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38章 百鬼辟易

天汉之国 第38章 百鬼辟易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吉与正道:“孟都已然仙去,赏钱当然给其父母。以后其庙宇的洒扫祭祀等事,也要劳累阿爹。诸多事宜,阿爹以后自然知晓。现在最重要的是安葬其尸身。不知找好墓地没有?”

孟阿爹道:“我家里几代都是平民百姓,死了之后找块地埋了就是。乡下地方,这又不值钱。”

吉与正忙道:“这不行的。这如何使得?”

华州刚刚收复,吉与正也是刚到没有几天。一来就碰到孟都的事,人生地不熟,手忙脚乱。要不是宣抚司对于护军的葬礼规定得很细,吉与正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不多时,孟都的母亲到来。见到知州,急忙躬身行礼。

吉与正急忙扶住。道:“夫人来了就好了。时候不早,我们早早上路吧。”

说完,命身后的人起程。抬着孟都的棺木,向村里走去。

一上任就碰到这样的事情,吉与正的心里有点烦。不过知道这件事对于宣抚司来说很重要,倒是一点不敢怠慢。

进村的路很窄,抬送材的人小心翼翼,才进了村子。一进村子,乐手又吹起曲子来。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固定的送葬曲子。宣抚司杂取了陕北小调,还有军乐等等,规定了这种规制的葬礼上面用的曲目。这种演奏形式,还是属于鼓吹。只是因为大多使用军乐,听起来比较雄壮。

关中的农村,战乱频仍,也没有什么祠堂。棺木停在孟家门前,搭了个棚子,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孟阿爹见一些吏人来来去去,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平时农村的丧事礼仪完全没用,吉与正有自己的一套,自己反而显得有些多余。

吉与正喝了口茶水,喘了口气。起身到院子里,见孟阿爹站在院门旁,迷茫地看着忙碌的人们。这本应该是儿子的葬礼,但葬礼上,自己倒像是个外人。

走到门边,吉与正道:“阿爹,孟都的墓该选一处吉地。除下葬外,还有建一处庙宇,官府祭祀。不知道这村里有没有合适的地方,我们先去看一看。”

孟阿爹道:“我们小村子,哪里有这样的地方?再说,要选墓地,不是先要找先生看吗?”

吉与正道:“宣抚司特地交待,不找先生。孟都是护军之勋,国家功臣,下葬处自然诸邪莫作,百鬼辟易。只要棺木落地,就自然是吉地,天造地设的一般。”

“啊——”孟阿爹张大了嘴。自己这儿子虽然与别人有些不同,但若说是天生英雄人物,怎么看也不像。怎么在知州的嘴里,好像天上星宿下凡一般,成了神仙人物。

吉与正见孟阿爹有些迷茫,不明白自己意思。便道:“这村名叫船头村,有什么说么?”

孟阿爹道:“因为村子在洛水旁,渡口有渡船,人们就这样叫了。”

吉与正见孟阿爹实在说不出什么来,没有办法,只好命人叫来里正黎曲明。

把话一说,黎曲明道:“若说是风水好,自然是村东高地。那里背山面水,风水先生说那里是阴阳合和,风雨所会之处。可惜的是不是坐北朝南,而是——”

吉与正急忙拉住,问道:“你只说那里是不是交通便利就好了。护军下葬,不需要借助阴阳。”

黎曲明道:“那里正对着洛水渡口,交通自然便利。”

“好,带我去看!”吉与正不在这上面罗嗦,跟着黎曲明来到了村东。

只见这里正对着西边的洛水渡口,一条南北道路从台前经过,确实是交通非常便利。村子就在后面,并没有隔着很远。西边一片大山,还真是背山面水。

看了一遍,吉与正点头道:“就是这里了。一会自有人会来看葬在何处,庙建在哪里,怎样才村人方便。现在棺木停在村里,这几天刻孟都生前凋像,在这里建祭祀庙宇。三天之后,正式下葬!”

黎曲明凑上前,小声道:“知州,真的建庙啊?不知什么庙?”

吉与正看着黎曲明,对他道:“孟都是护军之勋,自然该建忠烈祠。这里一座,州里一座。州里的忠烈祠,是祭祀为国立了大功的人,特别是军人。以孟都为首,功臣陪祭。”

黎曲明不由吐了吐舌头:“那不跟城皇一样了?”

吉与正不耐烦地道:“自然跟城皇不同。护军祭祀的是他的浩然之气,是阳间的事。阴间的事才是城皇。我们是阳世生活,怎么知道阴间的事呢?”

说完,摇了摇头,大步向村中去了。

其实吉与正也经常把这种官方祭祀与城皇搞混,不用说民间了。不过忠烈祠的祭祀是阳间祭祀,阳世功劳,不涉及阴间故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点,就不会与城皇搞混。

此时的孟阿爹的门前已经搭起许多帐篷,还搭了许多工棚。里面诸多匠人,忙忙碌碌。

孟阿爹站在一边,不知道这些人在干什么,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今天本来以为迎回儿子棺椁下葬,哪里想到会这么多事?这些人在自己家里,也不知道要不要管他们饭,就是茶水也有些管不起。

见到知州回来,孟阿爹急忙迎上去。到了跟前,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显得局促不安。

吉与正道:“阿爹,孟都有许多赏钱,不知要怎么给你?”

一听到钱孟阿爹就精神了。急忙问道:“还有许多办法吗?不应该是你一手交钱,我伸手接住?”

吉与正笑道:“当然不是了。一千多贯钱太重了,搬运不便。我这里有几个办法,你来参考。一是我给你新印的洛阳会子,你收了之后随便去花就好——”

孟阿爹一怔:“听做生意的人讲,这几年外面都用襄阳会子,十分受欢迎。在华州等大城,听说要一千一百足文才能换一千文的会子。怎么,现在洛阳也印了吗?”

吉与正道:“宣抚已经从襄阳搬到了洛阳,现在自然是洛阳会子。”

孟阿爹摇了摇头:“乡下人家,这些可是不懂。如果洛阳会子跟襄阳会子一般,自然可以收。”

听了这话,吉与正被噎得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会子是一样的会子,换个地方印,在乡下会引起很大的误解。过了一会道:“还有一种办法。过几天银行会到蒲城县设置分行,我把钱给你存到银行里,你要用时随时拿着存单到银行取钱。存到银行,一年还有些利息。”

孟阿爹低头想了一会,想不明白银行是什么。每年有利息,难道是放贷?他是个乡下人家,不懂那些,更加不敢做。道:“若是方便,知州还是给会子好。”

吉与正无奈,道:“好,一会我把会子你给。阿爹,现在钱放在家里,要一切小心。”

(身体不舒服,只有一更。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