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现言 > 娘子且留步 > 第560章 玉佩

娘子且留步 第560章 玉佩

作者:姚颖怡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3-12-27 16:53:41 来源:88小说

这枚玉佩不应出现在小山村里的拾粪汉子手中。

柴晏冷笑:“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拿着偷来的东西出来售卖,来人,把他抓去见官。”

汉子尚未反应过来,两条胳膊就被周扫尘反剪在身后,动弹不得。

“放开,放开,你这婆娘快放开我!”汉子虽然挣扎叫嚷,但是声音并不大,显然,他不想被村里人听到。

周扫尘朝着他的肚子就是一拳,骂道:“想活命,就闭嘴!”

汉子吃痛,不敢叫喊,珍珠和琉璃巡视一圈,冲着柴晏摇摇头,确定四下无人。

柴晏举起玉佩在阳光下照了照,对汉子说道:“你不识字?”

汉子懵懂:“不识。”

“这就难怪了,这玉佩上刻有宫廷御制的标记,若你识字,是一定不敢拿出来卖的,这是宫里的东西,你还说不是偷来的?”柴晏鄙夷。

汉子吓得面如土色,若非被周扫尘制住,两腿发软,被周扫尘提溜起来,才没有跪倒下去。

“冤枉啊,冤枉,小人真的不知道这是宫里的东西,小人长这么大,就去过三次县城,连皇宫是啥样子也不知道。”汉子哭道。

“不是从宫里偷的,那这是从哪里偷来的?”柴晏面无表情。

“是,是,是王,王老公家里。”汉子咬咬牙,还是说了实话,偷王老公总比偷皇宫要好吧。

柴晏和颜雪怀交换了眼神,两人都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惊喜。

真没想到,居然会有意外之喜。

据这个汉子交待,他叫崔良子,家里很穷,因为他祖父是招赘来的上门女婿,因此,他们家在村里一直被人看不起,日子越过越穷,亲戚们也无人帮衬。

崔良子二十岁还没娶上媳妇,托媒婆给说了几家,都是嫌他家太穷。

有一次,崔良子在王老公后墙外面的林子里转悠,意外地看到有个人从一人多高的杂草丛里钻出来,他从未在村子里见过这个人,这人穿着绸子衣裳,一看就是城里来的有钱人。

崔良子躲在树后,直到那人走后,他也没敢出来。

又过了两天,崔良子又来到那片林子,他找到那人钻出来的地方,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洞,那洞上面盖着杂草,挪去杂草,拂去还面的一层土,便露出四块青砖,把青砖搬开便是洞口。

崔良子把青砖和杂草按照原样放回去,把这事藏在了心里。

过了一个月,他再也忍不住,就趁着月黑风高又去了那片林子,这一次他更加小心,月光透过稀疏的枝叶照进林子里,崔良子看到有三条人影,向着林子的另一端飞奔而去。

那三条人影出现的地方,就是洞口的位置。

听到这里,柴晏问道:“是三个人?可看清了他们的样子,你认识吗?”

崔良子摇头:“没有,我只看到他们的背影,不过我敢保证,这三个都是小孩子,如果不是小孩,那就是矮子了。”

柴晏和颜雪怀同时想起李云珠查到的消息,王太监的干儿子。

除了被王大宝卖出去的两个以外,余下的三个。

这三个小孩,在王太监死后,他们就像是从人间蒸发了,无影无踪。

柴晏说道:“你继续说。”

见崔良子迟疑,周扫尘的一只手捏在崔良子的肩膀上,崔良子疼得冷汗直冒:“姑奶奶,祖宗,我说,我都说。”

那晚,崔良子进了那个洞。

洞里是一条暗道,暗道的尽头,在王太监的卧房。

崔良子推开挡住出口的柜子,卧房里没有人,他想偷东西,却发现箱笼都被打开了,像是刚刚被人翻找过。

崔良子大着胆子,走出卧房,看到外面的情景,他吓得差点叫出声来。

宽敞的大厅里,横七竖八躺着六具尸体!

这六个人,崔良子全都认识。

王大宝和他的三个儿子、王太监,还有一个是王太监的管家,都叫他老何,老何常在村子里走动,村里人全都见过他。

其中,王太监反而是死状最好的一个。

没有看到伤口,也没有血,就像后来崔良子在村里听说的那样,是给气死的。

王大宝父子,却是七窍出血,死状恐怖。

而老何,则是前胸上插着一把刀!

崔良子吓得跌坐在地上,好半天才爬起来。

直到这时,他在看到王大宝和三个儿子身边都有银锭子,但当时崔良子长那么大,从未见过银锭子,也不知道那些就是银锭,加上王大宝父子的死相太过吓人,崔良子没敢去拿,他大着胆子,挑上了看起来不那么吓人的王太监。

这枚玉佩就是从王太监身上摘下来的,王太监手上还带着扳指,崔良子去撸,可是没有撸下来,他吓得发抖,就没有继续,只拿了这枚玉佩。

当时他太害怕了,想要原路返回,一时着急,却走错了屋子。

他进的是王太监隔壁的屋子,屋里点着灯,灯下倒着一个人,那人背后插着一把刀,血流了一地!

崔良子吓得屁滚尿流,大叫着退回大厅,却又一屁股坐在了老何的腿上,他爬起来时,看到老何的嘴巴一张一合,竟是还没有死透。

可能是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活着的人,崔良子的胆子也跟着大了起来,他凑到老何嘴边,听到老何断断续续地说道:“坏,坏......”

老何没了声息,这一次是死透了。

崔良子的脑袋终于清明起来,他在老何身上摸了摸,摸出几角碎银子,连同那枚玉佩一起揣进怀里,顺着来时的暗道,逃回了那片林子。

次日早晨,崔良子便听说王太监家里出事了,据说是王大宝的老婆见丈夫和儿子去叔父家里没回来,便过去找人,发现了尸体。

崔良子担心被人发现他偷东西的事,把碎银子和玉佩埋进自家院子里。

他在家里躲了几天,见没人来找他问话,便让他娘去打听打听,他娘从外面回来,告诉他衙门已经查明白了,王太监是急火攻心而死,王大宝和他的三个儿子则是中毒死的,王大宝的老婆也说了实话,在这之前,王大宝卖了王太监的干儿子。

崔良子还以为他娘没有打听清楚,自己又去打听,结果,他打听到的,和他娘听来的一模一样。

死了的只有王太监,和王大宝父子,总共五个人,五具尸体。

老何,和那个同样被一刀刺死的人,都不在其中。

崔良子正在纳闷,村子里便又出了大事。

王太监的那处大宅子,无缘无故走水了。

那宅子里已经空了,没有人,好端端怎么会着火呢。

村里人都说是王太监来索命了,没人敢去救火,全村人眼睁睁看着那座大宅子被烧成了瓦砾。

崔良子反倒放心了,宅子给烧了,也就没有人发现那条暗道,他又去了一趟那片林子,用石头把洞口彻底堵上。

不过,他也很后悔,后悔没有拿上那些大银锭子,他是听村里人聊天才知道,那天晚上他在王大宝父子尸体旁边看到的,就是传说中的银元宝!

那些银元宝都被衙门拿走了,据说每一个都有十两重!

从老何身上找到的碎银角子,早就被崔良子花了,可是这枚玉佩,他却没敢拿去卖。

刚开始,崔良子不知道这是好东西,在他眼里,只有金银才值钱,后来他实在没有钱了,就去当铺里问过价。

结果当铺的伙计叫来了朝奉,朝奉看看玉佩,又看看他:“这东西你从哪里弄来的?”

崔良子做贼心虚,知道朝奉是在怀疑他,他慌忙说不当了,拿了玉佩便跑出当铺。

他甚至没敢直接回前台村,绕了一个大弯,先到后台村,又从后台村绕到前台村,生怕被人盯上他。

现在过了二十年,崔良子觉得应该没有事了,可他还是不敢把玉佩拿到县城里去。

当年这个案子是县衙给办的,县衙就在县城里,崔良子担心会被人联想到王太监的案子上。

昨天听说村子里来了外地人,而且这些外地人一看就是有钱人,他这才大着胆子过来,毕竟,无论前台村还是后台村,平时很少能看到外地人,更别说是有钱的外地人了,崔良子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柴晏对琉璃说道:“给他十两银子。”

崔良子又惊又喜,拿上这十两银子,便飞奔着跑了。

琉璃去了崔良子说的那片林子,果然找到了被堵住的洞口,想来这条密道,是王太监给自己留的逃生之路,却没想到,最终他没有用上。

琉璃找到里正,问了王大宝老婆的下落,里正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些外地人,居然会问起当年的事。

“死了,从衙门回来就吊死在他家的堂屋里了,男人和儿子都死了,她还怎么活?你说是吧,怎么活?”里正说道。

琉璃又问:“当年的里正是你爹吧,王太监在这里落户的时候,用的是什么名字,籍贯何处?”

里正额头上渗出汗珠,心里暗暗猜测这些人的来历,琉璃冷笑:“你父亲是怎么死的,你心里应该清楚,不是你们不说,就能保住性命,我说的对吧?”

当年,老里正也是三缄其口,可最终还是死于非命。

里正大着胆子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琉璃淡淡说道:“我家主人是当官的,比你们县太爷官大,这事我们已经查得差不多了,你若现在不说,那就跟着我们到衙门里说去。”

里正闭闭眼睛,咬咬牙,问道:“我若是现在说了,是不是就没事了?”

“你也就三十来岁吧,二十年前你才多大?再说,那时你也不是里正,你只要说实话,这事就和你没关系。可若你不说,那咱就要好好查查了,牢饭咱还管得起。”

你现在不说,那就到大牢里慢慢说。

里正忙道:“我说,我都说。”

当年,王太监是和老何一起来前台村的,第二天,王大宝来找老里正,说他叔过来投奔他,要在村子里住下,还想买地盖房子。

老里正一听就知道王大宝胡说八道,这王大宝是逃难来的,落籍时就说过,他家三代单传,他在原籍没有亲人了。

三代单传,哪来的叔叔?

见老里正不相信,也不让王太监落籍,王大宝给了老里正三十两银子,后来王太监在村里买地盖房,又给了老里正二十两,里正家前前后后收了五十两。

王太监没有原籍开具的路引,他是以投靠的名目,在前台村落籍的。

老何则有卖身契,他是王太监的奴仆,跟着主人一起落籍。

王太监在村里盖了大宅子,又过几个月,老里正的婆娘看到老何从村外回来,带着一头奶羊,老里正的婆娘笑着打趣:“咋买奶羊啊,莫非是有没奶吃的娃?”

原本只是开玩笑的话,却没想到老何脸色大变,敷衍两句就快步走了。

傍晚时分,老何来到老里正家里,说主人请老里正过去喝酒。

老里正已经听婆娘说了奶羊的事,心里有了猜测,待到去了王太监家,喝到尽兴时,王太监告诉老里正,自己无儿无女,便从善堂里抱回个小子,想着将来养老送终。

还说这事暂时不想让侄子知道,希望老里正帮他先瞒着。

事后,王太监给了老里正二十两封口费。

就这么又过了两年,有一回和王大宝喝酒,王大宝喝醉后抱怨,说王太监认了一堆干儿子,说不定以后的家财都要便宜那些干儿子。

老里正这才知道,王太监家里不是只有一个小孩,而是有好几个。

老里正心想这又是赚钱的机会,他便去了王太监家,问起那些孩子,王太监说那都是他买的,虽然只有两三岁,但是长大后可以当小厮。

花钱买来的小厮,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就是个物件儿。

当然,老里正临走的时候,又得了不少钱。

就这么又过了好几年,王大宝又抱怨过几回,说那些都是干儿子,根本不是什么小厮,如果是小厮,那些孩子也有八、九岁,十来岁了,怎么不见他们出来买盐买酱油的。

老里正觉得也是,小厮是物件,可是干儿子不一样,那是个个都要有户籍的。

老里正直觉,他又要大赚一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