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450章 天命

天汉之国 第450章 天命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徐才与同伴走进制置使司衙门,见没有人说话,自己也不由小心翼翼。到了后院,见一处新搭建的棚子,一群公吏在忙忙碌碌。

棚子里面,前面摆了一张桌子。桌子前面,是一排一排方桌, 每张方桌后边放着一把交椅。桌子上面放着一个小牌,牌子上面写着名字。找到了自己名字,徐才小心坐了下来。

一个公吏在每张桌上放了茶杯,后边一个公吏提着热水冲了茶。徐才拿过茶杯看了看,里面冲的是上好的信阳毛尖,自己平时不待客都舍不得喝的那种。心道制置使司果然阔气,用这么好的茶叶。

过了一会,王宵猎带着陈与义和汪若海进来, 在前面桌子坐了。

看了看众人,王宵猎道:“你们这些人是新近招进来,做的事情与别人不同。在我看来,你们做的是务虚的事情,其他官员做的则是务实的事情。不过,我听人有人讲,说你们都是闲职。”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道:“说你们是闲职是不对的。官府没有那么有钱,养这么多闲人。但你们做的事情,确实与一般的官员不同,这一点要讲清楚。”

“自古以来,中国政治就有一个传统,记史。古有柱下史、御史,现在也有起居舍人、起居郎。这是主要记载中央朝廷,特别是皇帝事务的。除此之外,还有记载民间事务的。不过,从秦朝时候起,对于民间事务就不重视, 慢慢没有官员做这些事情。这怎么行呢?你们这些官员,就是特别招来,记录民间事务的。说起来,是一种史官。”

“各种官员考试,主管行政的主考《尚书》,兼考《礼记》、《春秋》;主管刑法的主考《春秋》,兼考《礼记》;主管礼法的主考《礼记》,兼考《尚书》、《诗经》。而你们主考《诗经》,兼考《春秋》。这一切都刚刚开始,会慢慢完善。很多人不清楚,我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诗经》是五经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诗经》到底写了什么,说明什么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我们不管经学家们的争论,在我看来,《诗经》就是民间之史。让我们知道,那个时代除了朝堂大事,民间是什么样子。普通的百姓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向往,有什么希望, 有什么不满。对于我们后人来说, 《诗经》不只是文词优美,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你们这些人,做的就是先秦时记《诗经》内容的那些官员的事。我希望你们能够做好,能够保存下这个时代的风貌。”

说到这里,王宵猎喝了口茶,没有说话。让下面的官员理一理思绪。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魏晋的诗歌,到唐朝的曲子词,再到宋元的话本,到明清,这是一条发展脉络,是中国文人对民间历史的记述。而汉赋、唐诗、宋词,则是文人的表现形式。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从汉朝之后,朝廷对于这样的民间历史就不重视,没有专人去做了。

把明清放在汉赋、唐诗、宋词的后面是不对的,它们不属于一个系统。宋朝之后,如果说元曲还有一部分文人色彩,明清跟文人的关系就不大了。严格说来,家不算文人,他们只是读书识字写的。也正是如此,他们的作品,包含了最鲜活的民生。

前一世的经验,王宵猎知道,人民对于国家有多重要。一个国家的历史,如果缺少了鲜活的人民生活,也就缺失了一大部分。对于政权来说,必须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当然,设置这么一大群官员,不只是记录人民生活的。他们更重要的作用,是为政权提供权力的支撑。只有明确地知道人民想什么,才能知道政权要做什么。

政权与人民之间,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人民为政权提供权力的来源,政权教育、引导人民。人民思想的改变,促成政权的改革。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了哪一面也不完整。

放下茶杯,王宵猎道:“天下的史,不只是朝堂上的史,还包括民间之史。没有民间之史,我们记的史就不完整。当然,你们的工作,不只是记民间之史,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思想决定了我们应该怎么施政,官府怎么做好工作。你们是官府施政的思想来源,也是官府施政的反馈。官府只有与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事情才能做得好。”

“我们古籍不多,虞唐夏商如何,许多事情说不清楚了。从周朝开始,说的是天子受天命,代天而牧民。天命是什么?先秦实际上讨论的不多。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天命的。从天灾到**,从地震到童谣,直到谶纬,有一整套的理论。这套理论,从王莽代汉就受到冲击,后汉之后基本就失传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天命是什么?其实很模糊。但一个政权,不知道天命怎么行呢?作为掌权者,不能假借鬼神,妄称天命,欺骗人民。而是要用各种方法,知晓天意,使自己的施政合乎天命。除了记史,你们还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把天意找出来。”

“怎么找天意?这样做的来源,是《尚书、泰誓》中的一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既然天视即民视,天听即民听,那我们就要知道人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那么天意是不是民意?不是的。如果这么简单,还要官府做什么?而是要知民意,从而知天命。到底怎么做,要从实践中来。事间没有什么事情,是在做之前就决定了结果的。你估计得再准,也只是大差不差。”

“招你们这些官员来,一是要记民间之史,二是要知民意。在知民意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分析,天命是什么。分析出天命来,政权依天命施政。而不是靠这个官员贤德,那个官员聪明来施政。官员是天命的执行者,所以官府的命令才有神圣性。”

说到这里,王宵猎笑了笑。对众人道:“鬼神之事,虚无而缥缈。有没有,我们不知道。既然不知道,怎么可能靠鬼神来猜测天命呢?天高高在上,到底什么样子,我们这些凡人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事情不能去猜,一猜就错。而是要尽最大的可能,用我们能够想到的方法,去找出来。怎么找出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人民。必须正确地认识人民,重视人民,才能摸到天命的头绪。”

“我们说的人民,是一个一个鲜活的百姓,但又不只是一个一个百姓。一个男人聪明勇敢,一个女人贤良美丽,接触的人都知道。他们结婚,组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是什么样子,是不能够仅靠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的样子知道的。对于一个政权来说,天命大致也如此。我们不但要知道人民个人怎么想,还要知道家庭怎么想,宗族怎么想,各种集体怎么想。综合起来,才能理解天命。理解了天命,政权才能知道怎么施政。施政不是为了让人民个人满意,更不是为了让官员满意,而是合乎天命。”手机用户看天汉之国请浏览,更优质的用户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