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241章 军队的危机

天汉之国 第241章 军队的危机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北舞镇那里,冯晖带着手下暗暗布置,寻找机会。董平给彭晋原写信,商量茶业交易。南边张均占据蔡口镇,小心蛰伏,不想被地方势力发现自己来历。一时间暗潮涌动,表面倒是平静了下来。

汪若海得到了消息,**的完颜宗弼开始整顿兵马,准备西来。不敢怠慢,亲自到了襄阳城。

镇抚司衙门,王宵猎得了禀报,急命汪若海到官厅里来。

进了官厅,汪若海行礼,王宵猎赐了座。命人上了茶。

汪若海道:“刚刚得到的消息,**的兀术正在整顿兵马,准备西来洛阳。先前的消息,兀术西来带两万精骑,此次却听说,为防观察北上,带了三万五千人。”

王宵猎道:“他还真看得起我!一万五千人,是防我的吗?”

汪若海道:“洛阳北有黄河,西边是陕州,南边是汝州,正在我军包围之中。观察虽然一时间无意北上,金人却未必这么想。在洛阳驻重兵,本属平常。”

王宵猎叹了口气:“是啊,若是两国交兵,本当我与李、翟两位观察齐出,夺取洛阳。奈何,我们后力不济,只能看着罢了。夺洛阳容易,守住就难了。”

两京不是金军重点防守的地方,不管是洛阳,还是开封,金朝驻军极少。宋军不攻,是因为这两地都无险可守。洛阳周围还有险关,开封周围则是一片平原。攻下两京容易,守住很难。

王宵猎五万兵马,如果北上攻洛阳,就会面对大举进攻的金军。五万人,打一场大决战,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的兵力,就只能避开这些战略要地,避免提前进入决战。

汪若海道:“两京非其他地方可比。若是能收复一地,军民士气必大受鼓舞!”

王宵猎道:“此事只能从长计议。一旦大军北上,就极有可能受到金军倾国之兵的攻击。没有十几万军队,是不能冒这个险的。再在襄阳邓州发展几年,兵精粮足,才能北上。”

汪若海道:“观察若不北上,兀术大军前来,又该如何?”

王宵猎想了一会,道:“三万五千大军,加上周围州县的签军,数目不少。陕西大战在即,兀术是不敢南下襄邓的。不过,汝州不远,他未必不会试一试我。先前我已吩咐了新野准备,等到八月我带三万大军北上,守住汝州。”

汪若海点头。过了一会,又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道:“若能收复西京,足可振奋群雄士气。听闻太行周围的义军不少,与他们里应外合,能成大势!”

王宵猎道:“想做大事,必须要明白自己手里的本钱。有多少本钱,做多大的事情。不然纵使一时得势,后边也要原原本本地交出去。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发展地方,训练兵马。等到兵精粮足,才能有下一步的想法。两三年间,其他的事情只要看着就好。”

汪若海又道:“张枢密尽起陕西之兵,有二十余万。若陕西大胜,未必没有机会!”

王宵猎一下子怔住。汪若海这话说的不错,如果陕西胜了,形势也就变了。可自己明明知道陕西不会胜,怎么能做这种部署呢?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参议在襄阳住几天。我招陈与义、邵凌和牛皋来,与陈求道一起,我们几个人好好商量一下。此次事关重大,不说明白了,总是让人不能安心。”

汪若海告辞出去,王宵猎一个人坐在案后,思索了良久。

自己不愿意出重兵,说到底,是因为知道陕西的张浚不会赢。如果张浚赢了,金军西路军的主力很可能全灭,整个天下的局势可就完全变了。自己知道结果,才会知道张浚必输。但对其他人,无不心存张浚胜利的幻想。陕西胜了,自己肯定要全军尽出,配合张浚才是。

想了许久,王宵猎长叹了一口气。

哪怕到了现在,宋朝其实依然有强大的实力。陕西久经战阵的大军二十万,如果真有战斗力,足以与金军决战。其他地方哪怕凑出五六万兵来,就有了恢复中原的实力。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陕西大败,宋军才把以前的兵力挥霍干净。在此之前,宋朝君臣面对金军的信心其实是有根据的。然而军队不是拼人数的,是要拼战斗力的。如果仅仅是拼人数,太原的时候宋军就应该大胜了,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实事求是的说,王宵猎认为现在的宋军已经彻底腐朽了。纸面上军队再多,也很难打赢金军。不练出新军来,不经过痛苦的改造、挣扎,很难与金军正面交战。实际上练出了新军来,战事好转,投降派占据上风,杀了岳飞,宋军也很快失去了锐气。二三十年后,孝宗有心北伐,却无功而返。

后人常说,赵构有北伐之将,而无北伐之志。孝宗有北伐之志,而无北伐之将。实际上,这话是没有道理的。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问题,怎么可能缺将呢?岳飞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但不是说没有军事天才军队就会打不赢仗了。一支合格的军队,哪怕是没有优秀的将领,也不应该犯大错。实力够了,就应该打赢,就不会被人以弱胜强。

自汉朝开始,中国大规模地开发西域,也开启了与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的战争。汉朝之前,这样的战争当然有。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始皇筑长城,许许多多。但游牧民族的势力极少有威胁到中原王朝生死亡的时候。从汉朝到唐朝近一千年,双方的争战开始慢慢变了模样。中原王朝的优势慢慢消失,游牧民族开始占到上风。宋朝,就是直接被游牧政权灭掉的第一个王朝。

为什么会这样?从根本上说,是中原王朝出现问题了。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许许多多,甚至有人还形成了理论,提出了各种说法。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军队出现了问题。不只是军队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有朝廷对军队的认识出现了问题。

许多人并不认为中原王朝的军队出了问题。比如说,大明初立,曾经打得元朝分崩离析,曾经数次横扫漠北。但结果呢?用不了一百年,面对北方就失去了优势。有人说是王朝周期律,还有人说王朝建立久了就会如此。但为什么其他王朝不是如此?就连宋朝都不是这样的。宋朝初立就打不过契丹,后来还是打不过契丹,是一直弱。

不解决这个问题,仅仅练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渡过了这次危机,又有多大用处?几十年后呢?一百年后呢?几百年后呢?非要等到外面侵略者用屠刀把这片土地烧杀一遍,血流满地,还要有天大的运气遇到真正有思想、有魄力、有能力的一群人,才能改遍这一切?

那我来这个世界干什么?面对这种局面,王宵猎无法原谅自己。

年初救陕州,接着在荆门大胜,看起来一切顺利。王宵猎赢得了战功,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地方的民心,看起来无限美好。但真正对军队改革,却发现阻力重重。

从进军襄阳,军队慢慢正规化,便就逃兵不断。前几个月进行的整顿,逃兵达到**。现在王宵猎有兵约五万,各种原因逃走的则有三千余人。到了现在,除了最开始跟着王宵猎的汝州勤王兵,还有后来招募的本地兵丁,其他大多都逃了。

这么大规模的逃兵,王宵猎不能不重视。为什么自己忠心为国,连战连胜,还会有逃兵?自己军中的军官俸禄不算高,与朝廷俸格比,只是一般,而且没有赏赐。但自己军中发的都是实钱,没有折支也不发省陌,真正收入可比其他军中高一些。士卒的吃住都由军中负责,每月有少许津贴,也是实钱。更重要的是,地方对士卒有补助,有各种各样的优待。为什么他们还要逃跑?

王宵猎想不明白。但他必须想明白。这个问题糊涂下去,这支军队的前途就不好说。有人或许觉得这个问题不严重,王宵猎一时之间也说不明白多严重,但知道非常严重。

前些日子在新野,王宵猎有意让陈与义做军队的政治工作。但感觉得出来,陈与义不理解,也不想做。怎么办?王宵猎一时之间想不出办法。

刚开始带领军队的时候,王宵猎觉得政治工作是多余的。说实话,如果没有前世的记忆,可能根本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直到军队面临问题,想不出办法,王宵猎才渐渐明白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政治工作,不仅是为了保证军队的忠诚,更重要的是保证军队的性质。王宵猎一直讲,自己的军队要保家卫国,军人参军是为了保家卫国。怎么保证这一点?仅靠统兵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说统兵官是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政治工作则是保证军队性质的。真正的政治工作,不是古已有之的监军,也不是一些军队中存在的政治部,而是军队天然要求的一个职位。这个职位不是某些人凭空添加的,而是军队本身的天然需求。没有这个职位,军队就缺少了一部分的职能。

从荆门军凯旋后,别人看着一切顺利,王宵猎却感觉到了危机。在这个危机解决之前,不适合进行大的军事行动。不完成军队的改造,也不适合大规模扩军。

新中国建立之后,许多改革如急风骤雨。但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那支军队为什么在面对各种困难时都能应对,时机到了,如滚滚春雷般席卷大地?这个问题,并没有研究清楚。

红色军队的新生,是从重视政治工作真正开始的。按传统说法,政治工作可以视为文治。当文治深入到基层,一支新的军队崛起了。偏偏中国文人讲中国历史,讲宋朝历史,讲明朝历史,都说是以文治武,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羸弱,甚至亡国。为什么这些人讲的,跟现实历史刚好相反?为什么武人地位最高的时候,如五代,如民**阀时期,军阀可以把文人当狗一样杀,军队的战斗力不值一提?

作为军队的建立者和军队的统帅,王宵猎需要想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