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策行三国 > 第2290章 大智若愚

策行三国 第2290章 大智若愚

作者:庄不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4 05:04:48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策行三国 !

“奉孝,我的确有些意外,但与先帝的布局无关。老实说,我不觉得先帝会用传国玺布什么局。”荀彧放下茶杯,双手抱在腹前,淡淡地说道:“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实在不想误导你,以至于影响整个汝颍系的利益。奉孝,你毋须把心思用在我身上。”

“当真不知?”

“不知。”

郭嘉向后靠着凭几,一手搭着扶手,一手拿着羽扇轻拍大腿,打量着荀彧片刻。“好,我信你。”举起茶杯,向荀彧示意,喝了一口茶,又道:“我觉得大王说得对,传国玺实在不是什么吉祥之物,不要也罢。可是玉器还是需要的,你有没有办法?”

“这个倒没什么问题。据我所知,宫里的玉器大多被先帝当作陪嫁,随长公主东行。那些都是历代积累的精品,用于大吴开国应该够了。只是……”荀彧露出无奈的苦笑。“你也知道,长公主下嫁为妾,本就是对朝廷的羞辱,先帝为了长公主的安危,不得不委曲求全,结果大王连长公主的食邑都夺了。现在要用长公主的嫁妆,这是不是有些强人所难?”

郭嘉嘴角微撇,笑而不语。

“奉孝,你疑心我知道些什么,想必是因为长安的情况?”

郭嘉点了点头。“传国玺虽不常用,新帝即位时总是需要的。皇长子有先帝遗诏,却迟迟不能登基即位,恐怕不仅与长安局势有关,很可能是找不到传国玺了。传国玺乃国之重宝,除了你,我实在想不出还会有谁知道。”

“你的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但若是我知道传国玺的下落,何至于等到现在?”

郭嘉眉梢轻扬,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既然如此,那就当我猜错了。长公主的事,我去向大王进言,算是向你道歉。”

“道歉倒没什么必要,不过有一点,我倒是想请教奉孝。”

“文若言重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套。”

“大王打算如何解决长安的问题?”

郭嘉沉吟片刻,重新坐正,肃然道:“文若有何高见?”

“军师处想必已经考虑过武力解决的方案?”

“考虑过了,代价太大,不是最优选择。”

“那是否考虑过劝降?”

“能劝降吗?”郭嘉笑道。军师处当然考虑过劝降的方案,但很快就被否决了。孙策取缔了关东所有的封国,所有的刘氏宗室都成了敌人,而他们偏偏是掌握关中实权的人——不少宗室在军中,掌握着相当数量的武力——要想和他们谈判,必然要向他们让渡利益。

孙策自然不同意。当初决定取缔封国的时候,就做好了武力解决的准备,与其让前朝宗室继续做诸侯,不如将这些利益封给立功的将士。武力解决是有难度,可难度是暂时的,大不了等几年。承认了刘氏宗室的利益却是永久的——至少名义上如此——两相比较,优劣很清楚。

“就算大汉天命已尽,皇长子不能继位称帝,亦不当与布衣同伍。大王对此如何安排?”

郭嘉眨了眨眼睛。“文若的意思呢?”

荀彧盯着郭嘉,眉心微蹙。他比郭嘉大近七岁,此前郭嘉一直视他为兄,如今郭嘉身份尊贵,是吴国栋梁,吴王心腹,他却是个降臣,两人的关系不知不觉间就变成了平起平坐。他本人倒是不太在意,为了先帝的身后事,他可以向郭嘉低头,可是郭嘉如此作派,却让他心中忐忑起来。

是郭嘉不愿意帮忙,还是吴王已有安排,郭嘉知道帮不了忙,不接他的话?

见荀彧不语,郭嘉笑道:“文若,你啊,患得患失,勉为其难,反倒不如先帝洒脱。你看他,与吴王只见了数面,闻道而死,心无挂碍,坦然以布衣葬于定陶城外,何尝有一丝遗憾?你呢,为吴臣大半年了,还是放不下。形势如此,对皇长子而言,最要紧的不是能不能封王封侯,而是能不能保证性命。如果连血脉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血食?”

“话虽如此,刘氏毕竟是帝胄,既然连袁氏都能封王……”

“我就知道你盯着袁氏。”郭嘉哈哈大笑,拿起羽扇指指荀彧。“宫里盯着皇后之位,宫外袁耀的王位,可是你怎么不想想,大王为何如此善待袁氏。”他轻笑了两声。“你若是不清楚,不妨去问问辛佐治,他当初送袁耀回来的时候,袁夫人是怎么做的。文若,恕我直言,在这一点上,你不如袁夫人。”

荀彧有些尴尬。

“文若,大王是不是明主,天下形势如何,你应该很清楚。大智若愚,与其精心算计,步步为营,不如坦诚以待。就算你一时得逞,又能如何,韩信、彭越的结果是你所期望的吗?”

荀彧沉吟良久,一声长叹。

——

整体方案确定之后,张纮、虞翻迅速着手拟定具体的条例,并开始相关程序、物资及宫室的准备,吴王即将称帝的消息不再是秘密,很快就传了出去,建业城为之沸腾。

大丧刚刚结束,新年将至,从各地赶来的文武聚集建业,互相拜访,吴王称帝自然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除了整个天下形势因此产生的变化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各人的切身利益。这几年连续征战,有的立了功,有的受了挫,升迁贬黜是意料之中的事,吴王很可能会趁着这次机会一并调整。

这时候,真能心平气和的只是极个别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些患得患失,有的忙着串联打听,有的借述职的机会进宫,混个脸熟,探听风声,没机会直接向孙策述职的也要找各种关系请见,夫人外交自然成了必选。孙策固然是烦不胜烦,后宫的袁衡等人也是门庭若市,访客不断,就连还没正式入宫的步练师都成了请托对象。

即使孙策对人性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还是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前世听过的那些官场笑话如今一一在他面前上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多些有些黑色幽默。

汤山诸苑,刘和的丹枫苑成了最安静的地方,也很快成了孙策下意识的去处,很多时候就连晚餐都在丹枫苑,而不是去袁权的稻香苑。袁权这几天也忙得很,根本没心思张罗饮食。年关将近,除了托关系的之外,商会的各项事务也到了结账的时候,关系到一年收成,她不能掉以轻心。

晚饭之后,刘和安排人服侍孙策洗漱,自己却没休息。孙策泡了一会儿温泉,起身回房,见房中被褥整齐,却没刘和的影响,知道她还在忙,便信步来到一旁的书房。刘和的书房有一张巨大的画案,上面铺着一整张羊毛毡,沾满了墨迹、颜料,案上到处都是笔墨纸张,刘和带着越舞等两个宫女在忙碌,见孙策进来,连忙起身。

“大王稍候,妾马上就来。”刘和有些不好意思。“还有几页书稿要校对,明天就要送到排印,要不然就来不及了。年关将近,印书坊就要歇业放假了。”

“什么书稿啊?”孙策走了过去,很随意的探头看了一眼,见一张张纸上画满了各种古物,不免有些好奇。刘和擅绘事,尤其是山土,他本以为是山水图册之类的,没想到是古董图集。

“金石录。以前宫里收藏的一些古物,大多散失了,我怕以后都没人记得了,趁现在还有点印象画出来。”刘和有些怯怯地说道:“大王,这些前朝遗物,会不会不吉利?”

孙策哭笑不得,这傻公主的脑子里除了画画,就没其他事了。书稿都快完成了,她才想起来是不是吉利?“史书上记载了那么多灾异、战乱,岂不是也不吉利?”

刘和眼神闪烁,一时反应不过来。孙策也没再说什么,在案前坐下,随手拿起几页书稿闲看。前几页是画得比较简略的钟鼎等青铜器,他也不懂,后来看到两页玉器,本来也没在意,后来觉得这几件玉器画得很精细,不免有些奇怪,刘和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他便随口问了一下。

刘和笑了。“这些玉器没丢,都在宫里藏着呢,妾是对着画的,自然精细些。”

孙策也知道刘和的嫁妆里有不少玉器,但他没细问过。既然是刘和的嫁妆,那就是刘和的私人财产,他不想过问。他又翻了一会,发现一个问题:刘和身边的玉器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大大小小怕是有上百件。如果考虑到洛阳皇宫先被袁氏兄弟抢过,又被董卓抢过,后来西迁长安又遗失了不少,那刘和身边的玉器就显得太多了。

“你身边究竟有多少玉器?”

“出长安时,一共是五百七十三件,后来送了一些出去,现在还有五百一十二件。”

孙策大吃一惊。“这么多?你是将长安宫里的玉器都带来了吗?”

刘和神色一黯。“即使不是全部,精品应该都在。先帝说,这是他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