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科技之锤 > 第362章 流量

科技之锤 第362章 流量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7 17:51:23 来源:88小说

照着宁为的本心,对于瑞国那边强行给自己加的戏,是不太想做理会的,没什么必要。从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反正急得不是他们。

在三月的辅助下,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够了。起码宁为还是很有自信在他有生之年,能看到三月奖超越诺贝尔奖,成为全世界公认的最中肯且知名的大奖。

当然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那种获奖的荣誉感。

诺贝尔奖之所以影响力巨大,是因为大家已经默认这些获奖者推动了这个世界的科技树在正确的方向上向前发展,于是有了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专有的特权。比如高校内的专用停车位,比如资本大佬挥舞着支票本求合作。

在宁为的设计中,未来的三月奖当然也要如此,且是必须要争取的。

因为一个国际性奖项,往往真能带动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向前前进一大步。

瑞国的人口不过一千万人,只看人口数量,基本就跟华夏一个中型城市相当,但其科技实力却能在世界排进前十,而且在多个科技领域领先于世界。比如冶金、材料、机械、电子、通信,等等,诺贝尔奖在其中自然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毕竟诺贝尔奖的评委大都在这个国家,大家认可这个奖项,也就代表着认可瑞典的科学家具备对世界科技发展点评的权力。

对于华夏来说,三月奖同样如此。

当三月奖拥有跟诺贝尔奖等同的地位,也就意味着全世界认可了宁为制定的这套科学评价体系,认可了华夏具备决定世界科技走向的能力,认可了华夏从世界制造中心向世界科技中心的转型。在学术圈一旦有了这个认知,也代表着更多各国的优秀人才会有更加充足的意愿来到华夏交流,最起码来到华夏看一看。

虽然现在已经用地球村来形容网络时代地球上发生的资讯传递速度,但其实在西方许多媒体镜头下的华夏跟华夏人眼中的华夏,依然是两个世界。

许多醉心于学术的人在想要了解或者获取一些资讯时,几乎是本能选择那些具备一定公信力的大型媒体,因为如果想要从数以万计的自媒体获得信息,就需要花费太多的沉没成本去分辨其中的真伪,太过浪费时间不划算。

这种情况下有了三月奖加持,会很自然的让许多科研工作者去自发的通过渠道了解华夏,甚至会想要到华夏来看一看,也许来了就不愿意走了呢?

比如像露西·罗恩这样,虽然常常会有怨气,没事还喜欢跑来跟宁为吵吵架,但是在燕北大学呆得其实也挺好的,时不时的还会拉上江同学一起出门逛逛街,也在燕北大学交到了不少朋友,据说还有不少追求者……

听江晨霜说,露西·罗恩甚至真的有了在华夏恋爱甚至结婚的心思,用她的原话说华夏男人要比她祖国的那些男人靠谱得多。比如日常聊天时,甚至有人向她表露过,作为男人婚后将工资卡交给她保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在露西·罗恩还不太懂彩礼是种啥玩意儿的情况下。

对此,宁为当时回馈给江同学的评价只有一句:“什么玩意儿?!舔狗不得house!”

可惜的是,据说他可爱的周师兄已经很舔了,然而却依然没能俘获露西·罗恩的芳心。大概是智商上的优越,让这位哈佛天才女博士更看重外在的美……

其实宁为到是很想跟露西·罗恩谈谈择偶观的问题。

比如外表并不是一切,尤其是从女人的角度来看,男人的外表是最不能信任的。毕竟帅气不能当饭吃,他的周师兄虽然单纯从容貌上来说的确不算帅气,但起码不丑。尤其是请客吃顿饭都能拖个几年,有钱都攒起来的性子,特别适合嫁过去过日子……

但最终还是作罢。

主要是宁为不太敢确定,凭他跟露西·罗恩的关系,这种谈话会不会出现反效果。

因为露西·罗恩还很诚恳的跟江同学说过,她对于华夏男人的好印象,必须要抛开宁为来谈,因为她觉得宁为身上没有任何她所看到的其他华夏优秀男人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并非常疑惑江同学为什么会对宁为这种大男子主义的家伙死心塌地的……

好吧,又想远了。

总之,先把那些高端人才吸引到华夏来看以看,万一就被吸引住了,决定留下来做研究呢?只要价格开的够高,只要城市宜居,环境够好,在哪干活不是干呢?毕竟科学是无国界的嘛。

而且相对于华夏人来说,其实国外人的思想更不反对移民,毕竟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移民国家嘛,火星都愿意去,更别提只是在地球上换个地方生活了。

当然,在宁为的构想中,大概也只需要吸引各个行业科研领域的精英就够了。最好是那种一心把实验室当成家的,大家一起努力,建设更美好的地球。

显然三月是了解宁为的想法的,所以给出了建议……

要勇往直前!

当然这种事情其实不太适合在微博发声了。

人家都是接受记者采访,他在微博上回应一、两句就显得不太尊重人了。

于是,宁为放下了手头的研究,走出了办公室,来到隔壁,很礼貌的敲了敲虚掩着的门。

门很快被打开,露出柳唯那张很有棱角的脸。

“要出门?”

“没有,就是有个事要问下你,我记得之前有不少媒体希望能采访我来着?”

“你要接受采访?”

“嗯,蒂姆诺贝尔奖基金会主席都站出来接受采访了,我做了反思,咱也不能表现得太倨傲了,做人呢还是要低调些。偶尔接受一下采访、直播什么的,跟媒体打好关系,也是有必要的。你觉得呢?柳哥?”

柳唯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字斟句酌的问道:“宁为,你具体想谈点什么,要不要先过过稿?”

“我就想心平气和的跟这个世界讲一讲三月奖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次大型科普性宣传吧,告诉大家三月奖的评选流程为什么是最科学的,还有回应一些传闻,为什么今年的三月奖没有华夏人获奖。大概就是这些,过稿就不用了,说什么不说什么,我心里都有数的。”

“宁为啊,你应该知道,许多人都很看好你,对你的评价特别高,但其实大家也希望你能少说些话。科学家其实安静些没什么不好的,尤其是大科学家不太擅长沟通是很正常的事情。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足够了!”柳唯建议了句。

说得很委婉,表达的意思也很直接,就差没直说“你不会说话就少说点不行吗?”

这让宁为想到了三月在屏幕前气势汹汹喊出的那句:“喵星人不惧挑战,永远勇往直前!”。

虽然许多人都觉得宁为很毒舌,但其实对这个评价宁为是很委屈的,真要说到毒舌,三月才是真的毒,然而绝大多数人似乎对此都没什么印象,甚至网络上对于三月的主流评语竟然是——可爱!

这才是最夸张的。

起码跟三月比起来,宁为觉得自己已经很擅长沟通了,而且沟通能力很强。比如他经常一开口就能让曾经的寝室群里所有人都闭上嘴巴。

“有些话还是得说的。尤其是涉及到三月奖。这个奖项对于我的一系列计划很重要,三月奖未来能不能发展起来。我让三月做了一个不算太科学的情景预测,大概就是根据以往国际社会热点事件各方反应作为模板,然后做出一个数学模型,来判断这次事件的媒体后续反应。”

“结果是如果我们不做回应的话,接下来很可能会有一篇知名媒体的报道开始刷屏,非常客观的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三月奖为什么不可能取代诺贝尔奖。为了提高真实性,说不定这篇报道还会是一位华裔记者署名。这种报道对三月奖的影响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必然会延缓三月奖在国际学术圈的接受度,这种接受度并不是提高奖金能解决的。”

“可怕的是,按照报道传播影响力来计算,这种针对性的文章会在学界内流行,从而拖延三月奖在国际学术界被认可的速度。这个时间可能是两年、五年甚至十年,虽然说我们都还年轻,无所谓。但总有些人已经老了呀,我相信许多老科学家们肯定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华夏也拥有自己能跟世界顶级奖项相媲美的国际性大奖,你说呢?”

……

这个理由可以说是无敌了,尤其是思考境界的拔高。

很多人都讨厌那种谈话的时候,把立意无限拔高的说辞,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很有用。就好像此时柳唯都不敢说个“不”字。

“你说得对。但三月奖有专门的办公室,三月基金会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你去凑什么热闹?直接让其他教授接受采访不好吗?”柳唯给出了一种选择。

“真不是我自夸啊,柳哥,现在三月基金会影响力还不够大啊,他们就算接受采访,估计传到国外也没几个人重视。我不一样,我有流量的。”

回答依然很合理。

网络时代,流量即为影响力,说出的话,要让人看到了才能叫表达态度,没人看那叫自娱自乐。

“好吧,你想什么时候?”

“要不……就今天下午吧,随便约一家媒体,早点搞定早点了事!”

“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嗯,如果是熟识的人来采访最好。”

“好!”

……

宁为说是随便约一家媒体,但媒体当然不可能太随便。

毕竟太多的媒体希望能采访宁为了,别说一些地方性的媒体了,就是央媒都已经申请过好多次了。

随着宁为获奖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网络上流传宁为接受采访的视频却并没有变的更多,主打还是宁为本科时接受的几次采访,以及在央媒新闻上的几分钟内容。

当宁为本科毕业之后,正经视频就只剩下为宁班做宣传拍的那些小视频了。从传媒的角度看来,这多少还是有些浪费了。

就好像宁为的自我评价那样,这毕竟是个虽然不靠流量吃饭,但却自带流量的家伙。

所以很自然的,柳唯第一时间上报之后,消息便传到了——央媒。

……

央视大楼,知名主持人罗珍正在电脑前仔细阅读着下期《人物》节目邀请的嘉宾简历,明天就要正式录制节目了,在节目前对嘉宾有更深的了解,无疑对于节目的拍摄跟制作进程更有利,最重要的是《人物》这档节目邀请的嘉宾本就有其特殊性,比如的确都是人物。

就好像明天她要对话的就是一位华夏知名的商业大佬。能做到大佬的位置上,多少是有些脾气的。虽然说到了这些大佬的层级,多少都会给央媒一些面子,但作为主持人,多了解一些采访的对象,在保证有看点的话题可以讨论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大体上的友好气氛,却能彰显一个主持人的功力。

罗珍正看资料看得入神,摆在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瞟了一眼,看着主任办公室五个大字,罗珍连忙接通了电话。

“喂,张主任,有什么吩咐?”

“罗珍啊,临时有个采访任务,你赶紧准备一下,马上准备过去。”

“啊?采访任务?我去。”罗珍有些懵,毕竟台里有负责外出采访的记者,对于一个节目主持人来说,很少会有外出采访的任务分配到她身上。

“嗯,台里目前就你跟宁教授打过交道嘛,宁教授那边的意思是希望能有个熟人去做期采访,所以就你了。”

“宁教授?宁为啊?”

“不然呢?还有哪位宁教授是他愿意接受采访,咱们就得马上响应?你赶紧准备吧,叫小周配合你,时间定在下午两点,地点就在燕北数学研究中心,你们过去之后直接打一位柳唯先生的电话,他会安排好的。对了,这次可不是录制节目,配合好的同时,看能不能再跟宁教授约一次更正式的采访。”

“好的,张主任,保证完成任务。”

……

挂了电话,罗珍还是很兴奋的。

正如张主任说得那样,不是哪位教授都是愿意接受采访,央媒这块就会配合的。毕竟央媒也要面子不是。

但宁为绝对是个特例,即便之前被拒绝太多次,但依然没什么脾气,毕竟人家的成就摆在那里。

罗珍还记得上次她跟宁为对话,还是宁班正在筹建中,未来之城的规划还只是一张图纸的时候。

现在宁班已经正式开课了,那座在lp县的未来之城也建设得如火如荼。

只是没想到她又有了再次采访宁为的机会,毕竟目前还没有人两次登上《人物》这档节目。更多的还是好奇,宁为怎么突然想着要被采访了?

宁教授懒得跟媒体打交道在台里也算出名了的。

毕竟台里想采访却一直没机会的名人可不太多,宁为绝对是最特殊的那个。

兴奋之下,她也第一时间在微信上找到了宁为,发了个消息过去:“宁教授,刚刚台里给我布置了个任务,下午两点赶去燕北数学研究中心去跟您做一期专访,您是想聊些什么话题?”

很快她收到了回应,依然非常简单“?”

不过还好,紧跟着的一条消息还是足够热情的:“又是罗姐你来了啊?不过下午随便采访几句应该没法做节目吧?我就是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诺贝尔奖跟三月奖这个话题,这点东西不可能撑起一整期节目吧?我让柳哥随便找个人录个小视频就差不多了,派你来的会不会小题大做了?”

看到宁为的消息,罗珍立刻回复道:“宁教授,我大概懂您的意思了。不过这也不需要做一期节目啊。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对话的内容,直接以新闻的形式播报就好了。在新闻上您也可以发表看法,我跟您说在做主持人之前,其实我也是新闻采访记者来着,这工作我也挺熟悉的。”

“那就最好了,罗姐,谢谢啊。可惜了,我爸又不在京城,不然还能让你跟他合个影来着。”

“以后肯定有机会的。宁教授,我这边准备好后就直接过去,您现在可以想想需要我采访些什么问题,我们直接在微信上沟通,等会过去之后我们就直接开始,免得耽误您的时间。”

“嗯,其实挺简单的,你现在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尼尔斯·库尔斯顿跟诺贝尔基金会主席拉尔斯·海肯斯滕这两天发言的视频,然后围绕他们说的这些话题来问就行了。具体怎么针对这两个问题发问,你肯定比我更有经验。”

“没问题,等会我会把问题现在微信里跟你提前沟通一下的。”

“嗯,麻烦了罗姐,等会见。”

“不麻烦,等会见!”

宁为说得这些视频,罗珍还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五分钟之后,两个视频就已经下载到了手机中,也让罗珍了解了前因后果。

半点不夸张,一分钟时间,罗珍脑子里浮现出起码几十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