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四十五 满清顽固派的末日(三)

赤色黎明 四十五 满清顽固派的末日(三)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严先生,我有件事想请您去见见袁世凯。”陈克一面请严复落座,一面说道。

进入了十一月份,气温骤降。严复穿了件军用棉大衣,却还觉得冷。他把手在煤炉上烤了一阵,才觉得好了不少。与北京天津不同,安徽很是湿冷。陈克倒是考虑过建立暖气供应,可是没有大型火电站,没有锅炉。钢铁也不足,镀锌的暖道烟囱更没有,只好用烧煤火炉的方式取暖。

“文青下令即可。”严复对陈克这话有些不解,所以回答也是充满了试探性的。两边合作达成后,严复对陈克倒真的生出了一种佩服。若是普通人,对着各种海潮般涌来的资料,本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陈克仿佛亲眼看到北方局面般,能从无数情报里头很快找出最关键的部分来。所以严复猜不出陈克到底要自己去和袁世凯说什么。

陈克把一份计划书递给了严复,严复越看神色越凝重起来。翻看了好几遍,他才点点头,“此事果然得我去和袁世凯谈。”

“严先生,满清窃夺中华。毁书、篡改的事情就不说了。但是我等在推翻满清的时候,绝对不能让流传到现在的文献资料被毁。可是袁世凯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注意这等细节的人。我若强调此事,袁世凯也不会放心上。只怕他还觉得我要么居心不正,要么就是没事找事。我想来想去,也就严先生去说及此事袁世凯可能会听。虽然和那些资料相比,严先生更……”

严复难得的打断了陈克的话,他郑重的神色里有着难以按捺的激动,“陈主席,你能有此想法,我是真心佩服的。以前你就讲过,我中华的信仰,就是我们几千年来详细记载的历史。为此事去见袁世凯,我个人安危不值一提。若是为此而死,我严复求仁得仁,何其快哉。我回去安排一下工作,马上就动身。”

“此事牵扯极大,请严先生一定告诉袁世凯,我人民党对此事极度重视!”即便是严复态度坚决,陈克依旧忍不住反复叮咛。

对陈克的焦虑,严复感同身受,他连连点头,“陈主席提及此事,我现在心里头也是火烧火燎的,若是没有别的事,我现在就回去。”

三天后,袁世凯听说严复前来拜访,竟然呆住了。这俩老兄弟都在前北洋李鸿章手下效力,在天津的时候,他们和其他一些有识之士经常在一起讨论时政,探讨各种强国门道。那时候何家老爷子,也就是陈克岳父何汝明的老爹还在。他们也曾在何老爷子家聚会过几次。这一转眼就十年没见了。自打严复当了乱党,袁世凯倒也经常记起严复。虽然手头的事情堆积如山,袁世凯依旧放下了当前所有事情,他起身说道:“请严先生进来。”

袁世凯的礼节很重,在中庭降阶相迎。本来主人的地位就要高过客人,满清的臭规矩还特别多,袁世凯这等身份,他在客厅等就是极为礼貌的态度了。一般是极有身份的客人来拜访,也只是被引进客厅,等着主人袁世凯出来见。能在中庭台阶下等待严复,袁世凯给的面子可大的很。

自打庚子事变前就各自忙碌,十年未见,两位前北洋的大将都比各自记忆中的对方形象老了不少。严复1854年出生,袁世凯1859年出生。曾经在一起的时候,严复40出头,袁世凯那时候还是个刚40岁的青壮。这些年袁世凯仕途一帆风顺,所以变化不大,只是胖了些。严复这些年历经磨难,还是保持了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时一样匀称体态。但是两人都感到对方身上积累的岁月沧桑。曾经意气风发的中年人现在都开始无可避免的步入老境了。

“几道兄,可是见到你了。”袁世凯笑着迎了上来。在前北洋的老兄弟中,论学问严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袁世凯在这点上素来佩服。

“项城老弟,我也很想念你啊。”严复对袁世凯的机敏能干,雷厉风行也很赞叹。因为常年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严复眼界极高。尽管袁世凯功绩卓着,平朝鲜,兴洋务,可严复一直觉得袁世凯太在意权力。他固然承认袁世凯的能力,却觉得还是有些不以为然。现在再回头看,严复觉得自己那时候还是书生气了。

两人都是当今中国数一数二的顶尖人物,时间宝贵,所以没那么多虚礼,袁世凯拉着严复进了客厅。他边走边说:“几道兄,你那好徒弟怎么让你来了。这得多大的事情啊。”

“真的是天大的事情。这次我是向项城老弟请命来了!”严复回答的直截了当。

在挨在一起的客座上并肩坐下,袁世凯微微皱眉。严复从不危言耸听,这得多大的事情才能把严复急成这样?

“京城里头那些人现在觉得朝不保夕,文献、书籍等只怕要遭大难。项城老弟,我这是来求你,我中华之所以为中华,就是因为这些文献记载数千年不绝,所以我奉文青之命,前来求项城你救救中华。”严复说完,起身对袁世凯深深一躬。

袁世凯上下打量着严复,那真切的神情声音真不是在作假。而且严复为人大家素来知道,真真正正一个做学问的人。他会为这等事着急……,倒也没什么意外的。

“几道兄,这等事我会在意的。”袁世凯答道。

“可不是在意,我来求项城老弟请当作要务中的要务来办。”严复立刻强调自己的立场。

“这……”,保护典籍文献,袁世凯原本真的没想过,经严复一提醒,袁世凯也觉得这么干没错,可他一点都不觉得这重要性需要上升到严复所提及的高度。

“这是文青的信。”严复把陈克给袁世凯的信递了过去。

袁世凯只读到一半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全部读完更是笑的乐不可支。自打决定与陈克合作之后,袁世凯自己都发现大笑的次数比以往多了不少。两人都是干实事的,也都热爱干事,种种策划看了之后就能了然于胸。想到其中的精妙所在,袁世凯觉得是极有知己之感。

“几道兄,你可知这信里头写了什么?”袁世凯

“这信我看了好几遍。”

“可这信里头说的事情摆明不是为了典籍文献啊。”袁世凯很是惊讶。

“那些财物我们一概不管,落到北洋手里自然就是落在我们中华手里。国家资料馆,国家大图书馆,一定要建立起来。我们要出人参与。图书馆馆长得我们指定。”严复说的极为认真。

袁世凯又想了一阵,已经领悟了其中的精髓,“几道兄,这事办起来动用的人手可真的不少。”

“我们知道这要花费多大力气,得用多少心。所以我才亲自过来求项城老弟,若是别人来了,无论他怎么说,项城老弟只怕也不会相信保护文献典籍的心意吧。”严复认真的看着袁世凯。

袁世凯真的很想答应严复,不过话到了嘴边怎么都说不出口。袁世凯是个极有担当的人物,从不大言欺人。话说出去容易,做起来可是千难万难。思前想后,袁世凯再没了初始时候的喜悦,他叹口气,“几道兄,你这好徒弟陈文青可是真的会找麻烦。”

“中国这么大,想为中国办点实事,肯定是无比麻烦。所以我才跑来求项城老弟。”严复态度始终如一。

袁世凯没搭腔,他又把陈克的信拿起来仔细读了一遍。这计划极为巧妙,而且堂堂正正,于公于私都丝毫不损德操。可是真的要执行起来,袁世凯自己都觉得颇为细致,需要非常细致的手腕与操作。放眼整个朝廷,只有袁世凯一人能做到。这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想出来的。

“几道兄,这事……,这事我不能全部答应。大处我能办到,可是像这信里头说的这么细,我只能尽力而为。你也知道下头那帮狗奴才的样子,你若不把典籍当回事,就他们那帮子粗胚懂个屁啊,他们也根本不会想到打典籍的主意。可是你把典籍当回事,这帮人就会挖空心思把这些偷了去。偷去之后他们又没用,不过糊糊墙纸。可最后背黑锅的还是我。”说起下头那群混账,袁世凯是又气又恼。

严复答道:“所以文青才专门写信托我带来。这不是支使项城。也是文青知道办事多难,想给项城献计献策。项城老弟,人说万古流芳,你这可就是万古流芳的大事。始皇帝焚书,项羽火烧咸阳,到现在提起来依旧是骂名。你能办了此事,不说几百年,哪怕几千年之后,咱们骨头都化了灰,可后世人提及此事,哪一个不会赞项城老弟你的功绩。”

袁世凯伸手摸了摸光光的额头,“几道兄,这话就不用再说了。若是这事能办成,我身后会有个什么评价我自然是知道的。文青这么做也是好意,我清楚的很。我在这里谢过了。”

说到这里,袁世凯突然叹了口气,“几道兄,你真的是收了个好徒弟。此事只要能记上史书,几道兄倡导之功千年不朽。我也能跟着你沾光,论起对读书人的了解。几道兄可比我强太多。”

严复正想解释这不是自己先想出来的。却见外头进来了亲兵凑前递上了一张拜帖。袁世凯看完之后忍不住笑道:“说读书人就到读书人。几道兄,蔡元培前来求见,这身份竟然是光复会会长。”

严复当然知道蔡元培是光复会会长,蔡元培与陶成章等人理念不尽相同,虽然最初是他办起光复会来,可蔡元培后来反而与同盟会走的很近。人民党崛起之后,同盟会势力大受影响,先是安徽岳王会一度兴起,没几天就灰飞烟灭。余党要么并入人民党,要么跑去湖南。接着光复会脱离同盟会。再接着则是黄兴宋教仁带着华兴会的革命党人回湖南开创局面。几番分裂的打击下,同盟会是一蹶不振几乎没了声音。身在人民党中央的严复好久没听说过蔡元培的消息了。却没想到陈克把袁世凯要光复会前去见袁世凯的消息传递给陶成章之后,蔡元培居然亲自出面。

“既然项城老弟已经答应,那我就先回去了。”严复起身告辞。

“唉?”袁世凯连忙阻止了严复,“几道兄何必这么着急?我知道你们那里也忙的不可开交。不过见见蔡元培的时间你总是有的吧。而且见完之后咱们兄弟吃顿饭。这么久不见,我可是真的想念几道兄。”

严复知道袁世凯这么干也是想向光复会证明,人民党尚且决定屈居北洋之下,光复会就不用想着借人民党之力对抗北洋。不过陈克已经向陶成章言明过此事,现在露脸也不算什么泄漏机密。最重要的是严复也对蔡元培的态度很有兴趣。所以他也就留下了。

对待蔡元培袁世凯可就没那么客气,他与严复原本就不是宾主落座,为了方便谈话,两人随意的在紧挨在一起的两张客座椅子上并肩坐下。现在两人重新分宾主落座。袁世凯自然居中坐在主座上,排序第一位的客座则是让严复坐了。蔡元培被引进客厅,向袁世凯见了礼。袁世凯一声不吭,动也不动。

蔡元培见严复在,倒是吃了一惊。两人在上海的时候因为马相伯的原因也一度颇有来往。蔡元培知道严复北洋出身,袁世凯礼遇严复本来毫无问题。可现在严复已经是人民党的首脑,两军几次大战,互相杀伤甚多。现在看他们两人座位派次,俨然又穿了一条裤子。由于人民党崛起,蔡元培这两年到是颇为关注陈克的。想起最初见陈克的时候,陈克孤身一人拜见自己,那时候他满心渴望能给光复会办事,一旦光复会不给陈克机会,陈克立刻扯起人马自己干。几年下来,人民党已经隐隐与北洋集团平分秋色,想到这里,蔡元培心里头颇不是滋味。

不过不是滋味也只能忍着,蔡元培深深一揖,“袁公,在下应袁公呼唤而来。”

袁世凯自己也是读书出身,只是没能考取什么功名。所以袁世凯本心里头始终不愿意得罪文人,他命人带蔡元培坐到了严复对面更下手的位置。

蔡元培毕竟没有陈克或者严复这种长久的干事经历,双方交谈起来立刻就显得非常艰难。袁世凯本意根本不是想把光复会如何如何。面对当前复杂的局面,段祺瑞第三镇的目的就是守住浙江不要出事。由于光复会是浙江地头蛇,袁世凯知道根本剿灭不了光复会。所以原本他甚至准备开出极为优厚的条件平息纷争。

但是这世上道理本来就是“宁可和明白人打一架,不去和糊涂蛋说句话”。蔡元培身为一博学之士,说起话来却完全体现不了他的身份。蔡元培当然可以认为袁世凯是个“只顾自己利益的实权派人物”。可袁世凯或许是和人民党政战两路交道打得太多,一时半会儿也完全没有适应蔡元培的想法。

袁世凯问蔡元培来干啥。蔡元培就给袁世凯讲革命。

袁世凯说蔡元培革命纯盘胡搞,蔡元培就说我们有理想。

袁世凯说蔡元培的理想有问题,蔡元培就说我们有事实。

袁世凯说蔡元培的事实不清,道理不明,蔡元培说光复会体制先进。

其中夹杂着诸多往来。

袁世凯谈,光复会别给我找麻烦。蔡元培回应,我们光复会不怕死。

袁世凯劝说,白白死人没意义。蔡元培就抱以,我们以身许国,绝不向满清低头。

等袁世凯强不快,问蔡元培到底来干啥。蔡元培竟然暗示袁世凯要认清形势,大意在光复会这边。

袁世凯暗示蔡元培“很多事情可以谈”。蔡元培立刻就要求北洋军退出浙江再谈。

综合了蔡元培文雅以及拐弯抹角的话,再听袁世凯强忍怒气保持理性的回答。严复实在是哭笑不得。这也是严复工作经验多,见得多,总算是能看出端倪。而谈话两方,都不肯亮了底牌。本来应该酣畅淋漓的谈判,变成了一种折磨。

严复原本就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个实在人,现在他更确定了自己对袁世凯的判断。袁世凯也有难言之隐,和人民党合作,这种事情或许藏不住。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暴露了具体合作的内容。所以面对光复会袁世凯想息事宁人,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光复会完全不知道该怎么摆放自己的地位,还是抱持着对抗为主的心态,袁世凯的这满心和解的意思竟然被当了驴肝肺。

但是严复知道此时他一句话都不能说,宁得罪光复会,不能得罪袁世凯。可是干听着,他也着急。

谈判自然是没了结果,蔡元培最后表示“明日再来拜会。”袁世凯则让蔡元培“想明白了再来。”

两边不欢而散之后,袁世凯余怒未消,他拍着桌子说道:“都是革命党,怎么能差这么多呢?”

严复也不好说别的什么,他只想摆脱这个麻烦。反倒是袁世凯觉得这么谈下去绝没好结果,他问道:“文青可否给出面?”

这等大麻烦严复哪里肯接过来,他劝道:“项城老弟,光复会算是不错的了。你还没见过安徽的岳王会呢,那才是一点道理都讲不通。”

岳王会的覆灭袁世凯稍微知道一点,见严复如此,他也不能强行把这个责任压给人民党。酒席宴上袁世凯忍不住吐了苦水,“几道兄,虽然你当年就不懂做官。可官场里头这些事你都见过。我也实在是苦不堪言。你不把他们当回事吧,他们记恨你。你把他们当回事吧,他们又自己不知道自己算老几了,只给你添麻烦。反倒是文青,行事有礼有节。做事先替别人考虑。想来文青日子也不好过吧。”

“年轻人比咱们老头子有闯劲。”严复劝道。他和袁世凯都五十多岁,在1908年他们的确算是货真价实的老头子了。

“那也是几道兄你这徒弟好,已经能撑起这番局面。看我手下这帮,虽然不年轻了,可也没见他们有什么闯劲,闯祸倒是一个赛似一个。能让我把心操碎了。”说完这些之后,袁世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见严复陪了一杯酒,袁世凯这才问道:“几道兄,你说个实话。文青这次让你来,除了这件事,还有别的打算么?项城老弟把这事办了,就能主持中央,还能有啥别的打算。”

“呵呵。几道兄还要瞒我不成?上次冯煦带的那个地图我看过。我带兵北上之后,江苏北部你们准备怎么办?聘卿这个江北提督驻地就在徐州,你们准备怎么办?”袁世凯直接点出了人民党与北洋最大的冲突点。

严复心中一惊,这是临行前陈克和他讨论过的问题。一旦袁世凯北上,人民党立刻就要夺取江苏北部。既然袁世凯这么问,严复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他反问道:“项城老弟近日要北上了么?”

“陈文青是准备在我北上之前要挟我一把么?”袁世凯笑道,“几道兄你可太不老实了。”

严复忍不住觉得陈克简直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了,临行之前,陈克专门与严复说及此事,当时的谈话正好能用来回答袁世凯,“项城老弟,这苏北其实无关紧要。咱们两家在山东的事情上是一定要谈清的。我们是不可能把占据的山东南部那块吐出来。”

袁世凯也不说话,却命人拿过来上次冯煦带来的地图。摊开后问严复,“那你给我说清你们到底要哪里。文青既然在典籍这件事上卖了这么大一个面子给我,那不妨咱们两个就把这事情谈了。话说头里,山东膏腴之地,你们一点都别想动。”

严复得到了陈克的山东问题谈判受命,不过这得是袁世凯先提,严复不能主动提及。既然局面发展到这个程度,严复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份山东地图,这是山东地形图。山脉,河流在上面是重点显示内容。袁世凯盯着这幅地图,眼里头差点冒出火来。

严复的手指在上头划出线来,却是以山区为主的大块南部地区。

“日照绝对不能让出来。你们就算是拱卫连云港,也不能拿我日照。”袁世凯立刻反对。

“日照可以不谈,但是梁山与微山湖那边,我们要了。”

“你咋不直接打进泰安,拿走济南算了。山河形势,你莫想占了。”

两个老兄弟就这么一点点的扣,一点点的谈。争执到快午夜才好不容易达成了协议。

能达成协议的唯一原因,则是严复表示人民党可以出资兴修境内直达上海的京浦路南段。袁世凯知道人民党终究是会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这也挡不住。他要求人民党各海关必须有未来中央的税务人员,该给中央上的关税一分钱不能少。1908年这年头中国关税极低,只有5%左右。严复要求这5%左右的关税也必须分为地方和中央分成的模式。未来的袁世凯中央不能都拿走。大家又开始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中央拿走关税的四成,地方拿关税三成的比例。

把这一系列关键问题谈完,才轮到了苏北问题。双方约定,必须在袁世凯与江苏议会谈崩之后,人民党才能进入苏北作战。而且不允许完全吞并江苏。只能夺取宝应到盐城一线之北。

“这可是让你们占了大便宜。”虽然只是谈判,但是袁世凯已经有些气喘吁吁。

“项城老弟,你放心。文青不是个出尔反尔的人。既然真心和你谈,我们一定会守约的。”严复虚岁都60了,这一番折腾下来,他也累的够呛。

“他不守约又能如何,难道文青还能替我打进北京不成?”袁世凯喝了口茶,缓了缓劲。

歇了好一阵,袁世凯才说道:“也不知为何,我就是信得过文青。他交还我北洋军的时候,我当时还觉得被文青勒索了一笔。但是看那么多受伤的官兵都得到了救治,还很尽心。我那时就没了报仇的心思。文青这个人我虽然不了解,但看他却是个公私分明的人。绝不会见利忘义。不过几道兄,还望你看好这孩子,千万别让他干出什么傻事来。”

“满清只要逊位了,天下再大乱起来对中国有何好处?咱们两家本来就互相提防,擦枪走火没意义啊。正事还干不完呢,为那么点子蝇头小利,耍些小聪明,吃得亏还不够么?”严复是完全支持袁世凯的看法。

听到这话,袁世凯突然想起了蔡元培,他骂道:“光复会明显是亏没吃够。图谋南京碰了一鼻子灰,若不是文青派兵给他们断后,这些人只怕连浙江都回不去。结果到现在还不明白,以为他们依旧在浙江能够横行。几道兄,你能不能找蔡元培说说,让他们消停一下。你看他白天带着一幅慷慨就义的样子给谁看呢?我想杀他还用让他自己送上门来给我杀不成?”

严复立刻拒绝了,“项城老弟,我是这么觉得。光复会认为自己在浙江地盘尽失,他们怎么都不肯咽下这口气。我们又不能说的太多。怎么个劝法,我是劝不了。”

“几道兄,你不用给蔡元培说太多。你就告诉他,低下头求到我门上来,什么都好说,什么都能谈。他若不肯低这个头,我也不杀他,我也不难为他,让他自己滚回浙江去。”袁世凯说到这里,又气愤起来,“现在这帮人怎么都不懂规矩了呢?这书读狗肚子里了?”

这个忙严复得帮,他第二天一早就去见了蔡元培。令人意外的,陶成章居然也跟来了。一见严复,两人就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严先生,你这是替袁世凯传话吧。要杀要剐随他去,我们既然来了,倒想听听他请我们来到底要干什么。”

很明显,光复会上下认为人民党与北洋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然后把光复会的利益给出卖了。

严复也没办法,他任由光复会上下言辞中夹枪带棒的一通侮辱,这才勉强让蔡元培同意,为了被俘的几百光复会的同志,暂时向袁世凯低一次头。即便如此,蔡元培再次去拜见袁世凯之前,陶成章却留严复在光复会驻地。

也不知道光复会这是准备把自己当人质,还是有什么别的打算。反正严复是下定决心,等光复会这件事了结之后,这辈子再也不给人带话了。自己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有今天没明天的,若是给国家办事或者给明白人办事这还行,凭什么要掺乎到这些无聊的意气之争里头来呢?袁世凯说光复会不懂规矩,的的确确没说错。

如果说光复会还有什么可取之处,或许就是他们真的有胆量来河南见袁世凯吧。

蔡元培走了不算很久就回来了,很明显在蔡元培脸上混合着喜悦与怀疑的神色。光复会立刻开会,在会议上却把严复排除在外。严复想走,他们下头的人却给拦着。严复抱着“随他们去吧”的心态在外头等。等了好久,陶成章一脸兴奋的从里头出来,见了严复立刻躬身行礼,“严先生,兄弟们办事不周,可是委屈您了。”

严复实在是不想关心光复会到底和袁世凯达成了什么协议,他本来就不擅长交际。这次陈克派他来完全是因为严复与袁世凯的旧交。所以严复也没管那么多,等陶成章说完场面话,严复也就告辞了。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