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科幻灵异 > 洛仙 > 第四十三章 再见二道

洛仙 第四十三章 再见二道

作者:浮云深处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12-29 17:00:39 来源:88小说

方仲和钱文义顺着话声瞧去,正是那自称二十四治大祭酒的马武。张道陵坐在大殿中间,殿两旁依次排列着二三十张座椅,犹如王侯邀集臣工朝会的朝堂一般,由高及低,由近及远摆放。马武坐在右侧第一张座椅之上,显然真如他所说,在天师道里是个身份显赫的人物。

张道陵愕然道:“大祭酒认识这几位贵客?”

马武向张道陵道:“天师,昨日里老朽才见过他们一次,也说要上山拜见张天师,是老朽觉得此二人来路不正,并未应允,没想到一日不见,竟又成了慈航静斋引荐而来的贵客。”

张道陵从袖中拿出那封书信,递给马武道:“此信当真是静恩师太手笔,前者因下元会之邀有书信在此,两者笔迹无误,可以勘验。”

马武接过来一看,也知书信是实,却道:“他昨日不曾拿出书信来,老朽当然不能让什么人想见就见张天师。”

钱文义听二人对话,那张道陵似乎并不知昨日拜山之事,说道:“昨日虽然未拿出信来,但却递了一张拜帖上山,念在同是道家一脉,只想上山在老君面前敬一炷香,磕一个头,不曾想天师道连这也不许,实在让人寒心的很。”

张道陵道:“原来各位也是道家同门,既有拜帖上山,鄙人却并不知晓?”

那马武有些不自在的咳嗽一声,说道:“是老朽昏庸,那拜帖不曾让天师亲自过目,是自己拿的主意。”

张道陵淡淡一笑,并无丝毫责怪的意思,说道:“大祭酒处理教务乃是本份之职,自然不需事事向我回禀,鄙人信得过大祭酒绝不会做有损天师道之事。那封拜帖是否还带在身上,不妨拿出来给我看看。”

马武恭恭敬敬的道:“老朽誓与天师道休戚与共,绝不敢做亏心之事。这拜帖还在老朽身上,这就呈给天师过目。”说罢,从身上取出卢公礼所写的那张拜帖出来,呈给张道陵。

那张道陵只不过看了开篇数语,愕然道:“竟然是昆仑高第,鄙人真是失礼。”站起身,冲着钱文义三人恭恭敬敬的作了一揖。张道陵如此敬重昆仑弟子,倒也出乎钱文义等人意料,连忙跟着回礼。

一旁的马武见张道陵如此谦让,心中老大不愿,低声道:“昆仑和天师道没有贵贱之分,天师何须如此多礼。”

张道陵如若不闻,行礼已毕,各自落座,这才道:“鄙人虽然执掌天师道,然对昆仑圣地实心向往之。想我先祖有桥下拾履一段趣闻,此后结下道源,得蒙昆仑前辈赤松子垂怜,终于了却心愿,身随高山流水,远离尘世喧嚣,何等的逍遥快活。先父仰慕遗风,深怀道心,亦曾在昆仑山上修行,虽然未能善始善终,可这大义大节之处,足为后辈楷模。今至我辈,机缘巧合做了这天师道之主,道有多寡,德有厚薄,鄙人德才不如先辈,而先辈均以昆仑为荣,又岂敢自大。”

这一番言语当然是自贬身价的客套话,钱文义是知道张道陵先祖之事的,留侯张良自不必说,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弃荣华富贵与不顾,能人所不能,自然让人佩服。可要说张道陵之父张顺,从悬天真人和卢公礼所说之事来看,却并不怎样。一个桀骜不驯又狂妄自大之徒,偷入八宝天光楼盗窃私密典籍,最后被逐出昆仑的弟子,引以为耻还差不多,又岂能引以为荣。当着张道陵的面,钱文义自然不好揭人家父辈的老底,只是附和道:“张天师祖上多与道家有缘,可谓家学渊源,真让修道之士羡慕。”

张道陵笑道:“鄙人还羡慕你等是昆仑子弟,旁门左道又怎么能和道家正宗相比,鄙人唯一遗憾的便是不能像先祖一般,随心所愿的投到昆仑门下修行。”

钱文义道:“张天师除魔驱鬼,开山立派,威名赫赫,天师道又如此兴旺,怎会羡慕旁人?”

张道陵摇头道:“世人所传多有谬赞,想我张道陵自出生之日起,便已被打上烙印,这一生与道结缘,不图他志,非是鄙人有才,而是早有一条路为我铺就,只需按部就班的走过便是。”钱文义听了一愣,觉得张道陵此言似乎也透露出一丝无奈,他作为天师道之主,能有什么不称心处?道陵道陵,他名中都有一个道字,莫非真的从一生下来,他就必走修道一条路,由不得他做主。

大祭酒马武插口道:“天师乃万民信仰,众望所归,自然是顺风顺水一路平坦了。既然几位是昆仑弟子,也见过我家天师了,老朽这就安排几位到龛堂上香。”钱文义此来本就是打个前瞻,卢公礼也未向他明示有什么任务要做,人家说要上香那便上香,随着马武站起来要走。

张道陵一摆手道:“且慢!”

马武道:“天师还有何吩咐?”

张道陵指着马武手中那封书信道:“鄙人记得静恩师太信中所言之事是要寻人,人还未找,何必急着要走?”静恩在信中已然说了方仲之行是来寻找两个道者,钱文义只顾着讲话也未提起,反倒是张道陵先言及此事。

马武爽快的道:“这些小事老朽替天师去办便是,不用天师费心。”

方仲因为钱文义是尊长,在前面说话时不好插嘴,见那马武大包大揽,前次问他普玄和定观在那里,他就说没有这两号人,这回不如直接问张道陵好了。方仲踏前一步道:“张天师,在下有一事相询!”

张道陵道:“何事?”

方仲道:“不知张天师有没听说过普玄和定观这两位道长的名字?”

张道陵略一沉思,点头道:“确实有此二人,普玄和定观两位道长已经在此地住了数年之久,一直不曾离去。”

方仲和钱文义一起看向大祭酒马武,当初可是他当面说天师道里没有这两位道人的。

马武托着大茶壶淡然自若道:“普玄和定观两位道长乃是茅山派的人,也是我天师道贵客,既不曾入我天师道门中,二十四治名册里便没有他名字,自然在这天师道的花名册上也无两位道长的大名了。老朽以事论事,天师道里是没有这两号人物,并没有说错,但这鹤鸣山上,却有两个叫做普玄和定观的茅山道人。”

马武这话分明就是耍赖,也真难为他这般大的年纪说这些话脸不红心不跳,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马武又道:“是你们不曾问的清楚,老朽可是个钻牛角尖的人,天下同名同姓者多,自然要慎之又慎了……”

张道陵打断他的话头,沉声道:“大祭酒不必解释,既然这两位道长就在这里,何必让人久等,还不快请来相见。”

马武见张道陵露出威严之色,不敢敷衍,躬身道:“各位稍等,老朽去请二位道长来。”说罢退出了天师殿。

眼见马武出去叫人,方仲心中也是无比激动,想到即将见着普玄和定观,自然有无数话要说无数话要问。他们这几年寄人篱下的生活必定不好过,何况还带着一个孤女仙儿,不只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别人,这份罪其实是方仲丢过去的,说穿了,他当了个甩手掌柜,多少有些不负责任。可是以他当时情形,自身都难保,又怎么能照顾旁人。所以方仲对于普玄和定观那是既有感激之情,更有一份歉疚之意。

众人重新落座,等了小半个时辰人都未到,方仲焦虑起来,问道:“大祭酒去了这么长时间,怎么还不回来?”

张道陵微笑道:“这倒怪不得大祭酒,只因二道所居之地有些偏僻,往返自然要耗些时候,各位请坐下喝茶,不用心急,等一等便是。”

张道陵茗了一口茶,又道:“当初普玄和定观两位道长来时,鄙人亲自接待,只因他二人是茅山门下,和我天师道颇有渊源。鄙人先父曾经收过两个徒弟,而这两个徒弟也未曾给先父丢脸,学有所成之后分别创立了茅山和太乙两派,连同我这天师道,其实是一师所传。虽然三派师出同源,鄙人其实并不曾见过家父的两位传人,当他们开山立派之时,我张道陵还未出世,只是秉着昔年渊源,偶有书信来往。之后二道来投,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钱文义心忖这张道陵也算是个得道高人了,那茅山和太乙两派经过数百年传承,掌门都换了几拨,唯有这天师道一直是张道陵当家,未免也太长寿了些,何况看起来还这么年轻。必定是那张顺有心偏向,传给自己子孙的都是有为道法,传给徒弟的都是些皮毛。按悬天真人的辈分说起,张顺入门时比他高一辈,是大字排行,那张道陵作为子侄自然要低一辈,若在昆仑也勉强算是公字排行,和卢公礼周公望等人同辈。这样一个年长之人却比卢公礼那样的得道之士还要长得童颜鹤发,一介不入道统的掌门能有如此修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钱文义试探着道:“张天师尊父在昆仑山并不曾修得正果,虽有获益毕竟时日太浅,未知后来又是如何开枝散叶创下这番业绩,莫非张家先祖真有家传宝典不成?”

张道陵道:“鄙人一点道行岂能和贵派比较,先父创下的根基,我辈坐享其成,不过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已。可惜我张道陵无福得窥先父昔年伟业,还不曾明白人伦之事时,先父就已逝世,让鄙人无法身前尽孝。”这便是说张道陵生下来时,张顺已然驾鹤西去了。钱文义顿时便想到静恩所说的托养之事,俱她所言,那张道陵可是有一位慈航静斋的前辈高人做养母,也许这一身本事出自慈航静斋的安排也说不定。

殿门外终于传来了脚步之声,只听马武的声音道:“二位道长不必再多嘴多舌了,张天师有请自然是好事。”

只听一个道人唠叨道:“有什么好事?我普玄这几年都快成农夫一个了,莫非张天师发了善心,怕我茅山派绝了后,要送几个大姑娘给我师兄弟两个继后。”

马武道:“不要胡说,大姑娘自然是没得送,大活人倒有几个要见你一见。”

那道人道:“大活人有个屁用,送给老子当徒弟连个落脚的土地庙都没有谁会跟你?莫非近日雨水不好,天师道里缺粮,特意着几个人跟我种地。”一边说话,一边从天师殿外走了进来。

马武道:“普玄、定观两位道长觐见张天师。”

进来的两个道人一个端端正正跪下行了一礼,一个大大咧咧的拱了拱手道:“见过张天师。”

张道陵道:“不必多礼。”

其实那道人也没诚心施礼,便即站直了腰身,一眼看到边上站着的金菊花,笑嘻嘻道:“大祭酒还说大姑娘没得送,怎么这里就坐着一个,啧啧啧,还蛮漂亮的哦。”

金菊花厌恶的皱了皱眉,向身旁的钱文义靠了靠。钱文义站起身来,笑道:“二位道长还记得在下么?”

那道人一怔,睁眼仔细看了看,支支吾吾道:“脸熟……脸熟……不知这位道兄怎么称呼?”

钱文义道:“在下钱文义,曾在昆仑山上招待过二位道长,难道道长不记得了么?”

“你……你……果然是当年的钱道兄,真是想不到啊想不到,钱道兄竟然来了这里,你来的正好,正要向你打听一事……”

钱文义笑道:“且慢打听,你看我旁边是谁?”

这说话最多的道人正是几年不曾露面的普玄道长,此时的他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道袍都打着补丁,下摆上还沾着泥巴,袖口高挽,一副劳作之相,说不定还是马武刚把他从田间拉上来的,还那里像个修行的道人。普玄的身形未变,只是发间白丝添了不少,圆脸上也多了几条皱纹。他听钱文义一说,对着金菊花笑道:“钱道兄终于是耐不住清苦,跑下山讨老婆生孩子来了,我说哪里来的花朵儿般姑娘,与你还真是般配。”

金菊花含羞带喜的啐一口道:“你这油嘴滑舌的道人,谁要你说起我来了。”此刻就是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金菊花毫无嗔怒之心,反而有欢喜之意。

钱文义尴尬地道:“道长看错了,在下不是说她,你再看我边上这一位。”

普玄望着钱文义另一侧,愕然道:“这小生更加面熟,哪里来的?”

方仲一想到自己能有今日,普玄功不可没,目中含泪,走到普玄跟前,说道:“方仲拜见两位道长!”规规矩矩的向着他磕了三个头。钱文义和张道陵都觉得奇怪,方仲何必行如此大礼。只见普玄瞠目结舌,随即一跤坐倒,嗓子沙哑着道:“你……你是方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