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汉之国 > 第192章 待诏

天汉之国 第192章 待诏

作者:安化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1:14 来源:88小说

曾惇离去,王宵猎道:“襄阳是南北交通要道,流落这里的士人武将其实很多。我本来是勤王军出身,兵马不多,未立大功,这些人看不上。今年连胜了两场,不比从前,或者应该不同了。”

陈与义本来就是流落襄阳,听了这话,深表赞同。道:“若防御出个告示,招募官员,必然有许多人出来应征。旅途流落,日子其实是非常艰难的。”

王宵猎点头:“说的是。对了,明日唤知客僧来,看看鹿门寺里现在住了多少人。”

鹿门寺是襄阳最大的寺庙,旁边就是南北交通要道,住的人必然多。除了曾家,应该还有其他官员士人住在这里。去年金军南下,江南大片土地成为盗匪横行的地区,襄阳反而安定了下来。

吃罢晚饭,王宵猎回到住处。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雨出神。

进院子之前,自己只看见了一条裙子,一双眼睛,还有一种奇怪的感觉。那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年纪,长得什么样子,一样也没有看清。只有那一种感觉,好似是从神魂中带出来,经历了千年万年而没有任何改变。好似望夫崖,一个女人化成了石头,在那里等待家人的归来。

轻剔了剔灯花,王宵猎叹了口气。今天进入鹿门寺,先是遇到了法灯禅师这奇怪的和尚,吓了自己一跳。哪里想到,接着就会遇到这么一个人。

世间的女人各不相同,总有一些美得格外出挑。一见钟情,见色起意,都不稀奇,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都有。但像自己这样,对面相逢,却没有看清对方的长相,而又念念不忘的,就非常奇怪了。

王宵猎坐在灯下,托着下巴,看着外面的雨夜,不由出神。

第二天雨停了,太阳却没有出来,山路依然路滑难行。为防意外,上午王宵猎没有离开。

知客僧前来问礼。王宵猎请他坐了,道:“自金军南下,天下板荡。多少中原人氏,不得不离开家乡,南下避难。襄阳正处南北要道,想来到这里的士人应该不少。”

知客双手合十:“防御说的是。这两三年,到鹿门寺落脚的官员士人,少说也有数十人。大多住些日子就离开了,久待的并不多。去年金虏渡江,江南动乱,道路不通,许多人只好住了下来。如今在寺中居住的,除了曾家十余人,还有邓城范参政家子弟,阴城张太师家子弟,数十口人。还有许多原来的朝廷官员、落第举子,也有二三十人。”

王宵猎道:“每日里要供一二百人吃饭,寺里也不容易。”

知客道:“住在这里的客人,若时间久了,总要交些钱贴补寺里。如若不然,哪里养得起?”

王宵猎点了点头。这样才是对的,寺院再有钱,也不能养这么多闲人。

此时在朝中大权在握的范宗尹是邓城人,各种各样的亲戚族人,几十人都算少的。现在襄阳属于危险的前线地区,他们自然要去寻范宗尹。阴城张太师,是仁宗朝的宰相张宗逊。虽然过去了近百年,张家在当地依然是大家族。至于其他的小人物,知客僧也懒得提了。

详细问了寺中士人的情况,王宵猎并没有发现有自己熟悉人物的名字,也就懒得再理。经过了这几年的动荡,流落在民间的士人不知有多少,哪里管得过来?

送走了知客僧,王宵猎对陈与义道:“等到雨小一些,我们便回城吧。回去之后,制置司衙门出个告示,招募人才。长江以北,襄阳一带算是安定了,应该人才不少。”

陈与义称是。

正在两人闲聊的时候,一个士卒进来。叉手道:“外面有一老一小两人,求见防御。”

王宵猎不由皱起了眉头。问道:“他们是什么人?”

士卒道:“说是原翰林书画院的待诏,一时流落在襄阳。”

“书画待诏?”王宵猎想了想,“让他们进来。”

道君皇帝虽然治国不怎么样,艺术造诣却是极高。在他任上,翰林书画院高度发达,出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不过王宵猎对琴棋书画都不精通,对这些人并不熟悉。

荆门大胜,从金军手中抢到了大量钱财,王宵猎就想自己印纸币。有后世经验,王宵猎不想跟现在印的纸币那么粗糙。要想印的好,就要有好的画家。可惜一直没有合适的人手,此事就耽搁下来。

不多时,两个人进来。一个六七十岁,须发皆白。一个不足二十岁,脸上还带着稚气。

看着两人,王宵猎问道:“你们都是书画院的待诏?”

两人一起称是。年纪大的人道:“在下名为李唐,书画院里也有我的名字,天下知之甚多。这一位是李迪,看起来年纪小一些,天资却是极高。”

王宵猎可不信书画院里有年纪这么小的待诏,扭头看着陈与义。

陈与义点头:“以前在京城时,听说有这么个人物。十五六岁即入书画院,轰动一时。”

听了这话,王宵猎不由上下打量李迪。见他的样子清秀,只是眉目间一股英气。见王宵猎不信,看着自己还颇有些挑衅意味。

王宵猎笑了笑,道:“既是待诏,画的一手好画,到哪里日子也不会差了。”

李唐叹口气:“观察,现在战乱之后,襄阳识货的人又不多,我们的画也难卖出去。这些日子,在寺里画些壁画,聊以度日。时间长了,还受寺中僧人讥讽,日子其实难过。”

听了这话,王宵猎道:“待诏意欲如何?”

李唐道:“在鹿门寺的日子,有一个随曾家南迁的林官人家的小娘子,随我学画。我听她说,曾惇欲在衙门里谋一个差事,不在鹿门寺住了。那小娘子天资聪颖,人又十分伶俐,一时有些舍不得。便与李迪商议,若衙门里有合适差事,我们也不在鹿门寺待了。”

王宵猎道:“书画院的待诏,是这个时候天下最好的画师了。你们愿意,自有职事给你们。虽不能大富大贵,总是吃穿不愁。”

李唐听了,行一礼道:“如此多谢观察。”

王宵猎道:“此时我也恰巧需要画师,正是你情我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