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器的收藏门类中,铜炉因其铸造精良、工艺考究、造型古朴,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古玩艺术品,并成为艺术品市场的热门收藏品类之一。
而提到铜炉,就不能不提享誉盛名的宣德炉。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我国制铜史上的新篇章,其精密温润的材质、典雅圆润的造型,可谓优冠诸炉,甚至被明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
明代宣德炉之所以珍贵,除了因为不惜工本,制作异常精良等方面之外,和它的存世量也有关系。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真正的宣德炉经过好几次的灾难。
第一次,明崇祯年间,由于国力日渐衰败。当时崇祯的前面有努尔哈赤要夺取他的江山,背面有李自成打他,军费严重不足,所以下旨把皇宫里的铜器拿来铸钱,以解燃眉之急。明末李自成攻占京城,于是将皇宫中各种铜器熔成数万铜饼运到西京去了。
第二次,清代咸丰当皇帝时,外有八国联军打他,内有太平天国起义,也是军饷严重不足,为了筹军饷,不惜把皇宫、内廷保存的各种铜器毁掉用以铸钱。藏于宫里的宣德炉经过这几次劫难,基本上就没有了。
至于民间收藏的宣德炉,也因为战乱,连肚子都吃不饱哪还去收藏宣炉呢?说不定也有人把它铸钱了。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原因,流传到现在的真正宣德炉,可以用寥若晨星来形容,每一座都是大收藏家们争夺的目标。
因此,在场只要对宣德炉有些了解的人,此刻全都反应了过来,特别是元林和林友信,更是张大了嘴巴,露出一幅不可置信的模样。
原本他们两个也都以为,这只宣德炉不过是清代时期的仿品,至于原因也简单,因为这只宣德炉看起来崭新如故,不像是流传了几百年的样子。现在听说它是一件真正的宣德炉,心中的诧异可想而知。
于是,当蒋卫文的话音一落,一众人等纷纷猛然站了起来,快步上前,围到了苏老的身边,一双双眼睛都睁的老大,恨不得飞出来贴到铜炉上去仔细地瞧一瞧。
候老连忙说道:“老苏,能不能让我上一下手?”
“没问题。”苏老把铜炉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上,看起来还稍稍有些不舍。
候老深吸了一口气,尽量控制住微微颤抖的双手,这才拿起了铜炉。
“宣德皇帝督造的三千座宣德炉中的一座?”
候老喃喃自语,话语中还是有些许不信,不过马上,他的眼睛就亮了起来,整个人也如同疯魔一般,情绪越来越激动。
“老候,控制一点,你可有心脏病,别太激动!”蒋卫文连忙劝道。
候老深吸了几口气,控制了情绪,这才笑着说道:“没事,我的身体我自己有数,再说了,能够欣赏到这真正的宣德炉,就算死也值了。”
“您老可别这么说,不然小子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孟子涛笑着拱了拱手。
“放心,不找你算账。”
大家相续哈哈一笑。
有了候老这番话,更加证明这件宣德炉是一件开门到代的真品,这完全称的上是国宝无疑,因此店里的气氛也更加的热烈,剩余的人纷纷上前,想要一睹这件国宝的真容。
看到一伙在沪市古玩圈内名声赫赫的专家、学者,你挤我、我挤你的上前鉴赏,几乎被人遗忘的卢正源立在一旁,脸色很不好看,尤其是听到大家纷纷证实就是一座真正的宣德炉时,心情就像吃了苍蝇一样,别提多难受了。
“不可能!一定不可能的!”
他双眼微微的有些失神,自己师傅找了多久的宣德炉,连半座都没有找到过,凭什么孟子涛这个毛头小伙子,这么容易就能找到一座?难不成这小子是福星的私生子啊!
“肯定不可能会是真正的宣德炉,哪里一定有什么问题!”
想到这,卢正源走上前,腆着脸请求鉴赏。虽然双方不对付,不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孟子涛也不可能说不让他看。
卢正源看了不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照理说,这宣德炉经过几百年的流传、把玩,总会有些磨损吧,为什么无论是视觉和触觉均能感得到炉表面细嫩与滑腻?”
卢正源提出的这一点,也正是元林和林友信疑惑的地方,不过既然有这么多位专家在,想必能有解释吧。
蒋卫文深深地看了卢正源一眼,对着孟子涛微微一笑:“小孟,你是物主,这一点还是由你来解释吧。”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想来卢老师没有读过多少宣德炉的著作,对宣德炉的皮色并不了解,明末宣炉学者冒襄说:‘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在这组对宣炉的赞美词中,冒襄把宣德炉的皮色比喻成女子的肌肤。”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崭新如初,这和宣德炉使用的人工皮色工艺大有关系。有了这一层工艺的保护,这才使得真正的宣德炉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洗礼,还能有如此表现。但这并不是说,有了人工皮色的保护,岁月的侵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了。”
“如果你能够看仔细一点,用100倍的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此炉也是伤痕累累的,在炉表体上有象月球被撞击后的圆形凹坑,也有月球上没有的蛋形坑,还有受锐角体打击后在炉体上留下的的v字痕、碰撞痕等。这些痕迹以及炉体上的瑕疵,只不过因为有人工皮色的保护,用肉眼是不容易看见的。”
“而且,这层人工皮色很不简单,如果继续放大后再看,痕迹上皮色并没有起裂,更不要说有脱皮的现象了。这说明炉体人工皮色有一定的韧性,非常薄,皮色厚度可能只有几微米厚,可见这种工艺之厉害,说它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
说到这,孟子涛似笑非笑地对着卢正源说道:“卢老师,我这有放大镜,要不要借给你看看。”
卢正源既然尴尬,同时也有些羞恼,但他却又不敢爆发出来,只得说自己有放大镜,拿出来装模作样的观察,那模样,就好像把头埋在土里的鸵鸟一般。
众人暗自纷纷摇头,事实上,在场的大部分人对卢正源师门与孟子涛师门的恩怨多少有些了解,就算卢正源提出质疑也都觉得很正常,但你沪正源就算想提出质疑能不能专业一点,至少等仔细观察后再说吧,现在就这样,只不过是给人一种无知的印象。
因为此事,卢正源给大家的印象下降了好几分,不过碍于情面,大家并没有多说什么,接下来就对这座宣德炉进行探讨。
到底都是经验丰富的专家,特别是苏老,在铜器这一领域浸淫已久,曾经发表过多篇宣德炉方面的研究文章,在座的专家之中,他应该是最有发言权了,他讲述的一些宣德炉的工艺特点,也是孟子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
就听苏老说道:“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40多种色泽,如茄皮色、藏经色、棠梨色、仿宋烧斑色等……君不见,赵汝珍也在里说:‘宣炉惟色不可伪制’……”
“除色泽优美外,宣德炉还具有器型周正、线条简洁、端正静雅、气度沉稳等特点,将铜炉艺术推向历史巅峰。宣德铜炉的造型古朴庄重、做工精致,也是继商周青铜器之后,我国铸造工艺中的一个高峰,其式样多取自宋代的和汝官哥钧定等名窑瓷器。”
“简洁的造型、高度抽象的线条、精准的几何关系,这些在宋瓷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的美学元素,在宣德炉上也能寻见端倪……”
苏老侃侃而谈,对宣德炉里里外外都进行了一番阐述,再加上其他人补充,令孟子涛对宣德炉的认知水涨船高,他心里不由感慨,别看自己记忆出群,许多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但论到经验,和这些老前辈们相比,可真得差远了。
在大家商讨的过程中,卢正源把铜炉放了回去,内心之中全都是是对孟子涛的嫉妒和恨意。
一座品相完美的宣德三年制成的宣德炉价值多少?
当卢正源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的心脏好像被尖刀给狠狠地扎了一下,疼的抽搐起来,肚子里响起了一声声不甘的怒吼声,为什么这座宣德炉不是他的?哪怕不是他的,但也别是孟子涛这个毛头小子的啊!
卢正源越想越气,狠不得冲上去,把铜炉狠狠地摔到地上,砸个稀巴烂。当然,他还有理智,肯定不可能会付诸实施,但一直在这里坐着,难保自己突然爆发,于是他还是起身告辞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