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宋金手指 > 第一四三章 八方风云聚行在

大宋金手指 第一四三章 八方风云聚行在

作者:圣者晨雷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22:51:57 来源:88小说

第一四三章八方风云聚行在

大宋宝庆元年四月十五日,西元1225年5月23日,宜婚,不宜动土,大朝会之日。

在起床之后,史弥远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年历——这也是流求物产,大宋虽有仿制者,可在印刷、纸张之上,都远不如流求。

在乙巳日上,他用朱笔画了个圈,虽然笔迹早干了,可是在马灯之下,他还是觉得那笔迹很湿润,象是新鲜的血液。

他微微一笑,象新鲜血液便好,今日,便是要流血。

他已经准备好了,今日将是给太后一党最后一击的时机。

刻钟时间五时正,史弥远已经身着官袍,立在大殿之前。因为是大朝会,故此是在大庆殿前,虽然天子但厚,赐了花甲以上朝臣座椅,但今日他未曾坐下,而是挺身直立。他既是立着,其余百官也都不好坐下,只能也站立于两侧。

早朝时间到了,先是仪仗入殿,百官紧随其后,班立既定之后,有内侍手持书着“班齐”二字的牙牌,由小黄门引入。

片刻之后,后幄内传来小黄门的高喝:“人齐未?”

百官中各班当头者齐声答道:“人齐!”

幕幄被掀了起来,天子自其中走出,今日他神采奕奕,面色比以往更为潮红,史弥远想起自己在宫中眼线传来的消息,说是天子这些日子都召那宫女韩妤侍寝,极是恩宠。

殿前司的卫士用力甩动鞭子,这是所谓“鸣鞭”,天子入座之后,后幄中又传来翠环玉佩之声,紧接着一声轻咳,隔着珠帘,众人见一人影坐在帷幄之后。

“诸卿有事可上奏。”在例行公事般的程序之后,天子微微一笑,看着史弥远道。

依着以往大朝,此时正是史弥远当先上奏之时,史弥远不动声色地站了出来,举起笏板正要说话,突然间,他身后一人道:“臣大理寺评事胡梦昱有本上奏!”

论及品秩,这位理寺评事不过是正八品的微未下员,闲散小官,便是满朝文武说过话,也未必能轮到他发言。可此时他声音一出,整个大殿之中殿数哑然,无论是史党,还是杨党,或者是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闭口不语,便是史弥远自己,也多少有些意外。

宝庆元年,事关大宋走势的一次政治风暴,便由这个区区大理寺评事拉开了。

刻钟时间凌晨五时五十分,早晨的雾气已经开始消散,露水在草丛上闪着晶莹的光芒,秦大石站在聚景园前,神情平静地望着外边。

他望着的地方是诸蕃坊,原是给那些定居在临安的外国商贩居住之所。一来流求人也算是“蕃商”,二来他们正在聚景园里替天子耕种,故此他在此处,根本无人过问。为了隔离好奇心过甚的百姓,临安府安排了差役在周围巡视,他们得过郑清之吩咐,也只是禁临安百姓入内,而不禁园内之流求人外出。

当远处人影出现时,秦大石脸上露出微笑,不为人知地松了口气。过了片刻,来人已经到了聚景园前,守护的差役上来正待喝问,秦大石已经迎了上去:“差役大哥,这些都是是我流求国人,随着使节来此的,原是小人同乡,还望行个方便。”

那差役见着只有三个人,觉得并无不妥,便点了点头,就在他点头的同时,来人拿出一个小布口袋,将之递了过来:“些许糖果,当不得什么,差役大哥拿去,给令郎令爱尝尝。”

流求人的“奶糖”,如今已是临安众所周知的好东西,那差役立刻眉开眼笑,这东西不过是些许吃食,拿去哄小孩儿正好,便是上官知晓了,也不能说他收受贿赂。

将那三人引入园中之后,秦大石嘿嘿一笑:“如何?”

“果然如你所言,戒备极弱,只需数人,便可破之。”来人也是笑道。

“李汉藩,如今可是你显本领的时候了,冲锋陷阵我秦重德来,但掌控全局就须你了。”秦大石活动活动脖子,骨节传来噼噼叭叭的声响,然后他冷笑道:“装了这许多年的客栈掌柜,幸好身手并未丢了。”

“你只管放心,大官人布置的,如何会有差错!”李邺握紧了拳头,眼中也是兴奋的光芒。

与此同时,在临安城某处码头,几个年轻的太学生正翘首遥望。

一艘乌篷船晃晃悠悠地顺着河道,出现在他们视线之中,见着那乌篷船上的旗帜,学子中一人喜道:“来了,便是这艘船了。”

另一个学子握拳奋臂:“如此,则大事成矣!”

“李之政,你且小心,休要大声嚷嚷,惊了官差,只怕坏事!”

“赵曼卿,你何时见我坏过事?”那握拳奋臂的士子哼了一声:“‘夫达也者,质直好义’,岂非我乎?”

“‘敏而思而慎于言’,方为君子也!”

“你二人休闹了,便是睡死了的猪,也会被你二人吵醒!”另一人喝道。

李之政与赵曼卿不约而同,将矛头对准了他:“虞元一,为何你说得,我们偏偏说不得?”

被称为虞元一的怒瞠双目,虎视二人:“若是不服,便吃我虞玄一顿拳脚如何?”

不等二人答话,他又飞快地道:“你二人论是想害谢岳死在监牢中,想害了国朝三百年国祚,想误了今日大事,那便继续吵下去!”

李之政与赵曼卿终于闭口不语,他们目光都凝视那艘乌篷船,就在他们争论之间,乌篷船已经靠了过来。

船上一人戴着草帽,掀起帽子向虞元一一笑:“元一,好久不见了。”

“好久不见了!”虞元一也是一笑,然后向那乌篷船中看去,只见乌篷船时,一个人慢慢走了出来。

“马车已经备好,这便去太学!”虞元一也不待自我介绍,低声道:“事不宜迟,迟恐生变!”

大庆殿里,寂静如死。

“故此,臣冒死上奏,伏乞太后、天子,罢史弥远,远斥琼崖,方可告慰在天先帝之灵,安抚四海黎庶之心!”胡梦昱摘下自己的乌纱,将之放在大殿之上,深深叩首道:“若能如此,臣请一死,以治臣妄言之罪!”

“臣有本上奏!”在死寂过后,又一人大声道。

众人的目光都投向那人,赵与莒也看了过去,那人声音尖锐,倒有些象是黄门内铛,但看到他时,百官心中几乎都是一凛。

李知孝!

此人原是名门之后,却投靠史弥远,充作史弥远安排在台谏之处的爪牙,为史弥远攻讦政敌,最是不遗余力。

“臣弹赅真德秀、魏了翁、胡梦昱诸人,营私结党,惑乱朝堂,煽动诸生,图谋大逆!”

李知孝每点一个名字,众人心中便颤一下,每罗列一个罪名,史弥远眼中便多一层寒光,待得“图谋大逆”四字出来时,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全身发颤,离开班列,摘下乌纱跪倒下来:“臣惶恐,臣无罪!”

赵与莒神情冷漠地看着这一幕,史弥远悄悄向他望了一眼,觉得他似乎有些愤怒,这让史弥远心中更是欢喜。

宣缯站在自己位置上,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仿佛睡着了一般,对于周围一切都无动于衷,而薛极也如他一般模样。他们二人原本是史党干将,只不过现在还是小虾小鱼们厮杀,还轮不得他们上场。

“臣不知李知孝为何攻击臣等,臣只能说,这尽是捕风捉影之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请与李知孝对质!”魏了翁大声说道。

“对质?”李知孝冷笑了声,将一张纸呈了上来:“太后,陛下,此乃真德秀弟子李仕民、魏了翁弟子赵景云这些日子所放厥辞,有人证物证,陛下可遣人察看,臣是否是捕风捉影信口雌黄!”

真德秀、魏了翁都是吃惊不小,李仕民、赵景云都在太学就学,过去算是他们的弟子,若是真有此事,他二人确实逃不出干系。小黄门接过那张纸,刚要递给赵与莒,赵与莒示意他递给珠帘之后的杨太后。

杨太后打开纸一看,好一会儿之后,又将纸传了出来:“官家也看看。”

对于太学诸生说的是什么,赵与莒倒也很有兴趣,他打开一看,却发觉那上边竟然是在质疑他这个天子的赵家血脉身份。在钦佩这些太学生胆大之同时,赵与莒也有些恼怒,这些人胆子倒真是不小。

“真卿,魏卿,你们也看看吧。”他看完之后,又交给小黄门,小黄门拿去给了真德秀,真德秀看完之后面如土色,魏了翁看了也是瞠目结舌。

这些言语,比起邓若水那狂生更为悖乱,说是大逆不道,实不为过。

“此事……此事臣并不知晓!”真德秀刚开口,便听得李知孝在那里冷笑,他不为所动,继续说道:“然则臣与李仕民确有师徒之谊,他口出狂悖之言,臣难辞其咎!”

李知孝刚欲说话,却又听得有人出来有本上奏,这次出来的是向来默不做声的一个侍郎,他将矛头直指李知孝,弹赅他名为知孝,实际上却是不孝不忠之辈,理由之牵强,便是赵与莒听了都微微摇头。

但这个人只是引子,李知孝开口反驳时,立刻有更多的朝臣卷进来,原先攻讦真德秀、魏了翁等人之事,一时间竟然被众人忘记了。

真德秀一派是有意避开这件事,因为若是坐实,真德秀与魏了翁等人必是免不了受罚,而史党则是在等,等待史弥远发出新的信号。

史弥远捻着须,微微冷笑,看着杨党渐渐有些坐不住的模样,近来与杨党走得近的,也纷纷加入战团,他用眼角余光瞄过宣缯与薛极二人,微微撇了一下嘴。

原本想借着这次,将这两个三心二意之辈也一网打尽,看他们如今危襟正坐的模样,似乎是不成了。

双方争成一团,一时之间,这大庆殿中口水共唾沫齐飞,斥责与怒骂一色,大小朝官,倒有大半面红耳赤,险些便要厮打起来。

赵与莒渐渐觉得无趣了,这些大宋朝官,虽说能站在这大庆殿中的,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可他们吵架,却是无趣得紧,远不如看后世的大专辩论赛。

这争吵足足持续了一个钟多点,依然没有结果,史弥远觉得火候已到,大步出来,举着笏板道:“臣史弥远有本上奏。”

他虽然年迈,但高声说话时,大庆殿中竟然隆隆作响。原本争执不休的人,都情不自禁闭嘴归班。

“臣四朝老臣,自孝宗皇帝至今,从未见朝堂之事,如今日般难决者。”史弥远朗朗说道:“今日大朝,百官争执,直至如今未决一事,何也?”

“咦?”赵与莒在座位上微微挑了一下眉头,史弥远果然发动了。

“无它,唯太后垂帘耳!”史弥远接下来一语惊人。

此前史党攻讦,火力都集中于真德秀等人身上,真德秀等人忙着自辩,杨氏一党则乘机攻击史党,三方分作两派缠斗不休,但无一人语及太后。史弥远一出言,众人只道他会对着真德秀等人做雷霆一击,敌对者都在想如何替真德秀应付,却不料他矛头一转,竟然直接垂帘听政的太后!

“本朝虽有太后垂帘,只是因为天子年幼,生长于深宫之中,不知世事之故。”史弥远瞪着杨太后帘幕:“昔者,英宗年幼,故有曹太后垂帘之事,韩琦见英宗裁决悉当,乃请曹太后撤帘。如今天子长成,仁厚爱民,又识得百姓疾苦,太后何不撤帘归政?”

话音虽落,满殿却依旧是铮铮之声!

史弥远不发动则矣,一发动,攻击的目标便是杨氏一党与真德氏诸人的幕后支撑者,也是他们权力的根基。偏偏他提出的理由却是天子英明仁厚——若是反对他,岂不就是认为当今天子不英明仁厚?

虽说众人皆知,天子实为史弥远之傀儡,但除了邓若水那般狂生,孰人敢将此语说出来?

“挟天子以令群臣,奸贼,奸贼,曹操,曹操!”片刻之后,跪了老长时间的胡梦昱怒喝道。

史弥远却不去理他,而是瞪着那帘幕:“太后,臣请撤帘!”

“臣等伏请撤帘!”

凡是史弥远一党,此时都明白他的心意了,无不站出来,扬声大喝。

宣缯与薛极却交换了一个眼色,两人都发觉,对方面色苍白,竟然丝毫没有血色。

终究是让史弥远抢先了一步,他这一步走出,二人种种布置,便尽数落空!

注1:两句都是来自《论语》,“夫达也者,质直好义”应该是来自颜渊篇,作者在此稍有些曲解其意,“敏而思而慎于言”,应是出自《述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