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68章 采风院

天汉之国 第68章 采风院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离开了王冠家里,月亮已经升起来,周围田地里各种虫鸣,偶尔还有几声蛙叫,透着一种乡下的安静。

王宵猎登门,当然带的有礼物。不过是茶叶、白糖,还有一些糕点,乡下农村难得的礼物了。桃源仙乡的农户还是很富足的,王宵猎上门,也不会给现钱。

这里的农户,都是从各州调来,拼凑成的村子。本来他们要在这里住三年,现在初开,诸事不易,这些人被允许住五年。按照正常来说,农户在这里住三五年,就能够攒些家底,回去就是小康人家了。

王宵猎建这处地方,本意是让宣抚使这些高官,能够了解下面的人生,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农民的日常,不要五谷不分。

现在一切初起,诸事简陋,要慢慢发展。

离王冠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王宵猎的住处。可以算是一处乡村别院,一切都是乡村该有的样子。今天是王宵猎第一次来这里,所以要拜访四邻,顺便看一看周转风景。

回到住处,王宵猎和高颖等人便就歇息了,一宿无话。

第二天,王宵猎等人吃过早饭,喝了两杯茶。王宵猎对众人道:“今天去采风院,看看那里的情况。采风院设在这里,是让采风官员们与百姓而居,不要忘了自己的根本。”

高颖称是。

王宵猎的住处正房八间,左边四间是办公场所,右边四间是书房和卧室。前面一个庭院,左右各有一个跨院,后边有一个小花园。院子里种了木槿、海棠、石榴等花木,还有一个牡丹园。门的前面,是一个大荷花池塘,里面种满了荷花。门的西边,种了三棵大柳树,柳树下是一排系马桩。东边则是一棵大梧桐,郁郁葱葱,上面挂着梧桐花。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处住宅显得大气不凡。而对于宣抚使来说,又显得太小。

出了院门,沿着池塘边小路,一行人向南而行。过了池塘,行过一段柳阴下的道路,再向东一转,就到了采风院。

采风院是宣抚司属下,为专门采风的官员而设的衙署。现在的最高长官是陈与义,此时正在新郑出差。

采风副使叶隆吉早就带着官员迎在门外,见到王宵猎到来,急忙上前见礼。

进了采风院,王宵猎问叶隆吉:“现在有多少采风官员?”

叶隆吉道:“三十八人。宣抚说人还是太少,我们正在招募。”

王宵猎道:“确实是太少了。不过,你们招人,要来的人自愿才好,若是不得不来,就失了采风的意思。采风官员总的来说比较辛苦,收入也不高,不要误了来的人。”

叶隆吉点头称是。

到了院子里,王宵猎左右看看,道:“今日阳光明媚,天气极好,我们就在院子里说话吧。你去把采风的官员全部唤到院子里来,摆几张桌子,弄些茶水给他们喝。这是闲谈,不是官员训话,放松些。”

叶隆吉犹豫一下,还是照做了。

王宵猎和高颖在院子里的几棵枣树下坐了,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众人。

不多时,众人落座,在下眼巴巴看着王宵猎。

王宵猎道:“今日无事,来跟你们说几句闲话。你们不必紧张,喝着茶,放松心情。”

从人一起称诺。

王宵猎见众人还是放不开,笑了笑,端起茶来喝茶。

放下茶,王宵猎道:“我昨天到了桃源仙乡,先去一户农家,看他生活如何。总的来说,农民在桃源仙乡,因为土地充足,农具齐全,又不收赋税,过得还是不错的。为什么这里叫桃源仙乡?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里说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生活,简直是农民的理想了。”

王宵猎说完,见下面的人一脸茫然,显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暗叹口气,王宵猎道:“所以我们建一处桃源仙乡,算是实现农民的梦想。当然,是不是这样一处绝境,就真的是农民的理想?当然不是。这只是战乱年代,人们受够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把自己的**放到最低,所想出来的场景罢了。真到了太平岁月,人们的**总是越来越多,就不能满足人们了。佛说人生是苦的,人不应该有**。我们终究是一个俗人,我们生活的是俗世,俗世当然不能限制**。”

“人有了**,就有了向前进的动力。怎么知道我们现在比上古之世好?我们吃的五味调和,比上古之世没盐没滋味强得多了。我们有衣穿,又用火,比上古之世兽皮围体好的多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必一一解说。所以这处桃源仙乡,并不禁止人们外出,就是正常的生活。来到这里的贫苦百姓,相当于得了五年的好运气,可以不税不赋,过上五年。看一看这五年里,他们有什么成果。”

说到这里,王宵猎看着众人,加重了语气道:“你们不要以为这是对百姓的恩赐,我要告诉你们,这就是朝廷努力想让百姓过的生活。不税不赋,朝廷的钱从哪里来?本朝以前有盐铁司,现在提举茶盐,钱要这样来。当然,盐铁茶是生活必需品,我们不主张用必需品赚钱。但除了必需品,朝廷还有其他行业。从在襄阳时,我们便就办有各种各样的工厂,办有供销社,办有银行,都可以赚钱。我们投钱已经几年了,从今年开始,大部分工商业都赚钱了。”

“除了我们直接投资的工商行业,还可以从工商业收税。一家工厂收的钱,相当于多少农户?一个县里面,有几家工厂,收的钱就足够用了。这比从平常农收钱,方便了多少?”

“这几年,我们的农税降了很多,苛捐杂税全部取消,又大力投资工商行业。钱从哪里来?不怕告诉大家,是印出来的。每年几千万贯,这可不是小数字。但是印钱不是长久之计,没有计划的乱印,早晚把这行业搞垮。由于我们的地盘在扩大,工商业在发展,印的钱还在增长。但是增长是有极限的,早晚有印不动的一天。”

见下面的人在窃窃私语,王宵猎端起茶来喝茶,停了一会。

王宵猎的治下明明赋税不重,为何还能够用度无缺?答桉就是印钱。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政府开销不高。

宋朝的二税收入,通常不超过五百万贯。王宵猎治下不过一路或者二路,实际不足一百万贯。王宵猎全部免了二税实钱,也只是少收八一百万贯而已。至于粮税,王宵猎治下并不轻,还要多过从前。

每年印的钱,加上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商税增多,供应军队之后王宵猎的财政依然宽松。总的来说,这个年代官府的开销较少,稍微上点财政手段,就足够官府支出了。

民间的负担重,并不是官府的正常课税,而是正常课税之外的手段。王宵猎严格控制这些手段之后,民间的负担已经没有那么重。课税之外收钱,从民间征收一贯钱,征钱的成本就要十贯。当政府不收这一贯钱后,民间得到的好处就是很大的。当然,前提是官府不需要这一贯钱。

把茶杯放下,王宵猎道:“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希望从工商业收上来更多的钱,同时减少农民的钱。农民生活很苦啊,诸位衙门在这里,没事的时候可以出去看一看。农民春天要耕,夏天要耘,秋天要收,冬天还要收藏,一年到头都没有空闲的时候。这个国家,现在可以说,农民过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随着技术的进步,从农业国家发展到工业国家。农业化到工业化,这个过程可以是有序的,可以是混乱的。欧洲由于国王代表着封建领主,工商业则是城镇里发展起来,混乱几乎是必然。其他国家,例如德、美等国,就相对有序得多。在亚洲,由于日本是后发国家,迅速追赶也带来了很多苦难。但是其他的亚洲国家,就相对比较温和。

现在的宋朝没有必要采取酷烈的手段,很多事情可以慢慢来。用时间,来换取工业化对农业的冲击。

王宵猎设立桃源仙乡,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观察工业发展对农村的影响。采风院设在这里,也是让他们亲身感受这种变化,不要对民间的变化一无所知。

在桃源仙乡,这么好的条件,如果农民的生活还比不过城中的普通工人,其他地方就不用说了。只有这里的农民生活优越,最少相当于城中的中等阶层,才能说明社会不受影响。

有了对社会的清醒认识,这些官员外出采风,才真正能把社会的基本情况把握清楚,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如若不然,只靠着官员个人的良心与学识,那是远远不够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