春花,就明显是只要能够得到结果,她根本不想付出足够的劳动。所以她靠这个,靠哪个,只要能不劳动,能够利用的东西赵春花都想给利用上。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赵春花不想当一个劳动者。”

把这个思路与赵春花以往的行动一对比,这个结论就看的极为清楚。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释。赵春花并没有理解到她的工作仅仅是一个环节,她必须完成这个环节的所有工作才行。哪怕是一个小环节,也是整个链条里头的一部分。能承担这个环节工作的人,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赵春花到现在明显做不到。

本来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应该让人感觉轻松很多,马庆升却感到意气消沉。如果用这个角度来衡量,赵春花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些,她就当不了一个合格的劳动者。至少在城市工厂里头,只怕不会有她一席之地了。

如果真的说干活,很多人未必就比赵春花能干。也未必就多么热爱劳动。但是人家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完成工作。人家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特权,老老实实干活,照样能活下去。不出色只是说拿不到最高的钱,可不等于拿不到钱。就如同吴友文所说的,“能够不失败,剩下就是成功多少。能够不低产,剩下的就是高产程度。”

问题以赵春花现在的样子,她完不成工作。整个人除了不断制造失败之外,根本干不成别的。

认清了自己居然娶了这么一个老婆,马庆升觉得实在是不能开心。看样子让赵春花回家种地自己靠自己可能还行,给她找个工厂的工作那真的是完成不了的任务。

转悠了好久,天色渐渐开始昏暗下来。马庆升想起与许广茂的约定,他开始转回向居住区。凤台县农村的统一居住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很成规模,不仅有统一居住区,在田间还有临时居住区。大家以前农忙时节都是在田间地头搭个窝棚。现在的临时居住区里头提供住处,能休息,做饭。合作的方式推行开来,很多事情都变得更加轻松。有些农民选择回家,有些人就选择了住在砖瓦房的临时居住点。许广茂则是回家的那部分人。

大家的院落都是一样的,许广茂家的不同在于专门弄了一个房间用来当办公室。墙上贴了好大几张纸,看上去很像是工厂里头的工作进度安排表。不同的是,下面有很多小布袋,里面插了不少纸片。

“许叔,这是怎么一个安排?”马庆升被许广茂带进办公室后看着这些问道。

许广茂平淡的答道:“这都是我向农场学习的,每个工作安排,每个节气特点,种植的方法,注意事项。写下来更容易记住。还有计划完成的工作量,大家工作完成的工作量。以及为什么没有完成,临时调度的安排。这可都是按照工作完成进行年终分配。这东西弄错了,这是要被大伙骂的。”

工厂里头是有专门的统计部门来负责这些统计工作,马庆升没想到许广茂竟然能够学到这等程度。

许广茂对这个关键问题很在意,“庆升,你说你想让你媳妇加入我们生产队。这是怎么回事?”

马庆升苦笑道:“许叔,你先说说你这边怎么安排人的,都要干什么。我看看我老婆能不能干得了。”

“第一么,加入了我们生产队,你就得干够多少活。第二,选择这些活就得干够这一年。就这么两条。”

马庆升听完这话觉得很是有感慨,“那有多累?”

许广茂苦笑道:“多累谈不上,我们生产队里头有几个五十多岁的。有男有女,这都能干。只是不能给我干了半截你不干了。这一安排就是一年的事,临时让我找人,我找谁去啊。”

如果是别的要求,马庆升觉得赵春花只怕还能干干,这么简单重复的劳动,马庆升觉得赵春花九成九是干不到一年的。许广茂这哪里是生产队,除了劳动对象是土地之外,这整个就是个工厂的安排。马庆升虽然不从事一线劳动,但是保卫科该巡逻的巡逻,该检查的检查。防偷盗,防火灾,防外人乱闯。工厂能不出事,就完全显不出马庆升的功劳,但是能不出事就恰恰是马庆升最大的功劳。

这就跟农业厅提出的“能够不失败,剩下就是成功多少”。根据地这新的社会制度努力的方向就是看似简单的工作。问题在于,想完成这个工作,实在是千难万难。

许广茂见马庆升沉默不语,误解了马庆升的意思,“庆升,我这里不是不要人。有人来了这就多几亩地,我们也缺人,也缺地。你也知道现在外头牛皮、牛肉、牛骨头能卖个什么价钱。再多出百十亩地,我们这生产队还能专门种苜蓿养牛。”

“许叔,我不是听说现在可以向大农场申请土地耕种么?”马庆升忍不住问道。

“你是不知道,这申请的地只能种粮食,不让干别的。而且多申请的地,要上交五成的粮食。自己的地只用交够一定的公粮,三亩地里头就可以有一亩用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政府管的有点太严了。”

面对群众对政府的质疑,马庆升自然而然的要给政府辩解几句,“这不是有国营粮库么?若是不种够足够的粮食,遇到个天灾什么的,大家吃什么?”

许广茂笑道,“庆升,我这也就是有点贪心了,政府说啥我肯定干啥。你也知道,我家原来的地和现在差不多,可那时候谁都能上门宰我一刀。现在交了官府税之后,我落的东西比以前多的太多。这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对了,庆升,你媳妇的事情,你觉得行不行。”

听提到了自己的媳妇,马庆升连忙答道:“许叔,我觉得是不行。这事就当我没说过,你别忘心里头去。”

“哦,这么说的话,你自己再想想。”

马庆升注意到,虽然许广茂说的很客气,不过明显有如释重负的样子。看来这个生产队可真的挺不好进的。

>vid/<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