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首辅夫人只想和离 > 只想和离的一百四十二天

首辅夫人只想和离 只想和离的一百四十二天

作者:杜卿卿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3:23 来源:免费小说

  听阮亭这么一说, 甄玉棠十分讶异,神色凝重, “形势竟然这般危急?可何为我参加赏花宴时, 没有听那些夫人们提起过。”

  索延汗率领十万铁骑直逼京师,这不是一件小事情,如若京师沦陷, 整个大晋朝就会覆灭。

  可是, 京城里却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赏花宴、春日宴隔三差五就要办上一场, 奢靡享乐。

  “ 索延汗攻下了陇西, 又攻下了西安府, 西安府的总督魏同尸位素餐, 贪生怕死, 唯恐朝廷事后追究于他, 用重金贿赂索延汗,和索延汗私下形成商议,只要那十万大军并不侵占西安府, 索延汗要怎样, 都由他去。”

  甄玉棠眉心蹙起来, 当今圣上沉迷长生不老之术, 宠信道士与宦官, 常年不理朝政。

  下面的官员上行下效, 贪污**横行霸道, 官场上风气很是恶劣。

  可魏同的举动,还是让甄玉棠感到惊讶,“他竟这般胆大!他为了自己不受责罚, 拿整个大晋朝的安危当做玩笑!这样的人, 是怎么当上总督的?”

  “ 魏同没多少本事,阿谀奉承在背后抢功劳的本领倒是不错。”阮亭话里带着讽刺。

  他接着解释,“ 索延汗收下了魏同的十几万两白银和上千匹绸缎,放弃侵占西安,改道而行,去到了辽东,然后通过古北口直逼京师,眼下就快到通州了。”

  去年李春言执意收复辽东的失地,因太过心急,被高庐捏住了把柄,从而被皇上处死。

  几个月过去,索延汗又通过辽东攻占京师,说来也是可笑,不知此刻皇上心里会不会很是后悔?

  “魏同知而不报,欺上瞒下,那个时候又恰逢过年期间,各府都在休沐,无人理事,也无人敢扰圣上的兴致,外敌入侵一事,就这么被瞒了下来。一直到最近,蒙古铁骑就快兵临京师了,纸包不住火,事情才传到了几位皇子和皇上耳朵里。”

  阮亭解释的很详细,甄玉棠倒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底下的官员敢欺上瞒下,归根究底还是当今圣上太过昏庸无能,无法给予臣子以震慑,最后遭殃的却是无辜百姓。

  索延汗是鞑靼的首领,鞑靼是蒙古的一支,而蒙古自百年前,便与大晋交恶。如若索延汗率兵到了京城,断然不会放弃围攻京师的好机会。

  也就是说,京师的处境甚是艰险。

  前世也有这一档子事情,然和这一世的时间对不上,要再错后一年多时间。况且,甄玉棠也没有向阮亭打探过朝堂上的消息,最后是怎么击退索延汗的,她是一点都不清楚。

  她急急问了一句,“ 朝廷有这么多官员,还有内阁在,可拟定解决的法子了?”

  “尚未。” 阮亭摇了摇头,“许多官员,以内阁首辅高庐马首是瞻,都在等他的主意。”

  说着话,他拍了拍甄玉棠的手,安慰道:“官场上有多么的郎君在,总会有解决的法子,别担心。”

  甄玉棠“嗯”了一声,蹙着的眉尖儿渐渐舒展开。

  有前世的记忆在,大晋朝确实不曾因着这一次的入侵而覆亡,可中间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索延汗兵临京师,对京郊的百姓烧杀抢夺,有不少子民命丧外敌之手。

  她是安全的,可仍有不少人丧命。

  她在京郊的庄子上住过一段时间,也曾跟着附近的住户一起上山采摘葡萄,那些人并不富裕,却淳朴热情,打了只山鸡,熬了香浓的汤,还要给她盛上一碗送过来。

  更何况,她在泰和县长大,并非不知民间疾苦的姑娘,她时常和市井人家接触,像她、像那些京郊百姓,不是世家权贵的牺牲品。这些人的命,也值得被保护。

  甄玉棠顾不上是否会暴露她重生的事情,赶忙提醒道:“阮亭,索延汗不会立即攻下京师,他一定是在京郊驻扎,若未及时疏散那些百姓,索延汗在草原上长大,野蛮嗜杀,京郊的百姓会有危险。京郊百姓的性命,便是他用来向皇上和朝廷施压的最好的方式。”

  阮亭的目光落到甄玉棠身上,眸色晦暗了几分。

  若他是甄玉棠,也会守口如瓶,绝不告诉任何一个人自己拥有前世记忆的事情,也不会轻易吐露前世的事情。

  可为了京郊的那些百姓,甚少在他面前提起朝政大事的甄玉棠,顾不上那么多了。

  甄玉棠注意到阮亭的视线有些复杂,不解的道:“怎么了?”

  “没什么。”阮亭晦暗的眸色散去,勾了勾唇,“夫人说的有道理,我这就与杨大人商议如何处置京郊的百姓。”

  “好呀,你快去吧。” 甄玉棠也没多想,吩咐樱桃拿过来锦氅。

  待阮亭披上后,甄玉棠抿唇笑了笑,“夫君,你也别太心急,就像你说的那样,事情总有解决的法子,少皱些眉呀!”

  面前的女郎,姿容娇嫩,说话的声音也是软糯的,带着江南女子的柔情婉约,如春风拂过,阮亭心中的焦躁一下子散去,亲了亲她的眉心,这才离开。

  有甄玉棠陪在身边,确实不必太过焦急,事情还没有到最严重的地步。

  阮亭直接去求见杨清和,“大人,如若放任京郊百姓的安危不管不顾,届时会有不少子民失去性命。不如赶在蒙古大军到来之前,把京郊的百姓收容在城内。”

  杨清和精利的视线中,多了些诧异。

  外敌即将到达京师,朝堂上下惶惶不安,文武官员协商抗敌之策,然关注点在于兵马、武器、粮草等,无一人在意京郊百姓的生命。

  杨清和宦海浮沉多年,所思所虑和年轻官员有很大的区别,“阮亭,战争势必会有流血和牺牲,牺牲一小部分人,保证一大部分人的安危,在老夫看来,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他看重阮亭,才有了耐心多说些话,“时间紧迫,转移京郊百姓,需要相当一部分人手和银钱,把他们收容进城内,一日三餐和住所该如何解决?况且,就算朝廷愿意,也不见得那些百姓愿意进到城内。即便是危急时刻,舍弃家产与田地,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更多的人宁愿待在家中等死。”

  杨清和说的道理,阮亭岂会不明白!

  战争一触即发,他本就不是软心肠的人,也知道大局为重,总要有人牺牲,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可甄玉棠甚少在他面前流露出担忧,他愿意为了甄玉棠,试上一试。

  再者,在几年前,许是他不会这般感同身受,权贵和普通百姓之间,仿佛存在着天然的沟堑,权贵高高在上,利益至上,必要时可以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

  然他在泰和县待了那么长时间,他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其所能的保证更多人的安危。

  是甄玉棠赶走了他的冷硬和淡漠,他想像她一样,做些无愧于心的事情。

  “大人,总要有人牺牲,下官也明白,牺牲的人绝不会是城内的世家和权贵。只是,下官想问大人一句,依照大人的意思,此战,打还是不打?”

  杨清和为官多年,旁人一个眼神,他都可以迅速理解那人的意思。可这会儿,他倒是搞不清阮亭的意思了。

  他沉默了一段时间,只是道:“不打。”

  京师的兵马多是些老弱病残,哪里打得过?

  “下官和大人的想法一样,既然此战不打,便可以抽调人手安排京郊的百姓进城。只需收容愿意京城的百姓,不愿意的,也不强求,是生是死,选择权在他们手里。百姓进城后,如今这天气,并不寒冷,可以把百姓安置在街道上,不费多少功夫。

  至于一日三餐,先让百姓携带些干粮,再由衙役统一发放粮食,世家权贵也会施粥。虽然麻烦些,可只要做好准备,并非无法完成之事,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杨清和笑了一下,“阮亭,你还年轻,纵然你说的有理,可老夫为何要为了那些百姓给自己身上揽麻烦?”

  阮亭还是没有说些恭维的话语,“索延汗目的不是嗜杀百姓,而是强占钱财,施加压力,从而逼迫大晋与蒙古互市,解决蒙古物资匮乏的问题。

  如若放任索延汗虐杀京郊的百姓,这种情况不会只有一次。难不成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要直接舍弃掉一城的百姓吗?况且,那些百姓也是保护京师的屏障与助力。京师兵马不足,若朝廷愿意收容京郊的百姓,这是在释放大晋兵强马壮的信号,可以虚张声势,让索延汗心生忌惮。

  此举亦可以稳固民心,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如果京郊百姓得知朝廷放弃了他们,在那种情况下,没有人保证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情。一旦他们心生怨恨,与城内之人来个里应外合,届时无需蒙古大军攻入,京师的防线便会被击破。

  这只是下官的愚见,还需大人拿定主意。”

  杨清和眯着眼睛,沉沉思忖着,恍若在面前芝兰玉树的郎君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沉稳内敛却也有着热忱,“罢了,老夫就给自己找一次麻烦。”

  阮亭说的不错,京师的兵马太少了,根本无法与蒙古铁骑抗衡,如若损失了京郊的百姓,处境更是雪上加霜。

  阮亭说服了他,所以,他愿意做这件事情。

  阮亭露出清浅的笑,“多谢大人。”

  ——————————

  外敌长驱直入,不过几日功夫,索延汗已兵临京郊,抢夺田产。好在杨清和听从了阮亭的建议,顶着压力,抽调各部人手,提前给京郊百姓安排了住处,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索延汗狂妄自大,一顿烧杀抢占后,直接让队伍中的一位汉人,写了一封逼降书,送到皇上手里。

  朝堂上商议地热火朝天,就连一贯待在西苑不理世事的皇上,也耐着性子坐在龙椅上。

  皇上脸色憔悴,近来为着这件事寝食难安,“诸位大臣可有对策?”

  高庐是当今首辅,他不出声,其他人怎敢抢着表态?

  高庐早就定了主意,他的声音响起,“禀皇上,臣以为,索延汗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他率兵攻打京师,倒也不是真的要占领京师。

  他要抢东西,由着他去。派出几千将士,象征性的抵挡一番,来迷惑索延汗,待双方交战几日,再准备些白银、丝绸和茶叶送过去。他得了好处,自是不会攻入京师。而大晋也无太多损失,维持大晋的稳健,远比一时的输赢和傲骨要重要许多。”

  这话一出,引起满朝哗然。

  打不打得过是一回事,可还没开打呢,堂堂一朝的首辅,竟然主张求饶议和,事情传出去,大晋朝的国威何在?满朝文武百官的颜面何存?

  文人多有傲骨,一位周大学士当即反驳,“依照高首辅的意思,倒不如直接打开城门,把金银珠宝拱手送上,岂不更省功夫?蒙古与大晋交恶非一朝一夕,蒙古数次进犯大晋,夺我大晋国土,伤我大晋子民。高祖皇帝还曾御驾亲征,却被蒙古连番羞辱。”

  “这些仇恨与耻辱,想来高首辅也知道。你乃文武百官之首领,竟然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怕是三岁稚童听了,都要笑掉大牙。此战必然不可退让,一定要真刀真枪的打上一回,否则,索延汗只会越发的肆无忌惮。”

  高庐面露不满,反唇以讥,“那么依照夏学士的意思,是要让几万将士白白送死,这样才显得可歌可泣?”

  “我不是这个意思,先拖着索延汗,等各地勤王的兵马赶到京师,一切便迎刃而解。”

  高庐嗤之以鼻,“拖着索延汗?满京师只有那几万兵马,你说的容易!”

  一时间,朝堂上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奉承着高庐,另一部分文官与清流无法接受不战而降的主张。

  皇帝作壁上观,听着下面的议论,瞬间脑袋都大了,若非事情紧急,他还真不想离开西苑。

  他揉着眉心,“云深,云显,你们怎么看?”

  大皇子裴云深思忖了片刻,最终还是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战要打,儿臣愿领兵与索延汗作战。”

  大皇子的母妃乃高淑妃,既然是高家的女儿,自然与高庐有几分关系。

  高淑妃乃高庐的妹妹,也就是说,大皇子是高庐的外甥。

  有这层亲缘关系在,大皇子应当与高庐同心同德。可他自幼习武,性子直接粗暴,也曾带过兵杀过敌,依照他的想法,恨不得手刃了索延汗,又岂会同意他亲舅舅的提议?

  果不其然,这话一出,高庐脸色不太好。

  “愚蠢!” 高庐在心里骂了裴云深一句,若非他是大皇子的舅舅,断然不会扶持这等蠢货。

  听闻,皇上并未表态,目光落到三皇子裴云显身上。

  裴云显乃嫡皇子,他和大皇子,是储君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一个是嫡出,一个是长子,一个血统尊贵,一个有高庐当靠山,平日这两人可不怎么对付。

  按照常理,裴云显不会认可高庐的提议,可出乎众人的意料,“父皇,儿臣认为高大人所言有理,依照大晋的兵力,犯不着和索延汗对上。”

  皇上却是皱了皱眉,他膝下的皇子不少,可让他满意的,寥寥无几。

  大皇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与亲舅舅意见分歧,只顾个人喜欢与情感,意气用事,难成大器。

  三皇子是嫡出,话里却是奉承着高庐,难不成他以为认同高庐的提议,便可以把高庐拉拢到他的那一方吗?

  皇上心生不悦,看了一圈,目光又落到六皇子裴云钰身上。

  这个儿子生母位分低微,平日温文尔雅,常跟在几位兄长后面,不争不抢,不出风头。

  皇上很少询问裴云钰的意见,今个他实在是拿不定主意,被那群大臣吵得脑子嗡嗡直响,“云钰,你怎么看?”

  裴云钰并不急着出头,他一直表现出来的是敬重兄长的弟弟,这会儿站在哪一方,都不合适。

  “父皇,儿臣注意到,杨大人、几位御史还有阮修撰,都未发表意见,不如先听一听这几位大人的看法?”

  “你说的有理。”皇上点点头。

  之所以皇上没有询问杨清和的看法,是因为杨清和时常听从高庐的吩咐,皇上这才疏忽了他的看法。

  皇上道了一句,“杨爱卿,可有何提议?”

  杨清和:“回禀圣上,臣这几日与翰林院诸位官员商议了此事,阮亭倒是有个提议,不知可行不可行,还要圣上拿定主意。”

  伴君如伴虎,没有一个臣子可以一直得皇上宠信。在他老去之前,总要培养出自己的势力与接班人,而新科进士之中,综合各方各面,阮亭就是他看重的人。

  官场上独木难支,总要有人搭把手,李春言曾扶持过他,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杨清和在关键时刻,也推了阮亭一把。

  “哦?”皇上有些意外。

  阮亭是新科状元,即便皇上不插手朝堂上的事情,也很难不关注阮亭的表现。

  他曾召见过阮亭一两次,无论是学识、奏对,还是看法和对策,从来不让皇上失望。

  皇上离开龙椅,负手走下去,走到阮亭面前,“朕瞧你刚才一直未出声,你有何法子,说来让朕听一听?”

  阮亭不慌不忙,拱了下手,“启禀圣上,微臣不才,这个法子并非微臣一人所想,是与杨大人以及诸位同僚一起商议的。”

  “夏大学士忠君爱国,铮铮铁骨值得钦佩。然花名册上,京师全部的将士只有六万余人,其中还包括一部分老弱残兵和名号未消除的将士。若是除去这一部分,剩余的兵马不足五万人。

  大晋兵马薄弱,加之数年不曾征战,将士训练懈怠,和凶猛强悍的蒙古骑兵对上,无异于以卵击石。怕是勤王的兵马还未到达京师,京师的人手便抵抗不住了。”

  皇上面露失望,“那依你的意思,也是赞同高爱卿的提议?”

  皇上一年也没听过几次政,但这不意味着他是个彻彻底底昏庸的君主。

  他到底是一国之君,索延汗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皇上更在意帝王的颜面,自是不同意高庐的提议。

  阮亭微微一笑,不急不慢的道:“皇上,臣并非认同高首辅的提议。对索延汗主动求和,只能解一时之困,会更加助长他的气焰。微臣认为,解决困境的关键,在那封逼降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