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二十六 维新志士与革命志士(二)

赤色黎明 二十六 维新志士与革命志士(二)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乡亲们,大家都多挣钱,多挣东西。都是干活的人,谁能不知道这个心思。”广德县李家集农村工作队成员的话没说完,如此明了的内容在乡亲们中间引发出一阵笑声。

笑声中一位李家集乡亲问道:“李同志,我们是听说加入合作社之后买什么都便宜,这才来看看。听你这么讲,那是不肯轻易给我们东西了。”

“合作社这个名字就有讲究,合是指大家合在一起。作是指大家一起工作。既然是合在一起做工作,那就不可能是光我们一边拿东西出来。乡亲们觉得有理么?”李同志答道。

“新政府是在要我们的地啊。”乡亲们对这个问题是极为在意的。这年头没了地那就是没了命根,谁也不肯放手的。

李同志大声说道:“我们不是光把地要走,每个人还要分地呢。这点乡亲们肯定知道吧。”

乡亲们都知道分地这回事,若是乡亲们不知道还要分地,光听说政府索要大家的土地,这就足以让乡亲们拿起武器和新政府战斗到底了。

看大家不吭声,李同志继续宣传道:“分地的章程我也给大家说过了。分地首先是要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咱们还要兴修水利,不说旱涝报收,遇到点小灾还是能顶过去的。政府是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过的更好,而不是简单的把大家的地给要走。”

虽然在尽力劝说,但是李同志很清楚这等话其实没什么威力。干训班里培训里头强调过发动群众工作不要操之过急。人民百姓生活艰难,最经不起折腾。在看不到收地分地这等事情的好处之前,群众哪里肯轻易就加入。

李同志接着说道:“分地这等事以后再说。咱们现在说说眼前的事情。根据地要收竹子,咱们李家集分到了一万根的任务。一百根竹子换一套锄头和镰刀。谁愿意干的,就可以报名。”

说完,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锄头和镰刀的样品,让大家传看。这是根据地一年多来使用过程中定型的标准农具,锄头通体熟铁,锋刃部分用生铁汁淋过,磨得很锋利。而镰刀是白口铁浇铸的,白口铁虽然脆些,但是硬度很高。也颇为耐磨。用砂轮打磨之后,锋刃部分相当锋利。百姓们都是干农活的行家,农具拿到手里后立刻爱不释手,先拿到的人根本就不想把这两件东西交给别人。

“这该怎么报名!”立刻就有人喊道。

李同志举起身边一根粗大的毛竹样品,“乡亲们,这不是说随便砍一根竹子就能拿来换东西。我们要的竹子大小不能比这根细。而且大家运到的时候,不能有什么破损。我们要的是完整的竹子,若是竹子劈了,我们可也不好说什么。”

“哦……”人群中立刻发出了一阵不满的声音。这根毛竹虽然不是罕见的粗大,却也不是很细的那种。真的砍到,然后运出去,要花费颇为不少的人力。

“另外,我们一定要新竹子。老的不要。”李同志跟了一句。

原本热情的想报名群众中立刻就有人打了退堂鼓,这份劳动可是颇为辛苦的。这么粗大的竹子砍倒,完整的运走,需要的可不是简单的劳力。

此时却见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起身问道:“李同志,你们说话算数么?”

“老乡,我们定然说话算数。”李同志问道。

“说话算数,那不妨就先把这农具给我们,我们一定会把竹子给你们。”中年人的话音一落,群众们立刻跟着应和起来。

“是啊,先把农具给我们。我们就信了你们。”

“就是,我们也跑不了。给我们又怕什么?”

工作队的几个同志互相看了看,李同志大声说道:“乡亲们不相信我们,我们能理解。大家看上这农具,我们也能理解。愿意不愿意和我们做这件事,大家好好想清楚。要不明天咱们再说这件事吧。”

乡亲们看工作队的同志态度如此不明,一个个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散会之后,工作队召开了自己的内部会议。工作队的成员有六人,除了人民党的四名同志之外,光复会出身的姬晔和赵自庸同志也跟着来观摩学习。姬晔是个女生,1908年的现在十七岁。浙江金华人。地主出身,哥哥姬从庸是当地反税会党同盟的首领,姬晔也跟着哥哥投身革命了。

在南京战役中,负责断后的姬从庸战死,姬晔受了轻伤。她与光复会大批伤员跟着人民党大部队一起撤回了安徽。徐锡麟受了重伤,却病中召集光复会成员开了个大会。徐锡麟要求光复会上下跟着人民党学习怎么搞革命。姬晔就被分配到广德县来工作。

赵自庸则是绍兴人,因为不善言辞,为人比较木讷。资格虽然很老,却一直没能得到什么高位。

“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李同志问道。李同志名叫李寿显,今年22岁。是安徽寿州人,加入革命也有一年多了。是李家集工作队的队长。

“乡亲们还是不相信我们啊。”姬晔答道。这么说完,姬晔稍带紧张的问道:“李队长,南京那边有什么消息么?”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东边紧邻着江苏,距离南京根本没有多远。人民党的工作队都是小部队,最多不超过十人,一般都是六七个人的样子。若是南京的清军打进广德县,工作队绝对抵抗不了。这些天来,人民党的同志根本就不在乎此事,仿佛南京的几万兵根本不存在一样。姬晔却怎么都无法对近在咫尺的威胁感到释怀。

李寿显笑道:“放心了,南京怎么都不会因为咱们几个人派兵的。前一段打完了南京之后,张勋他们好歹也知道厉害。贸然出兵的事情,他们是不会干的。”

南京战役之后,江苏的清军根本就不想再和人民党打仗了。广德县紧挨着南京,由于距离近,清军对部队的控制力反倒更强些。清军把部队撤离了两地交界处,人民党也没有在边界上囤积重兵,擦枪走火的事情反倒更难发生。

“姬晔同志,你怎么看这群众提出的要求?”李寿显问道。

姬晔想了想,“咱们到这里时间短,群众也不相信我们。实在不行的话,不妨就先给他们一部分农具吧。”

“其他同志怎么看?”李寿显继续问道。

其他同志们有些觉得不该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本来就是规矩。先给了农具,这又算什么。

“赵自庸同志,你怎么看?”李寿显问一直不吭声的赵自庸。

“大家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赵自庸还是平日的作风,多干活,少说话。

“赵自庸同志,咱们在一起工作,讨论这个问题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你不能逃避这份工作。”李寿显完全按照人民党的工作方法来组织会议。

赵自庸知道人民党要求每个同志都要发言,不过他总是不习惯这种事情。想了好一阵,赵自庸才勉强说道:“这些人看样子根本就不想干活。我说不清为啥,但是这群人就是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他们好像只是想要东西。”

“说得好!赵自庸同志,说得好!”李寿显赞道。

其他同志没想到李寿显对群众评价如此之低,包括姬晔在内的同志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他们是问咱们要农具。如果是有人问咱们要斧头,或者要锯子。就说明他们想的是干活。没这些工具怎么砍竹子。拿牙咬,拿石头砸?”李寿显说的相当直白。

“咱们也没说砍伐工具的事情啊。”姬晔忍不住问道。

“干活就是干活!若是真想干活,那自然就会去想着怎么砍竹子。镰刀锄头是干农活用的,能用这玩意砍竹子么?群众不提砍竹子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进入劳动的思路。”李寿显答道。

“群众手里应该有工具吧?”姬晔觉得李寿显实在是有些吹毛求疵。

“姬晔同志,我们工作队来之前,曾经讨论过我们工作队来这里工作的目的和方法。这些东西你还记得么?”李寿显问。

“这个……”姬晔还真的有些忘记了。她想了想,干脆就翻出了随身携带的工作手册。上头第一段就写的很清楚。

看到姬晔这么干,李寿显心里头很是赞同。若是有些人,因为碍于面子,是绝对不肯当众拿出手册翻看的。且不说工作能力,或者认识能力的高低,光这种不好面子的做法,就能证明姬晔素质颇高。有成为革命者的潜力。

“我们的工作方法,是通过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通过带领人民群众劳动,来得到地方上的主导权。”姬晔念了一段手册上的文字。

这是土改工作会议讨论后的结果。陈克对历史上土改的了解本来也不甚透彻。只是在21世纪初,有些剥削阶级余孽攻击土改,结果论坛上讨论过此事。物以类聚,陈克所在论坛自然是坚定支持土改的。其中不乏有在高盛这等外国大金融机构工作的“帝国金融的强力走狗”们。虽然这些家伙多数身为大地主后裔,却也是旗帜鲜明的支持土改。

不过这些人站在支持土改的立场上,对土改也有诸多反思。基于发展生产力的考量,大家认为土改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没有把土地当作资本的概念。土地无论是集中也好,或者均分也好。那些把垄断土地当作目的,以贩卖土地为牟利目的。对这帮人自然要无情打击。但是那些以经营土地目的的行动,这些家伙是认为需要极大鼓励。

在支持土改同一阵营内的分歧在这些讨论里头就凸显出来了。一部分人认为一定要均分土地。既然是以土地经营为目的,如果一部分脑子比较灵活的家伙率先占有了大量土地经营权,新的贫富分化立刻就要产生。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让肯努力经营土地的人占有比较多土地也不是坏事。

论坛上的争论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正儿八经的结果,最后有人翻出了党当年对土改的文件。党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才算是让陈克大开眼界。

在党的文件里头,谈论的非常清楚。土改最大的问题在于,采取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一个极端化的误区里头。为了鼓励群众支持土改,就要有立时可见的收益。其结果是那些起来土改的群众,杀了地主富豪,分了浮财之后,依旧无法有效的让大家富裕。于是杀完地主杀富农,杀了富农杀殷实中农。党努力阻止这种错误做法,但是亢奋的群众们声称,“谁不让大家分财产,谁就是反革命。”

那些希望一夜就进入富裕的家伙们,为了维护自己土改中的掠夺行为,就敢把党打成了“反革命”,这历史事实让陈克看的瞠目结舌。

而这等事情最多发的山东,则是刘修养主导的土改。由于山东农村里头土改不少在最后变成了杀地主为目的,与土改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其结果是地主子弟们组织起还乡团来,这些“还乡团”根本不是为了推翻革命,或者夺回土地,而是为了血亲报复。对山东农村进行了整村整村的大屠杀。

陈克对杀反革命从来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不过这等毫无意义的互相杀戮也是陈克所反对的。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让劳动者们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而不是让大家杀得尸横遍野人头滚滚。

基于这种真实结果的考量,在陈克的带领下,党中央最后达成了以“组织和发展生产”为目的的土改方向。用刺刀推行土改,那只是针对少数大地主反动派们坚定对抗革命的情况。而对于人民群众来说,需要引导他们劳动,需要更加细致的工作。

姬晔加入人民党土改行动不到一个月,她本人更不是什么**革命者。所以读完了这段工作纲领,姬晔不仅没有恍然大悟,反倒是觉得迷惑起来。她疑惑的问道:“李队长,我们的目的不是实现土改么?”

李寿显笑着说道:“土改是方法,而不是目的。即便是土地平均分配了,如果大家不能好好经营这些土地,土改之后生活也不会变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发展生产力,反对剥削的基础上。反对剥削,那我们就要干掉地主。但是单纯的干掉地主,不等于大家就能富裕起来。幸福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姬晔作为光复会的骨干,周围的政治理念无外乎是“推翻满清,光复华夏”。如果还有什么更多的政治观点,那就是自治,不纳税。她哥哥就是因为反纳税才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的。但是自从跟了人民党在一起,这政治观点就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民党不仅要建立起比满清更强有力的政府,对于税收的关注以及组织程度可以说是“骇人听闻”。当然,人民党也有人民党的好处,他不是横征暴敛,而是通过提高百姓的生产能力,通过让老百姓挣到更多的钱,实现“财政增收”的目的。单单在收税这方面,老百姓们并没有遇到满清那种“横征暴敛”的困境。

不过这种工作未免太繁琐了,姬晔总是听说人民党拥有十几万党众和部队,亲眼见识了人民党强悍的战斗力之后,她一直很疑惑,这样强大的武装力量为何不现在就投入到进攻北京的军事行动里头。即便是不攻打北京,安徽周边的江苏是绝对抵挡不住的。直到加入了人民党的工作队之后,姬晔才算是明白了人民党为什么不急着扩张。

安徽根据地设16个市,62个县,保守的按照每个县下五百的村落集镇计算。假如每个村落集镇派遣一支6人的工作组,就需要15万工作人员。人民党的军队不能分散,其党员干部顶天不过四五万人,距离这15万人的规模差的太远。

即便工作队到了这些村落,也不可能是振臂一挥百姓立刻服从的。姬晔亲自体验了这个问题,李家集这地方条件还算不错的,位置上临近县城。有一支部队驻扎在县城里头,群众好歹知道人民党撵走了朝廷,已经当了这地方的首领。老百姓对满清官府根本没有支持度,自然不会为了恢复满清官府的统制而去攻打新政府。新政府开张之后,也不骚扰百姓,只是派了工作队到地方上与群众联合。

在这等局面下,百姓看工作队对人和气,没有官架子,又都是年轻人。自然不怎么把工作队放在眼里。姬晔只是听说人民党所向无敌,完全没想到面对群众的时候,工作队其实就是个弱势群体。李家集也有千把号人,面对工作队六个年轻男女,本地人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姬晔一个女孩子,跟在光复会的大团伙里头的时候,还能有点“威风八面”的意思。可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面对上千本地人,她可是真的感到一种极大的不适应。这些天来的恐慌心理,更多反倒的是面对群众产生的不安。若是真的对满清作战,姬晔相信自己身在人民党部队里头根本不用害怕。

李寿显并不理解姬晔的想法,或者说他根本没空去考虑光复会同志的想法。这次收购竹子的工作很是麻烦,作为第一单与人民党群众的合作,李寿显绝对不希望失败。

“我们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在与人民群众共同劳动的基础上。以往满清官府是通过与士绅或者地方势力合作,也就是说,即便是满清官府能拿出钱或者东西,也是直接给了士绅,或者当地的会党。然后士绅与会党这帮人再从中盘剥一层。既然我们要建立起有效的影响力,那就一定要跳过这帮人。绝对不能让这帮人从中间捞一笔。”李寿显的态度非常坚决。

姬晔听了这话,几乎是本能的反感起来。她家就是会党出身,若是会党不从中地方上的商业行动中捞取一笔的话,会党们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姬晔忍不住说道:“李队长,会党们还是讲义气的,与会党合作的话,只怕这工作会完成得更快。”

“什么叫做反剥削?那就是不劳者不获。我们人民党之所以自称是为人民服务,那是因为我们提供劳动机会的时候,是不收费的。而士绅与会党为了能够统领地方,他们靠的就是垄断劳动机会与就业机会。人民党的税收,是为了营运社会服务体系,士绅与会党,则是首先要壮大他们自己。钱到了他们手里,是不可能给人民群众分享的。”李寿显的回答铿锵有力,这也是他为什么能成为工作队队长的原因。李寿显是人民党干部培训班第一期的毕业生,按理说,他此时若是想升迁,那少说也能混个区长。不过陈克这次去六安工作前,要求地方上把出色的同志送到第一线去工作。这也是党的传统,没有艰苦的实际工作,只是靠了上了学就得到地位,那与科举跃龙门有什么区别?

亲自在一线工作之后,李寿显对党校教育的理论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刻。人民党如果想夺取中国的政权,就一定要把现在中国真正基层统制力量彻底击破才行。一定要通过劳动关系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人民党的周围才行。

姬晔还是很不服气,赵自庸一贯不爱说话。其他三名同志则是连连点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人民党在工作中反复强调的思考方法,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一个村落集镇,想开展工作,这个问题是绝对不能搞错的。

李寿显最后说道:“那么咱们就分头挨家挨户的拜访,询问群众谁愿意来做这件事。我要求同志们一定要听,而不是说。不要说咱们农具多好,自卖自夸是没意义的,农具好不好群众自己心里头有数。我们只是把这件事说清楚,然后听群众们的态度。如果肯干活的,那绝对会提出劳动中会遇到的问题。这才是咱们要关心,要收集的情报。找到肯劳动的群众,找到肯和咱们合作劳动的群众,”

六个人分了三组开始拜访群众,姬晔与李寿显一组。在拜访之前,姬晔因为心里头有情绪,态度还真的不怎么端正。不过李寿显毕竟是工作队队长,姬晔也太好意思抢话。她根本就不想说话。

但是一家家的拜访过来,姬晔慢慢就来了兴趣。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李寿显所说的那样,既然李寿显目的明确,就是介绍一个工作机会。群众毫无歧义的理解了这件事之后,大家的态度也变得明确起来。

即不肯相信人民党,也不肯干活的,自然是只说不干活的事情。从天气到李寿显与姬晔的出身,从过去到未来,反正离题万里。李寿显也不浪费时间,遇到这种人,他就礼貌的表示自己下次再来拜访。

对干活有顾虑的,则是对人民党的信用表示了谨慎的质疑。

当然,其中也不乏有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绝对能够承担所有工作,自告奋勇想当包工头的。或者一看就是骗子,保证先拿到农具之后就绝对把工作干的令人满意。

走访了三十多家,终于遇到了四户人家态度端正。大家首先表示愿意干活,接着表示没有工具。李寿显告知大家人民党可以提供斧头之后,这些群众则态度端正的询问工期要求。李寿显告知他们,人民党希望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一百根竹子的工作,这样农具也能够比较平均让群众家家户户都得到。

姬晔认为这些人家会表示自己一家就能够承担更多任务,令她吃惊的是,这些农户没有任何一家这么做。他们反倒是提出自己家庭先砍伐运输一百根竹子试试看。

从老百姓家里头出来,姬晔几乎不可置信的问:“李队长,群众也太实在了。”

“你是问这些人为什么不多砍竹子的事情么?”李寿显问道。

“是。现在也没人和他们争,多承担些工作不好么?”姬晔对此很是不解。

“大家都乡里乡亲的,你总得给别人留条活路吧。这才是聪明的做法。这才是干活人的样子。”李寿显对这几家百姓的评价相当的高。

姬晔虽然明白李寿显的话,不过她却很不能接受这种态度。在她受到的教育里头,这个世界就是赢者通吃的世界。若是想得到好处,不去争夺是绝对不行的。弱者必须依附强者才行。而这几户人家,既不对人民党表示依附,却也绝对不多占好处。十七岁的姬晔对这种做法完全不能理解。

走访三十几家人,李寿显也觉得心力消耗太大,他对姬晔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咱们先回去再说。”

“为什么不努力把所有家庭都给拜访完?”姬晔更是不解。

“总得有人出来当表率。而且咱们也得做准备啊。带着群众们干活,咱们什么都不准备,那算什么?”李寿显解释着工作方法。

“让他们干活,咱们准备什么?”姬晔很是讶异。

“哈哈,”对姬晔在工作上的稚嫩,李寿显有点无奈的笑道,“砍哪片竹子,怎么往下运。咱们得替百姓想好啊。就算是咱们准备了这些,还得看看群众愿意不愿意接受咱们的安排。咱们想的东西还不一定合适群众的需求。姬晔同志,咱们能不能把这些该咱们完成的工作干好,还是两可的事情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按部就班的来。”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