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刺明 > 第391章 土改离不开剿匪

刺明 第391章 土改离不开剿匪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38:20 来源:88小说

第391章 土改离不开剿匪

莱州城,张准独自一个人在银杏树的底下沉思。

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庭院的中间,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据说是东汉的时候种下去的,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银杏树已经落叶,新蕊还没有长出来,整棵树光秃秃的,无数的枝条,笔直笔直的,好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剑,试图刺穿灰沉沉的天空。

在银杏树的下面,有一圈的石桌石凳,正好用来歇息。这里,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庭院,得知张准要来,他们急忙搬走了。于是,张准雀占鸠巢,将这里当做了临时的住所。为什么是临时的住所?因为他的根,其实还是在鳌山城。鳌山卫才是他的起家之地。

至于莱州府知府衙门,自然是王铭宇、刘航、刘宝玉他们在那里办公。鳌山卫的位置过于偏僻,不利于行政统筹。因此,虎贲军的内政处理衙门,就从鳌山城搬迁到了莱州城。根据张准的命令,王铭宇被任命为莱州府知府,正式宣布莱州府知府换人。协助他们的,自然是不挂官衔,却是张准老师的高弘图了。

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前工部侍郎,王铭宇等人,自然是深感佩服的。和高弘图的学识相比,他们都是刚入私塾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深感荣幸。高弘图不担任任何的官职,却一直留守在知府衙门里面,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都可以随时向高弘图请教,而高弘图也会耐心的指点。

在攻克了莱州府以后,虎贲军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在莱州府五县二州,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这个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张准能不能在莱州府站稳脚跟,会不会成为和李自成一样的流寇。因此,张准是十分看重的。他在莱州府盯着,就是监察土地改革的进程。

要是在以前,以王铭宇、刘航他们的能力,要统管好五县二州的土地改革,还真是有点难度。就算勉强推行下来,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好在,有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开窍了不少,治政的水平,也大大的提升。同时,高弘图出面,相关的压力,大大的减少。而且,他们还有了一群不错的帮手。这些帮手,自然就是被张准列入“黑名单”的那些人了。

果然,刘广新、田枫、雷原等人,都成功的被高弘图说服,愿意为张准效力。最终,刘广新担任掖县的县令,田枫担任潍县的县令,雷原担任昌邑的县令,璞融生担任高密的县令,胥鑫宇担任即墨的县令,陈烈书担任胶州知州,王东华担任平度州的知州。张准的内政摊子,就这样铺开了。

按照《均田令》的细则要求,高弘图已经将自身的田产,都划分到每个子侄的头上,每个子侄名下的田产,绝对不超过五十亩。他没有亲生的子嗣,同族的子嗣却是很多的,过继到他膝下的儿子也有好几个。有他以身作则,其他还留在莱州府的大户人家,自然是无奈的效仿了。再不效仿,那只有等着虎贲军举起屠刀了。

其实,对于这些大户人家来说,一般都有很多的子侄,就算同支的不多,旁支的总不会少。他们想要保留自己的田地,就要将田地分给自己的旁支。这样一来,那些旁支的成员,对张准也是衷心拥护的。没有张准,他们可得不到这么多的田地。

张准试图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改革初步推行下去,将田地实实在在的分到每个农民的手上。因为,三月份就是春耕的季节,要是播种水稻的话,现在就要开始整田了。如果是冬小麦,现在也要加强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同时,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增加耕地的面积。

莱州府的土地改革,和鳌山卫、灵山卫有较大的不同。在两卫,张准都是直接没收军官的田地,据为己有,然后再分给军户的。但是在五县二州,则要区别对待。那些逃走的大户人间的田地,当然是没收了。但是,留下来的那些,要是主动满足均田令的要求,将田地分摊到五十亩以下的,则不再没收。因为这个原因,田地的数量,其实是不够的。

要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都获得五亩的田地,就要鼓励大家不断的垦荒。要是不需要农田,用林地代替也可以。一亩的田地,可以兑换二十亩的林地。平度州、高密等地,都有大量的林地,张准准备将这些林地也经营起来。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张准必须很好的利用这些林地,尽量的生产木材。

在高弘图的指点下,莱州府的各项政务工作,快速的运转起来。

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等人,日夜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也很快的成熟起来。他们本来就是热血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做事的热情。他们缺乏的,只是知识和眼光。而知识和眼光,高弘图都有。两者集合起来,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可以说,现在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在处理政务。以前,不过是几个人在小打小闹罢了。为了加快土地改革的效率,王铭宇、刘航还给所有的州县,都下发了军令状。在三月份到来之前,五县二州,都要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在银杏树下面的石桌上,摆放着各地送来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土地改革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改革的情况,还是很顺利的。虎贲军攻占莱州城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太多的抵抗,完全是摧枯拉朽的态势,这给了各地的民众强大的信心。

在讨奸檄和四项法令的刺激下,莱州府各地的民众,纷纷自发的组织起来,协助虎贲军政权进行土地改革。说真的,莱州府的民众,日子过得真的很惨,大家都不想放过这样的好机会。每个人都希望早早的将属于自己的田地,尽快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前,山东连年大旱,加上闻香教的动乱,造成粮食大面积歉收。小麦的亩产量,平均只有两百五十斤左右,有的甚至不足二百斤。但是,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甚至超过每亩二百斤。官府不断的催饷,要是交不上来,就要抓去坐牢。民众们都是苦不堪言。张准的到来,彻底的解开了这道枷锁。

张准到来莱州府以后,立刻颁布了四项法令,宣布废除原来的所有赋税。树碑告知,每亩地,只征收四十斤的稻谷。民众自然是热烈欢迎。同时,虎贲军打开所有的监狱,将里面欠租的民众都放出来。这些重获生机的民众,成了张准政权的最坚实的支持者。

同时,张准允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投入大量的银子,帮助民众兴修水利,开挖深井,提高粮食产量。这一项公告,也得到了民众们的感激。莱州府的中部地区,河流纵横,自西向东,有白狼水、潍水、胶水、白河、小沽河、大沽河等河流,即使在最干旱的年份,水源也是不缺的。

但是,由于水利设施不得力,这些水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起来,造成大量的耕地丢荒。要是兴建足够的水利设施,这些河流的沿岸,至少可以增加一百万亩的田地。以前的整个莱州府,全部的田地面积,也就是三百万亩。换言之,只要修好这些水利设施,莱州府的田地面积,可以增加五成以上,加上开垦的荒地,将超过六百万亩。

六百万亩的耕地,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天下最富裕的福王,富可敌国,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接近三十万倾的田地。三十万倾,就是三千万亩。换言之,莱州府的田地,将有可能达到福王府的二成以上。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啊!按照每亩四十斤收税,一年下来的赋税收入,就是二亿四千斤(约127万石)。

因此,新成立的虎贲军政权,对于兴修水利设施,还有开垦荒地,都是非常的积极。大量的水泥被运到一些要害的河流,开始建设水坝。同时,在一些主干渠,也使用水泥进行铺设,以减少水源的流失。打井工作持续不断的进行。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彻底的奠定了张准在民众中的基础。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张准相信,自己在这片土地上,算是牢牢的站稳脚跟了。

土地改革的具体事务,张准基本上是交给知府衙门去执行,自己只负责大体上的方针。他现在关注的,主要是莱州府周边的军事形势,还有就是土改中的突发情况。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平度州境内的匪患。

虎贲军的各个协,分散在各个县,协助土地改革。他们的主要任务,乃是清剿零星的匪患。要是土地改革遇到暴力反抗,他们也负责镇压。由于莱州府各地的大户人家,都纷纷出逃,又有高弘图的榜样,因此,敢于反抗分田分地的人数不多,倒是零星的匪患,还能给虎贲军造成一定的压力。

提起平度州的匪患,还要从万历末期开始说起。其实,山东地区,从万历末年开始,就一直动荡不安。萨尔浒大战以后,辽东开始沦陷,大量的辽东民众,纷纷涌入山东地区。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当然要造成本地的动荡不安,加上官府的处置措施不力,这种动荡迅速的加剧,最终失去控制。天启二年闻香教大起义,更是让山东陷入纷乱。在纷乱的年代,盗贼自然容易滋生。平度州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更是成了盗贼藏匿和滋生的好地方。

从地理上看,平度州位于莱州府的核心腹地,北面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西面是猛泽湖。距离周边的所有城镇,路程都很远。这么孤零零的一块地方,官府的统治力量,自然不会强大。因此,大量的盗贼在这里聚集,成为土匪窝的别称。当年,浮山所在平度州有几千亩的田地,由于匪患厉害,根本不敢前来耕种。

细说平度州的盗贼,部分是真正的盗贼,因为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的。部分是投机倒把分子,想要加入盗贼混一把的。更多的却是当地地主豪强的武装。因为山高皇帝远,平度州的地主豪强,是最强势的,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久而久之,平度州的知州衙门,就成了摆设。

虎贲军控制平度州以后,对这些地主豪强,进行了强有力的打击。在强大的武力面前,这些地主豪强,纷纷散去。他们的一个个庄院,一个个碉堡之类,都被虎贲军拿下来了。他们囤积的大量物资,也被虎贲军缴获。但是,绝大多数的地主豪强,虎贲军都没有抓到。他们都带着自己的家眷,跟着盗贼一起行动,潜藏起来了。

“大人,匪患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在平度州。”

马轶向张准报告匪患情况的时候,特别提到平度州的名字。

“嗯,我知道。”

张准深沉的说道。

由于虎贲军的快速攻击,莱州府各地的盗贼,也显得相当的惊恐。张准连鞑子都能够收拾,盗贼们可没有想过要和张准对抗。但是,要他们放下武器投降,又心有不甘。他们担心受到当地民众的清算。毕竟,他们平时打家劫舍,双手可是沾了不少鲜血的。张准的处理方式,他们也隐约知道一些。要是张准抓到他们,肯定会交给当地人审讯处理的。落在当地民众的手里,他们怎么可能还有活路?

正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这些零星的匪患,纷纷集中到地形复杂的平度州北部山区一带,继续负隅顽抗。他们希望拖延到明军大部队的反扑。张准大张旗鼓的进攻莱州府,朝廷不可能不作出反应。因此,官兵的到来,是必然的。届时,虎贲军要应对官兵的反扑,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围剿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