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八十三 第二次反围剿(一)

赤色黎明 八十三 第二次反围剿(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进入九月之后,徐州即便是白天也没有丝毫暑气。段祺瑞自然不知道一百年后的平均气温比1907年高了一些,而段祺瑞现在最大的对手陈克私下对这种温度很满意。无论如何,段祺瑞都不可能有年平均气温这种概念的。

段祺瑞与王士珍面对面的坐在官厅里面,屋内的温度比外头更低,即便如此,段祺瑞也没有感到凉爽,他只觉得手心始终有些湿漉漉的感觉。在两人面前放着一张告示,这是人民党贴在北京城内的告示。这种嚣张的做法给段祺瑞带来的刺激远没有告示内容更冲击,人民党歼灭了湖北新军三十一标。这么大的事情,段祺瑞居然是从陆军部送过来的人民党告示中看到的。这种荒谬的事情让段祺瑞十分沮丧。

“此事应该不是陈克闹的虚言。”王士珍比段祺瑞要镇定的多,至少说话的看上去和平常没什么变化。

段祺瑞非常尊重王士珍,其实不仅仅是段祺瑞,北洋诸军官绝大多数都对王士珍很服气。虽然心里很着急,段祺瑞依旧一言不发的等着王士珍把话说完,因为王士珍从来不会轻易开口。

果然,王士珍没有让段祺瑞干等,他站起身指着地图说道:“三十一标应该是完了,湖北新军再也指望不上。告示里头还说人民党进兵黄陂关,这话只怕是虚晃一枪,为了让湖北新军不敢动弹而已。不仅是湖北新军,人民党现在只要派千把人作势进攻芜湖,江南新军立刻就得回到江南去。原先三路围攻破绽就很多,陆军部想的是让陈克顾此失彼。但是湖北新军这一路败退之后,就成了只剩咱们这一路和人民党正面对上的局面。指望别人是指望不上了。”

王士珍说的都是简单的战略局面,段祺瑞知道王士珍的意思并不是讲战略,王士珍要强调的是最后一句话,“指望别人是指望不上了。”

“老哥,你觉得咱们赢不了陈克么?”段祺瑞问道。

王士珍没有直接回答,他接着说道:“我仔细看过陈克打的这些仗,他从不正面打,要么是奇袭,要么是设伏包围。只要陈克出手,就一定会彻底打掉一支官军。官军出兵每次就那么一路两路,偏偏每次事前都想的极好,如果能如何如何,就能让陈克陷入绝境。而陈克就在官军不得不打的要点上全歼官军,反倒让官军局面一败涂地。分进合击,只会让陈克有机会各个击破。”

段祺瑞微微点头,尽管王士珍的话里头极为少见的出现了埋怨的味道,但是段祺瑞却相当赞同。其实这次三路合击陈克的军事计划并不是不好,等到现在分进合击彻底失败之后,段祺瑞才想明白该怎么打。从纸面作业上来说,本来应该是段祺瑞与王士珍所部先正面与陈克交手,彻底压制住陈克让其无力分兵之后,才由湖北新军与江南再两路夹击。理论上,陈克定然不可能抵挡这样的局面。可是这次出兵三方全无配合,甚至可以说是各怀鬼胎敷衍应付。结果最弱的湖北新军被歼灭之后,局面就向着有利于陈克的方向转化。陈克不仅不用担心湖北,在安庆的部队还能有余力让江南新军动弹不得。

想到这里,段祺瑞不得不叹道:“老哥,咱们真的只能靠咱们北洋自己人了。”

“只能马上出兵了!”王士珍言简意赅,段祺瑞随即点点头。两人都是一方重镇,陈克的胜利引发了陆军部的强烈不满,催逼两人进军的电报和文书一份接一份。而且陈克大肆嘲笑慈禧为“满清匪帮女匪首”,这恰如其分的比喻彻底激怒了慈禧。而慈禧的愤怒绝可是货真价实的。对王士珍与段祺瑞来说,越是身处高位越是没了自由选择,有些事情再抱怨也是没用的,反倒不如不提。

“老哥,咱们马上出兵,我打头阵。”段祺瑞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场仗必须打,段祺瑞与王士珍都是北洋骨干,如果两人真的以湖北新军的失败为由顿兵不前,朝廷严令不成也顶多是把他们撤换掉,甚至撤换也未必,朝廷也只是言辞训斥而已。但是两人这么做的话,只会让已经遭到沉重打击的北洋派系雪上加霜而已。他们只会让攻击北洋派系的人有了更多借口。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是两人不得不考虑的,这次出兵耗费甚重,北洋第三镇的部队花了一个月才全数抵达徐州。这幸得是王士珍在徐州,他安排好了诸多事情,第三镇一万多部队总算是有吃有住。但是两人部下总数接近二万,一天下来最少就是二万多斤粮食,一个多月来,五十多万斤粮食就这么给吃光了。徐州周边能征集的粮食都被征集,粮价一个劲的往上涨。买粮食简直就是个无底洞。朝廷只要卡住了粮饷,段祺瑞与王士珍就只能眼看着自己的部队挨饿了。若是打仗弄成了部队哗变,别的将领且不说,王士珍与段祺瑞绝对不会允许这等混账事发生在自己头上。如果不想让这种事情发生,尽早出兵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王士珍所任的江北提督,因为是由江淮巡抚改设而来,其前身为漕运总督,所以有统辖地方之权,并且还兼理漕运事务,王士珍权限颇大,手中也有钱粮。不过牵扯打仗的事情,王士珍也不可能长期把漕运以及地方上的钱投入到战争里头。这幸好与王士珍合作的是段祺瑞这个明白人,若是换了别人,只怕早就天天堵住王士珍要钱要粮。

定了出兵的决定,北洋两员大将就开始准备。北洋作为中国最早西化的部队,算是很重视参谋的作用。王士珍其实算是个很合格的参谋长,他心思缜密,又善于观察,制定计划向来不容易出错。北洋第三镇以前就是王士珍的部下,现在参谋部根本也没有反抗的意思。王士珍坐镇参谋部,出兵的计划也一条条的完成了。

“周勇,赶紧套车。”孔彰对粮铺的伙计喊道。

“好嘞,少东家。”周勇一面答道,一面向着后面的牲口棚跑去。

孔彰的粮铺规模不大,也就是七八个人,但是孔彰最近与王士珍走得很近,所以王士珍也很照顾他的生意。周勇二十三四岁的,是孔彰新雇了几个月的伙计,水灾之后不少安徽灾民跑去了徐州谋生,要的工钱很低。周勇懂驾车,人也诚实肯干。当时孔彰刚接手这粮铺,雇人的时候一眼就中了人群里头的周勇。即便是到现在,孔彰都不完全明白为什么当时破衣烂衫的周勇为啥会那么与众不同。或许是周勇面对陌生人毫无畏惧的神态,或许是周勇身上那种坦坦荡荡的气质。反正周勇总是能把自己整理的井井有条,被孔彰雇佣前,衣服虽破旧旧,现在却也仔细的打了补丁。虽然不是洗的一尘不染,但是明显按时洗衣。陈旧却不肮脏。而且周勇说话办事很懂条理,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像别的灾民一样由于对未来生活茫然而导致的浮躁与恐惧,时时刻刻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能干,事事都要证明自己能干。这些都让孔彰很是喜欢。

很快,车就套好了,一同去的不仅仅是周勇驾的车,还有另外两辆车。孔彰直接坐到了周勇的车上,“走,去兵营。”

孔彰喜欢坐周勇的车,除了因为周勇身上从来没有什么异味之外,周勇也与别的伙计不同,他从不和孔彰套近乎,驾车就是驾车,周勇是不说闲话的。和平常相同,周勇抖动缰绳,挥了挥鞭子喊了声,“驾。”等骡车启动之后,周勇原本驾车水平马马虎虎,在孔彰的粮铺里头干了几个月,驾车水平提高了很多,骡车走的又快又稳。等车子正常的运行起来之后,周勇就再也不发一言。

“周勇,我问你件事。”孔彰这次率先说道,“我想给你涨工钱。”

“谢谢少东家。”周勇目不斜视的答道。语气里头虽然也有些高兴的味道,却没有别人遇到这等好事之后那样欣喜若狂的感觉。

“周勇,你是不是准备回安徽老家?”孔彰忍不住问道。

“谁不想回家啊。”周勇平静的答道。

孔彰听出来周勇的意思是准备回家,他有些不高兴了,“周勇,你现在工钱也不高,顶多够自己吃喝。你看你到我这里几个月,连身新衣服都没买过。你这回家了,总得给家里头多带点钱吧。”

“您说的是啊,不过安徽老家给我带了信,家里头已经分了地,日子也过得去。只是这突然又要打仗,我才没走。好歹等着看这仗打完之后啥结果。哎。”说完之后,周勇叹了口气。

“你这话什么意思?”孔彰听周勇说的实在,立刻就有了兴趣。

“少东家,若是官军赢了,我马上就要回家。这过兵灾的,家里头若是没人撑着可不行。若是官军没赢,我反倒是可以多在这徐州挣点钱再回去。所以少东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您给我涨工钱自然是想让我在您这里多干一阵子,可是我这去留我自己都定不下来,若是官军赢了,我这立刻就要走,反倒给您填了麻烦。所以涨工钱的这事,我不能辜负了少东家您的这番心意。”周勇平静的答道。

孔彰听完这话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周勇说的可都是实在话,不过这年头居然还有周勇这种通情达理的人,孔彰实在是没有想到。孔彰觉得心里头一阵感动,他拍了拍周勇的肩头,“周勇,你给我说这实话,我也不能让你的好意这么落下。这样,工钱咱们还涨,不过涨不了那么多了。我最近也多打听消息,也会多派你来军营送粮。你自己也留心打听消息。这官军已经定下出兵的日子,也就这么三四天的事情。有了结果,我不拦你去留。”

周勇听了这话,也感动的看了孔彰一眼,他认真的说道:“那可就太谢谢少东家您了,您不妨现在也开始问问有没有驾车的,别等着我走了再找。”

“驾车的?”孔彰苦笑道,“现在官军为了出兵前的运粮人手,到处在找驾车的。找人怎么都得等这仗打完再说。对了,你也小心些,跟我跟紧点,别运趟粮却被抓了壮丁。”

门口的人认识孔彰,见他来了,根本就没有检查车辆,便放他们进了营门。北洋军的军营里头此时已经是热闹非凡,人人神色紧张横冲直撞。军官们火气极大,看到丝毫不顺眼的人,他们大声呵斥。看着人喊马嘶的景象,周勇确定孔彰说北洋军马上就要出动的消息确是没错的。因为在工农革命军里头学过普通话,周勇还颇能听懂北洋军在吵吵什么。其实无外乎那些行军准备问题。北洋军里头越是高级军官反倒是越激动,周勇看到一位带着标统肩章的高级军官居然因为自己的马饲养的不好而破口大骂。这种作风让周勇心里头很是反感。如果是工农革命军出兵的话,这些工作早就由下面的基层指挥员们完成了,那得出多大漏子才能让一个指挥千把人的营长怒火中烧呢?工农革命军里头制度完备,至少是不断完备着各种制度。营长政委还有士兵委员会平日里早就通过一次次会议把这些事情给整顿好了,哪里轮得到出兵前再大发雷霆的。

不过根据情报工作的专门训练,周勇只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就转开了目光,这不仅仅是演技,而是周勇真的是用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去看这些东西的。

“请问王提督在么?”面对军需官,孔彰微笑着问道。

“孔先生,王提督在。”军需官也笑道,“你进去见王提督吧。”

“这不合适吧。”孔彰连忙说道,“王提督现在忙的很,我不能打扰。”

“王提督吩咐了,孔先生这等做大宗粮食的,一定要亲自见了。孔先生请进。”军需官解释道。

孔彰吩咐其他的几个车夫看好车辆,让周勇跟着自己一起进了中军大帐。

王士珍做事不怕繁琐,这次出兵后勤粮草事关重大,他怕下头的人办坏了事情,凡是售粮超过三百石的,统统由他亲自接待。亲兵通报之后,王士珍命人带孔彰进来。

“王提督,学生这里有礼了。”孔彰上前施礼。

王士珍点点头,挥手示意孔彰坐下。孔彰告谢之后就在旁边座位上落座。周勇很自然的就站到了孔彰背后。

“这位是……”王士珍看着周勇问道。

“这是我的亲随伙计,店里好多事都是由他操办的。”孔彰答道。

王士珍仔细的打量了周勇一番,这才把目光转回到孔彰身上。“孔彰,粮食可否备齐。”

孔彰微微欠了欠身,“王提督,已经约定的粮食全部备齐。不过再往后的粮食却不能保证,最近这里买粮太多,附近能收到的粮食都已经收完了。再筹备的话,就得往更远的地方去。王提督您的事情要紧,家父让我一定给您说明才行。若是一个月之内,三百石尚可以筹措。更多的就不能保证。”

王士珍微微眯缝着眼睛看着孔彰。孔彰家是徐州的大户,号称孔万亩。孔彰是家中这代家主的第四个儿子,本来分家产的时候就没他什么份。老爷子让孔彰自己选个营生,孔彰跑去英国读书,学的却是发电。孔彰倒是自以为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很想大展手脚。他为了展示自己所学,回来的时候还弄了个手摇发电机,看着两个金属球之间噼噼啪啪的爆出电火花来,又听了孔彰对于电力的一番解释,前来看新鲜的亲朋好友们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词——“天打雷劈”。孔家老爷子看了这“装神弄鬼的把戏”才知道这个儿子花了几千两银子,竟然学的是这么一个现在毫无用处的“坑爹专业”。老爷子这叫个气啊,当天晚上就气病了。连着多少天都没给孔彰好脸色。

孔彰曾经跑去上海想进发电厂工作,他自己以为作为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好歹也得被英国人当回事,结果英国人根本看不起他,只是给他一个普通技师的职位。孔彰干了一段,实在是觉得郁闷,这才跑回家。等他回了家,老爷子倒也不忍心让儿子当个闲汉,就给他一个粮铺的买卖。

王士珍知道,孔彰在这徐州城里头有一个绰号,就叫做“天打雷劈”。王士珍对于新技术了解甚多,其实他对孔彰从事的电力行业到颇为赞同,不过中国工业本来就差,徐州更没有发电厂,孔彰这身学问倒是可惜了。王士珍倒还想过,如果能剿灭了陈克,他便想办法筹措资金搞个发电厂。孔彰就有充分利用的价值。所以这段王士珍对孔彰倒是走的很近。

不过此时王士珍倒没有因为爱才而有什么正面的想法,孔彰的老爹“孔万亩”实在是老奸巨猾,他这次卖了一千石粮食给王士珍,却摆明了不想多卖。现在北洋军几乎买光了徐州的粮食,再过一段时间粮价肯定大涨,孔家屯的粮食可就能大赚一笔的。不过眼前的孔彰好歹也是徐州“孔万亩”的儿子,孔家也有当朝进士,却不好得罪。

孔彰虽然背了个“天打雷劈”的名声,为人却不死板。王士珍威逼利诱,孔彰说话自始至终都是一模一样,收集粮食困难,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王士珍知道现在也实在没空对付孔彰,他只好约定了三百石粮食何时交付之后,就让孔彰走人。

孔彰达成了目的,施施然起身离开的时候倒也没有少了任何礼数。王士珍看着孔彰的背影,却忍不住把目光投在周勇身上。王士珍很明显的感觉到周勇实在是与众不同,周勇实在是太放松了,那是胸有成竹的人才会有的神态。作为孔彰的伙计,能有如此表现实在太不正常。令王士珍感到特别在意的是,周勇跟着孔彰离开的时候,举止动作未免过于恰到好处。这说明周勇完全听明白了孔彰和自己交谈的内容。如果周勇是孔彰的掌柜,那种不为交谈内容所动的态度也不正常。这种举止让王士珍忍不住想起一个人来,那人就是陈克。当年陈克与袁世凯见面的时候,倒也颇有这种感觉,那是一种不隶属于任何人的态度,那是一种非常有主心骨的态度。王士珍当时觉得陈克是过于傲慢,后来他才明白,陈克甚至连傲慢都谈不上,那根本就是没有把袁世凯当成自己人才会有的态度。

没想到今天居然又见到这么一个人,王士珍觉得心里头很是不快。

孔彰没有王士珍这等阅历积累的见识,他之所以拉着周勇一起见王士珍,倒是想让周勇知道跟着自己还是有前途的。周勇办事认真,而且也认字,懂加减乘除算术。加上驾车也不错,这样的人不能留下就未免太可惜了。

出了门之后,周勇依旧与平日里一样驾车,话也不多一句。孔彰终于明白,周勇是铁了心要回安徽老家。

回到了粮铺,周勇也没有别的事情,他等到中午吃饭前的时候,偷偷拿出铅笔写了一张字条。吃完了饭,他出门往城隍庙方向去,走没多远却见有个乞丐正靠在墙边晒太阳,面前用白灰写了三个字“行行好”。

“要饭的,回家要去。”周勇笑道。

乞丐连忙说道:“给赏三个馒头吃吧。”

“三个?一个都没有。”周勇笑道。

“一个都没有,那是你自己吃了吧。行行好,咱们都是穷人出身,看你这身板,一顿饭五个馒头不拉倒,赏半个馒头总是有吧。”

“滚!”周勇啐道。

“让我滚哪里去,我倒想滚回家呢。”乞丐懒洋洋的说道。

“谁不想回家啊。”周勇叹道。

要饭的见周勇有思乡之情,连忙上来拉住周勇的手。周勇连忙甩开要饭叫花子脏兮兮的手,带着一脸厌恶的神色快步走了。那叫花子嘿嘿笑着,偷偷把周勇手心里头的那张纸揣进了怀里。

晚上,周勇又出门了一次。字条上约定的地点很是僻静,黑影里头有人已经等在那里。周勇仔细辨认,看不清容貌,却知道不是白天的叫花。两人对了暗号,周勇把收集到的情报告诉了联络员。联络员仔细听着,始终一声不吭。等周勇汇报完毕,联络员只说了句“知道了”,起身就要走。

“等等,同志,我想问问,我什么时候能回部队。”周勇问道。这次与他一起来徐州的同志都是组织选拔出来的干将,徐州城也不算小,大家各自分散之后就没见过面。周勇几乎感觉自己被组织抛弃了,直到遇到重要情报的时候,他按照联络方式去接头,果然发现情报系统真的在工作着。而周勇最关心的就是何时能返回部队,当时被选出来的时候,周勇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实际干起来,他才觉得自己实在是不了解自己。

“我会向组织上汇报你的请求,现在先把工作做好。”

“请一定要向组织上汇报此事,我真的想回去打仗。”

“嗯。”通讯员应了一声就顺着暗影离开了接头地点。

第二天一清早,城外一处民宅里头,几只鸽子就越过墙头,扑扇着翅膀飞向西边的天空。

周勇要求回部队工作的汇报随着情报一同传回了根据地。情报员解析出文档之后分门别类的把两份情报分别送到了应该送去的部门。负责外线情报工作的特务科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这种申请了。实际上所有外派的情报员都提出了相同的申请,这让特务科的科长眉头紧皱。

而作战部则是眉开眼笑,各处来的情报都表明北洋新军的动向,而周勇传来的情报尤其有用,北洋军的粮食筹集数量实在是太过于关键的数据。徐州的粮价固然能反应出问题来,例如一直持续不落的粮价表明有人在大规模收购粮食。但是具体收购了多少,这就不可知了。现在能知道的是王士珍主持的此事。若是能更详细些就好了。

作战部把这个想法汇报给了陈克,陈克回答的很简单,“暂时没必要。”陈克素来重视情报工作,不过陈克觉得同志们最近对于情报工作走进了误区。评书里头经常有“盗密信”之类的玩意,仿佛一场战役就决定于那么几封书信或者作战计划。实际上以满清军队的执行能力,他们根本就无法把自己制定的作战计划不走样的贯彻下来。即便对手是北洋精锐,陈克也不认为北洋军能做到这些。过分沉迷情报的“准确性”只会引发负面效果。

不仅仅是北洋军,工农革命军也是如此,章瑜在南线的胜利,直接导致了初期的部署发生了大变。原本用于在南方战线应急的部队大大的减少,若是最早的作战计划被北洋偷走,那么真正开打的时候,北洋会发现工农革命军的部队数量比计划里头的更多。军委把原计划里头驻扎在合肥的一个团换成了一个新组建的加强营。104师的全部部队都用于歼灭北洋军的战役。

由于兵力的宽裕,军委重新制定的计划更加大胆,更加有进攻性。原本计划是先攻击位于敌人后方的集团,现在新计划里头,将派出一个团进攻徐州。徐州一丢,段祺瑞和王士珍再有胆量智谋,也不可能坚持下去的。在他们撤兵的过程中,有着无数的机会可以利用。若是按照原先的计划作战,段祺瑞与王士珍定然步步小心,可乘之机太少。

这份大胆的计划是章瑜提出来的,他本来自告奋勇承担这份工作。陈克给他下达的却是别的命令,陈克命令章瑜渡过长江之后,佯攻芜湖。让江南新军返回长江以南。新的作战计划远比最初的计划作战范围更大,而且对满清的震慑同样更大。陈克甚至有些怀疑,满清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了这次失败。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