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七十三 诸省之变(五)

赤色黎明 七十三 诸省之变(五)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平心而论,江苏官府与人民党的桑蚕合作协议,算是中国第二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在这三个县里头,必须全部购买人民党的蚕种,使用人民党提供的饲养方法。江苏还得出资购买人民党生产的缫丝设备。在未来四年中,江苏只能购买人民党出售的缫丝设备。人民党则保证,缫丝设备价格不会比其他商家的贵。收购方面,人民党以固定价购买生丝。价格每季一议。

在付款方面,蚕种、技术、缫丝设备的费用,将在1911年春季春茧交割后,直接从其中扣除。江苏方面以官府名义,向人民党的商业银行申请一笔年息5%的低息贷款。用以购买人民党的科技服务以及设备。

赖账的风险落到了官府头上,士绅们虽然还是觉得不安,但是至少前期不用额外出钱,而且人民党的这笔贷款利息实在是够低。对桑蚕业来说,月息两分五就算是良心价了。也就是说,每个月必须支付2。5%的利息。若不是熟人做担保,谁也不肯这么凭白借钱给你。人民党的年息不过5%,这根白借毫无区别。

只是人民党的作风很是另类,他们要求江苏拿出一个时间表。按天计算,江苏方面必须把事情进行到哪一步详细列好。王有宏倒是答应了,他要求人民党尽快把一套缫丝设备送来。

士绅们对此很是支持,人民党的缫丝设备送来之后,江苏立刻就可以对今年的蚕茧进行缫丝处理。既然这些现在都是免费的,无论短丝长丝,缫丝后立刻就可以低价出售。这总能一定程度上挽回去年的经济损失。

协议达成之后,人民党代表立刻动身回武汉。王有宏则召集了议员开会。这份合同并不苛刻,特别是在钱上面。江苏甚至可以说捞到了不少。如果人民党的缫丝设备能够运到,江苏甚至可以说赚到了。光想想凭白使用一年后才用付钱,江苏议员就充满了兴奋。议员们纷纷要求这缫丝厂一旦开工,就优先解决自家的蚕茧。

在一片争执中,王有宏指定的三个试点县的士绅都有些不安。这三个县紧挨南京,王有宏一定要强行他们实行“乡村土地社”,这种新的模式未来有什么好处大家看不到,眼前的事情是王有宏一定要确定土地的面积,确定土地之后,就是确定税额。以清末的横征暴敛,这等于是在这三个县的士绅百姓脖子上套了绞索,王有宏随便用用力,这些人就要翻白眼。可到了此时,其他地区的士绅都等着协议达成之后挽回损失,对于这三个县的士绅就“爱莫能助”了。

“诸位,我先把话说头里。江苏官府绝对不是人民党,绝对不要大家的地。不过人民党最擅长趁别人遭殃的时候动手,大家安徽、湖北、苏北,想来大家听说的消息可不少。如果咱们苏南自己乱起来,到时候人民党趁虚而入,诸位觉得那时候大家的地能保住么?咱们江苏若不能精诚合作,不说人民党,就是隔壁浙江的段大帅的新军第三镇,那可是好对付的么?”王有宏不利诱,只是威逼。

听了这话,原本兴奋或者不安的江苏士绅全都打了一个寒颤。人民党自然不用提,北洋新军第三镇的段祺瑞驻军浙江,这一年多来在浙江闯下了“横征暴敛”的好大名头。人民党是江苏士绅们的敌人,但是北洋也绝对不是江苏士绅们的朋友。前有狼后有虎,唯一能够依赖的,只有这个敢于和人民党协商的王有宏巡抚。不管如何,江苏还有王有宏巡抚的军队,还有愿意为江苏士绅们谋福利的王有宏巡抚。若是换了其他人统制江苏,天知道士绅们回落到什么地步。

想到这里,江苏士绅们终于打起精神,开始和王有宏商讨起“乡村土地社”的问题来。

“阿嚏!”段祺瑞打了个喷嚏。揉了揉鼻子,段大帅端起杭州的龙井茶抿了一口。段大帅是不怎么相信心灵感应的,所以即便知道江苏士绅在江苏巡抚王有宏带领下说自己坏话,他也不会把这些坏话与这个喷嚏联系在一起。与江苏士绅们相比,浙江士绅背后骂段祺瑞的坏话总量只怕得有江苏百倍之多。

从1909年攻入浙江以来,新军第三镇靠了税收很快恢复了元气。不过从地理位置上,第三镇可以说孤悬北洋势力圈之外。想回到北方地盘上,走陆路要经过江苏和人民党新建的“淮海省”。这两者都不是好对付的,特别是段祺瑞一度驻扎在淮海省现在的省会徐州,他知道想经过徐州,就必须与人民党进行野战。在人民党实力“弱小”的时候,第三镇就能全军覆没,现在人民党羽翼已成,第三镇打过去就是送肉上门。

海路倒是还行,北洋政府的海军大臣萨镇冰统领的舰队巡游在天津到浙江之间。人民党现在只有连云港这么一个港口,而且也没有什么外海舰队,这是北洋现在唯一能够压制人民党的军事力量。

段祺瑞本以为自己夺取了浙江,然后可以强化第三镇的军力,威胁安徽东南。可局面变化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原本与北洋大有你死我活之势的人民党,竟然与袁大人达成了协议。两者竟然以满清宗室为共同敌人,组建了新的联盟。段祺瑞的任务居然变成了控制江浙,进而图谋上海。上海是现在海关最大的进项来源。控制了北洋袁世凯一直无法完全插手的上海,北洋就得到了最稳定的财源。

不过在上海的英国人却刁钻的很,既然满清已经实质上垮台。而段祺瑞也得到了浙江巡抚的官衔,进而开始染指上海之后。英国方面与其他各国私下协商,达成了一个协议,“在中国内战没有结束前,暂时不向北洋内阁政府支付海关税收。”

段祺瑞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上海之后,带回的这个消息让袁世凯头痛无比,他现在总不能直截了当的说,“我们和人民党有协议!把老子的钱交出来!”

如果这么说了,袁世凯就成了最大的笑柄。现在无论如何,袁世凯还是满清的“忠臣”,是满清的内阁副总理大臣。这种样子必须继续装下去。直到1911年的全国议会正式召开之后,再宣判满清的死刑。

王士珍曾经一度再给段祺瑞的信里头表示,希望段祺瑞能够说服袁世凯,不管如何都保留满清名义上存在。等到英国人的这个要求提出之后,王士珍再也不提及此事。段祺瑞与王士珍关系很好,他完全可以想象出王士珍老哥面临的局面。人民党是注定消灭不了的。而北洋动动手指头,满清就可以完蛋。北洋内阁现在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局面下,再试图名义上维持满清的存在,北洋内阁里头都不会同意。

例如梁启超这个死硬保皇党刚加入了北洋内阁的时候,还一度大力宣传君主立宪的好处。现在也不见他吭声了。面对财政问题,任何名分都得让步。

与江苏一样,浙江桑蚕业今年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蚕茧无人收购,蚕农纷纷破产。王有宏好歹还能与江苏议会进行合作与斗争。段祺瑞一个外来户,为了重建新军第三镇,他很是狂搂了一把。士绅们根本不相信段祺瑞能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且段祺瑞一个军人,也不懂这些商业上的问题。双方谈了几次都没什么结果。直到1910年八月,士绅们实在顶不住了,再次求见段祺瑞。

不过这次领头的并不是士绅,而是在浙南的光复会会长蔡元培。北洋划了浙南给光复会折腾,约定了一年的约期,现在时间也快到了。对蔡元培这次来访,段祺瑞很是警惕。光复会最近动向很微妙,不仅在浙南恢复元气,更有一支小队伍进入浙西活动。段祺瑞很能分清主次,他的精力都用在夺取上海的控制权上。即便知道了光复会小队伍在浙西活动,在没有弄到不得不动手前,段祺瑞就当做没看见。

双方见礼之后,蔡元培问道:“段大人,您见识广博,应该听说过孙文此人吧。”

“嗯。”段祺瑞用鼻子哼了一声。孙文这个曾经有点名声的革命党人,曾经参与过组建同盟会这个革命党。蔡元培统领的光复会一度加入过同盟会。这些基本掌故段祺瑞还是很清楚的。不过自打人民党崛起之后,同盟会就逐渐淡出了清末这纷乱的舞台。至少段祺瑞很久没有听说过孙文的消息了。

听蔡元培提起此人,段祺瑞平淡的答道:“听说此人在日本。想来和蔡先生很熟了。”

蔡元培非常认真的点点头,“的确很熟。最近孙先生创立了《三民zhu义》学说,我想请段大人看看。”

段祺瑞微微皱眉,他现在忙的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看这等无聊的政治宣传。瞅着蔡元培热忱的神色,段祺瑞问道:“蔡先生,三民zhu义也好,人民主义也好,都是个说法。蔡先生是位名士,想来到我这里来不是说这件事的吧?”

蔡元培原本只是想借此事为一个由头,万万没想到段祺瑞如此直入主题,不过这话已经撩开了,他知道段祺瑞绝不可能对三民zhu义感兴趣了。定了定神,蔡元培说道:“段大人,我看国会的章程,明年一定要选出议会,那时候推翻了满清,却不知段大人准备作何打算?”

段祺瑞冷笑一声,“是不是推翻满清,那可不是你我说了算的。我知道蔡先生致力推翻满清,不过段某只听袁公调遣。蔡先生找我商谈此事,只怕是找错了人。”

被段祺瑞连着给了两个钉子,蔡元培却丝毫没有泄气,相反,在这等详谈不欢的局面下段祺瑞还没有送客撵人,蔡元培知道段祺瑞还是需要自己的。整顿了一下思路,蔡元培说道:“段公,既然明年各省都要选出议员,却不知段公对此事有何打算?”

蔡元培指出的确实是段祺瑞的心病,他现在名为浙江巡抚,但是浙江各地却分崩离析,外有洋人,内有敌对的士绅,甚至还存在光复会这等武装力量。段祺瑞是绝对没办法按照地方组建议会的,遍地敌人的现在,组建起议会简直是自找不痛快。段祺瑞其实早就等着这些地头蛇主动拜倒在自己门口,然后在消除敌意后最起码的基础上尝试组建一个听话的议会。可现在地方上的这帮士绅要么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要么就根本没有反应。如果不是为此,段祺瑞是绝对不会和蔡元培费这么话的。

“蔡先生来我这里是想谈议会之事么?”段祺瑞装作刚明白过来。

“段公,您是聪明人。我既不想要挟段公,也不想装作我们对浙江议会的事情毫无想法。段公若是想组建浙江议会,我们光复会愿意和段公一起把浙江议会的事情办起来。不然现在浙江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蔡元培说的很是明白。

听了这野心勃勃的话,段祺瑞微微眯起了眼睛,袁世凯不让段祺瑞用强硬手段扫平浙江,段祺瑞曾经觉得袁世凯太小心了。等他自己在浙江干了这一年多,他也不得不承认袁世凯的确是有先见之明。江南民风与北方的确大大不同。可能是北方人的个性问题,北方的地方势力更强硬些,要么和你硬干,要么就比较爽快的与北洋合作。浙江这地方,地方与官府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哪怕是面对身为外来人的北洋新军第三镇,浙江地方上也能保持表面关系。

但是双方的合作是绝对谈不上的,经过重新整顿的新军第三镇也就万把部队,虽然也弄了些地方官,不过用“白眼狼”来形容这些新的地方官员完全不足形容其可恶程度。他们集贪财之辈与无能之辈于一身,可以说段祺瑞的一大半名声都是被这帮新官给败坏的。

酝酿了一阵,段祺瑞说道:“蔡先生是想插手整个浙江么?”

蔡元培坦然答道:“不是插手,而是与段公一起组建浙江新政府。段公,如今的局面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我们光复会也很承袁公的情义。以前的事情若是纠缠不休,只是让浙江越来越乱。这对段公有何好处。光复会愿意支持段公坐稳这浙江,不过光复会却只要一件事,明年的国会中,浙江议员必须是投票同意推翻满清的。”

对于满清的覆灭,段祺瑞早就知道只是时间问题,北洋拿不到关税,那就肯定要推翻满清的。这些面子上的功夫倒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些议员们到底怎么才能支持段祺瑞,支持北洋。对江浙的奸猾士绅,段祺瑞真有点应付不了的感觉。用武力可以勒索财物,征收税收。可是一旦建立议会,段祺瑞就势必要分权给议会。那时候段祺瑞总不能用军队威逼议员们听话吧?

见段祺瑞已经有了合作的打算,蔡元培拿出了一份东西,“段公,这里是孙文先生写的《三民zhu义》文稿,里头对政府组建很有想法。段公不如看看再说。”

段祺瑞不是不关心政治动向,他经常与王士珍通信,讨论的就是现在天下的政治构架。单以政治建设而言,人民党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彻底摧毁了旧有的制度上,人民党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建立起他们的组织。

能称为紧随其后的就是江苏的王有宏,在人民党攻下苏北之后,段祺瑞并不相信人民党会遵守与袁世凯的协议,保留苏南。结果人民党却真的遵守了协议。王有宏以宪政先锋张勋继承人的角色登上了苏南的政治舞台。好歹把江苏议会给维持到现在。也算是历经风雨。

王士珍认为这些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纲领,他们能够按照一套模式来组建政府。北洋的模式很简单,就是满清的一个变化。但是北洋素来重视工商,重视开设银行。在北方,袁世凯已经命人开设了好几个实业银行,投资给地方工商业,倒也有了些成效。

而浙江孤悬北洋之外,如果想完全模仿北洋的模式是不可能了。甚至经济上与北洋联成一体都做不到。段祺瑞直觉的感受到,他现在身担北洋重任,只能开创属于段祺瑞自己的浙江模式。到底选择怎样一个模式,段祺瑞始终没有头绪。

看着蔡元培热心介绍的《三民zhu义》文稿,段祺瑞哪怕是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他也很想有所借鉴。心里头搏斗了片刻,段祺瑞接过了那份文稿。

段祺瑞终于接过文稿,蔡元培心里头大大的松了口气。自打1905年后,革命局势变化之快令蔡元培瞠目结舌。作为着名的学者,蔡元培坚信行动重要,但是理论更重要。遍观当时真正以推翻满清目标的革命党,孙中山已经是最能拿出理论基础的人。蔡元培宁肯暂时离开光复会,而与孙中山商讨,就是欣赏支持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陈克这个青年当时根本就不入蔡元培法眼。更别说陈克自己根本也不投身光复会,而是单枪匹马的在上海搞起了自己的革命组织。就这么一个身无分文,靠向秋瑾卖表换取了几十两银子的青年。开场染布、制药,接着办学校,组建政党。再拜严复为师,去北京见了见世面,接着突然就崛起在安徽的水灾中。

等蔡元培再把目光转回陈克身上的时候,就眼见人民党猛烈崛起。大有席卷天下的模样。而与人民党保持合作的陶成章与秋瑾、徐锡麟等人,虽然屡遭挫折,却也在率领光复会脱离同盟会之后建起了功业。黄兴宋教仁1908年脱离同盟会,带走了作为骨干的湖南华兴会成员。原本位居革命领导地位的同盟会,在没有任何外敌打击的局面下竟然这么急速瓦解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孙中山并没有消沉。相反,他埋头着书立说,试图建立起能与人民党对抗的革命理论。蔡元培觉得帮不上忙,这才回到了浙江。却恰逢段祺瑞统领北洋第三镇杀进浙江,给了陶成章、秋瑾等人领导的光复会沉重打击。听到了陈克传的话,蔡元培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前往袁世凯那里谈判的。却没想到袁世凯居然给了光复会存在的空间。

光复会从灭顶之灾中保住了存在,可局面变化给了同盟会最后一击。袁世凯与人民党突然脱离军事对峙,回师北京夺取了中央政权,同时大开国会。这下,曾经在日本闹腾革命的各个派系,以及革命青年们都看到了共和宪政的曙光,他们再也不管同盟会。要么倾向于已经实际确立的君主立宪,要么干脆就回国投奔北洋去,试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蔡元培得到了从日本传来的消息,同盟会已经名存实亡。内部各个派系全部回国,参与到各省的议会争夺中。还固守同盟会的,只剩了孙中山、陈其美,还有北方以汪精卫为首的少数革命青年。

就在心急火燎的时候,孙中山突然把终于完成的《三民zhu义》这份革命纲领以及政治设计托人送给了蔡元培。蔡元培一看就决心以这个纲领来建设全新的浙江。

在浙南的日子里,蔡元培也研究了不少国内各个政治派系提出的纲领。陈克提出的纲领虽然不怎么对外宣传,但是也不是完全弄不到。蔡元培一看陈克提出的“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的纲领,立刻就彻底反对了。吹嘘人民权力是一码事,但是以政治制度保证“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是另外一码事。

劳动者必须至于知识份子,或者说蔡元培这类知识份子领导的地主士绅集团的领导之下。这是蔡元培真正认同的制度。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的确是劳动者,他们凭什么站到人读书人头上?哪怕只有这一点,蔡元培就与人民党划清了界限。

但是孙中山的《三民zhu义》却能让蔡元培从中看到理想。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的孙中山革命纲领,简称“三民zhu义”。

在孙中山的政纲中,三民zhu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扬起的战斗旗帜。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间矛盾——既有帝国zhu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zhu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zhu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

民权主义是三民zhu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

与《三民zhu义》对照看,蔡元培更加理解了人民党的革命纲领。人民党也提反清、反对帝国zhu义,不过这些都不是人民党的纲领,而是革命各阶段的任务。人民党“劳动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核心纲领,以阶级斗争来达成反剥削的各阶段任务。只要被人民党认定为“剥削者”的,不管是满清还是帝国zhu义,统统是要打倒的对象。

无疑,这些就能解释人民党在土改中对地主士绅的残酷打击。地主士绅们仅仅是拥有了土地,就被人民党认为是剥削者,然后将地主士绅的土地尽数没收。胆敢武装反抗的地主士绅统统被残酷镇压了。

而孙中山的三民zhu义中的“民生主义”就让蔡元培钦佩无比。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

也就是说,地主士绅们还能保证土地的所有权,只是买卖中比原先地价高的部分,由国家收税,这些资金用于建设国家。

在蔡元培看来,人民党以政府直接主导土地营运,就是最大的剥削。人民党不仅掌握了政权,更掌握了经济大权,是个以革命为旗号,彻底实施独裁**的政党。其邪恶,只怕比满清还更加不如。

所以蔡元培跑来向段祺瑞推荐孙中山的《三民zhu义》纲领,就是为了不让浙江变成人民党的那种邪恶横行的省份。

段祺瑞对前面这些政治和土地部分毫无兴趣,这一年多的经验,让段祺瑞深知向江浙地主们收税的艰难。凡是实现不了的东西,都是没用的东西。段祺瑞作为军人,坚持这种务实的态度。

不过看到后面政治制度建设,段祺瑞却完全来了兴趣。

应对三民zhu义,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他认为不该向西方那样采取三权,所以孙中山再加上考试、监察两权,成五权。

段祺瑞虽然不懂商业,却不是不懂政治。

在段祺瑞看来,孙中山提出的考试制度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考试制度是选拔官员的方式。由专门设立的考试院行使考试权,但考用不能合一,因为考试院没有行政权。甚至,连到考多少人都不晓得。

至于监察制度,将属于立法权中的弹劾权分离出来,另外成立监察院。当监察院提出弹劾后,却没有国会可以审判,结果就将它放到司法院,在其下设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由监察院提起弹劾,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审判。

这就是给掌权者大开方便之门么,只要段祺瑞控制了考试院与监察院,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官员选拔。

至于孙中山弄出的议会,一方面设国民大会为政权机关,一方面设五院为治权机关,偏偏在五院之上又设立总统理治权,可这个总统又不具权力指挥五院,只能调停。

段祺瑞觉得这孙中山实在是个妙人,弄出一个看似位高权重的总统,但是却实际上根本什么都掌握不了。而只要段祺瑞掌握了军权、考试院与监察院,再在议会里头有一定的支持者,这就完全架空了议会和这个所谓的总统。表面的权力很可能归所谓的议会,实际上根本就不是。

这玩意搞起来之后,段祺瑞只用看议会闹腾就行了,他手握重兵,谁能动他分毫。而且掌握了官员任免的段祺瑞大可自行其是。实在是顶不住了,把议员们清洗一番,换批人上台充场面就够了。

这孙文真的是个革命党么?段祺瑞好奇的想到。

如果浙江采用了陈克的模式,不用说,用“劳动人民专政”的制度号召起反对剥削的穷老百姓,可以海潮一样吞掉新军第三镇。这当可称为革命。如果是浙江王有宏搞起的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度,哪怕内部闹成一团,哪怕是因为军力不足而不敢挑战人民党,但是在防备浙江的新军第三镇方面,江苏议会倒是很团结的。也算是形成了集团。

可是这五权分治,到底分治的是段祺瑞,还是分治的地主士绅?段祺瑞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想到这里,段祺瑞脸上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见到段祺瑞笑了,蔡元培连忙说道:“段公,在下有一得之愚,想与段公商讨。”

段祺瑞放下这厚厚的册子,带着莫测高深的笑容说道:“请蔡先生赐教。”[观看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138看网()无弹窗阅读]//亲!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还请记住本站帮忙宣传下哦 !本站哦 !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