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主角叫敖沐阳的小说 > 第843章 .盐帮往事(2)

主角叫敖沐阳的小说 第843章 .盐帮往事(2)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6 01:22:54 来源:爱上中文

杨家人的晒盐手艺也可以说是制作盐板的手艺,在1930年的全盛时期,红洋境内盐板达二十五万块,这些盐板当然并非全部属于杨家人,但杨家人当时是各大晒盐场的技术骨干,在这行业内有泰山北斗的地位。

那时候,位于前滩镇的大杨村还只是杨家的小分支,并不算什么。

后来日军侵华攻打红洋,就把红洋的晒盐场给摧毁了一通,以此掐断内地的盐巴来源。

当时杨家人真是好样的,他们组织盐工和渔民跟日军对抗,绞尽脑汁想办法继续生产海盐以供应给内地的抗日军民,绝对是爱国志士。

日军灭绝人性,拿到盐场花名册后,就对其中的杨姓人展开屠杀,几乎将当时红洋各大盐场的杨家骨干们杀的干干净净。

大杨村在山村之中,而且他们这一支发展着实有点差劲,在盐场根本混不上号,结果这成了好事,保住了他们的性命,也保住了杨家人的血脉。

敖沐阳问道:“你想带领村里人搞海盐生意?当私盐贩子?做张士诚二代目?”

杨树勇苦笑道:“狗屁,我长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呀,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曾经是国之利刃,战若召,召必回,回若战,战必胜……”

“直奔主题,虚头巴脑的就别说了。”

“好吧,就是我准备搞个十单元二十单元的盐滩田,然后给游客展示传统的晒盐技术,主要是给村里搞个旅游项目。”杨树勇说道。

敖沐阳点头:“这个主意可以,不过游客感兴趣吗?”

杨树勇说道:“试试吧,你们村有鲸鱼有海豚有海龟有战船,据说最近还出现了个皇带鱼,我们村那边啥也没有,我得想办法呀,现在村里人看你们村的时候可是红着眼的。”

听他这么说,敖沐阳只能表示赞同:“那你让我去站台干嘛?我又不懂晒盐,我就知道海水直接晒干所得的盐巴是工业盐,里面卤素、镁纳都超标,吃会吃死人。”

杨树勇笑道:“我知道呀,我不是让你去干技术,就是让你带几个人过去,给两个村的老百姓和游客都表态一下,意思是咱们俩村现在处于破冰期,已经不是敌人了。”

邓公曾经说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敖沐阳深以为然,于是他便答应下来。

他问道:“你们村打算从什么时候搞这个晒盐的项目?”

“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杨树勇激情四射的说道。

敖沐阳道:“你可真是心急。”

杨树勇做事雷厉风行,保持着他的军人风范,这是好事。

按照杨树勇所说,敖沐阳把敖沐东、敖大国、敖沐风、敖沐城一帮村里骨干叫了起来,一起去王家村观摩晒盐工作。

敖沐东几人不愿意去,他们依然把王家村当敌人。

敖沐阳拍了桌子,道:“一群战争贩子,现在这社会连踏马黑帮都洗白去做生意赚钱了,你们还唧唧歪歪要干架?干架能干到钱?能干出个媳妇来?”

“以前我六奶奶就是我六爷跟王家村干架干出来的。”敖沐东不服气的说道。

敖沐阳道:“那行,你回去秣马厉兵、枕戈待旦,你去搞个一人一城,以后你自己去跟王家村干架,其他人呢?”

敖文昌笑道:“我肯定跟龙头你一个队,你是龙头嘛,你说啥就是啥,我绝对服从。”

敖大国点头道:“对,我也是这个意思。”

敖沐东气的瞪眼:“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你们这些人都是叛徒……”

敖沐阳斜睨他一眼,他便改口道:“我也是叛徒,行吧行吧,以后跟王家村和平了,尽量不搞事了。”

“不是尽量,是必须,好好赚钱才是正道,赚钱了你找个好媳妇生个孩子,然后去红洋买个学区房,送孩子去上个好学校,多好。”敖沐阳语重心长的说道。

敖沐东咧嘴笑道:“鹿老师教的就好,以后我有了娃我就让他在村里上学。”

敖沐阳道:“行吧,我替鹿老师对你的夸赞道谢。”

跟随杨树勇往王家村走的时候,敖大国问道:“老杨,你们村还有盐滩田吗?你准备怎么搞?”

传统晒盐需要盐滩田,以前红颜沿海地带全是这东西,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期,历代沿袭的刮泥催卤改由先进的海水直接蒸发制卤、制盐的滩晒法所替代,红洋的海盐之城的身份开始向港口城市转变,盐田最终变为了海滩。

杨树勇说道:“我们二队那块还有的,大概有二十个单元左右,我估摸着好好收拾一下,怎么着也能收拾出十几个单元来。”

盐滩田一般以3亩为1单元,十几个单元就是四十来亩地,这面积不大不小,用来搞旅游业很合适,要是用来真的晒盐那就太小了。

关于村子的建筑布局,王家村跟龙头村不一样,龙头村是依山面海而建,村西头是码头也是海洋,往东走则是龙涎湖。

而王家村则是依海建起,七个队也就是以前的七个村都面对大海,后来合并起来后这个村的形状就有点像腰带,沿着海岸散开的腰带。

其中二队的面海位置是片泥场,它周边用泥堆筑起了一些田塍,其中临近海洋一面的田塍比较高大,称“浦塘”,中间有一个缺口,可以引进潮水或者做排淡水之用,专门为了晒盐而做。

敖沐阳前段时间忙着封海的工作,就没有注意王家村这边,其实杨树勇在代任了村主任职务后就开始计划重开晒盐场的事,现在二队的浦塘重新搭建了起来。

杨树勇说今天就要正式搞晒盐的工作,不光是因为他做事雷厉风行,而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以往荒废的浦塘经过多日的忙活已经重启了。

浦塘就是一片较规则的椭圆形泥场,其中中央设置有三个圆形土馏,这些土馏个头颇大,直径得有3米,深度有六十公分,三个土馏可倒入咸泥120到150担,海盐相关的东西习惯用担做单位,一担差不多是一百斤。

咸泥来自海底,王家村有一辆老旧渔船改成了抽泥船,正在海里轰隆轰隆的干活,将海底老泥源源不断抽上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